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儒教與法律(儒教資料類編叢書之八)
定價:58.00元
作者:魯丹
齣版社:國傢圖書館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12-01
ISBN:978750134438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目錄
論文 儒教與法律初探
前言
章 儒教禮法思想的淵源及興起
第二章 《禮記·王製》篇的世俗法律與宗教規範
第三章 儒教國傢重要法典中的世俗法律和宗教規範
第四章 古代主要國傢宗教的世俗法律與宗教規範
第五章 《禮記·王製》篇體現的儒教禮法思想的終結
結論 儒教的宗教性質及其與法律的關係
資料 儒教與法律
經部
(漢孔安國)、唐孔穎達《尚書注疏·大禹謨》
(漢孔安國)、唐孔穎達《尚書注疏·臬陶謨》
(漢孔安國)、唐孔穎達《尚書注疏·立政》
(漢孔安國)、唐孔穎達《尚書注疏·呂刑》
宋林之奇《尚書全解·臬陶謨》
宋夏僎《尚書詳解·臬陶謨》
宋黃度《尚書說·臬陶謨》
宋時瀾《增修東萊書說·臬陶謨》
宋袁燮《絮齋傢塾書鈔·臬陶謨》
宋蔡瀋《書經集傳·臬陶謨》
宋陳經《陳氏尚書詳解·臬陶謨》
清《曰講書經解義·臬陶謨》
漠鄭玄、唐孔穎達《禮記注疏·王製》
宋衛浞《禮記集說》捲二四《王製》
又捲二五
又捲二八
又捲二九
又捲三0
又捲三一
又捲三二
……
附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書名,讓我聯想到中國古代社會那套獨特的治理模式。在西方語境下,法律和道德往往被看作是兩種不同的規範體係,但在中國,尤其是在儒傢思想占據主導地位的漫長曆史時期,這兩者之間的界限似乎是模糊不清的,甚至可以說是相互滲透的。“儒教與法律”這個題目,正戳中瞭我的好奇點——儒傢那些深厚的倫理道德觀念,是如何與國傢製定的法律製度相結閤,共同構成瞭中國古代社會的基本秩序?我期待這本書能從宏觀到微觀,深入剖析這種聯係。例如,它是否會探討儒傢思想如何影響瞭中國的立法原則?在諸如“禮”、“孝”、“忠”等概念中,哪些被融入瞭法律條文,或者成為瞭法律解釋的依據?我特彆感興趣的是,在古代的司法實踐中,法官在判案時,如何平衡法律的剛性要求與儒傢所倡導的道德原則?是否會齣現“以德化人”、“情理法結閤”的現象?“儒教資料類編叢書之八”這個名稱,也讓我感到這本書的內容會更加專業和係統,它可能是在對大量的原始資料進行整理和研究後,提煉齣的精華。9787501344383這個ISBN,是搜尋它的重要綫索,而國傢圖書館齣版社的聲譽,則為這本書的學術品質提供瞭保障,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信心。
評分說實話,拿到這本書之前,我對於“儒教與法律”之間具體存在怎樣的聯係,並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我隻模糊地知道,在中國古代,道德倫理和法律製度是並存的,而儒傢思想又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占據著至高無上的地位。那麼,這種地位是如何體現在法律製度上的?是互相補充,還是存在矛盾?這本書,似乎就為我打開瞭一扇窺探這層關係的窗口。它的書名簡潔明瞭,直接點齣瞭研究的核心,而“儒教資料類編叢書之八”的後綴,則暗示瞭這是一項係統性研究的一部分,這讓我對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有瞭初步的期待。國傢圖書館齣版社的齣品,也保證瞭其學術的嚴謹性和權威性。我希望這本書能從曆史學的角度,梳理齣儒傢思想對中國古代法律製度演進的影響過程,包括其在立法、司法、執法等各個環節的錶現。例如,是否有哪些法律的製定,直接受到瞭儒傢經典的影響?在處理一些社會矛盾時,法律是如何與儒傢提倡的道德規範相結閤的?我尤其期待能看到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比如在古代的某個案件中,法官是如何在法律條文和儒傢倫理之間進行權衡的?這種具體的、有血有肉的分析,比空泛的理論闡述更能讓我理解儒教與法律之間復雜而深刻的聯係。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思考良多的書,它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將兩種看似並行實則相互交織的社會力量——儒教與法律——置於聚光燈下。我一直覺得,中國的社會治理,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德法並舉”的模式,而儒教無疑是“德”的重要來源和載體。這本書,似乎就是在解剖這種“德”是如何轉化為“法”的,或者說,在法律的製定和運行過程中,儒傢思想扮演瞭怎樣的角色。它有沒有可能,在潛移默化中,塑造瞭我們民族的法治觀念?比如,在強調“和為貴”的文化背景下,法律的執行是否會更加注重調和與寬容?在強調“孝道”和“忠君”的社會倫理中,是否存在一些法律條文,是直接或間接源於這些儒傢觀念的?我個人對古代的案例和律法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史料,例如在司法實踐中,官員在判案時,是否會援引儒傢經典,或者以儒傢的道德標準作為判決的依據?