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裏曼人體繪畫:從入門到精通(學美術繞不開的工具書!) 喬治·伯裏曼

伯裏曼人體繪畫:從入門到精通(學美術繞不開的工具書!) 喬治·伯裏曼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喬治·伯裏曼 著
圖書標籤:
  • 人體繪畫
  • 繪畫技法
  • 人體結構
  • 速寫
  • 素描
  • 藝術入門
  • 繪畫工具書
  • 喬治·伯裏曼
  • 美術學習
  • 繪畫教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盛德偉業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颱海齣版社
ISBN:9787516817254
商品編碼:29834020486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8-04-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伯裏曼人體繪畫:從入門到精通(學美術繞不開的工具書!)

定價:68.00元

售價:44.2元,便宜23.8元,摺扣65

作者:喬治·伯裏曼

齣版社:颱海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1681725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優質譯本

沒有難懂、消滅晦澀

該書同樣適閤沒有繪畫基礎的讀者

準確學名

沒有查不到、更新舊學名

古舊學名采用現代學名

網絡查閱更方便

裸背裝幀

可180度完全展開,便於臨摹★★★★★推薦閱讀

《性心理學》《優雅是如何煉成的》《你所走過的路,都是必經之路》《把每一寸光陰過成良辰美景》

內容提要


《伯裏曼人體繪畫:從入門到精通》收羅瞭伯裏曼先生的手稿圖片1000多幅。

《伯裏曼人體繪畫:從入門到精通》詳細闡述瞭人體的骨骼和肌肉,並把復雜的人體簡化為方塊和綫條的組閤,用以錶現運動中肌肉和骨骼的變化。

《伯裏曼人體繪畫:從入門到精通》中的人體解剖學知識對畫者來說是必須掌握的基本功。

目錄


目錄

人體輪廓

人體輪廓要怎麼畫 2

人體的比例 6

測量方法 8

骨骼間的銜接、穿過和固定 13

平衡 19

節奏 22

鏇轉和扭動 25

光和陰影 28

頭部

頭部 32

頭骨 33

頭部畫法 37

頭部透視畫法 40

頭部組塊分布 44

頭部構造 47

頭部結構的平麵 49

視平綫上方 56

視平綫下方 58

頭部的平麵 60

頭部的圓和方 62

方形構築頭部 64

橢圓構築頭部 67

頭部的光與陰影 68

成人與孩子頭部劃分比較 71

麵部肌肉與錶情 75

下頜運動 77

五官

眼 80

耳 82

鼻 85

口 90

頸部

頸部 94

頸部肌肉 96

頸部運動 98

軀乾

軀乾(一) 105

軀乾(二) 116

手臂

手臂剖析 131

上臂 136

前臂 145

肩部與手臂體塊畫法 150

手臂與前臂畫法 151

鏇肌 154

肘部 156

手的錶現 164

手腕與手 167

手腕骨骼 169

手和手臂的結構 170

手的解剖 172

手的肌肉(一) 174

手的肌肉(二) 176

手掌視圖 179

手掌拇指側 181

手的小指側 185

拇指 189

拇指解剖 192

手指 196

手指解剖 198

拳頭 206

指關節 209

嬰兒的手 211

骨盆

骨盆 215

髖部 217

腿的前視圖 220

腿的內側視圖 222

腿的外側視圖 223

腿的後視圖 224

膝部以下肌肉 225

大腿的前視圖 228

大腿的內側視圖 229

膝部 231

足部

運動 238

足部形態 239

足部外側視圖 241

足部的骨骼和肌肉 242

足的機械運動原理 243

服飾

著裝 246

時尚 248

構成 249

著裝形體 250

褶皺 253

褶皺的種類 253

兜布形褶皺 256

摺綫形褶皺 257

管形褶皺 260

半搭扣形褶皺 261

螺鏇形褶皺 264

垂落形褶皺 266

垂落形、飛舞形褶皺 267

呆滯形褶皺 268

體積 270

韻律 271

作者介紹


喬治·伯裏曼

美國畫傢,曾任紐約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他所總結的繪畫體係沿用至今,成為現在各高校人體繪畫標準的學習教程。

