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 第二辑:趣味矿物学(彩插版)
定价:27.80元
作者:费尔斯曼著,丁荣立译
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54275837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郑时龄郑重推荐
内容提要
《趣味矿物学》一点也不深奥,它研究的就是我们随处可见的“石头”。那些表面看起来死气沉沉、坚硬呆板的石头原来都有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都有自己奇异的故事,原来它们都很“疯狂”。
目录
章 自然界中的石头和城市中的石头
1.1 我收藏的石头 001
1.2 矿物博物馆 004
1.3 去山里寻找石头 010
1.4 在马格尼特矿山上 016
1.5 山洞中的石头 019
1.6 湖泊底部、沼泽底部、海洋底部的石头 022
1.7 去沙漠寻找石头 024
1.8 耕地、田野中的石头 028
1.9 宝石橱窗 030
1.10 皇村宫 040
1.11 在大城市中 045
1.12 在矿物保护区 049
第二章 没有生命的自然界的组成
2.1 矿物的概念 059
2.2 地球和天体的矿物成分 061
2.3 晶体和晶体的性质 066
2.4 晶体和原子的世界结构 070
第三章 石头的历史
3.1 石头的生长变化 075
3.2 石头和动物的关系 081
3.3 从天而降的石头 083
3.4 不同季节中的石头 089
3.5 石头的年龄 092
第四章 宝石与珍贵的石头
4.1 金刚石 095
4.2 水晶 100
4.3 黄玉与绿柱石 103
4.4 一颗宝石的光辉历程 106
第五章 神奇的石头世界
5.1 巨大的晶体111
5.2 石头与植物115
5.3 石头的色彩 117
5.4 液态石头与气态石头 122
5.5 硬石头与软石头 126
5.6 纤维状的石头 128
5.7 层状石 131
5.8 能吃的石头 133
5.9 藏在生物体内的石头 134
5.10 冰与冰花 139
5.11 水的传奇历程 144
第六章 服务于人类的石头
6.1 人类与石头 149
6.2 碳酸钙的历史 153
6.3 开采大理石 156
6.4 黏土和砖 160
6.5 铁 163
6.6 金 167
6.7 重银 174
6.8 食盐与其他盐 176
6.9 镭与镭矿石 179
6.10 磷灰石与霞石 182
6.11 黑煤、白煤、蓝煤、红煤 186
6.12 黑色的黄金 190
6.13 稀土族元素 192
6.14 黄铁矿 194
第七章 致矿物爱好者
7.1 收集矿物的方法 197
7.2 矿物的鉴定 203
7.3 矿物收藏品的整理和收藏 205
7.4 寻找矿石 207
7.5 走进矿物学家的实验室 211
7.6 矿物学史上的断片 214
7.7 后的忠告 216
作者介绍
费尔斯曼是俄国的学者,地球化学的奠基人,享誉世界的科普作家。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有丰富的矿物学知识,被誉为“石头诗人”、“俄罗斯的地质学家”。1907年,费尔斯曼从莫斯科大学毕业了。27岁时,他被聘请为矿物学教授,在1912年开始讲述地球化学这门课程,开创了科学史上的先例。35岁的时候,费尔斯曼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还担任了科学院博物馆的馆长。费尔斯曼提出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尤其是矿物资源。他亲自带领着探险队去科拉半岛、中亚、阿尔泰、贝加尔、克里木等地考察。在科拉半岛,探险队发现了磷石灰矿和镍矿;在卡拉库姆沙漠,他们发现了自然硫矿床。在费尔斯曼的一生中,完成了不少科普读物,发表了1500多种文章及论文。其中,的两部作品是《趣味矿物学》和《趣味地球化学》,这两本书举世闻名。书中的语言精彩有趣,构思新颖独特,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科学知识,对青少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者无数的青少年走上了探索科学的道路。1945年5月20日,费尔斯曼因劳累过度而逝世,享年62岁。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尽管它以“趣味”为名,但其内容却相当扎实,涉及到了矿物学的各个方面,从矿物的基本分类、物理性质,到晶体学、矿物化学,再到宝石学和矿床学,几乎无所不包。然而,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够将这些复杂的专业知识巧妙地融入到引人入胜的叙述中,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大量的科学信息。我发现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更是在进行一次深度探索。书中关于矿物形成过程的详细阐述,让我对地球内部的运作机制有了全新的认识,那些看似静止的山川河流,其背后都蕴藏着惊心动魄的地质活动。而对于不同矿物的性质解读,也让我对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物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原来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物质,都有着如此复杂的成因和精妙的结构。彩插版的图片不仅清晰,而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能够将矿物的微观结构和宏观形态完美地呈现出来,这对于理解复杂的科学概念至关重要。每翻开一页,都像是在揭开一个新的科学谜团,获得一种新的知识体验,让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敬畏。
