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之美 9787121309144

知识之美 978712130914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国David McCandless大卫·麦克坎德 著
图书标签:
  • 科普
  • 科学
  • 知识
  • 文化
  • 思维
  • 人文
  • 自然
  • 探索
  • 阅读
  • 大众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09144
商品编码:29906437200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8-04-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知识之美 作者 (英国)David McCandless(大卫·麦克坎德莱
定价 98.00元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21309144 出版日期 2018-04-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几乎每时每刻都会从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各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然而与此同时,如何快速地从瀚如烟海的信息中吸收养分也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换个角度来看,当今的时代凡事都讲求效率,倘若无法*时间吸引到读者的关注,实现快速有效的知识传播,便很难拥有忠实的读者。
作为一种数据、信息或知识的视觉表现形式,信息图应运而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图也获得了广泛流行。本书适合所有从事媒体宣传、信息图创作的朋友阅读,也可供数字创意爱好者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大卫·麦克坎德莱斯(David McCandless),一位备受赞誉的作家和新闻工作者。他的作品遍及英美30多家杂志和世界各地的网站。当前,他作为一名创新顾问服务于Orange和BBC,并为《连线》和《卫报》撰写关于网络、地下文化以及“一切有趣事”的文章。

译者介绍

盛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硕士,英国爱丁堡大学访问学者,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人机交互与智能设计方向博士在读。初时是单纯地被新鲜的漂亮信息形式所吸引,随后在教学实践和学术研究中进一步体会到信息可视化的魅力和价值。希望本书能让的读者更好地领略信息之美。

温思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硕士。就读期间和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建了图研所,开始的契机是从产品的设计表达中体验到信息展示的魅力,毕业后创办图易设计(TUYI Design),开始了用户界面体验设计的新征程。偶然获得机会参与了本书的翻译工作,为能为信息可视化在的空白添上淡淡的一笔欣喜异常,希望这本书能帮助到虽然寥寥无几但正迅速增加的关注信息可视化的朋友们。

李程,原栖息谷思维导图版主,现为商务思维导图应用培训师,钟情于图形可视化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在做行业白皮书时,因找行业信息大数据如何在商业期刊的佳可视化应用方案而与图研所结缘,后毛遂自荐成为其运营者。感谢此次翻译工作,给我一个近距离地感受信息可视化之宏伟壮观的机会。本书为读者开启上帝视角,重新看待我们周遭的世界,能从大眼入手,不被细节所惑。

孙丹洋,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数字与媒体专业,毕业后成为图易设计的小伙伴,一直从事UI设计工作,对信息的可视化表达充满兴趣。后赴美国萨凡纳艺术学院攻读交互设计专业硕士,希望毕业后继续从事UI设计相关专业,并能够将信息可视化的思路及理念应用到UI设计工作当中。本身是个特别感性的性格,所以开始在做翻译时很难适应,好在原作者的题材和切入点都非常感性,才有了坚持到底的兴趣。


