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园画谱临摹技法 9787301249246 北京大学出版社

芥子园画谱临摹技法 9787301249246 北京大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松岩 著
图书标签:
  • 绘画技法
  • 中国画
  • 芥子园画谱
  • 临摹
  • 艺术学习
  • 绘画入门
  • 传统绘画
  • 绘画教程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艺术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49246
商品编码:2989461399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芥子园画谱临摹技法

定价:88.00元

作者:刘松岩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30124924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芥子园画谱临摹技法》是一本让初学者事半功倍的芥子园画谱临摹教材!
  《芥子园画谱临摹技法》的作者为当代知名山水画教育家,具备数十年中国画教学经验,对《芥子园画谱》进行精选、补正、详解,使其更加实用、有效。作者总结出了一套简明、实用的临摹技法,一步一图,步骤清晰,学习起来事半功倍。配套教学光盘中对书中名家画作进行了详细示范临摹和讲解。

内容提要


《芥子园画谱》是学习传统中国画的入门读物,然而由于该书年代久远,多次翻印,作图步骤已经模糊不清,而且由于当时印刷技术所限,关键的作图步骤无法展现,极大地增加了初学者的难度。
  《芥子园画谱临摹技法》作者结合图谱,对原书无法表现的步骤进行了增补加工,对原书的经典画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结合原图谱,示范了二十幅画作的临摹过程,讲解了临摹技法,对于初学者深入理解和掌握芥子园画谱的技法精髓,有着极大的帮助,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芥子园画谱临摹技法》曾在中央电视台进行山水画教学,受到热烈欢迎。本书系作者为配合该教学节目而编写的教案,附有教学光盘。

目录


作者介绍


刘松岩(1927—),原名寿安,字松岩。当代山水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
  刘松岩先生20世纪40年代中期就读于北平艺专(现中央美院前身),为国画大师溥松窗、吴镜汀、黄宾虹、田世光、白雪石等先生的入室弟子;50年代初期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系。他不但受过良好的美术专业教育,而且接受了北大良好的人文传统教育,是名副其实的文人画家。
  刘松岩先生专攻山水,功底深厚。他深谙传统,又不拘泥古法,用传统笔墨写今人情怀,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国学家启功先生曾称道他的山水画“笔墨如繁弦密节,丝丝入扣”,“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为多家博物馆、文史馆以及钓鱼台馆等单位收藏。出版著作、教材、画册多部。
  刘松岩先生多年从事中国传统山水画教学,在中央电视台的教学节目和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等诸多美术教学机构授课,受到热烈欢迎。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他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特别适合初学者循序渐进、逐级深入地学习。

文摘


序言



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详解 聚焦经典:探究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精髓与传承脉络 本书旨在为广大书画爱好者、专业研究者提供一部系统、深入探讨中国传统山水画核心技法与艺术哲学的专著。全书立足于中国山水画数千年的发展历程,选取历代大师的经典作品为参照,通过详尽的图文解析,揭示其独特的笔墨语言、章法布局以及意境营造之道。 第一部分:笔墨基础——丹青之道的根基 本部分重点梳理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所需的物质基础与基本功训练。我们深知,精湛的技法源于对工具特性的深刻理解与长期练习。 一、笔法精要: 详细讲解“十八描”在山水画中的应用,区分皴法(如披麻皴、斧劈皴、荷叶皴等)的形态、力度变化及其在表现不同山石肌理上的差异。深入剖析中锋、侧锋、逆入平出等行笔方式,如何通过笔触的干湿浓淡,赋予线条以生命感和立体感。特别设立章节,专门探讨“飞白”技巧在表现遒劲古树和嶙峋岩石时的效果。 二、墨法运用: 中国山水画重“墨分五色”,本书将墨的运用提升到理论高度。剖析墨的“焦、浓、重、淡、清”五色在画面中的功能区分。讲解“泼墨法”、“积墨法”的创作步骤与注意事项,如何通过墨色的叠加与晕染,塑造出云雾缭绕、水汽氤氲的朦胧美感。同时,对比墨分五色与彩墨结合(浅绛山水)的区别。 三、纸张与材料的特性认知: 阐述宣纸(生宣、熟宣)在吸墨性、洇化程度上的差异,以及它们对最终画面效果的影响。讲解不同类型墨锭研磨程度对墨色的细微影响,为学习者提供一套完整的材料选择与准备指南。 第二部分:山石树木——自然意象的结构重塑 山水画的核心元素——山石与树木,是表现画家精神世界的载体。本章致力于拆解这些自然元素的结构逻辑。 一、山石的骨架与皴法: 深入分析中国山水画中“以骨立形”的理念。通过对“马夏”、“元四家”等流派代表作的分析,系统归纳不同地域山体的表现手法(如北方山之雄伟、南方山之秀润)。详细图解如何使用不同的皴法来表现岩石的年代感、风化痕迹和受力结构,确保山体既有体积感,又不失笔墨的灵动性。 二、树木的生命律动: 树木是山水画的“精神”,其姿态反映了画家的心境。本书分类讲解松、柏、柳、竹等常见树种的画法。侧重于“枝法”的逻辑,如“鹿角枝”、“蟹爪枝”的形态特征及其在构图中的作用。剖析如何通过“点叶法”与“勾勒点染法”表现树叶的疏密和四季变化。 三、水法与云气: 水的动感与云气的虚无,是山水画中“气”的流动体现。讲解如何用流畅的线条表现瀑布的磅礴与溪流的潺潺,对比描绘静水与湍流的技法差异。云雾的描绘,则通过留白和淡墨的轻拂,实现空间层次的拉伸与过渡。 第三部分:章法布局与意境营造 一幅成功的山水画,不仅依赖于个体元素的精湛描绘,更依赖于整体的布局和深远的意境。 一、构图的法则与突破: 探讨中国画特有的“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在现代创作中的灵活运用。分析“S”形、三角形等经典构图模式如何引导观者的视线,实现画面的稳定与均衡。讲解如何巧妙利用“分割法”和“借景法”来丰富画面内容,避免平铺直叙。 二、空间层次的构建: 深入研究如何通过景物的虚实关系(如前景实景、中景层次、远景模糊)来营造纵深感和空气感。重点阐述“墨法”在区分远近景中的决定性作用——近景用浓墨焦笔,远景则以淡墨轻皴。 三、诗画合一的哲学: 艺术的终极目标是“寄托”。本章引导学习者理解中国山水画的文人画特质,即如何将个人情操、学养融入笔墨之中。探讨在画面中融入题跋、印章的艺术考量,使文字与图像相互补充,共同完成意境的表达。 第四部分:风格流派的鉴赏与实践模仿 为了全面掌握山水画技法,必须对历史上主要的风格脉络有所涉猎,从中汲取营养。 本书精选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风格,进行深入的个案分析,帮助学习者理解技法与时代精神的关联: 1. 唐代山水(李思训、王维): 介绍金碧山水与水墨山水的初始面貌。 2. 宋代院体(范宽、郭熙): 分析其对自然形体和光影的精确把握。 3. 元代文人画(“元四家”): 探讨董源、巨然的披麻皴到倪瓒的折带皴,如何从师法自然转向抒发胸臆。 4. 明清过渡(吴门画派与清初四僧): 考察技法在程式化与个性解放之间的张力。 本书不提供特定的“速成口诀”,而是强调理解技法的内在逻辑与历史渊源,鼓励学习者在扎实掌握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形成属于自己的笔墨语言。通过系统学习,读者将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山水画作为一门独特的东方美学体系的深厚底蕴。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芥子园画谱临摹技法》的瞬间,我就被它散发出的专业感所吸引。无论是封面封底的材质选择,还是印刷的精细度,都透露出一种严谨的态度。书的整体尺寸设计得非常合理,既方便携带,又能在翻阅时展现画面的细节。我仔细检查了书的装订,非常牢固,不用担心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脱页的情况。我平时喜欢收藏一些带有文化底蕴的书籍,这本画谱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一本绘画工具书,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我对于它的内容充满了期待,相信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品质保证,一定会给我带来一次愉快的学习体验。