又或者,在法律條文的解釋上,是否會受到儒傢倫理的深刻影響?這種從微觀的案例和條文,到宏觀的法治理念的梳理,將是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9787501344383這個ISBN號,就像一個獨特的身份標識,讓我能夠準確地定位到這本書,並在未來的閱讀和研究中,將其與相關的學術文獻進行關聯。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讓我眼前浮現齣一幅古代中國社會的畫麵,一個由儒傢倫理和法律條文共同編織而成的秩序。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德治”與“法治”的關係感到著迷,而儒教無疑是中國“德治”思想的核心。那麼,這種“德”是如何與“法”發生聯係的呢?這本書似乎就是為瞭解答這個問題而生的。我希望它能像一部精密的解剖刀,剖析儒傢思想如何滲透到法律的製定、解釋和執行的每一個環節。例如,書中是否會探討儒傢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等核心價值觀,在古代法律條文中是如何體現的?在司法實踐中,法官在處理案件時,是否會受到儒傢倫理的影響,從而在判決中體現齣人情味和道德考量?“儒教資料類編叢書之八”這個標記,讓我對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和係統性有瞭初步的判斷,它很可能是在一個更大的研究框架下,專注於這一特定領域。9787501344383這個ISBN號,是我尋找到這本書的標誌,而國傢圖書館齣版社的齣品,也讓我對其內容的權威性和深度充滿期待。我相信,這本書能夠為我理解中國獨特的法治文化提供重要的啓示。
評分拿到這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儒教資料類編叢書之八”這個標識,這讓我立刻意識到,這並非一本孤立的、泛泛而談的學術著作,而是在一個更為宏大、係統性的學術體係中所占有的特定位置。這意味著,它很可能是在對儒傢思想進行係統性梳理和匯編的基礎上,專門聚焦於其與法律這一具體社會製度的交叉領域。這種“類編”的方式,通常意味著作者在進行大量資料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基礎上,將相關的文獻、史料、理論觀點等進行分類編排,從而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研究框架。這對於我這種希望深入瞭解某個特定主題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這意味著,我不需要在浩瀚的史料中大海撈針,而是可以直接通過這本書,接觸到經過篩選和組織的核心資料。我尤其好奇的是,“叢書之八”這個序號,是否暗示瞭前七捲已經為我們構建瞭一個堅實的基礎,比如對儒傢思想本身的不同流派、核心經典有詳細的闡釋?或者,這個序號僅僅是齣版順序,但其內容依然可以獨立成篇,並且能夠自成一體地探討儒教與法律的關係?無論如何,這種成係列的齣版形式,都預示著其內容的嚴謹性、專業性以及對學術研究的貢獻。國傢圖書館齣版社作為國傢級的齣版機構,其選擇齣版的書籍,通常在學術質量和思想深度上都有著較高的標準,這進一步增強瞭我對這本書的信心。
評分購買這本書,完全是源於對中國傳統文化中“法”與“情”之間關係的濃厚興趣。我一直覺得,在中華文化中,法律似乎不僅僅是冷冰冰的條文,它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倫理道德的影響,而儒教恰恰是這些倫理道德最重要的載體。所以,“儒教與法律”這個主題,對我來說,具有極強的吸引力。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深入瞭解儒傢思想是如何滲透到中國古代的法律體係之中的,它是如何塑造瞭當時的法律精神和司法實踐。有沒有可能,儒傢思想中的“仁愛”、“中庸”、“禮讓”等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瞭法律的製定原則,甚至在司法判決中扮演瞭重要角色?我設想,這本書可能會提供一些具體的史料,例如在處理傢庭糾紛、鄰裏矛盾等民事案件時,法官是否會更多地傾嚮於通過調解,而不是嚴厲的法律製裁?或者,在刑罰的輕重上,是否會考慮到犯罪者的傢庭背景、社會關係等儒傢倫理中重視的因素?9787501344383這個獨特的標識,讓我確信這是我尋找的那一本,而“國傢圖書館齣版社”的信譽,則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這本書,或許能為理解中國特有的法治傳統提供重要的視角。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立刻吸引瞭我的目光。一直以來,我都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禮”與“法”的辯證關係感到著迷,而儒教作為中華文明的核心,其思想必然深深地影響著中國的法律體係。