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世界科普巨匠經典譯叢 第二輯:趣味礦物學(彩插版)
定價:27.80元
作者:費爾斯曼著,丁榮立譯
齣版社:上海科學普及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54275837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叔華,鄭時齡鄭重推薦
內容提要
《趣味礦物學》一點也不深奧,它研究的就是我們隨處可見的“石頭”。那些錶麵看起來死氣沉沉、堅硬呆闆的石頭原來都有隱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秘密,都有自己奇異的故事,原來它們都很“瘋狂”。
目錄
章 自然界中的石頭和城市中的石頭
1.1 我收藏的石頭 001
1.2 礦物博物館 004
1.3 去山裏尋找石頭 010
1.4 在馬格尼特礦山上 016
1.5 山洞中的石頭 019
1.6 湖泊底部、沼澤底部、海洋底部的石頭 022
1.7 去沙漠尋找石頭 024
1.8 耕地、田野中的石頭 028
1.9 寶石櫥窗 030
1.10 皇村宮 040
1.11 在大城市中 045
1.12 在礦物保護區 049
第二章 沒有生命的自然界的組成
2.1 礦物的概念 059
2.2 地球和天體的礦物成分 061
2.3 晶體和晶體的性質 066
2.4 晶體和原子的世界結構 070
第三章 石頭的曆史
3.1 石頭的生長變化 075
3.2 石頭和動物的關係 081
3.3 從天而降的石頭 083
3.4 不同季節中的石頭 089
3.5 石頭的年齡 092
第四章 寶石與珍貴的石頭
4.1 金剛石 095
4.2 水晶 100
4.3 黃玉與綠柱石 103
4.4 一顆寶石的光輝曆程 106
第五章 神奇的石頭世界
5.1 巨大的晶體111
5.2 石頭與植物115
5.3 石頭的色彩 117
5.4 液態石頭與氣態石頭 122
5.5 硬石頭與軟石頭 126
5.6 縴維狀的石頭 128
5.7 層狀石 131
5.8 能吃的石頭 133
5.9 藏在生物體內的石頭 134
5.10 冰與冰花 139
5.11 水的傳奇曆程 144
第六章 服務於人類的石頭
6.1 人類與石頭 149
6.2 碳酸鈣的曆史 153
6.3 開采大理石 156
6.4 黏土和磚 160
6.5 鐵 163
6.6 金 167
6.7 重銀 174
6.8 食鹽與其他鹽 176
6.9 鐳與鐳礦石 179
6.10 磷灰石與霞石 182
6.11 黑煤、白煤、藍煤、紅煤 186
6.12 黑色的黃金 190
6.13 稀土族元素 192
6.14 黃鐵礦 194
第七章 緻礦物愛好者
7.1 收集礦物的方法 197
7.2 礦物的鑒定 203
7.3 礦物收藏品的整理和收藏 205
7.4 尋找礦石 207
7.5 走進礦物學傢的實驗室 211
7.6 礦物學史上的斷片 214
7.7 後的忠告 216
作者介紹
費爾斯曼是俄國的學者,地球化學的奠基人,享譽世界的科普作傢。他纔華橫溢、學識淵博,有豐富的礦物學知識,被譽為“石頭詩人”、“俄羅斯的地質學傢”。1907年,費爾斯曼從莫斯科大學畢業瞭。27歲時,他被聘請為礦物學教授,在1912年開始講述地球化學這門課程,開創瞭科學史上的先例。35歲的時候,費爾斯曼當選為蘇聯科學院院士,還擔任瞭科學院博物館的館長。費爾斯曼提齣自然資源的重要性,尤其是礦物資源。他親自帶領著探險隊去科拉半島、中亞、阿爾泰、貝加爾、剋裏木等地考察。在科拉半島,探險隊發現瞭磷石灰礦和鎳礦;在卡拉庫姆沙漠,他們發現瞭自然硫礦床。在費爾斯曼的一生中,完成瞭不少科普讀物,發錶瞭1500多種文章及論文。其中,的兩部作品是《趣味礦物學》和《趣味地球化學》,這兩本書舉世聞名。書中的語言精彩有趣,構思新穎獨特,深入淺齣地介紹瞭科學知識,對青少年有著極大的吸引力,者無數的青少年走上瞭探索科學的道路。1945年5月20日,費爾斯曼因勞纍過度而逝世,享年62歲。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名對自然科學一直抱有好感的普通讀者,我一直覺得科普讀物在普及知識的同時,也應該具備一定的趣味性和可讀性。而《世界科普巨匠經典譯叢》第二輯的這本《趣味礦物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不像那種嚴肅的學術論文,而是充滿瞭生活氣息和幽默感。作者似乎非常擅長將枯燥的科學原理用淺顯易懂的比喻和生動的語言來解釋,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理解。書中穿插瞭大量有趣的例子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有時候甚至像是讀一本奇幻小說。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某些著名礦物發現過程的記述,那些科學傢們如何剋服重重睏難,如何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和嚴謹的推理最終揭示礦物奧秘的故事,比任何偵探小說都更加扣人心弦。而且,書中對於礦物的“趣味”解讀也讓我眼前一亮,比如某些礦物因為特殊的形成環境而擁有獨特的“性格”,或者因為其獨特的性質而被賦予瞭各種傳說和神話。這些內容讓我意識到,科學並非冷冰冰的公式和數據,而是與人類生活、文化息息相關的。彩插版的精美圖片更是錦上添花,它們不僅僅是學術插圖,更是具有藝術價值的視覺享受,讓我對礦物的認識從抽象概念上升到感官體驗,我仿佛能聞到泥土的芬芳,觸摸到岩石的質感。
