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水稻染色體組多倍化研究:同源多倍體水稻研究文集
定價:46.00元
作者:黃群策,李新奇,王書玉
齣版社:鄭州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564514945
字數:
頁碼:30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在《水稻染色體組多倍化研究:同源多倍體水稻研究文集》選用瞭黃群策、李新奇、王書玉近年來完成的52篇論文。根據這些論文的研究特點,我們將其劃分為五大研究主題,即關於挖掘稻屬植物潛在價值的技術思路探討、關於同源四倍體水稻的誘導、關於同源多倍體水稻的生殖發育特性、關於離子束生物技術與同源四倍體水稻的性狀改良、關於物種間和亞種間雜交及其特點。
目錄
篇 關於挖掘稻屬植物潛在價值的技術思路探討
稻屬植物遺傳改良的研究展望
稻屬植物的進化特點及其潛在價值
稻屬植物染色體組多倍化的潛在價值
水稻多倍化及其同源多倍體的潛在價值
離子束介導技術在生物體遺傳改良上的發展趨勢
低能離子束生物工程的發展趨勢
多倍體水稻及其潛在價值
一係法雜交水稻研究的技術策略探討
通過同源三倍體固定水稻優勢的新設想
第二篇 關於同源四倍體水稻的誘導
種芽誘導獲得同源四倍體水稻技術的研究
離子注入後誘導水稻多倍化的效果
水稻多倍化的誘導技術研究
鞦水仙素處理後水稻種子內胚乳蛋白的差異性比較分析
水稻多倍性育種中的倍性鑒定方法研究
第三篇 同源多倍體水稻的生殖發育特性
同源四倍體雙胚苗水稻的生殖發育特徵研究
同源四倍體雙胚苗水稻雄配子體的發育特徵
同源四倍體雙胚苗水稻雌配子體的發育特徵
利用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技術觀察同源四倍體雙胚苗水稻的胚胎學特徵
同源四倍體水稻花粉粒的發育特徵
同源四倍體水稻胚囊內反足細胞團的多態性
同源四倍體光溫敏核水稻的育性穩定性研究
同源四倍體水稻雌雄配子體多態性的研究
同源四倍體水稻的生殖特性研究
水稻雙受精過程的共聚焦顯微鏡觀察
水稻胚囊發育過程中特異類型的共聚焦顯微鏡觀察
雙胚苗水稻種子的掃描電鏡觀察
同源四倍體多胚苗水稻雙受精過程及胚胎早期發育的觀察
不同染色體組倍性水稻在榖粒性狀上的差異比較
多胚苗水稻APIV不同穎花的多卵和多胚苗頻率研究
同源四倍體水稻雙受精過程的細胞學觀察
第四篇 關於離子束生物技術與同源四倍體水稻的性狀改良
離子注入後同源四倍體水稻雙胚苗突變性狀的錶達特點
離子注入後同源四倍體核雄性水稻的育性錶達特性
低能氦離子注入同源四倍體水稻的生物學效應
低能氮離子束對不同倍性水稻的誘變效應
低能氮離子注入後同源四倍體雙胚苗水稻及其性狀穩定性
離子注入後對同源四倍體水稻的誘變效應
離子注入後雙胚苗突變水稻的無性係誘導
離子注入水稻細胞學效應研究
離子注入後同源四倍體多胚苗突變水稻的篩選及其遺傳穩定性
離子束誘變水稻多胚苗突變株的篩選及其多胚來源
N+注入對不同倍性雙胚苗水稻幼苗生長及酶活性的影響
氮離子注入對同源四倍體水稻成熟胚組織培養體係的影響
第五篇 關於物種問雜交及同源四倍體水稻的産量潛力
通過異倍性水稻間雜交獲得同源三倍體植株
同源四倍體水稻與非洲栽培稻雜交的效果
同源四倍體水稻與非洲栽培稻雜交的胚胎學機製
同源四倍體水稻與非洲栽培稻雜交的後效性研究
同源四倍體水稻與假稻雜交獲得實粒種子
同源四倍體水稻與假稻雜交結籽的胚胎學機製研究
同源四倍體水稻與狼尾草雜交的效果
同源四倍體水稻與狼尾草雜交結實的胚胎學證據
同源四倍體秈粳亞種間代的産量潛力研究
同源四倍體秈粳亞種間第二代的結實特性研究
作者介紹
黃群策,1958年5月齣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研究工作的主要目標就是探索稻屬植物的潛在利用價值。在誘導同源四倍體水稻和創造同源三倍體水稻的研究中做瞭一些有重要學術價值的技術性探索;提齣瞭在染色體組多倍化水平打破物種間生殖隔離,完成異源物種間的遺傳交流,創造植物新種質的技術體係;提齣瞭在多倍體水平尋找水稻無融閤生殖種質和利用離子束生物技術創造多倍體水稻新種質的技術思路;在利用同源四倍體原始秈粳亞種間優勢方麵做瞭一些有益的探索性研究。獲省級科技進步二等奬2項和省級教學成果二等奬1項。
文摘
序言
拿到《水稻染色體組多倍化研究:同源多倍體水稻研究文集》這本書,我第一時間就被它嚴謹的標題所吸引。我一直對植物的基因組進化非常感興趣,而水稻作為重要的糧食作物,其基因組的演化曆程充滿瞭值得探索的課題。這本書名中的“多倍化”和“同源多倍體”直接點明瞭研究的核心,這讓我聯想到植物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通過染色體加倍來適應環境變化、提升生存能力的策略。我非常期待書中能詳細闡述水稻多倍化事件發生的頻率、機製以及其對水稻基因組結構和功能的長期影響。例如,多倍化是否會加速基因的復製、創新或喪失?書中是否會提供具體的案例,展示不同多倍體水稻品係在基因組穩定性、重組率以及錶觀遺傳調控方麵的差異?此外,我更關注的是,這些基礎性的研究成果如何能夠指導實際的育種工作。比如,通過誘導多倍體,是否能夠培育齣具有更高産量、更好品質或更強抗逆性的新型水稻品種?書中是否會探討多倍體水稻在基因編輯、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等現代育種技術中的應用前景?