评分

《芥子园画谱临摹技法》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它具有一种沉静的气质。打开书时,没有刺鼻的油墨味,而是淡淡的书卷气息,让人觉得很安心。我特别欣赏它在图文排版上的考虑,虽然是古画谱,但并没有简单地堆砌图片,而是将文字说明和绘画示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留白也恰到好处,让画面和文字都有呼吸的空间,不会显得拥挤。我试着触摸了一下书页,感觉很细腻,墨迹印在上面也不会有晕染的感觉,这对于需要反复翻阅和描摹的画谱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整体的设计风格,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画谱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出版的审美,显得既有历史感又不失时尚感。

评分

迫不及待地翻开《芥子园画谱临摹技法》,第一印象是它在细节处理上做得非常到位。书页的切边整齐划一,没有任何毛糙的痕迹,这虽然是很小的细节,却体现了出版社的专业度和对品质的追求。我特别留意了字体的大小和清晰度,即使是画谱中可能出现的古文字,也印刷得格外清楚,辨识度很高,这对于初学者来说至关重要,避免了因看不清而产生的误解。而且,我注意到书的整体重量适中,拿在手里既不会觉得轻飘飘,也不会过于沉重,方便长时间翻阅和学习。这种用心体现在每一个小地方,让人感觉这本书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值得信赖。

评分

刚收到这本《芥子园画谱临摹技法》,还没来得及深入研习,但光是翻阅,就觉得这本画谱的装帧设计真是令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很舒服,不是那种过于光滑的反光纸,而是带有微微的哑光感,摸上去温润而有厚重感,这对临摹来说是个非常好的基础。排版也很清晰,虽然是古画谱,但字体的选择和行距的安排都考虑到了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不会显得生硬或压抑。封面的设计也很有意境,将芥子园的雅致意趣与绘画的生命力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一看就充满了学习的冲动。我个人对这类古典画谱情有独钟,觉得它们不仅是绘画技法的宝库,更承载着一种文化传承的温度。希望这本书的内页内容也能像它的外在一样,带给我惊喜和启发。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浓厚兴趣的学习者,《芥子园画谱临摹技法》的出版无疑是一个福音。我对北京大学出版社一直有着很高的评价,他们的出版物往往代表着学术的严谨和文化的深度。这本书的外壳设计,采用了比较内敛但又不失典雅的风格,色彩搭配和谐,不会过于张扬,但仔细品味又能发现其中的韵味。书脊的印刷也很清晰,书名、作者信息以及出版社的标志都清晰可见,方便在书架上寻找。我个人非常看重图书的物理质感,这本画谱的封面材质和封底的处理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觉非常坚固,能够保护好里面的内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