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齣版,是人們學繪畫的工具書。

文摘





序言



《形體的煉金術:解構與重塑的繪畫之旅》 引言: 在藝術的廣袤星空中,形體是承載一切情感、敘事與意境的基石。無論是描繪宏偉的建築,還是捕捉瞬息萬變的自然,亦或是深入探究人性的復雜,準確而生動的形體塑造能力都是藝術傢不可或缺的核心素養。然而,對於許多初學者而言,人體,這個最熟悉也最迷人的描繪對象,卻常常成為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其復雜的結構、微妙的比例、動態的變化,無不讓無數心懷創作渴望的雙手在臨摹與寫生中陷入迷茫。 本書旨在打破這種藩籬,帶領您踏上一段探索形體本質的繪畫之旅。我們不求速成,不依賴技巧的堆砌,而是專注於理解和掌握形體的底層邏輯。通過解構與重塑,我們將學習如何從最基礎的幾何體齣發,逐步構建齣穩定而富有生命力的人體結構。這不僅是對外在形態的模仿,更是對內在骨骼、肌肉相互作用的深刻洞察,是對空間關係和體積感的立體認知。 第一篇:形體的基本語法——從幾何到有機 藝術的創作,猶如語言的學習,首先需要掌握其基本的語法和詞匯。對於形體而言,最基礎的“詞匯”便是幾何體。本書將從最樸素的球體、立方體、圓柱體和圓錐體開始,引導您理解這些基本形體如何構成人體的各個部分。您將學習如何通過簡單的綫條和明暗關係,賦予這些幾何體以體積感和空間感。 第一章:幾何體的力量——構建萬物的基石 明暗與體積: 探索光影在塑造幾何體體積感中的核心作用。理解光綫照射在不同麯麵上的變化,學會運用陰影、高光和反光來錶現物體的立體感。 透視的奧秘: 學習基本的透視原理,瞭解如何將三維的形體準確地投影到二維的畫麵上。掌握一點透視、兩點透視和三點透視在錶現形體深度和空間關係上的應用。 形體組閤的初步實踐: 嘗試將不同的幾何體進行組閤,模擬齣簡單的人體局部,例如頭部(球體+圓柱體)、軀乾(圓柱體+立方體)等。重點在於體會不同形體之間的連接方式和比例關係。 第二章:從機械到生命的過渡——骨骼與結構 人體的骨骼係統概覽: 並非要求您成為解剖學專傢,而是聚焦於構成人體基本框架的關鍵骨骼結構。理解脊柱的S形彎麯,骨盆的穩定支撐,四肢骨骼的基本走嚮和連接方式。 骨骼的形態特徵: 學習如何將幾何體轉化為具有骨骼形態的結構。例如,將圓柱體轉化為長骨,將球體轉化為關節。重點在於體會骨骼的粗細、長短、麯直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 骨骼的承重與運動: 思考骨骼在人體站立、行走、坐臥等基本姿態下的受力情況。理解關節如何實現運動,以及骨骼的連接如何決定瞭身體的整體穩定性和活動範圍。 第二篇:血肉的靈魂——肌肉的起伏與動態 一旦骨骼的框架構建完成,便需要為之披上血肉的衣裳。肌肉,是賦予人體生命力和動態美的關鍵。它們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連接、相互作用,隨著身體的運動而發生微妙的變化。本篇將深入探索肌肉的形態、連接方式以及它們在不同姿勢下的錶現。 第三章:肌肉的語言——形態、連接與區分 肌肉的常見形態: 學習識彆和描繪人體主要肌肉群的形態特徵,例如胸肌、腹肌、背肌、肱二頭肌、股四頭肌等。理解它們的基本形狀、體積以及在體錶上的顯現方式。 肌肉的起止點與牽拉作用: 瞭解關鍵肌肉的起止點(起點和止點),以及它們如何通過收縮和拉伸來帶動骨骼運動。體會肌肉的“肌腹”和“肌腱”在描繪中的區彆。 肌肉群的組閤與層次: 學習如何將不同肌肉群進行閤理的組閤,形成具有層次感和厚度的形體。理解不同肌肉在不同體脂率下的顯現程度,以及如何通過明暗關係來區分它們。 第四章:動態的詩篇——肌肉與骨骼的協同 運動中的人體: 探索人體在各種動態姿勢下的形體變化。理解當骨骼發生位移時,肌肉是如何隨之拉伸、收縮或被遮擋的。 力量的展現: 學習如何通過描繪肌肉的緊張與鬆弛,來錶現人體爆發力、耐力以及微妙的姿態變化。體會“力的傳導”在形體上的體現。 重心與平衡: 運用對骨骼和肌肉的理解,分析人體在不同動態姿勢下的重心和平衡點。這對於繪製穩定而自然的動態人物至關重要。 第三篇:空間的雕刻——體積、比例與光影的綜閤運用 形體並非孤立存在於紙麵,它存在於三維空間之中,並與周圍環境發生著復雜的互動。本篇將進一步升華對形體塑造的理解,強調體積感、比例的準確性以及光影在營造空間深度和真實感中的綜閤運用。 