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01 长号简介结构种类
基本方法
02 口形 呼吸
03 号嘴练习 持号姿势
技术训练
04 长音练习
05 把位与把位连接的练习
06 音阶 琶音 音程练习
07 吐音练习
08 连音练习
09 其他技术练习
颤音 滚舌 滑音 双吐 三吐 装饰音 双音
练习曲部分
10 练习一
11 练习二
12 练习三
乐曲部分
13 布列
14 F大调奏鸣曲
15 嘎达梅林主题幻想曲
16 学生协奏曲
《长号吹奏法》音色高亢、辉煌、庄严壮丽而饱满,声音嘹亮而富有威力,弱奏时又温柔委婉。其音色鲜明统一,在乐队中很少能被同化,甚至可以与整个乐队抗衡。能演奏半音音阶和独特的滑音。常演奏雄壮乐曲的中低音声部。军乐队中是用来演奏威武的中低音旋律的主要乐器。
主讲:罗光鑫,上海音乐学院长号教授。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长号专业人才和教师。根据长号演奏的特点,他编写了许多长号学习教材及长号独奏曲。曾先后担任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副主任、上海管乐专业委员会会长等职。
作为一名资深的铜管乐发烧友,我通常对这种“标准教程”抱持一种谨慎的态度,因为很多教材容易陷入陈旧的窠臼。但这本《长号吹奏法》给我的感觉是,它在尊重传统的同时,拥抱了现代的长号演奏理念。书中对“长音”的解析,就远远超出了我以往接触到的任何资料。它不仅要求你吹得长,更要求你在长度中保持音色和音高的完美统一,并且详细列出了如何通过调整横膈膜和腹部肌肉来实现这种“动态稳定”。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专门练习了其中关于“多重吐音”(Double/Triple Tonguing)的讲解,配合光盘的慢速示范,我发现自己过去那种“靠舌头硬砸”的习惯得到了很好的修正,转而形成了一种更轻盈、更富有弹性的舌头运动模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技巧,而是一种构建强大演奏体系的方法论。对于追求个人技术瓶颈突破的资深爱好者而言,它绝对是一笔值得的投资,能让你对自己的乐器产生全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我买这本书主要是为了给我的高中音乐班学生做参考,我需要一套既能应试,又能真正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教材。这套《长号吹奏法》的编写逻辑非常清晰,非常适合教学场景。它的难度分级非常人性化,基础篇部分,讲解非常细致,连如何正确持琴、如何维护乐器都涵盖进去了,解决了许多学生刚开始学习时会遇到的“手足无措”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随附的曲谱质量极高,很多练习曲都是为特定技术难点量身定制的,而不是随便找来一些古典练习曲凑数。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连音奏法(Legato)时,强调了气息在整个过程中的“推力平衡”,这对于学生克服“气断音散”的毛病非常有效。通过让学生对照DVD中的示范进行自我纠正,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了。以前我需要花大量时间在课堂上反复示范,现在学生们回家就可以根据视频进行对比练习。这套教材的实用性和前沿性,使得它在众多传统的教材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我们教研组的首选推荐资料。
评分作为一个在管乐团里摸爬滚打了好几年的乐手,我对各种长号教学资料都有所涉猎,但坦率地说,很多东西都停留在“经验之谈”的层面。然而,这本《长号吹奏法》给我的感觉是,它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我注意到,书中对长号的“口型稳定性”和“推拉管的精准度”的训练,采用了非常精确的量化标准,这对于追求极致音准和节奏控制的演奏者来说,简直是福音。特别是光盘里对于不同演奏风格的示范,比如巴洛克时期对气流的轻盈要求和浪漫主义时期对音色的厚重感的要求,都有非常清晰的对比。我过去一直以为,这些风格上的差异主要靠“感觉”来把握,但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可复制、可训练的方法论。我尝试用书中的方法去重新打磨我正在排练的一部交响乐片段,结果发现,乐团指挥对我的音色评价有了显著提高,认为我的演奏更加成熟、更有层次感了。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吹响”长号,更是教你如何用长号来“歌唱”和“叙事”。
评分这本《长号吹奏法》真是太给力了,尤其是对于像我这种自学成才的铜管乐爱好者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我前段时间刚入手了一支新的长号,对于气息的控制和嘴型的调整总是摸不着头脑,网上找的那些零散的教学视频,讲得东拉西扯,根本找不到一个系统性的学习路径。直到我发现了这套书配光盘的组合,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先说光盘里的演示,罗光鑫老师的示范清晰、准确,每一个指法和嘴唇的细微动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比看那些模糊的动图有效多了。而且,他对慢速和常速的对比讲解,让初学者能更好地把握节奏和音准。最让我惊喜的是,配套的曲谱设计得非常合理,从最基础的音阶练习到一些简单的复调练习,难度是循序渐进的,让人有种“我正在稳步进步”的踏实感。我特别喜欢他讲解长号滑管技巧那一段,他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来解释如何保持气息的连贯性,让原本枯燥的机械运动变得有趣起来。这套教材的结构安排,充分考虑到了自学者的需求,而不是那种只适合专业院校课堂教学的硬核理论堆砌。我感觉光是跟着光盘练习了不到两周,我的高音区就明显稳定了不少,气息也比以前更扎实了。
评分我是一名在职的业余乐手,平时工作忙,只能挤出晚上的时间练习。说实话,市面上很多号称“权威”的教材,要么就是过度理论化,要么就是对基础知识点一带而过,搞得我学得非常吃力。这本《长号吹奏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真正做到了“手把手”的教学。我尤其欣赏它在“发声原理”上的阐述,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这么做”,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气流、唇振动与管体共鸣之间的复杂关系。书中对不同音区的处理,例如中低音区的饱满度和高音区的穿透力,都有非常具体的练习方法支撑。我过去在吹奏一些需要快速切换音区的大跳音程时,总是容易出现“破音”或者音色不统一的问题,但自从严格按照书中推荐的练习序列进行针对性训练后,这种尴尬情况明显减少了。更让我觉得物超所值的是,它不仅仅局限于基础技巧,还穿插了一些音乐性表达的指导,比如如何处理乐句的呼吸点、如何通过推拉管来模拟人声的抑扬顿挫。这使得我的演奏不再只是机械地吹出正确的音高,而是开始注入情感和灵魂。对于这种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乐器学习来说,这种系统性和前瞻性的指导太重要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