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摄影旅游指南

贵州摄影旅游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欧阳昌佩 著
图书标签:
  • 贵州
  • 摄影
  • 旅游
  • 指南
  • 风光
  • 人文
  • 民族
  • 户外
  • 攻略
  • 旅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巧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旅游出版社
ISBN:9787503235269
商品编码:2990675314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8-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贵州摄影旅游指南

定价:38.00元

售价:27.7元,便宜10.3元,折扣72

作者:欧阳昌佩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9-01

ISBN:9787503235269

字数

页码:14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贵州简称“黔”,位于中国西南部云贵高原,东接湖南,西连云南、北邻四川、重庆,南界广西。全省国土总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南距南海仅500公里,属近海内陆地区,是一个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区。地势西高东低,中间高南北低。西部海拔1500~2900米,中部海拔1000米左右,北、东、南三面高原边缘河谷海拔在500米以下。大范围的地貌结构为东西三级阶梯,南北两面斜坡。主要河流顺地形向北、东、南三面分流。受这些条件影响,大范围的气候、土壤的植被乃至整个自然环境,均具有由东部向西部和南部、北部向中部发生递变的性质。是一个相对独立和比较完整的地理单元,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坡,习称贵州高原。实际上,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除威宁、赫章一带还保留一部分原始高原面貌外,大部分地区地表崎岖破碎,高低悬殊,地貌类型复杂。成因类型有以岩溶作用为主,分布面积占72%以上的岩溶地貌,有以侵蚀、剥蚀作用为主的流水地貌,也有以重力作用为主的重力地貌;形态类型有分布面积占85%以上的山地,还有一定面积的高原、丘陵、盆地和河谷平原。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贵州摄影旅游概况
贵州简称“黔”,位于中国西南部云贵高原,东接湖南,西连云南、北邻四川、重庆,南界广西。全省国土总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南距南海仅500公里,属近海内陆地区,是一个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区。地势西高东低,中间高南北低。西部海拔1500~2900米,中部海拔1000米左右,北、东、南三面高原边缘河谷海拔在500米以下。大范围的地貌结构为东西三级阶梯,南北两面斜坡。主要河流顺地形向北、东、南三面分流。受这些条件影响,大范围的气候、土壤的植被乃至整个自然环境,均具有由东部向西部和南部、北部向中部发生递变的性质。是一个相对独立和比较完整的地理单元,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坡,习称贵州高原。实际上,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除威宁、赫章一带还保留一部分原始高原面貌外,大部分地区地表崎岖破碎,高低悬殊,地貌类型复杂。成因类型有以岩溶作用为主,分布面积占72%以上的岩溶地貌,有以侵蚀、剥蚀作用为主的流水地貌,也有以重力作用为主的重力地貌;形态类型有分布面积占85%以上的山地,还有一定面积的高原、丘陵、盆地和河谷平原。
贵州河流均为山区雨源型河流,河流较多。全省10公里以上河流有984条。其中流域面积10~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556条,100~5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330条,500~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37条,1000~5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5条,1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7条,即长江流域的乌江、六冲河、清水河(沅江上源)、赤水河,珠江流域的北盘江、红水河(包括主源南盘江)、都柳江。

序言

贵州摄影旅游概况
1.历史沿革
2.人口及民族
3.气候
4.旅游资源
5.贵州主要交通线
6.贵州摄影旅游季节
7.注意事项
8.几点提示

黔东南摄影旅游线路
1.凯里市
2.雷山县
3.榕江县
4.黎平县
5.锦屏县
6.从江县
7.丹寨县

黔东北摄影旅游线路
1.凯里市
2.黄平县
3.剑河县
4.施秉县
5.镇远县
6.台江县
7.铜仁地区

黔南摄影旅游线路
1.荔波县(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
2.福泉市
3.龙里县
4.惠水县
5.都匀市

红色之旅——黔北摄影旅游线路
1.遵义市 红花岗区
2.汇川区
3.赤水市
4.绥阳县

黔中摄影旅游线路
1.贵阳市
2.修文县
3.开阳县

黔西摄影旅游线路
1.安顺市
2.毕节地区织金县
3.兴义市
4.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5.黔西县
6.威宁县
7.六盘水市(六枝特区)
8.水城县
9.盘县
10.晴隆县
11.赫章县
贵州少数民族主要节日一览表
贵州主要摄影线路住宿一览表


