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趣味力学
:28.00元
作者: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12709478
字数:
页码:23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畅销20多个国家,全世界超过2000万册
做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少年!
世界科普大师、趣味科学奠基人别莱利曼的代表作品,对全世界青少年科学学习产生深远影响的科普读物。入选世界十大科普读物。
其实啊,物理哪有那么难!新奇、有趣、充满想象力的科学玩耍手册!与教科书上枯燥难懂的物理题目说“再见”,轻松学好物理学,激发无限科学想象力。
送给孩子*好的礼物!培养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和勇敢探索的心灵,让每一个少年都成为“小牛顿”。
内容提要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1882-1942) 出生于俄国格罗德省别洛斯托克市,是享誉世界的科普作家、趣味科学的奠基人。1959年,“月球3号”无人月球探测器传回了世界上张月球背面图,其中拍的一个月球环形山就被命名为“别莱利曼”环形山,以纪念这位科普大师。
别莱利曼从17岁时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909年大学毕业后,开始全力从事科普写作和教育工作。1916年,他用了3年时间,创作完成了其代表作《趣味物理学》,为以后一系列趣味科学读物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别莱利曼一生共创作了105部作品,其中大部分是趣味科学读物。他的作品从1918年至1973年仅在俄罗斯就出版449次,总印数达1300万,被翻译成数十余种语言。对俄国乃至全世界青少年的科学学习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别莱利曼的趣味科学系列丛书妙趣横生,而又立论缜密,是公认的受欢迎、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科普书。一些在学校里让学生感到十分难懂、令人头痛的物理问题,到了他的笔下,都好像改变了呆板的面目,显得和蔼可亲了。
目录
作者介绍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1882-1942) 出生于俄国格罗德省别洛斯托克市,是享誉世界的科普作家、趣味科学的奠基人。1959年,“月球3号”无人月球探测器传回了世界上张月球背面图,其中拍的一个月球环形山就被命名为“别莱利曼”环形山,以纪念这位科普大师。
别莱利曼从17岁时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909年大学毕业后,开始全力从事科普写作和教育工作。1916年,他用了3年时间,创作完成了其代表作《趣味物理学》,为以后一系列趣味科学读物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别莱利曼一生共创作了105部作品,其中大部分是趣味科学读物。他的作品从1918年至1973年仅在俄罗斯就出版449次,总印数达1300万,被翻译成数十余种语言。对俄国乃至全世界青少年的科学学习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别莱利曼的趣味科学系列丛书妙趣横生,而又立论缜密,是公认的受欢迎、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科普书。一些在学校里让学生感到十分难懂、令人头痛的物理问题,到了他的笔下,都好像改变了呆板的面目,显得和蔼可亲了。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打开方式绝对是独树一帜的。我拿到《趣味力学》的时候,其实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因为我对物理的印象一直停留在解题和考试上,总觉得离生活很遥远。但这本书的开篇就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直接抛出那些复杂的公式,而是用一种讲故事的方式,从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忽略的小事入手,比如为什么我们丢出去的球会沿着抛物线落下,而不是直线飞走。作者通过模拟不同情境,比如在月球上丢球和在地球上丢球的差异,一点点引导读者去思考背后的原因。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惯性的一章,它不是教你“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这种死板的定义,而是通过描述你坐在快速行驶的汽车里,突然刹车时身体会向前倾的感受,让你深刻体会到惯性的存在。甚至连我们平时玩的一些小游戏,比如保龄球,书里都给出了力学上的解释,让我们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击倒目标。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知识,而且学到的知识非常实用,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评分天哪,最近刚读完一本叫做《趣味力学》的书,简直把我惊呆了!本来以为力学这种东西会枯燥无味,毕竟小时候物理课上的那些公式和概念,听起来就头大。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用一种极其生动有趣的方式,把那些看似高深的原理一点点剥开,让我看得津津有味。比如,讲到牛顿第三定律的时候,它不是干巴巴地给你公式,而是通过一系列我们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例子来解释。就拿我们每天坐公交车来说,你推着车厢,车厢就反过来推着你,是不是瞬间就明白了?还有那些关于杠杆原理的小故事,比如古代人是怎么搬运巨石的,虽然听起来像神话,但这本书告诉你,其实背后都是力学的魔法!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还讲到了很多看似和力学无关的东西,比如为什么有些鸟能轻松地在风中滑翔,还有我们跑步时如何利用空气动力学提高速度。我从来没想过,原来我们身边处处都藏着力学的秘密,而且它们竟然可以这么有趣!这本书真的让我对物理产生了全新的看法,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力学这个词是有点抵触的,总觉得那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充斥着各种复杂的计算和公式。但《趣味力学》这本书,真的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力学的另一面。它没有一开始就给你一堆公式让你头疼,而是从一些我们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现象讲起,比如为什么我们踢出去的足球会有一个弧线,为什么骑自行车的时候,速度越快越容易保持平衡。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生活化的例子,把那些抽象的物理概念解释得清晰易懂。我记得有一段讲到动量守恒的时候,它不是直接给你一个复杂的公式,而是通过描述两个人撞在一起,然后一起向前或者向后运动的场景,让你直观地理解动量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还引导我去思考,在很多我们平时不以为意的活动中,都蕴含着怎样的力学原理。比如,我们跳高的时候,身体的重心变化,起跑时的加速,这些都能用力学来解释。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学习物理并不是一件难事,而且还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评分我必须承认,《趣味力学》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学习”的定义。我一直以为,凡是关于科学的读物,都应该是严谨、公式化,甚至是有点枯燥的。但这本书却用一种孩童般的视角,去探索那些宏大的物理定律。比如,它在讲解摩擦力的时候,不是直接给你摩擦系数的计算公式,而是让你去感受不同鞋底材质在地面上的抓地力,然后告诉你为什么有些鞋子容易打滑,有些则很稳。它还用很多生动形象的比喻,比如把分子间的吸引力比作小小的磁铁,把重力比作地球妈妈在拉着我们。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穿插了很多历史故事,讲述了那些伟大的物理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发现这些规律的,他们的思考过程、遇到的困难,都让整个过程变得非常有人情味,也更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我甚至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侦探小说,只不过里面的“罪犯”是那些隐藏在自然现象背后的力学规律,而我们就是那个跟着线索一步步解谜的侦探。
评分我一直认为,有些领域的知识,要么是学院派的严谨,要么就是通俗读物的浅显,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但《趣味力学》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像教材那样,上来就给你铺天盖地的公式和理论,也没有像某些科普读物那样,为了通俗而牺牲了准确性。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活泼,而且渗透着一种对科学探索的热情。我尤其喜欢它在解释一些概念时,会引用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历史典故或者小故事,比如,它在讲到万有引力定律的时候,会顺带讲一下牛顿被苹果砸到的那个著名的(但未必真实的)传说,然后引出他对引力的思考。这种方式,既能让读者放松下来,又能让知识点深入人心。而且,这本书的很多例子都来源于生活,比如,它会解释为什么我们扔东西出去,最终会落回地面,而不会一直飞走。甚至还会聊到一些更复杂的现象,比如飞机是如何飞起来的。它让你感觉,原来我们身边的世界,处处都充满了值得探究的力学奥秘,而且,这些奥秘并不遥不可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