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声乐教材》是一套具有民族性、艺术 性、时代性、系统性的中国民族声乐教材,注意课堂 教学教材与实践演出的曲目相统一,使学生上课与艺 术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中国民族声乐教材》共分三册,主要内容包括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传统民歌、民歌改编作品、创 作歌曲、中国歌剧选曲及影视插曲等。
《中国民族声乐教材(3)》为第三册,由金铁 霖主编。
1.七律二首送瘟神
2.卜算子 咏梅
3.千里共婵娟
4.春花秋月何时了
5.红彩妹妹
6.思恋
7.条条道路通北京
8.桃花红杏花白
9.赞歌
10.一塘清水一塘莲
11.昙华山好地方
12.走西口
13.今年梅花开
14.一湾湾流水
15.森吉德玛
16.江河水
17.峨嵋酒家
18.受死也要唱信天游
19.挑担茶叶上北京
20.春江花月夜
21.火把节的欢乐
22.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
23.北京颂歌
24.在中国大地上
25.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
26.北疆连着我家乡
27.木兰从军
28.山里人
29.看见你们格外亲
30.古老的歌
31.啊!中国的土地
32.乡音乡情
33.哈达似的白云
34.春风圆舞曲
35.撒尼人民心向红太阳
36.船工号子
37.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38.长城永在我心上
39.大黄河
40.回四川
41.飞天
42.龙舟竞渡
43.晨雾中牛铃在响
44.我们是黄河泰山
45.奉献给亲爱的祖国
46.牧马人之歌
47.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48.八百里洞庭美如画
49.那就是我
50.走西口新编
51.生命的星
52.公仆赞
53.走进新时代
54.黑龙江岸边洁白的玫瑰花
55.五洲人民齐欢笑
56.巴山蜀水要解放
57.铺平大道通长安
58.求你把我屈死的罪名改
59.万里春色满家园
60.暴风雪
61.情歌
从一个资深音乐编辑的角度来看待这本教材,我关注的更多是其学术价值和资料的准确性。我必须承认,作者在资料搜集和考证上花费的心血是巨大的。尤其是在涉及一些偏远少数民族声乐风格的记录部分,其详实程度和跨学科的引用,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本书不满足于“是什么”,更深入探讨了“为什么”,它将声乐技艺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和地理环境中去考察,使得读者对每一个声音现象都能产生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地域的亲切感。我特别注意到了书中所引用的许多一手文献和口述资料,这极大地增强了教材的权威性和鲜活度,避免了传统教材中常见的“二手信息”的僵硬感。对于高校研究人员或专业研究机构而言,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学工具书,更是一份值得参考的民族声乐“百科全书”。它的学术规范和严谨性,使其在众多同类出版物中脱颖而出,具有长期的参考价值和收藏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古朴又不失现代感的排版,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一直对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很感兴趣,尤其是在声乐这块,寻找一本既有理论深度又能指导实践的教材,简直是我的“寻宝之旅”。拿到手里翻开目录,内容结构安排得井井有条,从基础的发声技巧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唱法特色,脉络清晰,让人感到作者在梳理这些复杂知识体系时下了很大的功夫。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样的逻辑递进方式无疑是极大的福音,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堆砌概念,而是真正做到了由浅入深,让你每翻过一页都能感觉到自己的知识储备在扎实地增长。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一些传统声乐技巧的图文解析,那些详细的口型图和气流控制示意,非常直观,我对着镜子练习了几次,马上就找到了以往自己忽略的关键点。这本书的选曲也很考究,既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也有不少鲜为人知的精品,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得以接触到更广阔的民族声乐世界。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集美观、实用、深度于一身的优秀教材,绝对值得我花时间去细细品味和钻研。
评分说实话,我对音乐理论书籍通常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晦涩难懂,要么就是脱离实际演唱太远,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的叙述语言充满了热情和真诚,仿佛一位经验丰富、平易近人的老师在你耳边耐心讲解,而不是冷冰冰的文字堆砌。我最欣赏它在处理不同声部和不同风格转换时的那种细腻处理。例如,在讲解某一特定民族的颤音技巧时,作者不仅给出了科学的发声原理,还巧妙地结合了该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来进行阐述,让我明白了为何那样的声音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这使得学习过程从单纯的技术模仿,升华成了一种文化体验。我试着按照书中的建议调整了我的气息支持,效果立竿见影,声音的穿透力和持久性都有了显著提升。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你唱什么”的指南,更是一本“教你如何去理解和感受”音乐的钥匙。对于那些希望深入挖掘民族声乐灵魂的演唱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思维框架。
评分我并非专业的音乐科班出身,只是一个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和声乐艺术的业余爱好者。一直以来,我都在摸索着如何正确地“入门”民族声乐,但由于缺乏系统指导,常常感到迷茫,容易走入误区,比如单纯地模仿高音或腔调,却忽略了声音的整体美感和健康性。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是黑暗中的一束光。它从最基础的“如何呼吸”开始讲解,用的是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把丹田想象成一个气压稳定的容器,而不是空泛地说要“深吸气”。这种贴近生活的比喻,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迅速理解并应用到实际练习中。我感觉我以往唱歌时那种“喊”的感觉正在慢慢被替换成一种更扎实、更持续的声音支撑。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不同声部歌手的“自查表”,让我可以定期对照检查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这种自我矫正机制的设计非常人性化。如果有人问我,业余学习民族声乐应该从哪本书开始,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推荐这本。
评分我是一名在校学习声乐的大学生,坦白说,市场上关于民族声乐的教材汗牛充栋,但真正能跟上时代发展、同时又不失传统精髓的,凤毛麟角。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们这个专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我特别喜欢它在“现代演绎与创新”这一章节所展现的观点,它没有固步自封于传统,而是积极探讨了如何将民族声乐元素融入到当代音乐语境中去,既保持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具备了面向更广泛听众的吸引力。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到位,选取了几个不同年代的代表性作品进行深入剖析,展示了风格流变和技巧创新的具体路径。这对我准备毕业汇演或者未来参与比赛,都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参考蓝本。而且,这本书在排版上对音符和谱例的清晰度处理得非常好,即便是复杂的节奏型和装饰音,也能一目了然,这在实际使用中非常重要,大大节省了我在识谱和分析上的时间。它真的让我对民族声乐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探索的欲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