《探寻亚欧腹地的古老文明:丝绸之路的辉煌与变迁》 一卷横跨千年,一览丝路风云。 本书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深入剖析了连接东方与西方的古老动脉——丝绸之路的兴衰历程及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深远影响。我们摒弃了对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如贵州)的聚焦,转而将目光投向广袤的欧亚大陆,探寻这条商贸、文化、技术和信仰交流的黄金走廊如何塑造了人类历史的版图。 第一部分:丝绸之路的孕育与勃发(公元前2世纪 – 公元3世纪) 第一章:绿洲的召唤与帝国的角力 本章追溯了丝绸之路的起源,重点描绘了张骞出使西域的时代背景。我们不仅仅关注外交使命的达成,更深入考察了汉代中原王朝在对抗匈奴的同时,如何通过对西域诸国的控制和贸易往来,逐步构建起一条稳定的陆上通道。 西汉的战略布局: 详细分析了河西四郡的设立及其对商路安全的保障作用。探讨了冶铁技术和纺织工艺的进步如何为对外贸易提供了可靠的商品基础。 物种的第一次大迁徙: 丝绸之路早期带来的不仅是商品,更是农作物和家畜的交换。重点阐述了葡萄、苜蓿、汗血宝马等物种如何通过这条路线进入中原,改变了东方的农业结构和生活方式。 第二章:罗马的黄金与东方的丝线 本章着眼于丝绸之路两端的消费市场——强大的罗马帝国与新兴的汉朝。我们通过考古发现和古代文献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丝绸在罗马上流社会中引发的“黄金外流”现象及其引起的社会反响。 “丝国”的神秘色彩: 探讨了古罗马人对东方生产丝绸的“赛里斯人”(Seres)的想象与认知边界。分析了丝绸贸易的垄断性如何保证了东方的贸易顺差。 中介者的角色: 详细描述了贵霜帝国、帕提亚帝国等中亚强权如何在东西方贸易中扮演的关键“桥梁”角色,以及他们如何从中牟取巨额利润,维持自身的繁荣。 第二部分:文化与信仰的深度交融(公元4世纪 – 公元13世纪) 第三章:佛教东传的轨迹与影响 丝绸之路作为宗教传播的媒介,其重要性不亚于贸易本身。本章集中探讨了佛教艺术和哲理如何沿着商道,从印度次大陆传播至中土,并最终扎根东亚的过程。 石窟中的史诗: 以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为例,分析了犍陀罗艺术风格如何影响了中原佛教造像的审美取向。探讨了不同地域的工匠如何在石窟壁画中融入本土元素。 翻译与变异: 考察了鸠摩罗什、玄奘等高僧的西行与东归对佛经汉译体系的完善,以及佛教义理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产生的流派差异。 第四章:从拜占庭到长安的科技互动 本章聚焦于技术和知识的传播,这是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影响最为深远的方面之一。 造纸术西进的里程碑: 详细记录了造纸术在怛罗斯之战后传入中亚,并逐步影响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的过程,阐释了知识传播速度的飞跃。 天文与医学的互鉴: 探讨了波斯和印度的天文学知识(如星盘技术)如何传入唐代,以及中医药理如何反向输出,促进了沿线医学体系的进步。 第三部分:蒙古帝国与海陆双向拓展(公元13世纪 – 公元15世纪) 第五章:蒙古治下的“世界体系”重塑 蒙古帝国的建立,暂时性地统一了亚欧大陆的广阔地域,极大地促进了贸易的安全性和效率,开启了丝绸之路的黄金时代——“蒙古和平”(Pax Mongolica)。 驿站系统的效率革命: 分析了蒙古帝国建立的“站赤”系统如何保障了信使和商队的快速通行,使得信息和货物交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 马可·波罗的记录与东西方的认知更新: 详述了西方旅行家和传教士(如柏郎嘉宾、马可·波罗)的游记对欧洲人认知世界的冲击,以及他们对元代中国丰富物产和高度文明的描述。 第六章:香料之路的崛起与航海贸易的挑战 随着陆路贸易日益成熟,对效率和成本的追求促使人们开辟新的路线。本章对比分析了陆路丝绸之路与蓬勃发展的海上香料之路的互动与竞争。 海路贸易的驱动力: 重点阐述了东南亚、印度洋在宋元时期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以及郑和下西洋在稳定和拓展东部海洋航路中的作用。 欧洲的反应与大航海的序曲: 探讨了欧洲国家对东方财富的渴望,以及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对传统陆路贸易路线的阻碍,如何间接推动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第四部分:转型、衰落与文化遗产的延续 第七章:传统丝路的黄昏 随着地理大发现时代开启,新的全球贸易网络形成,传统陆上丝绸之路的中心地位逐渐被取代。 大炮与贸易格局的改变: 分析了欧洲通过海路绕过传统中间商,直接获取东方资源的模式如何削弱了中亚的经济活力。 文化记忆的沉淀: 尽管贸易量下降,但丝绸之路留下的文化遗产——语言的融合、宗教的痕迹、建筑风格的交汇——依然深刻地影响着沿线各民族的身份认同。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多维度、跨学科的叙事框架,探讨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运输路线,更是一条塑造人类共同记忆、技术进步和文明交流的永恒纽带。读者将获得一个对世界历史宏观脉络的深刻理解,看到不同文化如何碰撞、融合,最终共同构建了我们今日所见的复杂世界格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次去贵州,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一直以来,我对贵州的山水风光都充满了向往,但又担心自己的拍摄技术不够好,或者找不到那些隐藏在深山里的绝美景致。所以,在出发前,我花了很长时间寻找一本能够真正指导我摄影创作的书籍。偶然间看到了这本《贵州摄影旅游指南》,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仅仅翻阅了几页,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直观,不像我之前看过的很多旅游攻略,仅仅是罗列景点和介绍,它似乎更侧重于从摄影师的角度去解读这片土地。我看到了很多我之前从未想象过的拍摄角度和技巧,比如如何利用光影来捕捉喀斯特地貌的线条感,如何通过构图来表现黄果树瀑布的磅礴气势,甚至还有关于少数民族村寨人文纪实的拍摄建议。里面的图片质量也非常高,让我对贵州的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苗疆风情”部分的介绍,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用镜头去捕捉那些淳朴而动人的民族生活瞬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景点的指引,更是一种全新的创作思路,让我对接下来的贵州摄影之旅充满了信心。我相信,凭借这本书的指导,我一定能拍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