第五章:體積的雕塑——穿透二維的真實感 形體穿插與遮擋: 學習如何準確描繪不同形體之間的穿插和遮擋關係,營造齣真實的空間感。理解哪些形體在前,哪些形體在後,以及它們如何相互影響。 形體轉摺與切割: 深入理解形體的轉摺(例如,手臂的彎麯、軀乾的扭轉)以及形體的“切割”(例如,當身體被衣物包裹或被物體部分遮擋時)。學會用簡潔而有力的綫條來錶現這些轉摺和切割。 形體的“重量感”: 嘗試通過對體積和結構的理解,賦予形體以“重量感”。理解不同材質(例如,肌肉、脂肪、骨骼)如何影響形體的外觀和給人的感覺。 第六章:和諧的樂章——比例的度量與調整 人體比例的基本法則: 介紹人體比例的經典法則,例如“頭長”作為基本單位的應用。理解不同性彆、年齡和體型的比例差異。 動態觀察與測量: 強調在寫生中,不能死守比例尺,而要學會通過動態觀察和測量來把握準確的比例關係。學習使用簡易的測量工具(例如,鉛筆、畫筆)來輔助比例的判斷。 形體之間的比例關係: 不僅關注局部與整體的比例,更要關注不同形體之間的相互比例。例如,肩膀的寬度與腰部的關係,手臂的長度與軀乾的關係等。 第七章:光影的敘事——烘托形體的靈魂 光綫的性質與方嚮: 深入理解不同性質的光源(例如,柔和的散射光、硬朗的直射光)對形體的影響。學習如何判斷光綫的方嚮,並據此準確地繪製陰影和高光。 體積與環境光的互動: 探索形體在環境光下的錶現。理解環境光如何影響陰影的邊緣,以及如何産生反光,從而進一步增強形體的體積感和空間感。 光影的情感錶達: 學習如何通過光影的對比和強弱,來傳達不同的情感和氛圍。例如,強烈的明暗對比可以突齣力量和戲劇性,而柔和的光影則可以營造寜靜與溫柔。 第四篇:實踐的升華——從局部到整體的繪畫實踐 理論的學習最終要迴歸到實踐。本篇將引導您將前幾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通過不同形式的繪畫練習,逐步提升對人體形體塑造的能力。 第八章:局部形態的深入刻畫 頭部與五官的結構解析: 專注於頭部的基本形體構成,學習繪製五官時對骨骼和肌肉的理解如何影響其形態。 手與腳的奧秘: 攻剋手和腳這兩個形體塑造中的難點。通過對骨骼、肌腱和皮膚紋理的細緻描繪,賦予其生命力。 軀乾與四肢的連接與動態: 練習繪製軀乾與四肢的連接處,理解它們在不同運動中的變化。 第九章:整體構圖與動態人物的繪製 簡筆速寫訓練: 通過大量的簡筆速寫,訓練對人體動態、比例和基本結構的快速捕捉能力。 不同姿勢的寫生與臨摹: 結閤實際寫生和優秀作品的臨摹,鞏固對人體形體結構的理解。從站姿、坐姿到更復雜的動態姿勢,逐步挑戰自我。 衣褶與形體的關係: 學習如何通過衣褶的描繪來更好地錶現人體形體的體積和動態。理解衣褶的生成原理,以及它們如何服務於形體錶達。 結語: 繪畫是一場無止境的修行,而對形體的深刻理解,則是這場修行中最堅實的基石。本書所提供的並非一套僵化的公式,而是一套引導您獨立思考、探索發現的工具和方法。請保持好奇心,用您敏銳的眼睛去觀察,用您勤奮的雙手去實踐。相信通過係統的學習和不懈的練習,您終將掌握形體的語言,能夠自信地將心中的生命形象躍然紙上,創作齣屬於您自己的精彩畫作。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作為一個美術愛好者,我一直渴望能畫齣真正有質感、有生命力的人體,但苦於找不到閤適的入門指導。市麵上雖然不乏人體繪畫的書籍,但往往要麼過於淺顯,要麼過於晦澀,很難找到一個既係統又易於理解的。當我拿到《伯裏曼人體繪畫:從入門到精通》時,我立刻就被它嚴謹的結構和清晰的講解吸引瞭。開篇的解剖學基礎部分,雖然是理論,但伯裏曼大師用一種非常直觀和生動的方式呈現,讓我這個對解剖學一竅不通的人也覺得有趣,甚至能想象齣骨骼和肌肉的形態。更重要的是,他沒有枯燥地羅列名詞,而是將解剖知識與人體動態、體積感緊密結閤,讓我瞬間明白瞭為什麼某些部位會有特定的起伏和轉摺。書中對於人體基本結構的分解,從最基礎的幾何形狀開始,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去理解人體各部分的比例關係和空間構成,這對於我這樣初學者來說,簡直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我不再是憑感覺去畫,而是有瞭紮實的理論支撐,畫齣來的東西也開始有瞭“骨骼”和“肌肉”,不再是平麵化的“人皮”。

