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奇趣

数学奇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数学
  • 趣味数学
  • 科普
  • 益智
  • 思维训练
  • 数学启蒙
  • 儿童数学
  • 数学游戏
  • 数学史
  • 数学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金卫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34640
商品编码:29913690037
丛书名: 数学奇趣

具体描述


本店POD版图书均在书名下有明显红字标注,POD图书属于按需定制,您下单购买后我们才开始印刷,故不可取消订单。 我们一般会在您下单后的7-10个工作日内完成发货,请谨慎下单!商品无质量问题不支持退货,定价和装帧可能会与原书不同,请以实物为准!详情请咨询客服 购买电子版图书请与客服直接联系,或者到科学出版社电子商务平台直接购买
数学奇趣
定价 38.00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6年03月
开本 16
作者 徐品方,徐伟
装帧 平装
页数 224
字数 280
ISBN编码 9787030334640

内容介绍
  数学中有着许多奇妙有趣的数学问题,《数学奇趣》选出十类约70个问题,进行浅显、生动的介绍,在介绍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阐述前任学习或研究数学的方式、方法和历程。《数学奇趣》有着一些鲜为人知的趣味数学题,可使读者在轻轻松松阅读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积累数学知识。
目录
前言
1 充满奥秘的数学
1.1 破译密码王中王
1.密码的历史悠久
2.RSA密码的诞生
3.智慧的较量
4.毅力是的享受
5.破译RSA129密码的成功
1.2 笔尖下发现行星
1.自制望远镜
2.笔尖下的发现
3.发现海王星
4.冥王星的发现
5.冥王星的争论
1.3 神奇的兔子繁殖
1.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2.有生命的数列
3.衍生出许多趣题
1.4 千古无同局(围棋)
1.从和尚到数学家
2.棋盘上的数学
1.5 算盘的命运如何
1.蔓延五洲的新文化
2.运算的创造力
3.炎黄子孙的再辉煌
4.珠算、算盘诞生的争论
5.珠算发明权之争
6.“珠心算”教育的诞生
1.6 揭开蜂房的秘密
1.谁早发现蜂房建筑
2.蜜蜂的数学才华
3.探寻两分之差原因
4.待揭之谜
5.拯救蜜蜂
1.7 音乐与数学媲美
1.音乐数学结良缘
2.音乐数学一致性
3.数学数列与音乐
4.音乐的数理特性
5.音乐助你工作好

2 生活中的数学
2.1 铁路两轨的距离
2.2 客轮舰艇圆形窗
2.3 用数学方法破案
1.用圆周率.破案
2.数学反推法查案
2.4 摸球奖率知多少
2.5 洗牌几次才均匀
2.6 孟德尔遗传定律

