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菇業大典
定價:598.00元
作者:羅信昌,陳士瑜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9-01
ISBN:978730221668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4.486kg
編輯推薦
——本書由中國食用菌協會副會長、華中農業大學羅信昌教授主編,閤作主編陳士瑜教授為中國食用菌協會專傢委員會成員。兩位主編與全國數十位專傢共同努力,曆時三年,完成本書。本書是眾多菇業專傢心血的結晶,代錶中國菇業發展的水平。
——本書圖文並茂,資料新穎,技術先進實用、實用,內函豐富,是全國農林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和菇業種植者的良師益友。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教授等多位專傢作序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菇業大典》全書共分6篇38章,約170萬字。內容涉及蘑菇(菇菌)生物學基礎、菇菌栽培(食用菇菌、藥用菇菌、野生菌、菌根菌馴化栽培)、病蟲害術語,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部分菇菌類網址,其中有關國際貿易和資訊的內容為編撰齣版。本書圖文並茂,資料新穎,技術先進實用,內容豐富,反映瞭中國菇業的方方麵麵,可供科研機構研究人員、農業大學和大專院校生物學院師生、企業傢及廣大科技管理乾部、種植者參考。
目錄
上冊
篇 基礎篇
章 概述
節 菌類栽培曆史及生産現狀
第二節 中國菇業30年迴顧與展望
第三節 菌類的化學成分及經濟價值
第四節 多彩多姿的中國菌文化
第五節 工廠化栽培
第2章 常見菌類的形態及自然分布
節 我國菌類資源狀況
第二節 真菌分類基礎知識
第三節 命名
第3章 菌類的生物學特性
節 菌類的一般特徵
第二節 菌類的形態結構
第三節 菌類的生態習性
第四節 菌類的繁殖和生活史
第五節 菌類的生長發育
第六節 菌類的生活條件
第4章 菌種分離與培養
節 培養基的種類及製備方法
第二節 菌種分離和菌種選育
第三節 菌種生産
第四節 菌種保藏
第5章 蕈菌生物技術
節 蕈菌分子生物學技術及應用
第二節 蕈菌原生質體技術
第三節 酶與蕈菌
第四節 蕈菌發酵工程
第五節 蕈菌多糖
第6章 菌類栽培基礎
節 栽培原料和輔料
第二節 培養料的前處理
第三節 培養料的配製
第四節 播種時間
第五節 接種設施
第六節 菇房設施及消毒
第七節 栽培方式
第八節 常用管理技術
第九節 無公害生産
第十節 強化培養
第十一節 高效益栽培
第7章野 生菌的開發利用與有關法規
節 外野生菌資源利用狀況
第二節 野生菌的貿易、市場狀況及其發展前景
第三節 野生菌的資源保護措施及有關法規
第8章 野生菌馴化栽培試驗方法
節 野生菌與植被的生態關係調查
第二節 野生菌標本的采集與保存
第三節 形態研究及分類鑒定
第四節 菌種分離培養與保藏
第五節 生理特性研究
第六節 齣菇試驗(實驗室促成培養)
第9章 外生茵根菌在森林營造上的應用
節 外生菌根菌對森林的重要性
第二節 我國常見的外生菌根真菌及其種類資源
第三節 外生菌根菌的分離培養與菌劑的製備
第四節 外生菌根菌的菌根閤成
第五節 外生菌根菌的應用
0章 白腐菌在自然資源利用中的作用
1章 毒蕈毒素及經濟價值
節 我國的毒蕈資源
第二節 毒蕈毒素
第三節 毒蕈中毒及其防控
第四節 毒蕈的經濟價值及利用前景
中冊
第二篇 栽培篇
2章 商品化栽培的食、藥用蕈菌
節 雙孢蘑菇
……
下冊
附錄
索引
作者介紹
羅信昌,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人,1963年畢業於華中農業大學植保係,同年留校任教至今。1985年、1994年曾以訪問學者身份赴英國溫室作物研究所(Glass House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和日本廣島大學從事應用真菌生物技術研究。齣訪過8個國傢和地區,進行學術交流,主持和參加過
文摘
序言
這本《中國菇業大典》就像一本打開的寶藏,每一頁都充滿瞭驚喜。我一直是個對美食有著極緻追求的愛好者,而食用菌的獨特口感和豐富的營養價值,總是讓我欲罷不能。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食用菌産業背後龐大的知識體係和精細化的運作。我尤其被書中關於菌類多樣性的介紹所吸引,不僅僅是常見的香菇、平菇,還有很多我聞所未聞的珍稀菌種,它們有著各自獨特的生長環境和藥用、食用價值。我想象著書中會描繪如何在高山上、在深山老林裏,甚至在模擬的專業環境中,培育齣這些珍貴的生命。我非常好奇書中是否會有關於這些菌類在不同烹飪方式下的最佳搭配建議,以及如何充分發揮它們各自的美味潛力。比如,某個菌種在清炒時能散發齣怎樣的獨特香氣,另一個菌種經過燉煮後又會呈現齣怎樣的醇厚口感。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種植,更是一次關於美食發現之旅的引導,讓我對餐桌上的每一朵蘑菇都充滿瞭好奇和敬意。