評分

這本書在學習過程中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循序漸進”與“實操性”的完美結閤。伯裏曼大師並非直接拋齣復雜的人體結構圖,而是像一位耐心循循善誘的老師,從最基礎的“火柴人”開始,逐步講解如何構建齣人體的大緻體積和動態。我尤其喜歡他對於“骨骼結構”的講解,不僅僅是列齣骨骼名稱,而是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示意圖,解釋瞭每個骨骼的關鍵點在哪裏,它們是如何相互連接,又是如何影響到外部形態的。比如,他解釋瞭骨盆的形狀如何決定瞭腰臀部的麯綫,鎖骨和肩胛骨如何影響瞭肩膀的活動範圍和造型。這些細節對於準確把握人體的姿態和動態至關重要。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大量的範例和練習,讓我能夠立即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我不再是死記硬背,而是通過不斷的練習,將解剖知識內化成自己的繪畫語言。每一次的臨摹和練習,都讓我對人體結構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對自己的繪畫能力有瞭更強的信心。這本書真的不是一本“看懂”的書,而是一本“學會”的書,它教會我如何去“看”和如何去“畫”。

評分

從一個完全零基礎的門外漢角度來說,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能夠“破除迷思”,讓我不再對人體繪畫望而卻步。我曾經嘗試過許多繪畫教程,但麵對復雜的人體結構,總是感覺無從下手,好像自己永遠也無法畫齣那種流暢自然的綫條。然而,伯裏曼大師的這本書,用一種非常“解構”的方式,將復雜的人體分解成一個個易於理解的單元。他對於“方塊人體”、“球體人體”等基本形體的運用,讓我發現原來構成人體隻需要幾種最基礎的幾何形狀。而更關鍵的是,他將這些基本形體是如何在三維空間中進行堆疊、連接,並最終形成一個逼真的人體,講解得非常清晰。我學會瞭如何用簡單的綫條勾勒齣人體的基本骨架,如何用體積去錶現肌肉的起伏,以及如何通過光影來強調人體的立體感。書中對於不同角度、不同姿態的人體都有非常詳盡的講解和示範,這讓我能夠應對各種繪畫挑戰。現在,當我拿起畫筆時,不再是憑空想象,而是有瞭清晰的結構思路,可以自信地去塑造我想要的人體形象。

評分

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畫齣一個人”,更是關於“理解一個人”的藝術。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伯裏曼大師在講解人體結構時,總能觸及到人體運動和功能的根本。他並非僅僅停留在錶麵的形體描繪,而是深入到骨骼、肌肉的協同作用,解釋瞭為什麼某些動作會産生特定的形體變化,以及如何在繪畫中準確地捕捉這些動態的本質。例如,當他講解手臂的彎麯和伸展時,他會詳細說明肱二頭肌和三頭肌如何相互配閤,從而導緻手臂的體積如何發生變化。這種對人體內部運作機製的深入理解,使得我畫齣來的形體不僅僅是靜態的,更充滿瞭內在的張力和生命力。我能夠通過觀察和描繪,去感受人體在運動中所蘊含的力量和韻律。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真正優秀的人體繪畫,是對生命形態的深刻洞察和錶達,而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嫻熟。它教會瞭我如何用畫筆去“觸摸”人體,去感受它的重量、它的張力、它的呼吸。

評分

在我看來,這本書最可貴的地方在於它所帶來的“思維模式”的轉變。過去,我畫人體時,總是糾結於細節,試圖去刻畫每一塊肌肉的輪廓,但最終畫齣來的效果卻顯得僵硬而呆闆。伯裏曼大師的這本書,引導我跳齣“細節陷阱”,而是從整體的“體積感”和“動態關係”齣發。他強調瞭如何用最少的筆觸去概括齣人體的基本形態,如何通過綫條的流暢性和體積的轉摺來錶現人體的生命力。我學會瞭如何去“看見”人體的“塊麵”,如何用“體塊”去構建人物,而不是試圖去繪製“輪廓綫”。這種從“綫”到“體”的轉變,是我繪畫道路上一次重要的飛躍。書中對於人體比例的講解,也非常具有啓發性,它讓我理解瞭人體並非是僵化的比例,而是在動態中存在著微妙的變化,而這些變化正是賦予人體生命力的關鍵。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繪畫技法的指南,更是一本關於如何“觀察”和“思考”人體藝術的啓濛讀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