评分作为一名对自然科学一直抱有好感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觉得科普读物在普及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而《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第二辑的这本《趣味矿物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不像那种严肃的学术论文,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幽默感。作者似乎非常擅长将枯燥的科学原理用浅显易懂的比喻和生动的语言来解释,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书中穿插了大量有趣的例子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有时候甚至像是读一本奇幻小说。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某些著名矿物发现过程的记述,那些科学家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如何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严谨的推理最终揭示矿物奥秘的故事,比任何侦探小说都更加扣人心弦。而且,书中对于矿物的“趣味”解读也让我眼前一亮,比如某些矿物因为特殊的形成环境而拥有独特的“性格”,或者因为其独特的性质而被赋予了各种传说和神话。这些内容让我意识到,科学并非冷冰冰的公式和数据,而是与人类生活、文化息息相关的。彩插版的精美图片更是锦上添花,它们不仅仅是学术插图,更是具有艺术价值的视觉享受,让我对矿物的认识从抽象概念上升到感官体验,我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触摸到岩石的质感。
评分这套《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第二辑,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分量,尤其是“趣味矿物学”这个副标题,瞬间点燃了我对地质学的兴趣。一直以来,矿物在我眼中都只是冰冷的石头,色彩斑斓的宝石也只是价值的象征,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它,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从第一页开始,我就被作者娓娓道来的笔触深深吸引,他不仅仅在介绍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更是在讲述它们在地壳深处的漫长旅程,讲述它们如何在地质作用下形成,又如何在漫长的时间里被侵蚀、被重塑。那些曾经只出现在教科书上的抽象概念,在这里都变得鲜活而生动。比如,当作者描述火山喷发时,我仿佛能感受到岩浆奔涌的热浪;当他解析晶体生长时,我仿佛能看到无数原子在有序地排列组合。彩插版的优势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精美的图片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那些复杂的地质现象和矿物形态,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妙的地下世界,亲手触摸那些经过亿万年打磨的宝藏。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每一个矿物背后都有一个关于地球的故事,一个关于时间、压力和化学反应的传奇。我开始重新审视身边那些不起眼的石头,它们不再只是路边的石子,而是承载着宇宙奥秘的微型博物馆。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好的科普读物,是能够激发读者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并没有直接给出所有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引导性的提问、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让我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去发现、去理解。比如,当我读到关于宝石的形成时,我开始思考,是什么样的条件才能造就如此璀璨的宝石?是什么样的力量在亿万年的地质变迁中,将碳原子塑造成了闪耀的钻石?书中对于不同矿物在地壳中的分布以及与其相关的地质构造的描述,也让我开始关注我们居住的这片土地,开始思考它的形成历史和未来走向。我甚至开始尝试用书中介绍的方法去观察身边的石头,虽然我无法进行专业的鉴定,但我能感受到,原来每一块石头都有它的故事,都有它独特的“身份证”。彩插版的图片在这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仅是美的展示,更是引导思考的线索,每一张图片都值得我驻足细看,去揣摩其中蕴含的科学信息。这本书让我明白,科学并非是遥不可及的学问,而是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等待我们去发现和解读。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开始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从一个更宏观、更长远的角度去审视我们所处的这个星球。书中对于地球历史和地质演变的描述,让我深刻体会到时间的宏大和生命的渺小,同时也对地球的自我修复和演化能力感到惊叹。我开始思考,我们人类在地球漫长的生命周期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们对地球的影响又是怎样的?这本书以一种温和而深刻的方式,引导我进行这样的思考。它并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展示科学的事实和逻辑,让我自己去得出属于自己的感悟。而彩插版的精美图片,更是将那些抽象的科学概念具象化,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地球的变迁和矿物的奇妙。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矿物学,更是关于如何理解和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它让我看到了科学的严谨与浪漫并存,看到了知识的无穷魅力,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探索的渴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