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风景摄影漫话
定价:9.80元
售价:7.2元,便宜2.6元,折扣73
作者:陈勃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5-08-01
ISBN:978780007128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天时、地利、人和
“情满于山”与诗情画意
一日之机在晨昏
雾中透出朦胧美
阴雨摄影 别有情趣
夜色漫漫意味浓
明月星光寄情怀
冰雪世界 晶莹诱人
表达空间 贵在深远
充分利用前景
表现大自然的节奏和韵律
表现自然景物的色彩美
画面需要简洁
附 风景摄影日记、游记
黄山猎云记
九寨沟散记
张家界探胜
北国猎影断录
武陵之巅梵净山
后记
陈勃,河北省阜平县人,已从事摄影五十年。历任记者、编辑、《中国工人画刊》社副社长、《中国摄影》副主编、主编、中国摄影学会副秘书长、全国影展办公室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顾问,中国图片社总经理、中国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新华社高级记者。代表作品有:
我本以为《风景摄影漫话》会是一本关于如何“玩转”风景摄影的书,可能里面会有各种滤镜的使用技巧,或者教你如何在社交媒体上获得更多赞。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更像是在探讨“风景”本身。“风景”是什么?是客观存在的山川湖海,还是我们内心投射出的情绪和情感?作者似乎在通过相机这个载体,邀请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书中并没有太多关于器材的介绍,也没有大段的参数设置指导。反而,它花了很多篇幅去描述一种“观照”的态度。例如,作者会分析一张照片为何能打动人心,不仅仅是因为景色的壮丽,更在于摄影师如何在瞬间捕捉到了某种“精神”——可能是历史的沧桑,可能是生命的顽强,也可能是宁静中的一丝骚动。读到这里,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拍照时,是否只是机械地按下快门,而忽略了对眼前风景背后故事和情感的挖掘。这本书,与其说是教我拍照,不如说是引导我如何“看”风景。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风景摄影漫话》,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立刻沉浸在其中。初看书名,我以为会是一本轻松有趣、分享作者在旅途中捕捉绝美风光的随笔集,或许还会穿插一些简单易懂的拍摄技巧。然而,当我翻开书页,迎接我的却是严谨而深入的理论探讨。它并没有直接告诉你“在这里拍,这样拍”,而是从摄影的本质出发,层层剖析光线、构图、色彩是如何塑造我们眼中所见的风景,又如何被相机转化为二维影像的。书中大量引用了古典绘画的光影运用,结合了物理光学原理,甚至还涉及了色彩心理学。我花了相当一部分时间来理解那些关于“主观视觉感知”和“客观成像差异”的论述,甚至一度感到有些吃力。这不像是我期待的“漫话”,更像是一场关于“风景”和“摄影”的哲学对话,让人不得不静下心来,去思考和品味。它不是一本可以轻松翻阅的书,更像是一份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研读的学术著作,只不过作者用相对通俗(但仍有门槛)的语言,将这些复杂的概念娓娓道来。
评分坦白说,《风景摄影漫话》的某些章节让我感到有些晦涩,甚至需要反复阅读才能领会其中的含义。我期待的是那种“跟着学就能拍出好照片”的直观指导,但这本书更注重的是一种“理解”的深度。作者在探讨如何表现“时间感”的时候,并没有直接给出“拍长曝光”之类的建议,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时间段光线变化对景物形态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画面中营造出“流逝”或“凝固”的感受。这让我意识到,好的风景摄影,不只是技巧的堆砌,更是对时间和空间维度的深刻理解和巧妙运用。书中还涉及到一些关于“意境”的阐述,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我一直以为风景摄影就是追求清晰、色彩鲜艳,而作者却强调了“虚实结合”、“留白”等意境的营造,这让我在思考构图时,不再仅仅关注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而是开始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画面整体想要传达的情绪。
评分我拿到《风景摄影漫话》时,以为会是一本充满了“干货”的实用指南,里面会详细列举各种摄影器材的优缺点,以及适合不同场景的拍摄参数。但这本书的内容,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并没有太多关于器材的介绍,反而将重心放在了“观察”和“思考”上。作者在书中强调,真正的风景摄影,始于对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对瞬间的捕捉。他会花很多笔墨去描述一个景物的“性格”,比如一块岩石在光影下的沉静,或是一棵老树在风中的坚韧。这些描写,让我意识到,摄影师不仅仅是记录者,更是“解读”者。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摄影习惯,是否过于浅层化,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美景”层面,而忽略了景物本身所蕴含的生命力和故事。它引导我用一种更具人文关怀的视角去审视风景,去理解自然,从而提升摄影的深度和内涵。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风景摄影漫话》给我一种错觉,以为会是轻松易懂的分享。然而,在我开始阅读之后,我发现它更像是一次关于“美学”的深入探索。作者并没有直接教你如何摆弄相机,而是从摄影艺术史的角度,分析了不同流派的风景摄影作品,以及它们背后的美学理念。他会讨论黄金分割、三分法等构图原则,但更重要的是,他会阐述为什么这些原则在视觉上是和谐的,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观众的情感。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哲学思考,例如关于“真实”与“表现”的辩证关系,以及摄影师如何在客观记录与主观表达之间找到平衡。我曾经认为摄影就是“还原”现实,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摄影师实际上是在“再创造”一个我们所见过的,又有所不同的现实。这需要对光影、色彩、线条有着极为敏锐的感知,更需要对人类视觉心理有着深刻的洞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