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合唱指挥 |
| 丛书名: | 合唱艺术丛书 |
| 作者/主编: | 阎宝林,文思隆 |
| 出版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62143253 |
| 出版年份: | 2009年9月1日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255页 |
| 开本: | 8 |
| 图书定价: | 38元 |
| 实际重量: | 739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引言
部分 合唱指挥法
章 学习指挥的条件与要求
节 学习合唱指挥的主观条件
第二节 学习合唱指挥的客观条件
第三节 对于指挥的要求
第二章 合唱指挥基本技术
节 指挥基本姿势
第二节 指挥击拍
第三节 指挥起拍与收拍
第四节 指挥常用图式
第三章 合唱指挥常用技术
节 虚拍与实拍
第二节 节奏表达法
第三节 较难的节奏组合
第四节 力度
第五节 速度
第四章 训练与排练
节 音准训练
第二节 节奏训练
第三节 排练与演出
第二部分 指挥曲目
码头工人
祖国颂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打起手鼓唱起歌
旗正飘飘
在太行山上
黄水谣
赶圩归来啊哩哩
海韵
把我的奶名儿叫
祖国,慈祥的母亲
飞来的花瓣
乘着歌声的翅膀
蓝色的多瑙河
铃儿响叮当
悄悄地,悄悄地
金黄色的云朵过夜了
牧羊少女
士兵之歌
摇篮曲
回忆
夜的音乐
剧院魅影
正是我所盼
故乡的亲人
猎人合唱
爱改变着
在西方的中世纪时期开始出现。当初虽没有专门的合唱指挥行业,由于复调音乐的发展,音乐的纵横关系变得日益复杂,教堂中的唱诗班领班或者作曲家,自然而然地成为“合唱指挥”。教堂的唱诗班在排练甚至是演出时,由领班拿着纸卷挥动或敲打物件形成节拍,使复杂的数个声部能够进行统一而正确的演唱。这样,久而久之逐渐地形成了指挥这一职位。当然,当时也没有合唱指挥这样的。
合唱指挥作为一个是在近代形成的。欧美很多大学和音乐院校都设有合唱指挥。合唱指挥在我国普通高校的本科教育中,作为必修、主修课程也越来越受到认可与重视。《合唱指挥》全面地介绍了合唱指挥的基本知识。
这本书的实用性也体现在它对“人”的关注上。指挥艺术的本质是与人的合作,而本书对此有着非常人性化的解读。它详细阐述了如何与不同性格的歌唱者、不同的合唱团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如何通过非语言的力量去激发他们的潜力,建立起一种互信的合作关系。这部分内容与市面上那些只关注“技术动作”的教材形成了鲜明对比。作者似乎深谙“治军先治心”的道理,提供了许多关于团队建设和心理引导的实用技巧。例如,书中提到了如何在排练中平衡“严格要求”和“人文关怀”,如何在关键时刻给予精准而有力的鼓励,而不是空泛的表扬或指责。对我而言,这部分内容是弥足珍贵的,因为它解决了我在实践中常常感到困惑的问题——技术到位了,但情感连接不上怎么办?读完之后,我明白了,一个优秀的指挥,首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沟通者和组织者,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术道结合”。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学术深度和广度都超乎我的预期。它并非一本简单的“操作手册”,而是融入了深厚的音乐学和美学思考。作者在论述合唱作品的演绎时,常常会引用到一些重要的音乐史背景或者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使得我们对所演唱的作品有了更宏大、更立体的认识。比如,在讨论某个时期作品的演唱规范时,它会追溯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音乐思潮,这对于我们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演唱”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其中关于合唱美学的探讨尤其引人深思,它不仅仅停留在“好听”的标准上,而是深入挖掘了合唱声音的哲学意涵——那种多声部融合后产生的独特共鸣和精神升华。这使得我在阅读时,经常需要放慢速度,反复咀嚼其中的观点,甚至需要结合一些相关的学术论文进行交叉比对。这种扎实的学术底蕴,让这本书不仅适合作为考研的工具书,更可以作为一位专业音乐人长期案头的参考典籍,其价值是经久不衰的。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第一感觉就是这排版真是没得挑剔,拿到手上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用心制作的。作为一名声乐专业的学生,我之前也翻阅过不少市面上的教材,但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确实有独到之处。首先,对于乐理基础知识的讲解,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干巴巴地堆砌概念,而是巧妙地结合了合唱实践中的具体案例来阐述,这一点非常实用。比如,在讲解和声进行时,作者会穿插分析一些经典合唱作品的片段,让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起来。另外,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合唱作品的风格把握,讲解得相当到位,从巴洛克时期的复调织体到浪漫主义时期的和声色彩变化,都有深入的剖析。特别是对于指挥法的部分,不仅仅是讲解动作的规范性,更强调了“用心”去理解音乐,去与歌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这一点深得我心。对于我们未来的指挥者来说,技术固然重要,但音乐的灵魂和情感的传递才是核心,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启发。读完这部分内容,感觉对指挥艺术的理解提升了一个层次,不再仅仅停留在技巧层面,而是开始思考如何真正驾驭一支合唱团,表达出作品的深层意蕴。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体现了出版方对知识的尊重。纸张的选择,触感温润,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需要长时间伏案学习的我们来说,简直是福音。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大量的乐谱示例和图示,清晰度极高,即便是复杂的对位和织体,也能一眼看清其结构脉络。很多专业教材为了节省成本,往往会牺牲图表的清晰度,但这本书在这方面毫不吝啬,体现了对专业标准的坚守。特别是一些关于舞台调度和指挥台站姿的分解图,细致到每一个手位的角度变化,配合文字说明,让人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每次翻阅,都能感受到编者和作者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这本身也是对学习者一种无声的激励——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应当力求完美。这本书的物料质感,完全匹配了它所承载的专业内容的分量。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堪称精妙,它仿佛为一位初学者铺设了一条清晰而坚实的成长阶梯。初读时,你会发现它对合唱基础知识的梳理是极其系统和严谨的,从音准、节奏的把控,到呼吸支持的原理,都讲解得深入浅出,让人感觉每一个知识点都水到渠成。尤其让我惊喜的是,它没有回避一些教学中的“难点”,比如如何处理大型合唱团的人声平衡问题,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声部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技术指导。作者似乎非常理解一线教师在排练中可能遇到的具体困境,并在书中提供了大量经过实践检验的解决方案。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听力训练”和“色彩感知”的章节,它强调了指挥者不仅要“看”到乐谱,更要“听”到潜在的声音,这种对听觉维度的强调,对于培养指挥的“音乐耳朵”至关重要。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对照自己正在学习的曲目,尝试运用书中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排练中遇到的问题,这种即学即用的体验,大大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觉手里多了一把解开合唱谜团的万能钥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