評分這套《世界科普巨匠經典譯叢》第二輯,名字聽起來就很有分量,尤其是“趣味礦物學”這個副標題,瞬間點燃瞭我對地質學的興趣。一直以來,礦物在我眼中都隻是冰冷的石頭,色彩斑斕的寶石也隻是價值的象徵,但這本書的齣現,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瞭它,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微之處。從第一頁開始,我就被作者娓娓道來的筆觸深深吸引,他不僅僅在介紹礦物的化學成分和晶體結構,更是在講述它們在地殼深處的漫長旅程,講述它們如何在地質作用下形成,又如何在漫長的時間裏被侵蝕、被重塑。那些曾經隻齣現在教科書上的抽象概念,在這裏都變得鮮活而生動。比如,當作者描述火山噴發時,我仿佛能感受到岩漿奔湧的熱浪;當他解析晶體生長時,我仿佛能看到無數原子在有序地排列組閤。彩插版的優勢在這裏得到瞭淋灕盡緻的體現,精美的圖片讓我能夠直觀地理解那些復雜的地質現象和礦物形態,仿佛置身於一個奇妙的地下世界,親手觸摸那些經過億萬年打磨的寶藏。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每一個礦物背後都有一個關於地球的故事,一個關於時間、壓力和化學反應的傳奇。我開始重新審視身邊那些不起眼的石頭,它們不再隻是路邊的石子,而是承載著宇宙奧秘的微型博物館。
評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盡管它以“趣味”為名,但其內容卻相當紮實,涉及到瞭礦物學的各個方麵,從礦物的基本分類、物理性質,到晶體學、礦物化學,再到寶石學和礦床學,幾乎無所不包。然而,作者的高明之處在於,他能夠將這些復雜的專業知識巧妙地融入到引人入勝的敘述中,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掌握大量的科學信息。我發現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更是在進行一次深度探索。書中關於礦物形成過程的詳細闡述,讓我對地球內部的運作機製有瞭全新的認識,那些看似靜止的山川河流,其背後都蘊藏著驚心動魄的地質活動。而對於不同礦物的性質解讀,也讓我對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各種物質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原來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物質,都有著如此復雜的成因和精妙的結構。彩插版的圖片不僅清晰,而且具有很強的錶現力,能夠將礦物的微觀結構和宏觀形態完美地呈現齣來,這對於理解復雜的科學概念至關重要。每翻開一頁,都像是在揭開一個新的科學謎團,獲得一種新的知識體驗,讓我對這個世界充滿瞭好奇和敬畏。
評分我一直認為,真正好的科普讀物,是能夠激發讀者主動思考和探索的。而這本書,無疑做到瞭這一點。它並沒有直接給齣所有問題的答案,而是通過引導性的提問、生動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讓我自己在閱讀的過程中去發現、去理解。比如,當我讀到關於寶石的形成時,我開始思考,是什麼樣的條件纔能造就如此璀璨的寶石?是什麼樣的力量在億萬年的地質變遷中,將碳原子塑造成瞭閃耀的鑽石?書中對於不同礦物在地殼中的分布以及與其相關的地質構造的描述,也讓我開始關注我們居住的這片土地,開始思考它的形成曆史和未來走嚮。我甚至開始嘗試用書中介紹的方法去觀察身邊的石頭,雖然我無法進行專業的鑒定,但我能感受到,原來每一塊石頭都有它的故事,都有它獨特的“身份證”。彩插版的圖片在這裏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不僅僅是美的展示,更是引導思考的綫索,每一張圖片都值得我駐足細看,去揣摩其中蘊含的科學信息。這本書讓我明白,科學並非是遙不可及的學問,而是存在於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等待我們去發現和解讀。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全新的視角和思考方式。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開始跳齣固有的思維模式,從一個更宏觀、更長遠的角度去審視我們所處的這個星球。書中對於地球曆史和地質演變的描述,讓我深刻體會到時間的宏大和生命的渺小,同時也對地球的自我修復和演化能力感到驚嘆。我開始思考,我們人類在地球漫長的生命周期中,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我們對地球的影響又是怎樣的?這本書以一種溫和而深刻的方式,引導我進行這樣的思考。它並沒有直接給齣結論,而是通過展示科學的事實和邏輯,讓我自己去得齣屬於自己的感悟。而彩插版的精美圖片,更是將那些抽象的科學概念具象化,讓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地球的變遷和礦物的奇妙。我甚至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礦物學,更是關於如何理解和熱愛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它讓我看到瞭科學的嚴謹與浪漫並存,看到瞭知識的無窮魅力,也讓我對未來充滿瞭探索的渴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