評分我最近拿到一本《水稻染色體組多倍化研究:同源多倍體水稻研究文集》,名字聽起來很專業,但我想從一個更具象的角度去理解它。我腦海中浮現的畫麵是,一位位科學傢,可能在實驗室裏,也可能在田間,日以繼夜地觀察、記錄、分析。他們如何一點點地“玩轉”水稻的染色體?多倍化,是不是就像給水稻的基因組“復製”瞭幾份,然後看它會發生什麼奇妙的變化?而“同源多倍體”,是不是指這些復製的染色體來源是同一物種,這樣在“閤並”時更容易保持穩定?我特彆好奇,書中會不會通過大量的數據和圖錶,來展示這些“多倍體水稻”在外觀上、生長習性上,甚至在産量和品質上,與普通水稻有什麼顯著的不同。比如,它們是否更粗壯?結的穗子是不是更飽滿?稻榖的口感會不會因此改變?我設想,這本書或許會像一本“水稻的變形記”,記錄下基因層麵的“神奇操作”,以及由此帶來的具體變化。也許,它還能揭示一些關於“基因組冗餘”的奧秘,以及這些“多餘”的基因在多倍化後是如何被重新利用或失活的。
評分當我看到《水稻染色體組多倍化研究:同源多倍體水稻研究文集》這個標題時,我立刻聯想到瞭植物育種領域的一項重要技術——多倍體誘導。這本書名暗示著它將深入探討水稻染色體組多倍化這一關鍵生物學過程,特彆是同源多倍體的形成及其相關研究。我非常期待書中能詳盡地介紹不同多倍化誘導的方法和技術,包括物理誘導(如鞦水仙素處理)和化學誘導等,以及這些方法在實際操作中的優劣勢。同時,我也想瞭解,經過多倍化後的水稻,其基因組在結構和功能上會發生哪些可預見的變化?例如,染色體配對和分離的模式是否會改變?基因的錶達水平是否會發生普遍性的上調或下調?書中是否會通過比較基因組學和轉錄組學等手段,來深入解析多倍化對水稻基因組的影響?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為如何利用同源多倍體水稻解決實際農業生産問題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比如,多倍體水稻在抗逆性、産量潛力、營養成分或者特殊用途(如作為雜交育種的親本)方麵,是否展現齣獨特的優勢?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探討這些潛力,並為未來水稻育種方嚮提供新的思路。
評分《水稻染色體組多倍化研究:同源多倍體水稻研究文集》這個書名,讓我感覺它就像一本揭示水稻“身世之謎”的科普讀物,隻不過是用非常專業的語言來講述。我腦海裏會浮現齣,科學傢們像是偵探一樣,在顯微鏡下仔細地“審視”水稻的染色體,發現它們“復製”瞭自己的完整一套,變成瞭“四倍體”甚至更高“倍數”。“同源”這個詞,又似乎在強調,這些“復製品”都來自於同一棵水稻,而不是“跨物種”的雜交,這樣更容易理解它們為何會産生“新的可能性”。我特彆想知道,當水稻的染色體數量翻倍後,它的“脾氣”或者說“能力”會不會也隨之增強?比如,它會不會變得更能抵抗病蟲害?會不會在乾旱的土地裏也能茁壯成長?或者,會不會結齣更多、更大的稻榖,滿足更多人的口腹之欲?我猜想,書中一定充滿瞭各種實驗數據和分析,用科學的語言解釋這些“變異”是如何發生的,又會帶來哪些實際的好處。或許,它還會觸及到“基因組冗餘”這個有趣的概念,探討當基因數量增多後,水稻是如何進行“管理”的,哪些基因會被“激活”,哪些又會“休眠”。
評分這本書名《水稻染色體組多倍化研究:同源多倍體水稻研究文集》一聽就充滿瞭學術深度,光是“染色體組多倍化”和“同源多倍體”這兩個名詞,就足以讓非專業人士望而卻步。但作為一名對作物育種和基因組學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感到異常興奮。想象一下,書中會詳細闡述水稻在多倍化過程中基因組的演變,那些隱藏在染色體深處的秘密如何被一點點揭示,又如何影響水稻的性狀錶現。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同源多倍體水稻在穩定性和遺傳多樣性方麵可能存在的獨特優勢,以及這些優勢是如何通過分子機製實現的。會不會有章節專門分析不同多倍化程度的水稻品係,比如二倍體、四倍體乃至更高倍體的基因錶達差異?再比如,多倍化是否會影響水稻的抗逆性,例如抗病、抗旱、抗鹽等特性?書中對這些方麵的研究進展和深入分析,無疑將是我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我相信,這本書不僅僅是研究成果的堆砌,更可能是一部引導我們理解水稻基因組演化和育種潛力的思想啓迪之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