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卡门线:运载火箭 9787516500224

突破卡门线:运载火箭 978751650022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进军 著
图书标签:
  • 火箭
  • 航天
  • 航空
  • 工程
  • 科普
  • 技术
  • 军事
  • 科学
  • 运输
  • 卡门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泰源博文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航空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6500224
商品编码:2983531459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突破卡门线:运载火箭

定价:28.00元

作者:刘进军

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516500224

字数:

页码:16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突破卡门线:运载火箭》按照各国发展运载火箭的时间和成就,简要介绍了运载火箭的发展历史、功能特点及其结构,对经典事件进行了详细讲解。运载火箭怎样从天使到恶魔,又从恶魔到天使?它怎样震慑世界,又怎样影响世界发展进程?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脚步,走进《突破卡门线:运载火箭》。

目录


玩火箭的亿万富翁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活着的传奇
火箭狂人
”猎鹰”系列运载火箭
新的太空航线
火箭.还是玩具
不着调的企业家
飞天大力士
原始的火箭
古代火箭
武器与娱乐
火箭的祖先
万户的火箭
印度的”吉奥科斯”
火箭,来自东方
火箭祖先的遗憾
太空立法者
宇宙公民
月亮人
骑火箭的旅行家
火箭能射多远
从中国到西方
从古代到现在
从武器到运载工具
从现在到未来
目标,太空
火箭的分类
火箭的原理
运载火箭
运载火箭组成
运载火箭结构
火箭发动机
小子,祝你好运
速度战胜引力
智慧挑战阻力
分离就是胜利
飞行五部曲
进入太空的大门
个冲出地球
”面包换人”计划
飞往星际空间
向宇宙进军的先锋
枚运载火箭
愤怒的天使
“回形针”行动
灰眼珠与德国血液
历史不能重写
“丘比特”的神箭
“小月亮”挂到了天上
逼上太空——美国火箭
火箭童子军
“大力神”号运载火箭
“宇宙神”号运载火箭
“德尔塔”号运载火箭
“土星”号运载火箭
“战神“号运载火箭
“战神一1”号运载火箭
“战神一5号运载火箭
强大的太空舰队
漂亮的混血儿——欧洲火箭
摘下满天星
影子特工的谜雾
“阿丽亚娜一4”运载火箭
“阿丽亚娜一5”运载火箭
天马行空
第二个太空明星
鹿儿岛的精灵——日本火箭
太空狂想曲
H系列运载火箭
H一2B运载火箭
向太空“长征”——中国火箭
火箭的故乡
“长征一1”号运载火箭
“长征一2”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一3”号运载火箭
“长征一3A”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一4”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一5”号运载火箭
古老与现代的传奇——印度火箭
骑自行车的火箭
请留意印度洋上空
极轨卫星运载火箭
地球静止卫星运载火箭
纱丽披在月球上
动物敢死队
太空中的动物敢死队
坐火箭去旅行
豹胆英雄
猴子宇航员
会飞的面包师
美猴王的航班
哈姆的一小步
吹小号的伊诺斯
轨道上红星
历史的谜团
绝密的登月计划
“巨无霸”登月火箭
“联盟一LOK号载人飞船
聪明的登月舱
不争气的“巨无霸”
历史的失误
元帅之死
造导弹如同做香肠
般的声音
死亡密码
海里的卫星
方向:东南
卫星的谜语
在太空,在海里

作者介绍


作者一直从事卫星通信工作,长期跟踪和研究卫星通信、航天史、航天器技术及进展,曾撰写了许多相关领域的文章和专著。曾在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了《卫星电视接收技术》(获国防工业出版社图书奖)、《卫星电视原理》、《卫星电视技术》3部专著,每月在《卫星与网络》、《卫星与宽带多媒体》等专业杂志发表一篇航天技术、卫星技术和航天器情报技术文章,在《科学24小时》、《百科知识》、《大科技》等科普杂志发表过许多航天科普文章,并被多所大专院校和中小学校等邀请进行航天科普讲座。n

