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前言
导论
第I章 欧洲情节芭蕾代表作品
美狄亚和伊阿宋
关不住的女儿
第二章 欧洲浪漫芭蕾代表作品
仙女
吉赛尔
葛蓓莉娅
四人舞
那波里
艾斯米拉达
海盗
第三章 俄罗斯古典芭蕾代表作品
堂·吉诃德
舞姬
睡美人
雷梦达
胡桃夹子
天鹅湖
第四章 俄罗斯现代芭蕾代表作品
埃及之夜
仙女们
波洛伏齐人之舞
谢赫拉扎达
火鸟
彼得鲁什卡
天鹅之死
牧神的午后
春之祭
三角帽
第五章 前苏联现代芭蕾代表作品
第六章 欧洲现代芭蕾的代表作品
第七章 20世纪前期中国芭蕾代表作品
第八章 20世纪后期中国芭蕾代表作品
舞蹈是人类早创造的无声的符号语言系统,在人之初的各种生活中,行使着传达、叙事、表意以及自我表现的种种功能,以求与自然界沟通,与神灵沟通,与他人沟通。人以自我为中心,表达他在自然界发现的意义,表现他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表现他作为一个“人”。对自然界的。人类文明建立以来,舞蹈就成为人以鲜明的意志主导,以特殊的形式训练身体,塑造理想化的身体艺术。因此,在舞蹈家的身体中,蕴含着每一个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阶级、不同个体人的政治观、文化观、道德观与世界观。人的身体是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系统,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在人类的交流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通过身体及其动作,人们传递出生命个体的种种情态。通过身体,人们判断对方的年龄、身份、性别;理解对方的思想、情感、欲望、状态。通过身体,人们解读社会的政治、文化、习俗、道德以及时代的风尚。
人类是一个群居的动物社会,人在这个世界的成就,不可避免地建立在与他人交往,并围绕着为他人服务的业绩中。因此,理解人,理解是生命成为人在这个世界达到与宇宙和谐的重要基础。然而,现代文明夸大精神的作用,鄙视人的肉体生命,导致人类漠视身体,从而带来人与人之间的陌生。因为,人们将肉体视为享乐的工具,因而他们醉心与某些舞蹈艺术表面的、肉体的华美,从而忽视了舞蹈作为人类历史、生命的真正的晴雨表的“体现”功能,从而看不见舞蹈艺术中闪现出的光芒万丈的人文精神光辉。
为此,本书以系统与较大的规模,想读者介绍古今中外知名的或有代表性的舞蹈作品或类型。在引导读者欣赏舞蹈艺术作品之时,使读者了解舞蹈家的身体言说的方式;了解舞蹈家用身体语言发展起来的历史;了解在舞蹈艺术作品以及舞蹈家的身体中所揭示的: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习俗,以及不同审美理想所造就的身体和生命形态。进而,关注并熟悉自己的身体,理解并关怀他人的是身体,为和谐健康的心灵培养一个和谐健康的肉体载体。
第I卷为“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赏析”,系统评论了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舞蹈艺术家创作的中国民族民间舞与中国古典舞的代表作品。第二卷为“中外芭蕾舞作品赏析”。系统地评价了芭蕾舞诞生与发展几百年来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品。第三卷为“中西现代舞作品赏析”,系统的评介了20世纪以来中国与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现代舞作品。第四卷为“外国流行舞蹈作品赏析”,系统的介绍了世界各地不同历史时期,以时尚娱乐文化与大众通俗文化为主体的舞蹈文化及其代表性的作品与类型。第五卷为“外国民族民间舞作品赏析”,系统地介绍了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中国观众希望了解的世界各地民族民间舞的种类。第六卷为“中外舞蹈精品赏析”,以满足日益发展的舞蹈继续教育与教育市场对教材的需求,同时作为一部综合卷,集前五卷之精粹,以便老师与学生用书的不同要求。
矫立森,1960年8月出生,1978年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专业毕业,长期从事艺术形体研究、舞蹈教学和文化科技管理工作,是我国艺术形体科学研究的创始人之一。参加并主持国家、省部科研项目《复试百分制评定法》、《多功能柔韧机》、《舞蹈学员营养配餐》、《X光骨龄自动判读系统》、《精神文明建设与舞蹈教育研究》、《舞蹈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系统》、《北京市社区娱乐性文化现状与发展问题研究》、《艺术心理测验与常模及分析系统》、《舞蹈基本技巧与力学分析》9项研究课题,其中五项获国家和省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1985年至2000年参加制定文化部科技发展规划“八五”、“九五”、“十五”和教育部我国教育学“十五”科研规划,参加编写《北京舞蹈学院院志》和文化部《中国文化科技志》工作任编委,发表科技及科研管理论文30多篇。现任北京舞蹈学院研究生/科研管理处主管科研、重点学科建设、信息化建设、人文艺术表演人才基地建设。兼任中国科技成果管理研究会文化专业分会常务理事,北京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研究会理事。
