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書名 | 傳統文明傳統科學傳統農業 | ||
| 作者 | 嚴火其 | ||
| 定價 | 35.00元 | ||
| ISBN號 | 9787214176189 | ||
| 齣版社 | 江蘇人民齣版社 | ||
| 齣版日期 | 2016-07-01 | ||
| 版次 | 1 | ||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重量:0.4 | |
| 版次:1 | 字數: | 頁碼: | |
| 插圖 | |
| 新中的五星紅旗 1949年6月, 中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簡稱“新政協”)籌委會召開次會議,決定成立“旗、徽、歌評審小組”(第六小組),馬敘倫任組長,、茅盾任副組 長,成員包括張奚、田漢、鄭振鐸、郭沫、翦伯贊、錢三強、蔡暢、李立三、馬寅初、張瀾(劉王立明代)、陳嘉庚、歐陽予情、廖承誌等名流。彭光涵擔任秘 書。7月4日,第六小組次會議決定,登報公開徵求旗、徽圖案和歌詞譜,設立旗徽評選委員會和歌評選委員會。 7月10日,由郭沫、瀋雁冰、鄭振鐸等草擬的《徵求旗徽圖案及歌詞譜啓事》,經中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常委會批準,7月15日至26日,在《人民日報》《北平解放報》《新民報》《天津日報》《光明日報》《大眾日報》《進步日報》等全各大報紙上連續刊登,嚮海內外徵召新旗圖案。要求是: (甲)中特徵(如地理、民族、曆史、文化等); (乙)政權特徵(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 (丙)為長方形,長闊三與二之比,以莊嚴簡潔為主; (丁)形式色彩以紅為主,可用其他配色。 截至8月20日,收到應徵稿件1920件,共2992餘件(一說為3012件) 作品。大緻分為四類:類,為鐮錘交叉並加五角星,此類多,並有變體。第二類,為嘉禾齒輪並加五角星,或不加五角星,也有變體。第三類,以兩色或三色 之橫條或竪條組成旗之本身,於左上角或中央置鐮錘、嘉禾或五角星。第四類,旗麵大部分為紅色或多色,加以紅色或黃色五角星。經評委、專反復研究,認為前 三類“多模仿、不簡潔”,不采用。第四類較好。從中遴選瞭38件入圍,分彆編號,隱匿作者姓名,製作圖冊,送各位委員審閱、挑選。 但是,委員們對後入選的方案爭執較大。9月25日,、在豐澤園召開旗、歌等協商會議。期望能夠選齣一幅,“能一緻通過”。親自選定瞭編號為32的、由曾聯鬆設計的“紅地五星紅旗”。說:“中 革命的勝利是在黨領導下以工農為基礎,團結瞭小資産階級和民族資産階級,共同鬥爭取得的,這是中革命的曆史事實,今後還要共同努力建設社會主 義。我看這個圖案反映瞭中革命的實際,錶現瞭我革命人民大團結。不但現在要團結,將來也要團結,我看這個圖案是較好的圖案。” 但是,原設計的大五星中央鑲有鐮與斧頭,與蘇聯的旗近似,所以,1949年9月27日中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次全體會議采納瞭取消鐮斧頭之後的五星紅旗方案,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都、紀年、歌、旗的決議》第四條規定,“全體一緻通過:中華人民共和旗為紅色五星旗,象徵中革命人民大團結”。10月1日,在北京廣場舉行的開大典上,由親手升起的五星紅旗,是由北京美術供應社的趙文瑞趕製的,用的是北京瑞蚨祥提供的紅綢子和黃緞子。 1949年11月15日,《人民日報》發錶新華社答讀者問,對旗的說明是:“中華人民共和旗旗麵的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係象徵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星用黃色是為著在紅地上顯齣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這是錶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在形式上也顯得緊湊美觀。”‘ 1954年,我部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旗是五星紅旗。”之後的1975年、1978年、1982年憲法都沒有變化。1990年6月28日,第七屆全人民代錶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旗法》,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 |
| 目錄 | |
| 內容提要 | |
| 晚清以來,旗、歌、徽這些政治符號在中的相繼齣現,意味著中也逐漸邁進瞭現代的行列。從它們被選定的那一刻起,烙上瞭時代的明顯印記,比如政治意念、符號圖案、色彩意義等。但是,隨著時間流逝,隻要不發生暴力革命,政權更迭在憲法秩序之下運行,那些當時鮮明的時代元素或許會淡化,沉澱下來的隻是其曆史內涵和象徵意義。 本書梳理瞭旗、歌、徽的曆史及製度、發展脈絡等,旨在分析與探討旗、歌、徽的憲法意義、審定的機構與程序以及有關使用的規範。 |
| 編輯推薦 | |
| 《中憲法史上的旗、歌、徽》是我社“憲法知識叢書”中的一本。本書通過大量考證曆史文獻資料,梳理瞭旗、歌、徽的曆史及製度、發展脈絡等,旨在分析與探討旗、歌、徽的憲法意義、審定的機構與程序以及有關使用的規範,是一本科普型憲法知識類讀本。 |
| 作者介紹 | |
| 餘淩雲,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公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領域為行政法學、行政訴訟法學、警察法學。著有《行政法講義》《行政法案例分析和研究方法》《行政契約論》《行政自由裁量論》《行政法上閤法預期之保護》《警察行政強製的理論與實踐》等10部學術專著,在《中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法學》、International Journal oMinority and Group Rights 等刊物發錶論文90餘篇。主持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等多項課題,入選2007年教育部“新世紀人纔支持計劃”,獲得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成果奬(人文社會科學)二等奬、第五屆“錢端升法學研究成果奬”一等奬、屆中青年法律學術奬(法鼎奬)、北京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二等奬等奬項。 |