文摘


2001年,30岁就已有两架私 人飞机的美国亿万富翁马斯科,倾 其家产、奇思妙想地要开辟一 条便宜的太空航线,运费仅为美国 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十分之一。艾龙·马斯科,1971年6月 28日出生在南非。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营养师。马斯科10岁的时 候,父亲为了开发他的智力,丰富 他的爱好,买了台电脑,并教 他如何编程。12岁那年,马斯科 编写了一个叫Blastar的电脑游戏,卖了500美元。1988年,17岁的 马斯科从比勒陀利亚男子高中毕 业。马斯科不愿意参加南非军队,想移民美国。他说:“我要做一番 的事业。” 马斯科的母亲出生在加拿大萨 斯喀彻温省里贾纳,许多亲戚都住在加拿大西部。1989年6月,马斯科移居 加拿 大。在萨斯喀彻温省斯威夫特卡伦特,他和表弟常在农场干活,清理粮食、蔬菜,修补农具机械。他曾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一家木材厂负责清理锅炉,学会 了用电 锯切割木头。马斯科考入加拿大多伦多市皇后大学计算机系时,每天的生 活费仅1 美元,只能整个暑假都到银行打工赚钱。1992年,马斯科离开加拿大,就读于美夕法尼亚大学物理专业,获得奖 学金和物理学学士学位;在沃顿商学院,他获得了经济学学士学位。马斯 科毕业 后规划着自己的未来:互联网、清洁能源和空间,到底走哪一条道路呢?1995年,着大笔学生贷款的马斯科准备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应 用物理 与材料科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但他放弃了所攻读的学位,与弟弟金博尔.马斯 科创办了一家软件公司,开发了Zip2压缩软件,为新闻机构网上发布信息 所用。1999年9月,美国康柏公司Zip2,支付两兄弟共3.07亿美元现金和价 值3.4 亿美元的股票。1999年3月,马斯科成立了第二家公司,创建了全球大的网上付费系 统一一 PayPal,它被誉为成功的.网上支付方式之一。2002年10月,美国易趣 公司以 15亿美元买下该系统的使用权。马斯科成为易趣公司的大股东,拥有该 公司 11.7%的股份。此时,马斯科的身价为2.34亿美元。P1-2

