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式太极拳剑 9787810518314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6式太极拳剑 9787810518314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崔仲三著 著
图书标签:
  • 太极拳
  • 太极剑
  • 武术
  • 传统武术
  • 健身
  • 养生
  •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9787810518314
  • 运动
  • 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0518314
商品编码:2989133540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3-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16式太极拳剑

定价:18.00元

作者:崔仲三著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1-01

ISBN:978781051831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16式太极拳是我国于近年推出的又一新的普及太极拳套路。它的套路结构动作更加简洁、易学、易练、易记,更加符合于当今的生活节奏。虽然动作名称只有16个,但是它的动作特点和风格却保持了浓郁的杨式太极拳的韵味,舒展大方,圆活连贯、气势腾然。弓步、退步、侧行步的反复出现,增加了练习者的腿步力量;身体重心的不断移动增强了练习者的平衡能力;双臂与双掌的运转在沉肩坠肘、松腰沉髋的动作要领要求下,达到身体关节的滑润,起到了预防关节疾病的用作;立身中正,虚领顶颈,使得体态更加挺拔、匀称。
16式太极拳同时也是中国武术段位制,太极拳二段位必修的课程。本书以分解教学的方式由浅入深指导练习者进行学练。

目录


顶备势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4.左右搂膝拗步
5.进步搬拦捶
6.如封似闭
7.单鞭
8.手挥琵琶
9.倒卷肱
10.左右穿梭
11.海底针
12.闪通背
13.云手
14.左右揽雀尾
15.十字手
16.收势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太极剑的奥秘:中国传统武术与养生文化的璀璨瑰宝 太极剑,作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门精妙的技击之术,更是集养生、修身、健体于一体的独特艺术。它以其柔中带刚、以柔克刚的独特风格,以及深厚的哲学内涵,吸引着无数国内外爱好者。本书并非对特定套路(如16式太极拳剑)的详尽解析,而是旨在勾勒出太极剑宏大而深远的文化图景,带领读者领略其内在的精髓与外在的魅力。 一、溯源与传承:太极剑的千年文脉 太极剑并非凭空出现,它的根源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武术实践。其核心理念源自《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以及阴阳相济、刚柔并存的辨证思想。在武术领域,太极剑的形成离不开中国传统剑法的长期发展。从古代兵器演变到养生修身之用,太极剑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 早期萌芽与发展: 早期中国武术中的剑法,多以刚猛、迅捷为主,注重力量的运用和招式的变化。随着人们对人体生理和宇宙规律的认识加深,一种追求内外兼修、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的武术理念逐渐兴起。 太极哲学的融合: 大约在明清时期,以张三丰为代表的武术家,将太极学说融入武术之中,形成了太极拳。而太极剑,正是在此基础上,将太极拳的理论和动作要领与中国传统剑术的技法相结合,逐渐发展成熟。它吸取了太极拳的“以静制动”、“后发先至”、“懂劲”等核心原则,将这些原则巧妙地运用到持剑的搏击和演练中。 历代传承与演变: 历代武术名家在太极剑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丰富和完善。从杨露禅、武禹襄,到孙禄堂、吴图南,每一位大师都为太极剑注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太极剑流派。这些流派虽然在具体动作上有所差异,但其核心的太极理论和养生理念却是一脉相承的。 二、技击之魂:太极剑的独特武术价值 太极剑作为一种器械武术,其技击价值体现在诸多方面。它并非追求一味地进攻或防守,而是强调在动态平衡中寻求变化,以柔制刚,四两拨千斤。 “以柔克刚”的精髓: 这是太极剑最核心的技击原则。与硬功硬打的武术不同,太极剑不以对抗的力量取胜,而是通过引进落空、借力打力的方式,瓦解对手的力量,寻找破绽。剑的灵活性和人体动作的协调性相结合,使得太极剑在近身搏击中尤为有效。 “身法与剑法合一”: 太极剑的精妙之处在于“身剑合一”。练剑者必须做到身法、步法、眼法、心法与剑法的高度统一。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动作,都服务于剑的运行,而剑的轨迹,又反映了身体的内在劲力。这种整体性的训练,极大地提升了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反应能力。 “懂劲”与“化劲”: 太极剑追求的是“懂劲”,即深刻理解劲力的运用和传递。通过长期的练习,习剑者能够感知对手劲力的方向、大小和变化,并能在瞬间做出最恰当的回应,将其化解或转变为对自己有利的力量。这种“化劲”的能力,是太极剑高超技击水平的体现。 丰富的攻防技法: 太极剑的攻防技法繁多,如“点、刺、撩、挂、劈、截、扫、缠”等基本剑法,以及“进、退、顾、盼、定”的身法要求。这些技法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境,灵活组合运用。同时,太极剑也蕴含着丰富的战略思想,如“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的原则。 三、养生之道:太极剑的身心双重效益 太极剑的价值远不止于技击,其深厚的养生理念更是使其成为一项广受欢迎的运动。