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2015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監測國傢報告
定價:120.00元
作者:國傢林業局
齣版社:中國林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50388504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退耕還林工程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大的生態修復 工程,是中國*大的“強農、惠農”項目,如何量化 體現退耕還林工程所取得的生態效益,“退耕還林工 程生態效益監測國傢報告”係列給予瞭翔實的迴答。
《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監測國傢報告(2013)》 以6個典型監測省(河北省、遼寜省、湖北省、湖南省 、雲南省、甘肅省)為樣本,**次從國傢層麵,係 統、科學地用數字反映齣退耕還林工程所取得的生態 效益。
《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監測國傢報告(2014)》 針對長江、黃河上中遊13個省級行政區退耕還林工程 生態效益開展評估,評估結果錶明長江、黃河上中遊 流經地區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顯*。
國傢林業局編*的《2015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 監測國傢報告》全麵評價瞭我國北方沙化土地1O個省 (自治區)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的生 態成效。
隨著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監測工作的穩步推進 ,未來我們也會將整個監測工作覆蓋到全國25個工程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退耕還 林工程生態效益監測國傢報告”係列嚮讀者係統地展 示瞭退耕還林工程的生態成效,算清瞭“綠水青山價 值多少金山銀山”這本賬,加深瞭人們對退耕還林工 程在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認 識,為退耕還林的決策和實踐奠定瞭良好的基礎。
目錄
前言
章 北方沙化土地退耕還林工程生態連清體係
1.1 北方沙化土地退耕還林工程野外觀測連清體係
1.1.1 生態功能監測與評估區劃布局
1.1.2 觀測站點建設
1.1.3 觀測標準體係
1.1.4 觀測數據采集傳輸
1.2 北方沙化土地退耕還林工程分布式測算評估體係
1.2.1 分布式測算方法
1.2.2 測算評估指標體係
1.2.3 數據源耦閤集成
1.2.4 森林生態功能修正係數集
1.2.5 貼現率
1.2.6 評估公式與模型包
第二章 北方沙化土地退耕還林工程區概況
2.1 北方沙化土地退耕還林工程區自然概況
2.1.1 地形地貌
2.1.2 降水條件
2.1.3 土壤條件
2.1.4 植被條件
2.2 北方沙化土地退耕還林工程典型生態功能區自然概況
2.2.1 寒溫帶生態功能區
2.2.2 中溫帶生態功能區
2.2.3 暖溫帶生態功能區
2.3 北方沙化土地退耕還林工程區資源概況
2.3.1 沙化土地資源概況
2.3.2 嚴重沙化土地資源概況
第三章 北方沙化土地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
3.1 北方沙化土地退耕還林工程行政區域生態效益
3.1.1 省級區域生態效益
3.1.2 市級區域生態效益
3.2 北方沙化土地退耕還林工程生態功能區生態效益
3.2.1 風蝕主導型生態功能區生態效益
3.2.2 風蝕與水蝕共同主導型生態功能區生態效益
3.2.3 水蝕主導型生態功能區生態效益
3.3 北方沙化土地退耕還林工程三個林種類型生態效益
3.3.1 生態林生態效益
3.3.2 經濟林生態效益
3.3.3 灌木林生態效益
第四章 北方嚴重沙化土地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
4.1 北方嚴重沙化土地退耕還林工程行政區域生態效益
4.1.1 省級區域生態效益
4.1.2 市級區域生態效益
4.2 北方嚴重沙化土地退耕還林工程三個林種類型生態效益
4.2.1 生態林生態效益
4.2.2 經濟林生態效益
4.2.3 灌木林生態效益
第五章 北方沙化土地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綜閤分析
5.1 北方沙化土地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基本特徵
5.2 北方沙化土地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與經濟社會發展關聯度分析
5.3 北方沙化土地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成因分析
5.4 北方沙化土地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監測前景展望
5.4.1 新常態下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監測的機遇
5.4.2 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監測麵臨的新任務
5.4.3 提高評估結果精準性
5.4.4 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評估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附錄
附件1 名詞術語
附錶1 IPCc推薦使用的木材密度
附錶2 IPCC推薦使用的生物量轉換因子
附錶3 各樹種組單木生物量模型及參數
附錶4 北方沙化土地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評估社會公共數據錶
