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简谱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教程 |
| 丛书名: | |
| 作者/主编: | 李重光 |
| 出版社: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40447496 |
| 出版年份: | 2011年1月1日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366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39.5元 |
| 实际重量: | 739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简谱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教程》:
该教程将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两门音乐共同基础课合二为一。
每课为四部分:乐理知识,读谱提要,听觉训练.视唱练习。有讲、有练、有说明,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也可以自学。
课
一、乐理知识
(一)音及音的性质
(二)乐音与噪音
(三)记谱法
(四)简谱怎样记录音的长短
(五)简谱怎样记录音的高低
(六)简谱怎样记录音的休止
(七)节拍与节奏
(八)小节线与小节
(九)拍子与拍号
(十)钢琴黑键上的“5、6、1、2、3”
二、读谱提要
三、听觉训练
(一)敲拍子,练节奏
(二)听音模唱
四、视唱练习(1-7)
第二课
一、乐理知识
二、读谱提要
三、听觉训练
(一)敲拍子,念节奏
(二)听音模唱
(三)听辨和模唱
四、视唱练习(1-6)
第三课
一、乐理知识
(一)四三拍子
(二)单拍子
(三)附点二分音符
(四)“V”换气记号
二、读谱提要
三、听觉训练
(一)弹唱旋律短句
(二)多音模唱
四、视唱练习(1-5)
第四课
一、乐理知识
(一)相邻的同名音
(二)反复记号
二、读谱提要
三、听觉训练
(一)听音模唱
(二)听辨模唱旋律短句
四、视唱练习(1-7)
第五课
一、乐理知识
(一)连谱号
(二)音乐节奏的记谱
二、读谱提要
三、听觉训练
(一)听辨模唱
(二)听辨模唱
四、视唱练习(1-7)
第六课
一、乐理知识
(一)附点与附点音符
(二)连线
二、读谱提要
三、听觉训练
(一)听写节奏
(二)听写旋律短句
四、视唱练习(1-5)
第七课
一、乐理知识
(一)四四拍子
(二)复拍子
二、读谱提要
三、听觉训练
(一)听音模唱
(二)敲拍子,念节奏
四、视唱练习(1-5)
第八课
一、乐理知识
二、读谱提要
三、听觉训练
(一)弹唱节奏
(二)弹唱旋律短句
四、视唱练习(1-6)
第九课
一、乐理知识
(一)切分音
(二)切分节奏
(三)切分效果
二、读谱提要
三、听觉训练
(一)听辨和模唱
(二)听辨和模唱
四、视唱练习(1-5)
第十课
一、乐理知识
二、读谱提要
三、听觉训练
(一)听辨五声
(二)听辨节奏
四、视唱练习(1-10)
第十一课
一、乐理知识
(一)主音
(二)调式
(三)五声调式
二、读谱提要
三、听觉训练
听辨和模唱
四、视唱练习(1-8)
我是一个对细节有近乎偏执要求的学习者,尤其在涉及到乐理的精确性时,更是容不得半点马虎。这本书最让我称赞的一点,就是它对每一个知识点的阐述都做到了极致的严谨和清晰。比如,在讲解变化音程和等音现象时,它不仅给出了定义,还配上了非常详尽的五线谱和简谱对照图示,甚至连在不同调性下的实际发声感觉都做了细致的区分。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同时掌握两种记谱法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发现,很多市面上的教材为了图方便,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一带而过,结果就是我们在理解上留下了“知识盲区”。但这本书不同,它像是手把手地带着你走过每一个泥泞的沼泽,确保你每一步都踏得稳稳当当。那些被我标记了无数遍的重点和难点,现在回头看去,都因为这本书的细致讲解而豁然开朗了。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标价,尤其对于那些希望系统性提升自己音乐听觉能力的爱好者而言。它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并没有将视唱练耳仅仅局限于枯燥的音符识别,而是巧妙地将美学感受融入其中。在讲解调性色彩时,作者似乎是一位充满激情的音乐评论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大调的明快、小调的忧郁,甚至是各种调式所蕴含的地域文化气息。这种将“硬知识”与“软审美”结合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学习的兴趣,让我从“不得不学”转变为“渴望去探索”。现在,当我再次欣赏古典音乐或者尝试即兴创作时,我能更深层次地去感受那些潜藏在音符背后的情感张力与结构美感。这本书,确实是打开音乐世界大门的一把非常可靠且充满智慧的钥匙。
评分作为一个非科班出身,半路出家准备考研的“跨界选手”,我最大的障碍就是基础知识体系的缺失和时间紧迫性。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速成宝典”——当然,这里的“速成”指的是效率高,而非肤浅。它的结构安排非常符合应试需求,前置的乐理讲解为后续的视唱练耳练习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两者互为表里,缺一不可。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个章节末尾设置的“考点精炼与自测”环节,它直接提炼了高频考点,帮助我在复习时能快速抓住重点,避免在琐碎的知识点上浪费时间。而且,这本书的字体和纸张质量都非常适合长时间阅读,久看不累眼,这一点对于高强度的备考阶段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生理关怀。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学习体验的优化。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沉甸甸的份量和清晰的排版所吸引。作为一名音乐专业的学生,我深知基础功的重要性,尤其是视唱练耳这块,感觉像是武侠小说里的内功心法,扎实了才能在更高层次的武学上有所建树。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严谨,从最基础的音高概念讲起,逐步深入到复杂的节奏型和调式转换,简直就是一张详尽的地图,指引着我们这些初学者如何稳扎稳打地前进。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乐理概念时所采用的类比方法,比如用建筑学的结构来比喻和声的逻辑,让那些原本抽象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而且,书中的例题设计得非常巧妙,既有基础的辨识训练,也有更高阶的听觉记忆和模唱练习,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对于准备考研的同学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宝库,它不仅涵盖了考试大纲要求的核心内容,更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体现了编者的深厚功底,让人在翻阅过程中充满了信心。
评分说实话,在遇到这本书之前,我对视唱练耳的理解还停留在“跟着唱、跟着听”的初级阶段,总觉得这玩意儿光靠死记硬背是没用的,得靠“天赋”。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训练方法论,让我明白,天赋固然重要,但科学的方法和持之以恒的训练才是通往精通的唯一途径。特别是关于听觉想象力的培养部分,它不仅仅是让你识别已知的音程或和弦,更引导你去构建一个完整的听觉画面感。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练习步骤,每天坚持半小时的精听和视唱,一个月下来,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对音乐结构的敏感度提升了一个档次。以前听复杂的复调音乐时,总感觉像一团乱麻,现在却能清晰地分辨出各个声部的独立线条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质的飞跃,让我对作者的教学理念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哪是教材,分明是一份精心打磨的武功秘籍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