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书名 | 传统文明传统科学传统农业 | ||
| 作者 | 严火其 | ||
| 定价 | 35.00元 | ||
| ISBN号 | 9787214176189 | ||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
| 出版日期 | 2016-07-01 | ||
| 版次 | 1 |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重量:0.4 | |
| 版次:1 | 字数: | 页码: | |
| 插图 | |
| 新中的五星红旗 1949年6月, 中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新政协”)筹委会召开次会议,决定成立“旗、徽、歌评审小组”(第六小组),马叙伦任组长,、茅盾任副组 长,成员包括张奚、田汉、郑振铎、郭沫、翦伯赞、钱三强、蔡畅、李立三、马寅初、张澜(刘王立明代)、陈嘉庚、欧阳予情、廖承志等名流。彭光涵担任秘 书。7月4日,第六小组次会议决定,登报公开征求旗、徽图案和歌词谱,设立旗徽评选委员会和歌评选委员会。 7月10日,由郭沫、沈雁冰、郑振铎等草拟的《征求旗徽图案及歌词谱启事》,经中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委会批准,7月15日至26日,在《人民日报》《北平解放报》《新民报》《天津日报》《光明日报》《大众日报》《进步日报》等全各大报纸上连续刊登,向海内外征召新旗图案。要求是: (甲)中特征(如地理、民族、历史、文化等); (乙)政权特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 (丙)为长方形,长阔三与二之比,以庄严简洁为主; (丁)形式色彩以红为主,可用其他配色。 截至8月20日,收到应征稿件1920件,共2992余件(一说为3012件) 作品。大致分为四类:类,为镰锤交叉并加五角星,此类多,并有变体。第二类,为嘉禾齿轮并加五角星,或不加五角星,也有变体。第三类,以两色或三色 之横条或竖条组成旗之本身,于左上角或中央置镰锤、嘉禾或五角星。第四类,旗面大部分为红色或多色,加以红色或黄色五角星。经评委、专反复研究,认为前 三类“多模仿、不简洁”,不采用。第四类较好。从中遴选了38件入围,分别编号,隐匿作者姓名,制作图册,送各位委员审阅、挑选。 但是,委员们对后入选的方案争执较大。9月25日,、在丰泽园召开旗、歌等协商会议。期望能够选出一幅,“能一致通过”。亲自选定了编号为32的、由曾联松设计的“红地五星红旗”。说:“中 革命的胜利是在党领导下以工农为基础,团结了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共同斗争取得的,这是中革命的历史事实,今后还要共同努力建设社会主 义。我看这个图案反映了中革命的实际,表现了我革命人民大团结。不但现在要团结,将来也要团结,我看这个图案是较好的图案。” 但是,原设计的大五星中央镶有镰与斧头,与苏联的旗近似,所以,1949年9月27日中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次全体会议采纳了取消镰斧头之后的五星红旗方案,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都、纪年、歌、旗的决议》第四条规定,“全体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旗为红色五星旗,象征中革命人民大团结”。10月1日,在北京广场举行的开大典上,由亲手升起的五星红旗,是由北京美术供应社的赵文瑞赶制的,用的是北京瑞蚨祥提供的红绸子和黄缎子。 1949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新华社答读者问,对旗的说明是:“中华人民共和旗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 1954年,我部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旗是五星红旗。”之后的1975年、1978年、1982年宪法都没有变化。1990年6月28日,第七届全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旗法》,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 |
| 目录 | |
| 内容提要 | |
| 晚清以来,旗、歌、徽这些政治符号在中的相继出现,意味着中也逐渐迈进了现代的行列。从它们被选定的那一刻起,烙上了时代的明显印记,比如政治意念、符号图案、色彩意义等。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只要不发生暴力革命,政权更迭在宪法秩序之下运行,那些当时鲜明的时代元素或许会淡化,沉淀下来的只是其历史内涵和象征意义。 本书梳理了旗、歌、徽的历史及制度、发展脉络等,旨在分析与探讨旗、歌、徽的宪法意义、审定的机构与程序以及有关使用的规范。 |
| 编辑推荐 | |
| 《中宪法史上的旗、歌、徽》是我社“宪法知识丛书”中的一本。本书通过大量考证历史文献资料,梳理了旗、歌、徽的历史及制度、发展脉络等,旨在分析与探讨旗、歌、徽的宪法意义、审定的机构与程序以及有关使用的规范,是一本科普型宪法知识类读本。 |
| 作者介绍 | |
| 余凌云,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公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警察法学。著有《行政法讲义》《行政法案例分析和研究方法》《行政契约论》《行政自由裁量论》《行政法上合法预期之保护》《警察行政强制的理论与实践》等10部学术专著,在《中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法学》、International Journal oMinority and Group Rights 等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主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多项课题,入选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获得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第五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届中青年法律学术奖(法鼎奖)、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
