基本信息
书名:建筑与环境摄影
定价:48元
作者:石战杰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51419321
字数:
页码:17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建筑与环境摄影/普通高校摄影专业系列教材》以空间、透视、影像为基点,书写建筑与环境的摄影表现。分别从建筑与环境摄影的目的和属性、空间透视与影像的关系、摄影设备及材料的选择、建筑景观的外部摄影表现、建筑内部空间的摄影表现以及建筑和环境作为艺术表现等六个部分作了系统分析和阐述。
目录
作者介绍
石战杰,浙江传媒学院摄影系教师,1974年生于河南洛阳,曾就读于郑州航院、郑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学术兴趣:影像史学及当代影像文化现象。
论文发表:
《当纪实成为一种精神——徐肖冰革命摄影研究》
《对当前摄影基金建立与发展的思》
《不能忘却的古根海姆奖》
《当今大画幅摄影的核心价值与意义》
著作出版:
《寻找故乡》(凤凰出版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16年)
《摄影艺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主持项目:
《徐肖冰摄影研究》浙江传媒学院科研项目(2013年)
《浙江档案馆》建筑摄影创作项目(2017年)
参与项目:
《中国大运河影像志》项目(2015年,担任主摄影师)
《杭州中国刀剪剑博物馆》项目(2013年,担任主摄影师)
《浙西祠堂建筑的保护与开发》项目(2015年,担任主摄影师)
文摘
序言
序
前言 从立体空间到平面表现的摄影
章 建筑与环境摄影概述
节 建筑及建筑表现
第二节 摄影的特性与建筑的表现
第三节 建筑与环境摄影的分类
第二章 透视、空间和摄影表现
节 透视与透视类型
第二节 透视与影像
第三节 “透视失真”的控制
第三章 摄影设备与感光材料
节 建筑与环境摄影对影像的要求
第二节 照相机成像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常见照相机特性分析
第四节 建筑与环境摄影的设备选择
第五节 记录影像的载体(胶片与影像传感器)
第四章 建筑外部景观的摄影表现
节 建筑外部景观摄影表现的内容
第二节 拍摄前的;隹备
第三节 建筑外景拍摄
第四节 主题训练与案例——由作业模式到工作模式
第五章 建筑内部空间与环境氛围的摄影表现
节 建筑内部空间的摄影表现
第二节 从摄影的角度看建筑内部空间的特点
第三节 建筑内部空间摄影策略
第四节 主题训练与案例
第六章 作为艺术的建筑与环境摄影
节 建筑与环境成为艺术摄影的可能性
第二节 历史视野中的国外建筑与环境摄影
第三节 中国当代艺术摄影中的建筑与环境
致谢
参文献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原本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的专业书籍,充斥着各种技术术语和生硬的理论。然而,事实恰恰相反。这本书以一种极其生动有趣的方式,向我展示了建筑摄影的魅力。作者的文字功底相当深厚,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精彩的摄影作品,将抽象的摄影理念变得触手可及。 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于构图和光线的讲解。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各种构图法则,而是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我明白为什么某个构图会如此吸引人,为什么某种光线能够如此有效地烘托出建筑的质感。他甚至会分享一些拍摄时的“小技巧”,比如如何利用清晨的柔光来捕捉建筑的轮廓,或者如何通过后期处理来增强照片的视觉冲击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真的掌握了一些摄影的“秘密武器”,迫不及待地想去实践。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仿佛一场关于城市与自然的对话。书中的每一幅摄影作品都精准地捕捉了建筑与环境之间微妙而深刻的联系。我尤其喜欢那些展现古老建筑如何与现代都市景观巧妙融合的篇章,那种时空的穿越感和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摄影师的视角非常独特,他能发现那些常人不易察觉的美丽细节,比如光影在建筑立面投下的斑驳痕迹,或是被风雨侵蚀的墙壁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此外,书中关于生态摄影的部分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从未想过,原来建筑的形态也能如此诗意地融入自然之中。那些依山傍水的现代建筑,仿佛是从大地生长出来的,与周围的植被、水体浑然一体,形成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学。摄影师对于色彩的运用也极具匠心,暖色调的阳光洒在混凝土上,与冷色调的植被形成鲜明对比,却又意外地和谐。每一张照片都像一首无声的诗,让我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它不仅仅是一本摄影集,更是一次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
评分老实说,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简约而富有艺术感。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书中精美的摄影作品深深吸引。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将冰冷的建筑变得有温度,将单调的环境变得富有生机。 书中对于城市景观的描绘,让我看到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那些我每天都能看到的建筑,在作者的镜头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视角和细节。我尤其喜欢那些捕捉到建筑与自然元素相互作用的画面,比如攀附在墙壁上的绿植,或是倒映在水面上的建筑剪影,都充满了诗意和生命力。 更令我惊喜的是,书中还分享了许多关于摄影师的创作心路历程。他会讲述自己是如何构思拍摄主题,如何与建筑师沟通,以及在拍摄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乐趣。这些真实的经历,让我感觉非常亲切,仿佛也在和一位老朋友分享他的创作心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摄影作品集,更是一次充满人文情怀的分享,它让我对建筑摄影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也激励我去发现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
评分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那些隐藏在日常景观中的建筑之美。我一直对摄影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在拍摄建筑时,画面总是显得有些呆板,缺乏生命力。而这本书,则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作者用他独到的眼光,为我们展现了建筑的多样性和生命力,即使是那些平凡的建筑,在他的镜头下也能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关于“场所精神”的讨论。作者不仅仅是记录建筑的外观,他更注重捕捉建筑所承载的情感和故事。他会去探索建筑的历史背景,理解建筑师的设计理念,然后通过摄影作品将这些无形的东西具象化。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有一组关于老旧厂房改造的作品,原本破败不堪的建筑,在他的镜头下却充满了怀旧的气息和工业文明的印记,仿佛在诉说着一段被遗忘的历史。这种将人文关怀融入摄影的视角,让我感到非常动容。
评分我一直认为,建筑摄影仅仅是记录下建筑的外形,但这本书颠覆了我的想法。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建筑摄影,是捕捉建筑与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理解建筑所传达的文化和情感。书中大量的实例,都非常有说服力地展示了这一点。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光影艺术”的部分。摄影师对光线的运用出神入化,无论是晨曦初露时的柔光,还是夕阳西下的暖色调,亦或是夜幕降临时的人工照明,他都能巧妙地利用这些光线来塑造建筑的轮廓,突出建筑的材质,甚至营造出戏剧性的视觉效果。有些照片,让我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由光影构成的梦境之中。 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环境伦理的思考,探讨了建筑如何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这些内容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摄影技巧的指南,更是一次关于我们如何与世界互动的深刻反思。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周围的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建筑的意义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