说实话,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和专业深度,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需要一些适应期,但这恰恰是其价值所在——它拒绝用过于简化的语言去迎合浅层的兴趣。它更像是一本为专业院校学生或资深爱好者准备的“内参”。我注意到,作者在分析具体舞剧或编舞家的作品时,所采用的分析工具非常现代化,结合了现象学和结构主义的一些视角,对动作的内在逻辑和情感的结构性表达进行了精密的解构。例如,对某位现代舞大师作品中空间运用模式的探讨,那种对舞台几何学的严谨分析,让我对那些“看似随意”的走位和站位,有了全新的敬畏感。读这本书,更像是在上一堂高阶的舞蹈解剖课,它不仅告诉你“看起来是什么”,更让你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这种深度挖掘,是其他泛泛而谈的入门书籍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一开始是抱着一种挑剔的态度来翻阅这本书的,因为市面上涉及“经典作品赏析”的书籍,大多难逃华而不实的窠臼。然而,这本书在处理经典剧目时,表现出一种罕见的批判性思维。它并非一味地赞美,而是在赞美的同时,毫不避讳地指出某些经典在特定历史阶段留下的局限性或过时之处。例如,它对某一时期“英雄主义叙事”的过度强调及其对女性角色的刻板塑造所进行的审视,就非常到位。这种清醒的认识,使得整本书的论述显得尤为扎实和可信。它鼓励读者带着批判的眼光去欣赏艺术,而不是盲目地接受既定的“伟大”,这对于培养一个真正成熟的艺术鉴赏者至关重要,它塑造的不是追随者,而是能够独立思考的批评家。
评分我对这本书中关于非西方舞蹈体系的介绍部分印象最为深刻,那简直就是一次跨越洲际的文化探险。作者显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挖掘那些鲜为人知、但艺术价值极高的本土舞蹈传统。书中对亚洲、非洲乃至拉丁美洲某些特定部落舞蹈的描述,不仅细致入微地记录了其基本技术特点和基本形态,更深入地剖析了这些舞蹈仪式化、功能性的社会属性。这种平视和尊重的态度,使得那些原本可能被主流西方美学边缘化的艺术形式,在此得到了应有的彰显。我过去在接触相关资料时,往往只能看到一些碎片化的、高度风格化的表演片段,而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语境,让我得以理解它们是如何根植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宗教信仰和社群结构之中的,这对于我们思考当代舞蹈的融合与创新方向,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参照点和灵感源泉。
评分这本书在装帧和配图的选择上,虽然称不上是极致奢华,但其专业性毋庸置疑。我特别欣赏那些挑选出来的历史照片和舞台剧照——它们绝非仅仅是用来填充页面的装饰品。每一张图片都经过了精心的筛选,它们往往是支撑作者论点的直接视觉证据。比如,在讨论某个技术难点时,书中往往会配上一张清晰捕捉了关键瞬间的定格图,这种“文字阐述”与“图像佐证”的高度统一,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复杂技术概念的门槛。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琢磨那些黑白照片中光影与身体线条的微妙关系,感觉自己仿佛也穿越回了那个特定的剧场空间。这种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来对待视觉材料的做法,使得整本书的阅读体验,既有学术的厚重感,又不失艺术的直观感染力,是罕见的精品。
评分这本舞蹈理论著作,我算是接触得比较深入的一批读者了。它在梳理世界舞蹈发展脉络时,展现出一种宏大而细腻的视角。比如,书中对一些早期西方古典舞蹈形式的起源与演变,描述得极为考究,引用的文献资料之详实,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在基础研究上的功力。我尤其欣赏它如何将舞蹈从单纯的肢体动作提升到文化符号的层面去解读,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思潮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了舞台上的美学标准。那种将舞蹈艺术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的论述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理解“舞蹈史”的维度,不再是枯燥的动作罗列,而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那些看似遥远的古典舞段背后蕴含的深层文化意蕴,有了更为清晰和立体的认识,这对于任何希望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的舞者或研究者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提供的思考框架是极具启发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