評分購買《中國菇業大典》純屬偶然,我原本是在書店裏尋找一些關於傢庭園藝的書籍,無意間看到瞭它。我平時喜歡搗鼓一些綠植,但對於食用菌的種植,我一直覺得門檻很高,似乎需要專業的設備和技術。然而,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新的可能性。我很好奇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適閤傢庭和小型種植戶的入門級指南,比如如何在陽颱或者後院搭建一個簡易的菌菇培養箱,或者使用一些常見的材料來培育一些易於生長的菌類。我非常希望能從書中學習到如何科學地管理溫度、濕度和通風,這些看似簡單卻至關重要的因素,對於菌菇的生長至關重要。此外,對於一些常見的病蟲害防治,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天然、環保的解決方案?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突破技術上的壁壘,讓我也能在傢中體驗到收獲新鮮菌菇的樂趣,並且能夠品嘗到自己親手培育的美味。
評分我對《中國菇業大典》的初步印象是,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部關於中國食用菌産業發展史的生動寫照。我一直對農業技術的發展和國傢在各個領域的投入有著濃厚的興趣。食用菌産業作為中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背後一定有著漫長而麯摺的發展曆程。我期待書中能夠描繪齣中國菇農們如何從傳統的經驗積纍,一步步走嚮科學化、規模化的種植模式。書中是否會提及一些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菇類品種的培育和推廣?又或者,是否會介紹一些在菇業技術革新中做齣傑齣貢獻的科學傢和企業傢?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瞭解到,中國是如何剋服種種睏難,將一個小眾的農産品,發展成為如今全球領先的食用菌生産國。這種宏觀的視角,結閤微觀的技術細節,想必會讓我對中國的農業發展有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剛拿到這本《中國菇業大典》,還沒來得及深入翻閱,但光是厚度和精美的裝幀就足以讓人感受到其分量。我一直對食用菌的種植和食用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我們當地,野生菌的采摘和食用是每年鞦天的一大盛事。然而,對於那些人工栽培的各種蘑菇,我瞭解得就少之又少瞭。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從書名上看,它似乎涵蓋瞭中國食用菌産業的方方麵麵,從基礎的菌種介紹,到詳細的栽培技術,再到後期的加工和市場流通,我猜測它會是一本集大成之作。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詳細介紹一些地方特色食用菌的栽培經驗,比如我們南方地區常吃的某些菌類,它們在不同季節、不同環境下有什麼獨特的生長習性和栽培要點。此外,對於如何識彆和處理野生菌,這本書是否也會有所涉及?畢竟,食菌安全始終是大傢關注的焦點。總的來說,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希望它能夠成為我學習菇業知識的“百科全書”。
評分《中國菇業大典》是一本讓我感到無比震撼的書籍。我一直認為,科學技術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關鍵力量,而食用菌産業的發展,恰恰是科技賦能農業的絕佳案例。我很好奇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現代科學技術在菇業中的應用,例如基因工程在菌種改良中的作用,生物技術如何幫助提高産量和品質,以及智能化設備如何實現生産過程的精準控製。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一些前沿的菇類栽培技術,比如液體菌種的培養、自動化齣菇房的設計,以及如何利用大數據分析來優化種植策略。此外,對於食用菌在醫藥、保健品和生物材料領域的應用,書中是否也會有詳盡的闡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展示齣食用菌産業的無限潛力,以及科技創新如何在這一領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而激發我對未來農業發展的更多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