附錶5 北方沙化土地退耕還林工程生態功能區自然概況錶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當我看到《2015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監測國傢報告》這個標題時,我第一反應是這是一部極其嚴肅且重要的文獻。退耕還林工程,作為中國一項具有深遠影響的生態建設戰略,其成效的評估至關重要。我設想,這份報告的編寫,定是匯集瞭來自不同領域、不同學科的專傢學者,他們運用科學嚴謹的態度,對工程的生態效益進行全方位的監測和分析。報告中可能涵蓋瞭對植被生長狀況的長期跟蹤,對土壤侵蝕速率的精確測量,對水文循環變化的細緻觀察,以及對生物多樣性演替規律的深入研究。我推測,報告的敘述風格會偏嚮學術化和專業化,充斥著大量的數據、圖錶和模型,力求客觀、準確地反映工程的實際效果。它或許會揭示齣不同地區、不同類型退耕還林區域在生態效益上的差異性,並可能對影響這些差異的因素進行深入剖析。對我來說,這份報告不僅是一份工程效益的總結,更是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道路上一次科學的“體檢報告”,它將幫助我們更清晰地認識到這項工程的價值和意義,也為今後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寶貴的經驗和理論支持。
評分《2015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監測國傢報告》這個書名,立刻在我腦海中勾勒齣一幅關於“綠色復興”的壯麗圖景。我聯想到,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曾經被過度開發和利用的山地、丘陵,正在經曆一場深刻的變革。退耕還林,不僅僅是簡單的植樹造林,它更是一項係統性的生態修復工程,旨在恢復土地的自然功能,重建健康的生態係統。我猜想,這份報告中,會詳細記錄下退耕還林工程實施過程中所麵臨的各種挑戰,比如區域差異、氣候條件、物種選擇、管理模式等等。同時,我也期待它能夠如實地反映工程所帶來的積極效應,例如水土流失的減少,地錶徑流的變化,土壤有機質含量的提升,以及森林覆蓋率的顯著增長。更重要的是,我相信這份報告會深入分析這些生態效益對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潛在影響,比如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增加農民收入,促進鄉村旅遊等。這本書,對我而言,就像是一本關於中國大地“重生”的百科全書,它記錄著過去,也指引著未來。我渴望從中學習到更多關於生態修復的實踐經驗和科學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參與到保護我們共同傢園的行動中去。
評分拿到《2015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監測國傢報告》這本書,我立刻被它沉甸甸的學術分量所吸引。退耕還林,這項自上而下推動的宏大工程,其背後必然涉及海量的調研、監測、分析和評估工作。我設想,這份報告的撰寫者們,一定是在極其嚴謹的科學框架下,運用瞭最前沿的監測技術和統計方法,將分散在全國各地的海量數據進行梳理、匯總和解讀。我猜測,報告中會詳盡地介紹監測的區域範圍、時間跨度、采樣方法、評估指標體係,以及可能采用的遙感影像分析、地麵調查、生態模型模擬等多種手段。對於普通讀者來說,這些專業性的內容或許有些晦澀,但我相信,通過報告的詳細闡述,我們能夠窺見中國在生態監測領域的科學實力和技術水平。這份報告,不僅僅是對退耕還林工程效益的客觀呈現,更是對國傢生態環境保護能力的一次全麵展示。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份紮實的科學依據,讓我們能夠清晰地認識到退耕還林工程在改善生態環境、提升生物多樣性、涵養水源、固碳釋氧等方麵所起的關鍵作用。它或許會以一種冷靜、客觀的筆觸,揭示齣工程帶來的具體效益,也可能在數據背後,引發我們對生態係統復雜性及其修復難度的深刻思考。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就帶著一種宏大敘事的史詩感,《2015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監測國傢報告》。光是這名字,就讓人聯想到過去十年間,無數雙勤勞的手在廣袤的大地上播撒希望的種子,以及隨之而來的,對那份辛勤付齣所帶來的迴報的細緻勘測與評估。我腦海裏浮現的,不是枯燥的數據錶格,而是一幅幅生動的畫麵:曾經荒蕪的山巒重新披上綠裝,蜿蜒的河流兩岸生機盎然,候鳥在重新形成的棲息地裏自由翱翔,就連空氣都仿佛被洗滌得更加清新。我相信,這份報告不僅僅是冰冷的技術性文件,它更像是一部記錄中國大地復蘇史的史詩,它承載著國傢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莊嚴承諾,也凝聚著科研人員和一綫實踐者們的心血與智慧。當我翻開這本書時,我期待的不僅僅是關於植被覆蓋率、土壤侵蝕度、生物多樣性等指標的分析,我更期待的是從中讀齣中國在環境保護方麵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讀齣那些為瞭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而付齣的努力和取得的進步,也希望從中能看到未來生態建設的更多可能性和方嚮。這份報告,應該是一本值得我們深入探究、反復品讀的書籍,它所蘊含的不僅僅是科學數據,更是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傢園最深切的關懷和最堅定的守護。
評分《2015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監測國傢報告》這個書名,就像是為我們打開瞭一扇瞭解中國綠色發展進程的窗口。退耕還林,這項宏偉的生態工程,其背後蘊含著國傢對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承諾,以及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不懈追求。我腦海中浮現的,是那些曾經被耕種而變得貧瘠的土地,如今正逐漸被蓬勃的森林所覆蓋。我期待在這份報告中,能夠看到關於這項工程帶來的具體環境改善的案例分析。或許會提到,哪些地區的土壤侵蝕得到瞭有效控製,哪些流域的水質得到瞭顯著提升,哪些曾經瀕危的野生動植物,因為森林的恢復而重獲生機。我相信,這份報告不僅僅是數據和圖錶的堆砌,它更應該是一份充滿希望和啓示的文獻。它會嚮我們展示,通過科學的規劃和持續的投入,我們能夠為地球母親的“傷口”療愈,為子孫後代留下一個更加美好的生存環境。我渴望從這份報告中,學習到關於生態恢復的智慧,也希望它能激發更多人對環境保護的關注和參與,共同書寫中國大地綠色發展的嶄新篇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