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领域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不会涉及您提到的那本《突破卡门线:运载火箭 9787516500224》中的任何信息。 --- 寰宇微尘:现代天体物理前沿探索 导言:仰望星空,叩问起源 自古以来,人类对头顶的星空便充满了无尽的好奇与敬畏。从最初的观星计时,到如今能够绘制出宇宙的微观结构图景,天文学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认识自身在宇宙中地位的历史。本书《寰宇微尘:现代天体物理前沿探索》并非是一部教科书式的枯燥论述,而是一次引人入胜的旅程,带领读者穿越数百万光年的距离,深入探索当代天体物理学最激动人心的研究领域和未解之谜。 本书的撰写者,集合了多位活跃在国际前沿阵线的天体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他们摒弃了复杂的数学推导,转而采用生动、形象的叙事方式,将那些宏大且深奥的科学概念,转化为普通读者也能理解和领会的知识图景。它旨在架起专业科学与公众理解之间的桥梁,展示现代科学如何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揭示宇宙的运作机制。 第一部分:宇宙的骨架——暗物质与暗能量的迷局 宇宙的组成,远比我们肉眼所见的恒星、星云和星系要复杂得多。现代观测数据明确指出,我们所能直接探测到的普通物质(即原子构成的物质)仅占宇宙总质能的不到5%。那么,剩下的绝大部分——约占95%的物质和能量究竟是什么? 暗物质的幽灵: 本书深入探讨了暗物质的证据链。从星系旋转曲线的异常现象,到引力透镜效应的精确测量,作者们细致地梳理了科学家是如何“捕捉”到这种不发光、不反射光,却通过引力影响星系结构和宇宙大尺度演化的神秘物质。书中详细介绍了当前搜寻暗物质粒子的几种主流实验路径,包括地下的直接探测实验(如液氙探测器的工作原理)、空间中的间接探测尝试,以及在粒子加速器中寻找其痕迹的努力。我们看到了科学家们在极端低温、超高真空环境下,如何试图捕捉到那些极其罕见的暗物质粒子与普通物质的微弱碰撞。 暗能量的推手: 另一方面,本书着重讲解了暗能量——驱动宇宙加速膨胀的神秘力量。通过对Ia型超新星观测结果的重构,作者们清晰地描绘了宇宙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膨胀速率变化。我们得以理解,暗能量并非是静止的,它似乎具有一种“负压”,正在不断地将星系推离彼此。书中对暗能量的几种主要理论模型进行了对比,包括爱因斯坦的宇宙学常数以及动态的“第五元素”假说,并展望了未来任务(如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和欧几里得空间任务)将如何进一步约束这些模型的有效性。 第二部分:极端宇宙的实验室——黑洞与中子星的极限物理 宇宙中存在着一些物理定律被推向极限的区域,黑洞和中子星便是其中最引人入胜的“实验室”。本书用丰富的可视化描述,带我们直抵事件视界。 黑洞的真实面貌: 书中不仅回顾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对黑洞的预言,更聚焦于近年的重大突破。引力波天文学的兴起,使得人类第一次“听见”了黑洞的合并。作者详细解释了LIGO和Virgo探测器的工作原理,以及从探测到的引力波信号中反演出黑洞质量、自旋等关键参数的过程。此外,关于黑洞信息悖论的讨论,也展示了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在极端环境下如何发生冲突,并呈现了当前理论物理学家试图调和这两大支柱理论的尝试。 中子星的“核”心秘密: 密度达到原子核级别的中子星,是宇宙中最致密的常规天体。本书探讨了如何通过观测脉冲星的精确计时,来探测时空结构,甚至可能发现引力波带来的微小扰动。更令人兴奋的是,两颗中子星的并合事件(GW170817)首次将引力波信号与电磁波信号(伽马射线暴和千新星)完美关联起来,为元素(尤其是金、铂等重元素)的起源提供了直接证据。书中对此“多信使天文学”的革命性意义进行了深入剖析。 第三部分:新生与死亡——恒星的生命周期与行星的摇篮 恒星的诞生与消亡,构成了我们理解宇宙演化的时间轴。 恒星的熔炉与演化路径: 本书详细描绘了从分子云坍缩到主序星形成的全过程,并着重对比了不同质量恒星在生命终结时的不同命运——是平静地蜕变为白矮星,还是以壮观的超新星爆发结束生命。其中,关于元素在恒星内部的核合成过程(从氢到铁),以及在超新星爆发中形成更重元素(r-过程元素)的机制,被描绘得尤为清晰。 系外行星的“海量”发现: 随着开普勒和TESS等任务的成功,我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现新的系外行星。本书聚焦于如何通过凌星法、径向速度法来确定行星的轨道参数和质量,并讨论了对系外行星大气进行光谱分析以寻找“生物标记”的最新进展。读者可以了解到那些潜在的“超级地球”、“热木星”以及围绕红矮星运行的宜居带行星的最新发现和科学评估。 结语:从微尘到无限 《寰宇微尘》旨在传达一个核心信息: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境。我们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科学时代,手中拥有强大的望远镜、精密的探测器和日益复杂的理论工具。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所有问题的最终答案,而在于激发读者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理解科学家们如何通过严谨的观测和创造性的思维,将宇宙中的每一个“微尘”都转化为理解“寰宇”宏大叙事的关键线索。它是一扇通往宇宙深处,充满知识与惊喜的门户。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吸引我,太空蓝的背景,一颗冉冉升起的火箭,还有那条若隐若现的“卡门线”,仿佛预示着一段激动人心的探索之旅。作为一个对航天事业一直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想找到一本能够清晰、系统地解答我心中诸多疑问的书籍,而这本书的名字——《突破卡门线:运载火箭》——恰恰击中了我的需求点。卡门线,这个地球与太空的界限,它究竟意味着什么?火箭又是如何克服重力、穿越这道无形的屏障,最终飞向宇宙的?这些问题在我脑海中盘旋已久。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的绝佳机会。我期待它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航天科学原理娓娓道来,让我这位门外汉也能窥见火箭发射的奥秘。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不仅仅是枯燥的技术讲解,更能传递出人类探索未知、挑战极限的勇气与智慧,让我感受到航天事业背后那份磅礴的力量和浪漫情怀。