3 破译算式的哑谜
3.1 算术的算式复原
3.2 代数的算式复原
3.3 国外的字母哑谜

4 妙趣横生墓志铭
4.1 顶天立地泰勒斯
4.2 数学之神阿基米德
4.3 代数鼻祖丢番图
4.4 鲁道夫碑上之π
4.5 一生坎坷开普勒
……
5 数学王国怪事多
6 神秘而有趣的数
7 数学史上的失误
8 考你的辨析能力
9 以中国人命名的定理
10 数学背后的故事
思考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宇宙的低语:从粒子到星系的宏大叙事 书籍介绍: 本书并非数学的枯燥推演,而是一场关于宇宙万物本源的哲学漫游。它将带领读者跨越尺度,从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夸克和轻子,一直延伸到星系团和可观测宇宙的边界。这不是一本教科书,而是一部试图用最简洁的语言描绘自然界复杂性的史诗。 第一部分:微观世界的幽灵与秩序 引言:隐形的基石 我们所感知的现实,其本质是由一系列我们无法直接用肉眼洞察的“幽灵”构成的。它们是粒子,是能量的量子化表现。本书首先聚焦于标准模型——物理学界目前最成功的理论框架,但我们不会停留于公式的罗列,而是探讨这些基本粒子如何定义了我们所理解的“存在”。 第一章:夸克与轻子:物质的积木 想象一个由六种“味道”构成的乐高积木箱: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粲夸克、底夸克和顶夸克,以及电子、缪子、陶子和它们各自的中微子。我们周围的一切——桌子的坚硬、空气的流动,甚至我们自身的骨骼和血液——都源于上夸克和下夸克的紧密结合,被强大的核力(强相互作用)锁在一起,构成了质子和中子。 详细探索: 强相互作用的奇特之处在于它的“禁闭性”。你无法单独分离一个夸克,它们总是成对或成三地出现。我们将深入探讨胶子——传递这种力的“胶水”,以及当能量被注入系统时,如何从真空中“凭空”产生新的夸克-反夸克对。这种创生与湮灭的过程,揭示了质量与能量之间深刻的、动态的联系。 第二章:电磁力的舞蹈与中微子的沉默 如果说强核力是紧紧焊住核心的火焰,那么电磁力就是塑造宏观形态的雕刻刀。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决定了化学的本质,生命的结构,以及光线的传播。 深入剖析: 我们将把焦点从经典电磁学转向量子电动力学(QED)。在这里,光子成为信息传递的信使。探索一下电子如何通过交换虚光子来实现排斥或吸引。更令人着迷的是中微子——它们是宇宙中最害羞的粒子。每秒钟都有数万亿个太阳中微子穿过你的身体,而你却浑然不觉。我们讨论它们令人困惑的“味道振荡”现象,以及这暗示的质量的微小、但非零的存在,这动摇了早期理论的根基。 第三部分:核力的炼金术与时空的结构 第三章:弱相互作用:放射性衰变的幕后推手 宇宙并非静止不变,物质时刻处于缓慢的蜕变之中。放射性衰变,例如碳-14的半衰期,正是弱相互作用在发挥作用。这种力负责改变粒子的“味道”,例如将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释放出电子和反中微子。 细致解读: 弱力由沉重的W和Z玻色子携带。它们的质量巨大,导致这种力作用的范围极其有限。我们将探讨希格斯机制如何赋予这些力的携带者质量,以及这一机制如何解释了为何宇宙中的物质和反物质存在着微妙的不对称——这是我们得以存在的关键。 第四章:引力的低语与时空的织物 当我们从微观尺度向上攀升,引力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但本书对引力的探讨并非基于牛顿的简单相吸,而是基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引力不是一种力,而是时空本身的几何扭曲。 宏大视角: 想象一张被保龄球压弯的蹦床。质量告诉时空如何弯曲,而时空的弯曲告诉物体如何运动。我们将探讨黑洞——时空被撕裂的极端区域,以及引力波——时空涟漪的传播。当我们谈论引力波时,我们实际上是在倾听宇宙中最大质量事件(如双黑洞合并)发出的最深沉的“嗡鸣”。 第三部分:宏观尺度的结构与演化 第五章:恒星的熔炉:元素的大规模合成 构成我们身体的碳、氧、铁,都不是宇宙大爆炸的直接产物。它们是在恒星内部——巨大的压力和温度的熔炉中锻造出来的。 深入核聚变: 我们将追溯氢聚变成氦的质子-质子链反应,这是太阳能量的来源。更重要的是,我们将研究大质量恒星的生命终结。当恒星耗尽核心的燃料,它们会坍缩,并在超新星爆发的瞬间,通过“快速俘获过程”(r-process),将比铁重的元素(如金、铀)抛洒到星际空间。我们都是“星尘”的组成部分,这是宇宙最浪漫的物理事实之一。 第六章:星系的形成与宇宙的网状结构 单个恒星是宇宙的像素,而星系则是画布。本书将展示引力如何将这些“像素”组织成旋转的盘状结构(如银河系)和椭球形的团块。 结构动力学: 探讨暗物质——一种不发光、不吸收光、仅通过引力效应显现其存在的神秘物质。如果没有暗物质在早期宇宙中提供的额外引力脚手架,星系根本来不及聚集。最终,这些星系聚集形成星系团,再由更庞大的、类似神经元网络的“宇宙网”连接起来,勾勒出我们今天所能观测到的最大尺度的结构。 结论:未解之谜的边界 当我们站在宇宙的边缘回望,我们发现我们已经走过了所有已知的基本力量和粒子。然而,暗物质和暗能量仍然是巨大的问号。暗能量,这种驱动宇宙加速膨胀的神秘斥力,占据了宇宙总能量密度的近70%。本书在探讨已知的同时,也将引导读者思考科学前沿的挑战:我们对引力的理解在量子层面是否完整?宇宙的开端和终结又将如何被这些基本定律所支配?这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风格非常吸引我,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它不像那种堆砌大量公式和定理的书,而是将数学的精髓融入到各种有趣的故事和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空间”的探讨,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折纸、地图投影,来解释一些高深的几何概念,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那些抽象的理论。还有一些关于“测量”的章节,它不仅仅是讲怎么测量,还讲了测量是如何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比如航海、天文观测等等,让我觉得数学原来是如此地贴近我们的生活,而且是驱动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这本书在讲解数学概念的时候,非常注重“为什么”,它会告诉你一个概念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会有这个概念,以及它有什么用处。这种探究式的讲解方式,让我不仅仅是知道了一个知识点,更是理解了这个知识点背后的逻辑和价值。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它不会直接把答案给你,而是引导你去思考,让你自己去发现数学的乐趣和魅力。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自己对数学不再是畏惧,而是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它让我看到了数学在解决问题、理解世界方面的重要作用。