“儒教與法律”這個主題,恰恰是我一直想要深入瞭解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清晰地梳理齣儒傢思想是如何滲透到中國古代的法律製度之中,它在立法、司法、執法過程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以及它對中國人的法治觀念産生瞭哪些深遠的影響。例如,書中是否會探討儒傢思想中的“仁政”、“德主刑輔”等理念,在古代法律中的具體體現?在處理社會糾紛時,法律是否總是與儒傢倫理相結閤,形成一種獨特的“情理法”並重的模式?“儒教資料類編叢書之八”這個後綴,讓我感受到這本書並非孤立的研究,而是某個更大規模、更係統性學術工程的一部分,這無疑增加瞭其內容的厚度和嚴謹性。9787501344383這個ISBN號,是我精準定位這本書的關鍵,而國傢圖書館齣版社的信譽,也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內容充滿瞭期待,相信它會為我帶來深刻的洞見。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一直對中國傳統社會治理模式中的“德治”與“法治”相結閤的特點非常感興趣,而儒教無疑是“德治”最重要的思想源泉。“儒教與法律”這個主題,正是觸及瞭這一核心。我好奇的是,儒傢思想中的各種倫理道德觀念,例如“仁”、“禮”、“孝”、“忠”等,是如何被轉化為具體的法律條文,或者在司法實踐中扮演瞭什麼樣的角色?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探討儒傢思想對中國古代立法原則、司法審判方式、乃至刑罰觀念的影響?“儒教資料類編叢書之八”這個標識,給我一種感覺,這本書的內容會更加係統和專業,它很可能是在對大量的儒傢文獻和法律史料進行整理和研究後,形成的一個專題性的論述。9787501344383這個ISBN號,是我尋找到這本書的準確綫索,而國傢圖書館齣版社這個齣版單位,也進一步強化瞭我對其學術價值和權威性的認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齣中國傳統法治文化中,儒傢思想所扮演的獨特而深刻的角色。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初看之下,確實讓人産生瞭一種厚重而學術的聯想。“儒教與法律”——這兩個概念的結閤,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曆史與哲學張力。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倫理道德如何與社會規範、國傢製度相互影響感到好奇,而儒傢思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其對法律的滲透和塑造,無疑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尤其是在一個強調“禮”治和“法”治並行的文化語境下,儒教的道德教化與法律的強製力之間,究竟存在著怎樣一種微妙的平衡與互動,抑或是此消彼長?這本書的書名似乎指嚮瞭對這一復雜關係的深入探討,它不僅僅是對曆史事實的陳述,更可能是一種對思想源流的溯源,對社會實踐的考察,以及對現代意義的追問。9787501344383 這個國際標準書號,以及“國傢圖書館齣版社”這個齣版單位,也進一步強化瞭我對其學術價值和權威性的期待。在我看來,這類書籍往往是理解中國古代社會運作機製,乃至當代中國法治建設背後深層文化根源的鑰匙。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儒傢思想中“仁”、“義”、“禮”、“智”、“信”等核心概念,如何在實際的法律條文、司法實踐,甚至普通民眾的日常行為規範中得到體現和轉化。例如,在刑罰的製定和執行上,是否會體現齣“刑不上大夫”、“親親相隱”等儒傢倫理原則?在民事糾紛的調解中,是否更側重於和解與情理,而非純粹的法律裁決?這些都是我作為一名讀者,非常期待能在書中找到解答的疑問。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深感好奇的書,它的名字——“儒教與法律”——直接點明瞭一個我長期以來一直思考的議題: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道德倫理與國傢法律之間是如何互動和融閤的。儒教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影響力的思想體係,它所倡導的價值觀,如“仁”、“義”、“禮”、“智”、“信”,無疑對社會秩序的構建産生瞭深遠的影響,那麼,這種影響是如何具體體現在法律製度中的呢?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儒傢思想在立法、司法、執法等各個層麵的具體錶現,例如,法律條文中是否體現瞭儒傢的倫理原則?在司法實踐中,法官是否會受到儒傢道德觀的影響,從而在判決中做齣有彆於純粹法律邏輯的考量?“儒教資料類編叢書之八”這樣的標識,讓我預感到這本書的內容會非常紮實,它很可能是在對大量原始史料和文獻進行梳理、歸納和分析的基礎上形成的。9787501344383這個ISBN號,是我在茫茫書海中鎖定它的關鍵,而“國傢圖書館齣版社”的聲譽,則讓我對其學術品質和研究的深度充滿瞭信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