评分

我对机械工程有着基础的了解,也对那些庞大而精密的机器深深着迷,运载火箭无疑是人类工程学的集大成者。当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看到了《突破卡门线:运载火箭》这本书,我的好奇心立刻被点燃了。《卡门线》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感和挑战性,它代表着地球大气层的尽头,是人类走向太空的起点。我想了解,到底是什么样的工程智慧和技术突破,才能够让我们制造出如此强大的机器,去征服那看似遥不可及的太空?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觉得它会深入剖析运载火箭的每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从发动机的燃烧原理,到箭体的结构强度,再到发射前的每一个精密步骤,都希望能得到详细的解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清晰的图示和详实的案例,向我展示运载火箭的“心脏”是如何跳动的,“骨骼”是如何支撑的,以及它的“大脑”又是如何指挥全局的。

评分

作为一名文科生,我对科学技术领域的知识涉猎并不算深,但内心深处对浩瀚的宇宙和人类探索太空的壮举却充满了向往。《突破卡门线:运载火箭》这个书名,对于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火箭”这个词,而“卡门线”则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但它所蕴含的“突破”二字,却瞬间激起了我的求知欲。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带领我走进运载火箭的世界。不需要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形象的比喻,来解释火箭是如何工作的,它是如何克服地球引力,是如何精准地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的。我尤其想了解,为什么“卡门线”如此重要,突破它又意味着什么?这本书能否让我感受到,每一个火箭发射背后,都凝聚了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汗水与智慧,以及人类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

评分

我是一名对历史和科技发展史都颇感兴趣的读者,我喜欢探究事物是如何一步步演变而来的。《突破卡门线:运载火箭》这本书的书名,给我一种它会从更宏观的角度,去讲述运载火箭的发展历程的感觉。卡门线,作为太空探索的标志性界限,我想了解,人类最早是如何意识到它的存在,又是如何一步步地研究和发展出能够突破它的运载工具的。这本书是否会回顾从早期火箭的萌芽,到 V2 火箭的出现,再到如今各种大型运载火箭的设计演变?我希望它能不仅仅是介绍技术参数,更能穿插一些历史事件、人物故事,例如那些在火箭研发过程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的探索精神和不懈努力。了解运载火箭是如何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从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这将是我阅读这本书最大的期待。

评分

我是一个对科学普及类读物有着很高要求的人,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领域,我希望能够获取到既严谨又不失趣味性的内容。当我在书店看到《突破卡门线:运载火箭》这本书时,我的目光就被它所吸引。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明了核心主题——运载火箭,并且将“突破卡门线”这样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节点作为切入点,这让我对它有了很高的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运载火箭的设计原理、动力系统、导航控制,以及它如何一步步实现从地面到太空的飞跃。特别是卡门线这个概念,它在航天领域有着特殊的意义,书中是否能详细阐述其物理意义,以及火箭在穿越卡门线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都将是我非常关注的内容。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兼具学术价值和科普意义的优秀作品,能够让我对运载火箭的认知有一个质的飞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