| 序言 |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朴实,正如其书名所传达的那种厚重感。我拿到书时,就被封面上那古朴的字体和略带泛黄的纸张质感吸引了,似乎在诉说着一段悠远的过往。书页的触感也很好,翻阅时有一种踏实的满足感。当我沉浸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就像一位慈祥的老者,娓娓道来那些被时光打磨过的智慧。它不像市面上许多追求新潮和快速的读物,而是以一种从容不迫的节奏,引导我一步步去探索那些根植于我们文化深处的宝藏。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拨开历史的迷雾,看到先辈们是如何在简朴的条件下,凭借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文明成就。书中的语言虽然朴实,却蕴含着力量,让我对那些被遗忘的传统技艺和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开始重新审视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以及我们与祖先的联系。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朝圣,一次对自我根源的追溯。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超越时间、触及人类共同经验的事物充满好奇,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份探求。作者以一种非常人文关怀的笔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传统文明的内涵。它不像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而是充满了温度和人情味。书中对传统农业的描写,更是让我体会到了生命力的顽强和自然的规律。我能感受到作者对这片土地、对这些劳动者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贯穿于字里行间,深深地打动了我。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陷入沉思,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在乡下的经历,那些模糊的画面在书中的文字引导下,变得清晰而有意义。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传承”的意义,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价值观、一种生活方式的延续。它让我更加珍视那些朴实无华的智慧,并从中汲取力量。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与其说是知识的灌输,不如说是观念的重塑。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视角,去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传统文明、传统科学、传统农业,这些看似独立的领域,在作者的笔下却如同一条条河流,最终汇聚成一幅壮丽的文明画卷。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科学”的论述感到耳目一新,它打破了我对科学的刻板印象,展现了科学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多元形态。那种基于经验、观察和代代相传的智慧,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读着读着,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而这座宝库的钥匙,就握在这本书中。它让我不再仅仅满足于表面的了解,而是渴望去挖掘更深层的原因和联系。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唤醒读者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并引导我们去探索那些被主流叙事所忽略的宝贵财富。
评分坦白说,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并未预设它会给我带来如此大的启发。我以为它会是那种比较传统的、关于历史知识的介绍,但事实远非如此。这本书更像是一次关于“根”的追寻,一次对文明本质的探究。作者在探讨传统科学和农业时,所展现的洞察力令人惊叹。他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我从中看到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而又坚韧的联系,看到了古人是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发挥出无限的创造力。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获得了一面能够照见历史深处的镜子,也获得了一双能够洞察事物本质的眼睛。它让我不再轻视那些看似“老旧”的传统,而是去发现它们身上所蕴含的、足以穿越时空的智慧。这是一本能够改变一个人看待世界方式的书,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历史、对文化、对生命本身抱有好奇心的人。
评分读了这本书,我的脑海里仿佛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维度。原本我以为“传统”只是老旧的代名词,但通过作者的笔触,我看到了传统之中蕴含的勃勃生机和智慧光芒。书中对农业的描绘尤其让我印象深刻,那些关于土地、气候、物种之间关系的精妙阐述,让我惊叹于古人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我开始反思,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在某些方面反而丢失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根本?书中的例子不是空泛的理论,而是充满烟火气的真实写照,读起来既有知识性,又不乏趣味性。我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田间劳作的号子,感受到丰收的喜悦。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对“传统”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停滞不前的过去,而是滋养当下、启迪未来的活水源泉。这本书无疑是一次关于“何为真正之智”的深刻探索,它挑战了我固有的认知,也激发了我对生活更深层次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