通过舒缓的动作、深长的呼吸和宁静的心境,太极剑能够全面调理身心。 调和气血,通畅经络: 太极剑的每一个动作都要求以腰为主宰,带动四肢百骸。这种全身性的运动能够促进气血的运行,疏通经络,改善身体的微循环,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练习太极剑能够有效缓解因气血不畅引起的各种不适。 舒缓压力,宁心静气: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太极剑要求习练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动作和呼吸上,摒弃杂念,达到“心静”的状态。长期练习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培养平和的心态,提高抗压能力。 增强身体协调性与平衡感: 太极剑的动作缓慢而连贯,需要身体各部位的高度协调。在练习过程中,对平衡的要求也极高。这有助于改善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平衡能力,对于老年人预防跌倒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免疫力与延缓衰老: 太极剑通过适度的运动,能够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促进内分泌的平衡。长期坚持练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保持身体的活力。 促进大脑健康: 许多研究表明,习练太极拳剑能够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提高认知功能,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 四、文化意境:太极剑的哲学与美学 太极剑不仅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一种精神的修行。它蕴含着深刻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独特的东方美学。 “道”的体现: 太极剑的运行轨迹,常常体现出圆融、和谐的“道”的理念。圆活的步法、连绵不断的剑势,都象征着宇宙万物的生生不息和阴阳相济。 “和”的追求: 太极剑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身与心的和谐,以及技与道的和谐。通过练习,习剑者能够体会到一种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虚实”的辩证: 太极剑的动作中,常常包含着虚实的变化。实则力量集中,虚则灵活变幻,这种辩证的运用,使得太极剑的招式既有攻击性,又不失灵动性。 东方美学: 太极剑的舒缓、流畅、圆转的动作,以及剑尖划过空气时发出的清脆声响,都构成了一种独特的东方美学。它不像西方艺术那样张扬,而是内敛而富有张力,是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韵律美。 五、结语:太极剑的现代意义与未来展望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太极剑作为一种古老而充满活力的运动,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途径,更是一种连接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纽带。 全民健身的理想选择: 太极剑的门槛较低,适合各个年龄段、身体状况的人群。它是一种温和而有效的运动方式,能够满足现代人对健康生活的需求。 文化交流的桥梁: 随着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太极剑已成为世界各地了解中国武术和哲学思想的重要窗口。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太极剑,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 对身心健康的深远影响: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层面的需求。太极剑以其独特的养生理念,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回归自然、寻找内心宁静的方式。 总之,太极剑,这门集技击、养生、哲学、美学于一体的中华瑰宝,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去探索、去体验、去传承。它不仅仅是一套套的动作,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一份流传千年的宝贵文化遗产。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个人对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太极拳剑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瑰宝,更是我关注的重点。我选择《16式太极拳剑》,是因为我希望了解它在传统太极拳剑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介绍这16式套路是如何形成的,它是否融合了不同门派的精髓,或者是在某些传统套路上进行了优化和精简,以适应现代人的学习需求。我希望书中能够不仅仅是单纯的动作教学,而是能够融入一些关于太极拳剑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哲学思想的探讨。例如,它是否能解释“16式”这个数字的象征意义,或者是在动作编排中体现了哪些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我非常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太极拳剑的“道”与“术”,不仅仅是掌握一套拳法剑法,更能从中体会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我期待它能成为我了解和传承太极文化的重要窗口。

