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学生“村官”心理成长》
定价:28.00元
作者:林永和,冯晓春
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1-01
ISBN:978780140919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所谓大学生“村官”就是在各级的政策指导下,鼓励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农村挂职锻炼(分别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员会主任助理,因此被社会称为大学生“村官”),以促进农村的科技和文化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实践探索。实践表明,大学生“村官”不仅是新世纪一个崭新的名词,更是培养“知国情、懂民意”新农村建设接班人的战略举措,也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新途径,是广大有志青年知识分子明智的选择。
本研究在对北京大学生“村官”(非农专业)的心理成长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上,从心理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村官”的心理成长历程,包括3个方面:一是北京大学生“村官”的心理成长现状;二是北京大学生“村官”的心理困惑;三是促进北京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的对策研究。
目录
章 绪论
节 大学生“村官”研究综述
第二节 大学生“村官”制度概述
第三节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意义与作用
第二章 大学生“村官”的政策研究
节 大学生“村官”现行政策
第二节 大学生“村官”的选拔程序
第三节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社会反响
第三章 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研究
节 大学生“村官”的访谈纪要
第二节 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
第三节 大学生“村官”的调查比较分析
第四章 大学生“村官”的成长之路
节 科技型大学生“村官”的成长
第二节 文化型大学生“村官”的成长
第三节 管理型大学生“村官”的成长
第四节 商业型大学生“村官”的成长
第五节 综合型大学生“村官”的成长
第五章 大学生“村官”的心理分析
节 大学生“村官”的心理发展类型
第二节 大学生“村官”的积极心理
第三节 大学生“村官”的心理困惑
第四节 大学生“村官”心理发展的促进
第六章 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激励
节 大学生“村官”的政策激励
第二节 大学生“村官”多样化物质激励
第三节 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激励
第四节 大学生“村官”的自我激励
第五节 大学生“村官”的心理激励
第七章 大学生“村官”的心理疏导
节 大学生“村官”的心理教育
第二节 大学生“村官”的心理支持
第三节 大学生“村官”的心理解惑
第八章 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发展
节 大学生“村官”的出路
第二节 报考国家公务员
第三节 继续留任的“村官
第四节 后“村官”的自主创业
后记“村官”的快乐生活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就像是一剂及时的强心针,让我这个初入职场、怀揣着改变乡村美好愿景的“村官”新人,在无数个迷茫彷徨的夜晚,找到了一盏指路的明灯。在书中,我看到了许多和我一样,带着青涩和理想踏上这片土地的年轻人,他们曾经的挣扎、困惑,以及最终如何克服困难、找到自我价值的历程。其中,关于如何处理与当地村民的关系,如何平衡个人发展与乡村需求,如何应对工作中的挫折和误解,这些章节的描写尤其细腻生动。作者并没有回避现实的残酷,而是用一种非常真诚的态度,剖析了“村官”这个群体可能面临的心理困境,比如被质疑、被误解、被孤立,甚至是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然而,更打动我的是,书中提供的那些切实可行的心理调适方法和成长路径。它教会我如何建立自信,如何培养韧性,如何在压力下保持积极的心态,如何从每一次经历中汲取养分。读到书中那些“村官”们分享的真实故事,我仿佛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未来的自己。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用温暖的文字,为我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心理地图”,让我不再孤单地摸索,而是更有方向、更有力量地前行。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成为一名合格的“村官”,不仅需要扎实的业务能力,更需要强大的内心力量,而这本书,恰恰是我加强内心力量的最佳伴侣。
评分我是一位即将毕业,正考虑是否要报考“村官”的大学生。在做出这个重要决定之前,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了解这个职业真实面貌的资料。这本书,恰好给了我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分析,也不是那种空洞的政策解读,而是以一种非常平实、贴近“村官”自身感受的方式,去讲述他们在这个岗位上的心理体验。书中对于“村官”在初入乡村时,那种既有热情又有迷茫,既想大展拳脚又不知从何下手的心态,描写得非常真实。我读到了一些关于“村官”如何适应乡村文化、如何与不同背景的人打交道,以及如何在寂寞和压力中保持斗志的故事。让我深受触动的是,书中有几个篇章详细描述了“村官”在经历挫折和失败后,如何调整心态,重新振作,甚至从失败中找到新的方向。这些内容让我明白,成为一名“村官”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挑战的。这本书并没有回避这些挑战,反而用一种鼓励和支持的语气,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应对。它让我意识到,心理素质对于“村官”这个职业的重要性,远远超乎我的想象。这本书让我对“村官”这个职业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它让我开始思考,我是否真的准备好迎接这些心理上的考验,是否能够在这个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关于“内心成长”的深度对话。它不是那种简单的励志故事堆砌,而是通过对“村官”群体在不同阶段心理变化的细致剖析,引导读者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探索。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自我超越”的部分。它不仅仅停留在解决眼前的心理困扰,而是着眼于如何让“村官”在职业生涯中实现个人价值的升华。作者提出的“生涯发展”理念,以及如何将个人目标与乡村发展相结合,让我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也探讨了“村官”在面对乡村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社会性问题,比如集体意识的培养、矛盾的调解等等,以及这些问题对个人心理带来的挑战。它提供了一种非常成熟的视角,教导我们如何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心理成长并非仅仅是为了应对压力,更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并对社会做出积极贡献。我开始尝试将书中的一些理念融入到我的日常工作中,比如在与村民沟通时,更加注重理解和同理心,并在解决问题时,寻求更长远的、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这本书,是我在“村官”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成长,是源于内心的力量。
评分初翻开这本书,我原以为会看到一些泛泛而谈的理论,或者是对“村官”工作生活的简单描绘。但令我惊喜的是,它所呈现的,是比我想象中更为深刻和触及灵魂的心理探索。书中对于“村官”在理想与现实碰撞中所产生的心理落差,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自我怀疑、焦虑甚至抑郁情绪的刻画,可谓是入木三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这些负面情绪时,并没有简单地归咎于外部环境,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情绪产生的内在根源,比如个人成长经历、价值观念冲突、对社会角色的认知偏差等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有专门章节探讨了“村官”在面对乡村发展瓶颈时的无力感和挫败感,以及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调整期望值、寻找新的突破口。作者通过引用大量鲜活的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我清晰地认识到,心理成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学习、不断调整的过程。书中提供的那些关于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以及人际交往的技巧,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极具操作性。我开始尝试书中的一些方法,比如每天坚持写心理日记,有意识地去觉察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并主动与同事和村民进行坦诚的沟通。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内心的平静和坚定在悄然增长,面对困难时也不再像以往那样手足无措。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新窗口。
评分作为一个已经在本村工作了几年的“村官”,我深有体会,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救命稻草”!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那种热情和冲劲儿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现实的琐碎和瓶颈消磨得差不多了。经常会感到力不从心,也曾怀疑过自己选择这条路是否正确。尤其是当看到一些项目推进困难,或者村民的观念难以改变的时候,那种挫败感真的能把人压垮。这本书里面的一些章节,简直就像是在写我的内心独白。比如,关于如何处理长期工作带来的倦怠感,以及如何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保持积极的心态。作者提出的那些“自我关怀”的策略,像是每天留出一点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定期与外界的朋友交流,对我来说帮助太大了。还有,书中关于如何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以及如何从同事和领导那里获得支持的建议,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以前总是习惯性地把所有压力都憋在心里,导致情绪越来越差。看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学会求助,学会分享,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现在,我尝试着每周都和几位同样是“村官”的朋友交流工作中的困惑,互相鼓励,感觉真的轻松了很多。这本书,不仅给了我理论指导,更给了我一种精神上的慰藉,让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