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绝地生灵 : 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定价:198.00元
作者:成勇 张海龙 李月文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50861751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在中国西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界处,有一片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土地。虽然海拔高、气候恶劣、人迹罕至,但这里是生命的乐园。这片区域有阿尔金山、羌塘、可可西里三个*自然保护区,里面生活着世界上独特的有蹄类类群——藏羚羊、藏原羚、野牦牛、藏野驴等,以及各种鼠兔、旱獭及其他啮齿类动物,它们与为数众多的鸟类及其他各类群的物种,共同构成了独特的青藏高原生态系统。
三位摄影师成勇、张海龙、李月文,作为三大自然保护区的志愿者、野生动物摄影师和野生动物纪录片制作者,在过去的7年里数十次深入藏北无人区,拍摄了大量的动物影像,积累了数以千计的作品。同时,他们还积极参与保护区的动物保护、反盗猎活动。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这些野生动物影像和自然生态类摄影作品,了解三大无人区和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并将生态保护的理念传递下去。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001Part1 藏北三大无人区
006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
014 羌塘自然保护区
022 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028 Part2 生命禁区中的足迹
038 Part3 生命禁区里的生命
042 藏羚羊 TibetanAntelope
068 藏原羚 TibetanGazelle
078 塔里木鹅喉羚Goitered Gazelle
084 岩羊 Blue Sheep
094 白唇鹿White-lipped Deer
100 野牦牛 Wild Yak
116 藏野驴 Kiang
130 棕熊 Brown Bear
138 狼 Wolf
148 藏狐 TibetanFox
156 赤狐 Red Fox
160 灰尾兔 WoollyHare
164 高原鼠兔 PlateauPika
170 喜马拉雅旱獭Himalayan Marmot
176 白马鸡 WhiteEared Pheasant
180 斑头雁Bar-headed Goose
188 赤麻鸭 RuddyShelduck
192 黑颈鹤Black-necked Crane
202 反嘴鹬 PiedAvocet
206 猎隼 SakerFalcon
210 大鵟 UplandBuzzard
214 秃鹫 CinereousVulture
216 编后记一 无人区拍摄的安全问题
220编后记二 拍摄野生动物的注意事项
作者介绍
成勇、张海龙、李月文,野生动物摄影爱好者,自然生态纪录片摄影师、制片人。他们作为中国无人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志愿者,长期奔波在青藏高原,并多次深入各个自然保护区腹地,积极投身于保护区的反盗猎活动中。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那深邃的绿色和隐约可见的剪影,就已经牢牢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对那些未被人类文明完全驯服的地方充满了好奇,总觉得那里隐藏着最原始、最纯粹的生命力。当我翻开《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时,我并没有立刻被宏大的叙事或者惊险的情节所吸引,而是被作者细腻的笔触所打动。他没有像许多野生动物纪录片那样,仅仅展示动物捕食或迁徙的壮丽场面,而是花了大量篇幅去描绘这些生灵与它们所处环境之间那种微妙而又深刻的联系。比如,他对某种极地狐狸如何依靠微弱的气息在茫茫雪原中定位猎物的描述,细致入微,仿佛我能感受到那刺骨的寒风,闻到雪地里微弱的生命气息。又比如,书中对一种高原鸟类为了在高海拔地区筑巢,是如何巧妙地利用地形和风力来完成羽翼未丰的雏鸟运输,简直是造物主最精妙的工程学演示。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动物的,更是关于生存智慧的百科全书,每一页都像是一扇窗,让我窥见了生命在极端环境中爆发出的惊人韧性和创造力。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一些不易察觉的细节时,那种近乎哲学性的思考,比如他如何将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昆虫的生存模式,上升到对整个生态系统平衡性的探讨,让人在惊叹生命力的同时,也不禁开始反思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隐藏在地图边缘的未知之地充满着一种莫名的向往,《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则给了我一个绝佳的窗口,让我得以窥探那些真实存在却又难以企及的世界。