评分

我一直觉得,太极拳的魅力在于它的“慢”和“柔”,但有时候,“慢”和“柔”也可能会让人觉得缺乏力量感和实战性。我之所以对“16式太极拳剑”产生兴趣,是因为我隐隐感觉到,它可能在保留太极核心精髓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更具效率和力量的元素。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授一套固定的套路,更希望它能引导我去理解太极拳剑的“刚柔并济”,如何在看似舒缓的动作中蕴含爆发力,如何在缠绕的剑法中寻觅攻击的机会。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有关于劲力运用、发力技巧的讲解,甚至是关于如何将太极的“用意不用力”原则与剑的“以气驭剑”相融合的阐述。我希望它能告诉我,如何在练习中体会到“力从根起”、“节节贯穿”的感觉,而不仅仅是机械地模仿动作。我希望通过学习,能够真正掌握一套既能健身养生,又能具备一定防身能力的太极拳剑技艺,让我在练习中感受到力量的勃发,而不是仅仅是柔和的舒展。

评分

我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这个信息所吸引。对于体育和武术类的书籍,我一直比较信赖这类专业出版社出版的内容,因为它们通常会有更专业的编撰团队,内容也更具权威性和科学性。我一直认为,太极拳,尤其是涉及到拳剑结合的套路,如果能有专业机构的指导和整理,那一定是经过了严谨的研究和实践的。我非常期待这本书在理论讲解方面能够有深度,不仅仅停留在动作的表面,而是能够深入到太极拳剑的运动原理、力学基础、以及对人体的益处。例如,它是否能从运动解剖学的角度来解释某些动作的要领,或者从生理学角度说明练习太极拳剑对心血管、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积极影响。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学习者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练习效果。而且,我相信专业的出版社在排版、印刷、以及整体的编校质量上也会有更高的标准,这对于一本需要反复翻阅和学习的武术书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

这本书,我其实是冲着“16式”这三个字去的,毕竟现在外面学太极拳,各种套路层出不穷,什么24式、48式、88式,甚至还有更复杂的。我一直觉得,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或者只想强身健体、放松心情的人来说,一个精炼、易学、又保留了太极精髓的套路是最合适的。16式,听起来就很简洁明了,学起来应该也不会太吃力,而且据说它是在经典套路的基础上精简出来的,保留了核心的动作要领,不至于丢掉太极的根基。我特别期待它在动作编排上能有独到之处,既能体现太极的圆活、连绵,又不会因为动作过多而显得杂乱。希望书中的讲解能够非常细致,从最基础的站桩、呼吸,到每一个动作的起承转合,都能有清晰的图示和文字说明。最好是能够考虑到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体状况的学习者,在动作的细节处理上能有不同的建议,比如某些动作可以适当简化,或者提供一些替代性的练法。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真正掌握一套有效的太极拳功法,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有所应用,达到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目的。

评分

说实话,我一直对太极剑充满了好奇,总觉得那舞动起来的长剑,既有力量感,又有飘逸感,是武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而“16式太极拳剑”,这个名字本身就吸引了我。我曾尝试过一些传统的太极剑套路,但总觉得动作繁复,学习难度较大,很多时候只是记住了招式,却体会不到其中的韵味。所以,当看到“16式”这个数字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会不会是一个更精炼、更易于掌握的太极剑版本?我非常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我期待它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太极剑的剑理剑法,不仅仅是动作的分解,更希望它能阐述每一招每一式的攻防含义,以及如何将太极拳的步法、身法、劲力巧妙地融入到剑法之中。书中的图解一定要精美清晰,最好能有不同角度的演示,让我能够清楚地看到手、眼、身、步、剑的协调配合。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真正理解太极剑的精髓,不仅仅是挥舞一把剑,而是将太极的哲学融入到剑法之中,达到人剑合一的境界,让我在练习中感受到那份独特的力量与优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