评分

我买这本书的时候,是冲着它“奇趣”这个名头去的,总觉得会是那种轻松有趣,随便翻翻就能学点小玩意儿的书。读了之后,才发现它远不止于此。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作者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我们穿梭于数学的各个角落。他讲到的很多数学定理和公式,都不是直接罗列,而是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具体的现实问题,甚至是一些小小的谜题来引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对称”的章节,作者不仅讲解了数学上的对称概念,还联系了艺术、自然,甚至是我们人类自身的身体构造,让我看到了对称在各个领域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还有关于“逻辑”的部分,作者用一些巧妙的推理游戏,让我一步步理解了逻辑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逻辑去解决问题。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但又不失深度,它避免了过于专业化的术语,用最容易理解的方式把复杂的数学思想传递给我们。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我从未想象过的数学世界,一个充满智慧、美感和无限可能的世界。它让我不再害怕数学,而是对它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本书是抱着一种“看看热闹”的心态去读的,毕竟“奇趣”两个字摆在那里,总觉得会是一些猎奇或者不那么主流的东西。但越往后读,越发觉得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想象。它在探讨一些数学概念的时候,不仅仅是讲解概念本身,还会追溯到它的历史发展,以及这个概念对人类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无穷”的讨论,作者用了很多哲学和想象力去阐述这个概念,让我对“无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那种模糊不清的印象,而是有了一些具体的概念和思考方向。另外,它还涉及了一些近代数学的有趣分支,比如博弈论,用一些简单的游戏和策略来解释复杂的数学模型,让我对生活中的一些决策有了新的思考角度。这本书的作者很懂得如何抓住读者的兴趣点,它不会强迫你去接受某些理论,而是通过引导,让你自己去发现其中的奥妙。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又风趣的长者,一边讲述着古老而又鲜活的故事,一边又引领着你走向未知的知识殿堂。它让我意识到,数学的世界远比我想象的要辽阔得多,而且充满了值得我们去探索的宝藏。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数学可以这么“活”。我以前以为数学就是解题、考试,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没有上来就讲一大堆理论,而是从一些非常接地气的问题入手,比如“为什么下雨的时候,雨滴通常是圆形的?”或者“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觉得两条线明明是平行的,但看起来却像是在汇聚?”这些问题看似简单,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数学原理。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图解来解释这些概念,就像是在跟我聊天一样,一点都不费劲。我尤其喜欢它讲到概率的部分,用了很多有趣的例子,比如抛硬币、抽奖,甚至是一些生活中的小概率事件,让我理解了概率不仅仅是数字,更是我们理解不确定性的一种工具。还有关于数列的部分,它没有直接给我公式,而是让我去观察一些自然现象中的数列规律,比如树枝的生长、贝壳的螺旋线,让我体会到数学是自然语言的表达。这本书让我发现,原来很多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都有着精妙的数学逻辑,而这些逻辑,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触手可及的。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个引路人,把我从数学的门外,悄悄地推了进去,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惊喜的数学花园。

评分

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真的被它的名字吸引了。《数学奇趣》,光是听起来就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感觉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教科书。我一直对数学有些敬畏,总觉得它遥不可及,充满了复杂的公式和难以理解的定理。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让我眼前一亮,色彩明快,图文并茂,不像我之前看过的任何数学书。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里面的排版和插图也让我惊喜,一点点打破了我对数学书的刻板印象。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讲述那些数学家们的趣闻轶事,比如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学派,他们的故事生动有趣,让我觉得数学家们也不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的怪人,而是充满智慧和热情的探索者。还有关于一些数学概念的起源,作者用一种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了它们是如何被发现的,以及它们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我特别记得有一章讲到黄金分割,作者用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展示它的美,比如建筑、绘画,甚至是向日葵的花瓣排列,让我惊叹于数学的美感竟然无处不在,而且是如此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这本书真的让我对数学产生了新的认识,它不再是冰冷的数字和符号,而是充满了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奇妙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