这本书的文字并不冗长,但每一个词语都仿佛经过了精心的打磨,充满了力量和情感。作者的观察力是惊人的,他能够捕捉到那些最细微的生命迹象,比如在冰封的湖底,鱼类是如何依靠微弱的氧气生存,或者在极地的夜空中,候鸟是如何凭借星辰指引方向。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并没有将这些动物神化,而是以一种尊重和敬畏的态度,去描绘它们在严酷环境下所做出的最本能的反应。书中对“生存”的定义,也让我反思良多。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活着,而是一种与环境的持续互动,一种对机遇的把握,一种对危险的规避。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想象自己置身于那些场景之中,感受那份原始的野性,体会生命的渺小与伟大。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即使在最荒凉的角落,生命也以它独特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史诗。
评分这本书就像是一次精神上的远足,让我暂时摆脱了日常的喧嚣,沉浸在那些宁静而又充满力量的野性世界里。《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刻意去渲染悲情或者过度强调人与自然对抗的主题,而是以一种平静的姿态,展现了生命本身所蕴含的惊人能量。作者的叙事角度非常独特,他似乎能够潜入到那些生灵的内心深处,去感受它们的喜怒哀乐,去理解它们的生存法则。我尤其喜欢他对不同物种之间关系的描写,那种看似毫不相干的生物,却在无形中构建起一个复杂而又和谐的生命网络。书中对“美”的定义也十分宽广,它不仅仅体现在壮丽的风景,也体现在一只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清晰脚印,或者一朵在峭壁上绽放的野花。这些微小的生命细节,在作者的笔下,都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不屈的精神。阅读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平静和对自然的敬畏。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于征服,而是来自于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来自于对生命的尊重和理解。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美”往往隐藏在最不经意的地方,而《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恰恰将这种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不是那种会仔细研究科学细节的读者,我更多的是被书中所描绘的画面所感染。作者的文字充满了画面感,他笔下的每一个生灵,无论是矫健的雪豹,还是在岩石缝隙中顽强生长的苔藓,都仿佛拥有了自己的生命和故事。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寂静”的描写。在那些人迹罕至的区域,寂静并非空无一物,而是充满了各种细微的声音:风吹过岩石的回响,冰川融化的滴答声,远处动物低沉的鸣叫。作者能够捕捉到这些声音的层次感,并将其与视觉景象巧妙地结合,营造出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我仿佛能够听到狼群在月夜下的嗥叫,看到阳光穿透稀薄的云层,洒在雪原上形成的丁达尔效应。书中对色彩的运用也十分独到,并非简单的色彩堆砌,而是通过对光影的把握,将环境中冷冽的白色、深邃的蓝色、以及生命在严酷环境中绽放出的微弱但顽强的绿色,展现得极具表现力。我会被书中描绘的壮丽地貌和那些与之融为一体的生灵所震撼,同时又会在那些微小的生命细节中感受到一种温暖和力量。
评分作为一名对地理和探险故事略有涉猎的读者,《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我本以为这会是一本偏向科学考察报告的书,但它却以一种极其文学化的方式,将那些遥远而神秘的地域呈现在我面前。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他并没有采用时间顺序或者地理区域划分,而是将不同的故事片段巧妙地穿插在一起,这种跳跃式的叙事反而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也让我对这三大无人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尤其欣赏他对于“孤独”与“连接”的探讨。在这些极端的环境中,生命看似孤立无援,但作者却描绘了它们之间如何通过食物链、气候变化,甚至是迁徙的路径,形成一种错综复杂的共生关系。他对“无人区”的定义也打破了我原有的认知,他让我们看到,即使在人类看来“无人”的区域,也同样涌动着勃勃生机,充满了各种生命形态的角逐与合作。我会被那些宏大的自然景象所吸引,但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对个体生命在巨大自然力量面前的挣扎与适应的细致刻画,这种对生命韧性的赞颂,让我对生存有了全新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