| 序言 | |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樸實,正如其書名所傳達的那種厚重感。我拿到書時,就被封麵上那古樸的字體和略帶泛黃的紙張質感吸引瞭,似乎在訴說著一段悠遠的過往。書頁的觸感也很好,翻閱時有一種踏實的滿足感。當我沉浸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發現這本書就像一位慈祥的老者,娓娓道來那些被時光打磨過的智慧。它不像市麵上許多追求新潮和快速的讀物,而是以一種從容不迫的節奏,引導我一步步去探索那些根植於我們文化深處的寶藏。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撥開曆史的迷霧,看到先輩們是如何在簡樸的條件下,憑藉對自然的深刻理解,創造齣令人驚嘆的文明成就。書中的語言雖然樸實,卻蘊含著力量,讓我對那些被遺忘的傳統技藝和思想産生瞭濃厚的興趣,甚至開始重新審視我們當下所處的時代,以及我們與祖先的聯係。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朝聖,一次對自我根源的追溯。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超越時間、觸及人類共同經驗的事物充滿好奇,而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這份探求。作者以一種非常人文關懷的筆觸,深入淺齣地剖析瞭傳統文明的內涵。它不像一本枯燥的學術著作,而是充滿瞭溫度和人情味。書中對傳統農業的描寫,更是讓我體會到瞭生命力的頑強和自然的規律。我能感受到作者對這片土地、對這些勞動者的深厚情感,這種情感貫穿於字裏行間,深深地打動瞭我。閱讀的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陷入沉思,迴想起自己小時候在鄉下的經曆,那些模糊的畫麵在書中的文字引導下,變得清晰而有意義。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傳承”的意義,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價值觀、一種生活方式的延續。它讓我更加珍視那些樸實無華的智慧,並從中汲取力量。
評分坦白說,在翻開這本書之前,我並未預設它會給我帶來如此大的啓發。我以為它會是那種比較傳統的、關於曆史知識的介紹,但事實遠非如此。這本書更像是一次關於“根”的追尋,一次對文明本質的探究。作者在探討傳統科學和農業時,所展現的洞察力令人驚嘆。他並沒有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通過細膩的筆觸,勾勒齣一種深刻的哲學思考。我從中看到瞭人與自然之間微妙而又堅韌的聯係,看到瞭古人是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發揮齣無限的創造力。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獲得瞭一麵能夠照見曆史深處的鏡子,也獲得瞭一雙能夠洞察事物本質的眼睛。它讓我不再輕視那些看似“老舊”的傳統,而是去發現它們身上所蘊含的、足以穿越時空的智慧。這是一本能夠改變一個人看待世界方式的書,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曆史、對文化、對生命本身抱有好奇心的人。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與其說是知識的灌輸,不如說是觀念的重塑。它讓我看到瞭一個截然不同的視角,去理解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傳統文明、傳統科學、傳統農業,這些看似獨立的領域,在作者的筆下卻如同一條條河流,最終匯聚成一幅壯麗的文明畫捲。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科學”的論述感到耳目一新,它打破瞭我對科學的刻闆印象,展現瞭科學在不同文化語境下的多元形態。那種基於經驗、觀察和代代相傳的智慧,在書中得到瞭充分的展現。讀著讀著,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知識寶庫,而這座寶庫的鑰匙,就握在這本書中。它讓我不再僅僅滿足於錶麵的瞭解,而是渴望去挖掘更深層的原因和聯係。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能夠喚醒讀者內心深處的求知欲,並引導我們去探索那些被主流敘事所忽略的寶貴財富。
評分讀瞭這本書,我的腦海裏仿佛開啓瞭一個全新的維度。原本我以為“傳統”隻是老舊的代名詞,但通過作者的筆觸,我看到瞭傳統之中蘊含的勃勃生機和智慧光芒。書中對農業的描繪尤其讓我印象深刻,那些關於土地、氣候、物種之間關係的精妙闡述,讓我驚嘆於古人的觀察力和實踐能力。我開始反思,在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是否在某些方麵反而丟失瞭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根本?書中的例子不是空泛的理論,而是充滿煙火氣的真實寫照,讀起來既有知識性,又不乏趣味性。我仿佛能聞到泥土的芬芳,聽到田間勞作的號子,感受到豐收的喜悅。這種沉浸式的體驗,讓我對“傳統”二字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停滯不前的過去,而是滋養當下、啓迪未來的活水源泉。這本書無疑是一次關於“何為真正之智”的深刻探索,它挑戰瞭我固有的認知,也激發瞭我對生活更深層次的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