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排球运动员专项认知眼动特征的研究(BC)
定价:28.00元
作者:廖彦罡
出版社:暂无
出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56440694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廖彦罡的这本《排球运动员专项认知眼动特征的研究》将尝试以排球运动专项为突破点,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本出发点,以运动员的专项认知眼动特征为核心,借鉴认知心理学的实验方法手段,利用先进的眼动仪来了解排球运动员的视觉信息特征。研究选取不同运动水平的排球队员,采用专家——新手范式,记录被试的注视次数、注视时间、眼跳距离等眼动指标,通过了解运动员信息加工过程中的动态注意、视觉搜索轨迹以及心理过程、认知特点等,找出不同水平队员之间的差异,探讨眼动特征的认知规律,丰富和完善运动心理学理论,揭示专家运动员的视觉搜索和注视信息。
内容提要
从运动员的专项认知水平角度,探讨专项运动J心理能力白勺发展特征,揭示有关专项心理能力的培养机制,是当今运动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体育运动过程中,视觉信息的提取是其基本的心理支持,视觉信息提取的不同模式可能反映了高水平运动员与一般水平运动员或新手之间运动能力的差异性。眼动分析法被认为是研究视觉信息加工过程的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运动项目的研究中。
廖彦罡的这本《排球运动员专项认知眼动特征的研究》将尝试以排球运动专项为突破点,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本出发点,以运动员的专项认知眼动特征为核心,借鉴认知心理学的实验方法手段,利用先进的眼动仪来了解排球运动员的视觉信息特征。研究选取不同运动水平的排球队员,采用专家——新手范式,记录被试的注视次数、注视时间、眼跳距离等眼动指标,通过了解运动员信息加工过程中的动态注意、视觉搜索轨迹以及心理过程、认知特点等,找出不同水平队员之间的差异,探讨眼动特征的认知规律,丰富和完善运动心理学理论,揭示专家运动员的视觉搜索和注视信息。根据研究任务的不同,分为三部分研究,主要通过排球专项图片识别的眼动记录法以及反应时、正确率等行为指标来对被试的信息加工过程进行有效评价。从运动员的专项认知水平角度,探讨专项运动J心理能力白勺发展特征,揭示有关专项心理能力的培养机制,是当今运动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体育运动过程中,视觉信息的提取是其基本的心理支持,视觉信息提取的不同模式可能反映了高水平运动员与一般水平运动员或新手之间运动能力的差异性。眼动分析法被认为是研究视觉信息加工过程的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运动项目的研究中。
廖彦罡的这本《排球运动员专项认知眼动特征的研究》将尝试以排球运动专项为突破点,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本出发点,以运动员的专项认知眼动特征为核心,借鉴认知心理学的实验方法手段,利用先进的眼动仪来了解排球运动员的视觉信息特征。研究选取不同运动水平的排球队员,采用专家——新手范式,记录被试的注视次数、注视时间、眼跳距离等眼动指标,通过了解运动员信息加工过程中的动态注意、视觉搜索轨迹以及心理过程、认知特点等,找出不同水平队员之间的差异,探讨眼动特征的认知规律,丰富和完善运动心理学理论,揭示专家运动员的视觉搜索和注视信息。根据研究任务的不同,分为三部分研究,主要通过排球专项图片识别的眼动记录法以及反应时、正确率等行为指标来对被试的信息加工过程进行有效评价。
研究一表明,专家组对图片信息的加工更为细致,他们的首注视点和次注视点时间都较长,注视次数少,注视持续时间较长,与新手组有显著差异。被试的注视多以球的位置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散开,重要信息区内都有较多的视觉注视。专家组的注视范围较为宽广,注视点少而分散。图片材料的不同对于被试的首注视点、次注视点时间以及瞳孔直径有显著影响。
研究二表明,专家组能更快速而准确地提取信息,他们对于句子理解的正确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三组间的反应时无差异。匹配信息的反应时快于非匹配信息,差异显著。三种不同性质的句子问题差异显著,背景信息的反应时慢,正确率低。内容信息反应时快,正确率高。专家对于图片信息的加工能力更强,他们的次注视点时间短,注视次数多,注视持续时间短。材料不同影响被试的次注视点时间、注视次数、注视持续时间、瞳孔直径和眼跳距离。
研究三表明,专家组的信息加工速度更快、更准确,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进行信息判断。专家视觉信息搜索的有效性更强,注视点较少,瞳孔直径较大,他们的注视轨迹更加紧凑、有效,新手组的注视轨迹较为分散,注视点较多,无一定规律。任务难度增加,被试的首注视点时间增加,注视次数增加,注视持续时间减少,瞳孔直径减少,眼跳距离增加。
研究表明,眼动分析法对于排球运动专项认知特征的研究是可行的,能够对不同水平被试的信息加工过程进行有效评定,体现专家认知加工的优势,但必须和具体的认知加工任务相结合,对被试的各项指标综合分析。
目录
1前言
1.1问题的提出
1.2眼动研究综述
1.3运动心理学的眼动综述
1.4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1.6研究设计和研究假设
1.7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2研究疗法
2.1文献资料调查法
2.2专家调查访问法
2.3眼动记录法
2.4专项句子理解测试法
2.5专项反应速度测试法
2.6现象学讨论法
2.7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
3研究一:图画观察简单任务的眼动分析
3.1研究目的
3.2研究对象和方法
3.3研究结果
3.4讨论
3.5结论
4研究二:图画观察句子、理解任务的跟动分析
4.1研究目的
4.2研究对象和方法
4.3研究结果
4.4讨论
4.5结论
5研究三:图画视觉搜索任务的眼动分析
5.1研究目的
5.2研究对象与方法
5.3研究结果
5.4讨论
5.5结论
6总体讨论
6.1图形认知眼动特征的总体讨论
6.2眼动选取指标的总体讨论
6.3专家.新手认知特征的讨论
6.4排球图片信息的专项特征讨论
6.5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总结论
附录
后记
作者介绍