   目录

生活/媒体

动作片杀神/171

新闻业的陈词滥调/188
Luckier Dip/200

情节/063

每人必读的非虚构类图书/084

电影镜头/019

健康

关键针/114

抗生素图谱/140

流感病毒分布图/173

长寿……/202

一茶匙/109

强对决:社会经济/110

饮食

升糖指数/086

糖分表/115

蔬菜伴侣/124

三明治图谱/026

万灵药?/062

油的品质/122

饮食禁忌/102

交通

个人交通工具/016

空难真相/108

强铁路/106

见解/观点

数据—信息—知识/236

一错再错/174

谬误/022

观点分类/216

高质量视觉表达要素/234

科学

谣传一/028

谣传二/112

生命图谱/218

天才与异教徒/036

这些医学研究可信吗?/197

技术

(毫不)出乎意料/098

大数据/032

代码库/052

全球前500热密码/058

密码如何被盗/060

PIN码/180

思想

佛教/127

冥想/067

哲学上的现实/218

富有的教会/050

统治型式/181

正派天才/080

文化/社会

强对决:教育/143

强对决:能源消耗及个人消费/204

交易/162

囚犯图谱/174

强对决:法律和秩序/126

流行

你多大了?/100

社交礼仪/146

亲密关系/178

天后/186

爱犬大赛/014

历史

帝国时代/164

人力成本/161

人年/120

无情/030

财富
……富贵/211

财政支出/166

日常消费/134

赢面/076

庄家优势/138

强对决:经济/111

世界/全球

产后抑郁症/150

强对决:人口统计/041

能量流/190

商业

种子钱/159

男女薪酬差距/206

你在一家好公司吗?/064

强对决:商业/152

自然

后院农场/054

全球变暖应对怪招/056

消失的品种/153

……多少吉吨CO2?/012

再生/018

水世界/075

全球仪表盘/214

宇宙

太空杀手/091

恒星摇篮/044

我们是银河系的吗?/088

未来时间线/148

简图

简易图表一/042

简易图表二/082

简易图表三/144


   编辑推荐

大卫的处女作《信息之美》为我们展现了数据可视化的迷人魅力。此次再度创作《知识之美》,不仅仅对数据进行可视化,而是更进一步提升到了信息、知识的高度,涉猎广泛,内容涵盖军事、科学、历史、政治等,加上新意的数字设计,相信会是又一本“奇书”。