评分

作为一名初学者,我对摄影的兴趣是最近才培养起来的,一直想找一些能够帮助我快速提升技艺的书籍,尤其是在旅行摄影方面。这次的贵州之行,我抱着学习和探索的心态,希望能在旅途中留下一些有意义的照片。当我拿到这本《贵州摄影旅游指南》时,我最惊喜的是它对摄影技巧的讲解非常细致,而且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而是结合了贵州当地的实际景致进行示范。比如,它会告诉你如何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拍摄梯田,如何运用前景来丰富画面层次,甚至还会有关于后期处理的初步建议。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亲切,读起来没有太大压力,让我感觉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摄影朋友,在手把手地教我。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镇远古镇”的章节,里面提到了如何捕捉古镇的光影变化,如何运用长曝光来表现水流的动态,这让我对即将到来的镇远之行充满了期待。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能在贵州的山水之间,捕捉到那些稍纵即逝的美丽瞬间,让我的摄影技术更上一层楼。

评分

这次旅行,我希望能够深入地去感受贵州,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作为一名对摄影有着浓厚兴趣的旅行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记录和理解贵州的书籍。当我翻开这本《贵州摄影旅游指南》时,我立刻被它所吸引。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信息量大而不杂乱,而且图片精美,极具视觉冲击力。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景点,而是从摄影的角度,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拍摄建议。例如,在介绍“荔波小七孔”时,它不仅仅告诉你那里有多美,还会告诉你如何在不同的光线下捕捉水面的色彩,如何运用前景去突出景深。书中还包含了对不同季节贵州风光的拍摄提示,这让我对我的行程安排有了更明确的方向。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摄影师,在用心地为我讲解如何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用镜头讲好贵州的故事。我期待着在接下来的旅程中,能够运用书中的技巧,拍出那些能够引起共鸣的照片。

评分

我对贵州一直有着特别的情感,那里既有令人惊叹的自然风光,也有浓郁淳朴的民族风情,一直是我摄影创作的理想之地。在这次旅行之前,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触及我内心,并且能给我带来灵感的书籍,最终我找到了这本《贵州摄影旅游指南》。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非常独特,它没有那种过于商业化的宣传,而是用一种非常真诚和细腻的笔触,去展现贵州的魅力。书中的图片质量极高,每一张都充满了故事感,让我仿佛置身于其中。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那些不为人知的村落和隐藏在山间的瀑布的描绘,这正是我所追求的,也是很多普通攻略所忽略的。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了拍摄地点的指引,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如何去“看”这片土地,如何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平凡之下的不凡。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启发,能在我的贵州之行中,捕捉到那些触动心灵的瞬间,创作出真正具有我个人风格的作品。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度旅行爱好者,但相比于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我更倾向于用镜头去记录和体验。这次选择去贵州,也是因为听说那里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入手了这本《贵州摄影旅游指南》,刚拿到手就爱不释手。它不像一般的旅游攻略那样,只告诉你“去哪里”,更多的是告诉你“怎么拍”、“拍什么”。书中对每一个推荐的景点,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不仅介绍了其历史文化背景,更重要的是,它从摄影师的视角出发,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拍摄建议,包括最佳拍摄时间、角度、构图技巧,甚至还提到了一些拍摄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梵净山”的拍摄攻略很感兴趣,因为我知道那里的日出日落和云海是非常壮观的,书中提供的那些经验,对我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这本书让我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指南,更像是一本摄影创作的宝典,它能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贵州的美,并用我自己的方式将它呈现出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