廖彦罡,男,1978年生,湖南武冈人。2000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3年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硕士毕业,2007年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博士毕业。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体育部讲师,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和运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先后参加多项省部级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参与编写教材多部。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曾经的排球爱好者,虽然现在已经退役,但对排球的热情从未减退。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基于科学视角的解读。我一直认为,排球比赛中最精彩的部分,往往是那些瞬间的决定,而这些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的“观察能力”。这本书正是将这种“观察能力”具体化、科学化了。我猜想,书中会详细介绍不同位置的排球运动员,比如二传手、攻手、自由人,他们在比赛中所需要关注的重点区域以及眼球的运动模式会有何不同。例如,二传手在观察对手拦网队员的站位和移动时,目光的停留时间和扫视方向,是否与他之后的传球线路选择直接相关?书中通过眼动仪这样的专业设备,捕捉到的数据,一定是令人惊叹的。这就像是在为运动员的“大脑”做一次“体检”,找出那些最有效率的“信息接收渠道”。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描述“看到什么”,而是深入到“如何看”,以及“看”如何影响“思考”和“行动”。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何有些运动员总能“预判”对手的意图,为何有些球员的总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给所有热爱排球,或者想深入了解排球运动背后科学原理的读者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觉得,顶尖运动员之所以能成为顶尖,一定有什么我们普通人看不到的“天赋”或者“秘诀”。而这本书,就好像是那个能够揭示“秘诀”的钥匙。它不仅仅是枯燥的学术研究,而是将排球这项运动中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决策,都通过“眼动特征”这个全新的视角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脑海中浮现出,书中可能会用大量的图示来展示球员在不同情境下的眼球运动轨迹。比如,在接一传的时候,自由人需要快速判断来球的落点和旋转,这本书可能会告诉你,他目光的移动速度、停留时间、甚至眼球扫视的范围,是如何帮助他做出最精准的判断的。这让我不禁想到,如果我们能把这些眼动特征作为训练内容,是不是就能培养出更优秀的排球选手?书中对“专项认知”的探讨,更是点睛之笔,它说明了排球不是简单的肢体运动,而是高度依赖于大脑的处理能力,而眼睛,则是大脑获取信息最重要的“窗口”。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理论层面,更在于它能够指导实践,为排球运动的训练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评分刚拿到这本《排球运动员专项认知眼动特征的研究(BC)》,虽然书名听起来有些专业,但作为一名排球爱好者,我总是对那些能提升运动表现的背后原因充满好奇。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用一种非常科学、细致的方式,解构了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眼睛的“工作”。以前看比赛,我只关注球员的跑位、扣球、拦网,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他们的眼睛在做什么,才是真正决定他们能否做出正确判断的关键。比如,书中可能详细分析了主攻手在判断对方二传手传球意图时,眼球会如何快速扫描球的方向、二传手的身体姿态,以及拦网队员的站位。这种微观的分析,用图表、数据来佐证,让我觉得非常震撼。它不仅仅是在描述现象,更是在探究现象背后的机制,这种严谨的研究态度,让这本书读起来就像是在拆解一个精密的仪器,每一步都充满发现的乐趣。而且,书中对“眼动特征”的定义和测量方法,也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我们平时不经意间的一个眼神,背后蕴含着如此丰富的信息。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排球这项运动,它不仅仅是身体的较量,更是认知的博弈。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选题非常独特且有深度。作为一名对体育科学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我深知眼动研究在认知心理学中的重要性,而将其应用于排球专项,更是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完美结合。我预设书中会有一系列严谨的实验设计,通过眼动仪追踪排球运动员在模拟比赛或真实比赛场景下的注视点、注视时长、扫视模式等关键数据。这些数据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球员的战术决策、反应速度、甚至是情感状态等紧密关联。书中可能会通过大量的图表和数据分析,来展示不同技术动作(如发球、扣球、拦网)和不同比赛情境(如进攻、防守、回合转换)下,排球运动员眼动特征的差异。例如,一名优秀的主攻手在准备扣球时,眼睛是如何快速扫描对方拦网队员的站位、以及后场防守队员的分布的?这些信息是如何在大脑中被整合,并最终指导身体做出最佳选择的?这本书不仅能够为排球教练员提供科学的训练指导,也能够帮助运动员更深刻地认识自身认知能力的特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它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排球这项充满智慧的运动。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第一反应是它肯定不是那种能让你在短时间内“速成”排球技巧的书。相反,它是一种需要静下心来,仔细品读,并且思考的书。我一直对人类的认知过程很感兴趣,而这本书将认知心理学与排球这项运动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这让我觉得非常新颖。它试图通过研究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眼动特征”,来揭示他们是如何进行信息加工和决策的。我很好奇书中是如何描述“视错觉”在排球比赛中的作用的,或者说,运动员的眼动模式是否能够帮助他们规避一些常见的视觉干扰?书中可能还会探讨,在不同比赛压力下,运动员的眼动特征是否会有所改变?这种对细节的挖掘,以及对运动表现背后心理机制的探索,让这本书显得尤为珍贵。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排球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学习”、“如何观察”、“如何思考”的书。读完它,我感觉自己对排球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战术和技术层面,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更具科学性的维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