   文摘

   序言

寰宇探秘:人类文明的宏伟画卷 一部跨越时空,洞察万物本源的恢弘巨著 本书并非对单一学科或某个特定知识领域的深入挖掘,而是一次对人类文明核心驱动力——“求知欲”的史诗级礼赞与深度剖析。它将带领读者进行一场横跨数千年历史长河、穿越无数学科边界的宏大旅行,旨在揭示隐藏在自然法则、社会结构乃至个体意识深处的普遍性规律与内在和谐。 第一篇章:太初的低语——宇宙的几何与物质的狂想 本篇章聚焦于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及其运行的底层逻辑。我们不再满足于描述现象,而是追溯现象背后的“为什么”。 星辰的编织与时空的褶皱: 从古希腊哲人对天体运行的朴素观测,到牛顿的万有引力奠定经典物理的基石,再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如何彻底颠覆我们对时间与空间的认知。本书细致描绘了宇宙大爆炸的瞬间图景,探讨了暗物质与暗能量这两种“隐形存在”对宇宙膨胀的决定性作用。我们不仅会解析黑洞的事件视界,更会深入探讨信息悖论,思考信息在极端引力场下的命运。这不是一本物理教科书,而是一场关于“存在”极限的哲学思辨。 微观世界的奇点爆发: 深入量子力学领域,探索粒子波函数的叠加态、量子纠缠的“幽灵般的超距作用”。通过费曼的路径积分表述,我们得以一窥概率如何构建起决定性的现实。同时,本篇将平衡描绘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解析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如何完成了对基本物质构成的最后一块拼图,并展望超对称理论等前沿探索,以期统一四大基本力。 元素的交响与生命的起源: 物质的复杂性源于元素的排列组合。本章将追溯元素周期表的建立过程,从炼金术的神秘迷雾到门捷列夫的科学洞察。更进一步,我们将探讨“生命从何而来”这一终极难题。从原始汤的化学反应,到核酸分子如何实现自我复制,我们剖析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开放系统(生命体)中如何被巧妙地“利用”来实现熵减,从而创造出高度有序的结构。 第二篇章:心智的迷宫——意识、逻辑与认知的边界 人类的特殊性在于其强大的认知能力。本篇深入探究心智的结构、思维的运作机制及其局限性。 从柏拉图到皮亚杰:认知的演化史: 本章梳理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变迁。从早期的直觉与经验主义,到笛卡尔的理性主义高峰,再到康德对纯粹理性界限的划定。我们审视了逻辑学的诞生,从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到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对数学完备性的致命一击,揭示了任何形式化系统内部固有的“盲点”。 大脑的神经工坊: 意识是如何从数千亿个神经元的电化学信号中涌现出来的?本书将结合神经科学的最新成果,详述大脑皮层的分工合作,从视觉皮层的特征提取,到海马体对记忆的编码与重塑。我们将探讨“自由意志”在神经决定论面前的挣扎,以及语言结构如何反过来塑造我们的思维模式(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新诠释)。 真理的歧途:偏见与判断的陷阱: 认知科学告诉我们,人类的思维充满了系统性的偏差。本章聚焦于启发式判断、确认偏误、锚定效应等,这些看似不完美的认知捷径,是如何在进化过程中被青睐的。我们不仅批判性地审视这些偏见,更尝试构建一套“去偏见”的方法论,以期更接近客观的现实。 第三篇章:社会的熔炉——秩序、演化与人类的群居性 离开了孤立的个体,人类的智慧便汇聚成文明的洪流。本篇聚焦于群体互动、制度的构建与文化的继承。 契约与权力:制度的起源: 人类社会如何从原始部落走向复杂的现代国家?本书追溯了社会契约论的理论演变,从霍布斯对自然状态的恐惧,到卢梭对公意的推崇。我们分析了法律、金融和官僚体系等非生物性结构的诞生,并探讨了权力分配的各种模型——从神权到民主,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效率与正义性平衡。 符号的飞跃:文字与信息压缩: 文明的加速发展,得益于高效的知识传递方式。本章探讨了文字系统的演化,从苏美尔的楔形文字到字母系统,分析了它们如何极大地提升了人类记忆容量和协作范围。我们还将讨论印刷术、电报和互联网等技术革命,如何一次次压缩了时间和空间,重塑了人类的社会结构。 经济学的本质:稀缺性与激励: 经济活动是社会互动的核心表达之一。本书超越简单的供需曲线,深入探讨了边际效用递减、机会成本的概念,以及市场失灵的原因。同时,它也探讨了非市场激励(如声望、荣誉)在驱动人类进步中的隐性作用,质疑了纯粹的经济理性模型对人类复杂动机的解释力。 第四篇章:超越的渴望——艺术、伦理与未来的图景 知识的终极追求,往往指向对“意义”的探寻。本篇将知识的理性之光投射到人类精神生活的更高维度。 美的数学:艺术中的普适结构: 为什么某些音乐或建筑能引起跨文化群体的共鸣?本章探索了艺术审美中的数学基础,如黄金分割在视觉构图中的应用,以及音乐的音程和谐性。我们分析了叙事结构(如三幕剧)如何契合人类大脑处理冲突与解决问题的模式,论证了艺术并非纯粹的感性,而是深层结构智慧的体现。 道德的进化论根基: 什么是对与错?本书从进化生物学角度审视了利他主义、互惠利他等道德行为的起源,探讨了“公平感”如何在群体生存中被编码。接着,我们对比了功利主义、义务论等伦理学流派,旨在寻找一种能在复杂现代社会中指导决策的、既具同理心又符合逻辑的道德框架。 知识的边界与未竟之路: 最终,本书将目光投向未来。我们审视了人工智能对现有知识体系的冲击,探讨了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潜在风险与机遇。我们思考,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个体应如何保持心智的独立性?人类的下一个重大“范式转移”可能出现在何处? 结语:永恒的追问 本书汇聚了物理学、生物学、神经科学、哲学、历史学和经济学的精髓,目的在于构建一个宏大而统一的认知框架。它旨在证明,所有知识领域并非孤立的岛屿,而是同一座宏伟知识大陆的不同山峰。真正令人着迷的,不是知识的答案本身,而是人类不断推开未知边界,永不停歇的求索过程。这本身,就是宇宙中最壮丽的“知识之美”。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场思维的盛宴,一次智慧的洗礼,让我对知识的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 |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启迪。作者以一种充满哲思的语言,将人类文明的智慧精华凝聚于此,让我看到了知识所蕴含的巨大力量。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或理论,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知识的本质,去探究知识的边界,以及去理解知识如何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真理”的探讨,它让我意识到,追求真理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无尽的魅力,而每一次的接近,都意味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更近一步。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知识的“美”不仅仅在于其应用价值,更在于其内在的逻辑性和和谐性,在于它如何帮助我们构建一个更加清晰、更有条理的世界观。它鼓励我去质疑,去反思,去寻找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层意义。阅读过程中,我仿佛在与一位智者对话,他的话语如醍醐灌顶,让我茅塞顿开。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知识是一种永无止境的探索,而每一次的探索,都能让我们发现新的可能性,都能让我们对生命有更深刻的体悟。它让我对生活充满了敬畏,也对知识的力量充满了信心,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我能够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和意义,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

评分

很少有一本书能让我读完之后,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如此深刻而积极的改变。 | 这本书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知识”理解的盲区,让我看到了它更加广阔和深邃的一面。作者以一种非常独特且富有启发性的视角,将人类积累的知识体系进行了精妙的梳理和解读。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介绍,更是关于知识本身是如何被创造、被传承、被更新的过程的深刻洞察。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连接”的论述印象深刻,它让我明白,知识并非孤立的节点,而是相互关联,形成一张巨大的网络,而我们正是这个网络中的一部分,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拓展自己在这个网络中的连接。书中对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界限的消融以及跨学科研究的强调,更是让我看到了知识融合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它让我开始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同一个问题,去打破思维的定势,去拥抱更加多元化的认知方式。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它更是在构建一种全新的学习思维模式,让我明白,学习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而应该是主动的探索和创造。它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也让我对用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充满了期待。它教会我如何更有效地学习,如何更深入地思考,如何更自由地表达,让我在知识的世界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位置和价值。

评分

一本关于知识的探索之旅,让人在阅读中不断惊叹于智慧的火花。 | 翻开这本书,仿佛进入了一个由思想和概念构建的奇妙世界。作者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引导读者穿越古今,从不同的文明和时代中汲取养分。它并非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个个发人深省的案例,展现了知识的生命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科学发现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的描绘,那些科学家们如何在困境中坚持,如何通过反复的实验和思考最终触碰到真理的瞬间,都让我心潮澎湃。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知识”这个词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信息和数据的堆砌,更是一种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力量。每一次阅读,都能在字里行间找到新的启发,仿佛在与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头脑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它让我意识到,求知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而知识的获得,则能极大地丰富我们的人生体验。它鼓励我去思考,去质疑,去探索那些未知的领域,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平凡事物背后的深刻哲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位良师益友,在我迷茫的时候指引方向,在我懈怠的时候激励前行。它让我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因为我知道,只要我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这个世界就会有更多的“知识之美”等待我去发现。

评分

这是一次令人心驰神往的求知之旅,让我沉醉在知识的海洋里,久久不能自拔。 |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将抽象的知识概念具象化,赋予了它们鲜活的生命力。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历史故事、人物传记和生动有趣的例子,将原本可能枯燥的科学、哲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以一种轻松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仿佛置身于那个知识萌发的年代,与那些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们一同思考,一同探索。书中对那些颠覆性思想的出现以及它们如何改变世界的论述,让我看到了知识强大的推动力。它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是不断演进的,每一次突破都意味着人类认知的边界在不断拓展。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好奇心”的章节,它深刻地阐述了好奇心是驱动知识进步的原动力,也让我反思了自己生活中是否还保留着那份对未知世界的纯粹渴望。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知识的获取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每一次的发现都只会引出更多的疑问,从而激发我们更深入的探索。它不仅满足了我对知识的渴求,更点燃了我对学习的热情。阅读它,就像是在为我的精神世界注入源源不断的养分,让我在认知上不断成长,思维上不断开阔。它鼓励我去拥抱变化,去迎接挑战,去用知识的力量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评分

这本书像一幅宏大的画卷,徐徐展开,描绘了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那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瞬间。我曾以为知识只是书本上的文字,是考试中的分数,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看到,知识是关于如何理解宇宙的奥秘,是关于如何解决现实的问题,更是关于如何塑造我们自身。作者的叙述角度非常独特,他没有选择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通过挖掘知识产生的背景,探究知识背后的逻辑,以及知识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来展现知识的魅力。书中那些关于人类思维方式演变的论述,让我深刻理解了从蒙昧到理性,从愚昧到智慧的漫长而艰辛的历程。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思维的体操,每一次的阅读都激活了我大脑的某些区域,让我对世界的看法更加多元和深刻。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那些“跨界”知识的介绍,比如科学与艺术的交融,哲学与技术的碰撞,这些都让我看到了知识无限的可能性。它让我明白,真正的知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连接,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基石。这本书的启发性在于,它不仅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我如何去获取知识,如何去运用知识,以及如何去创造新的知识。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开始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和体验周围的世界,从中发现那些之前从未注意到的“知识之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