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

数字时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数字经济
  • 数字化转型
  • 科技创新
  • 互联网
  • 大数据
  • 人工智能
  • 未来趋势
  • 商业模式
  • 社会发展
  • 信息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巧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5280190
商品编码:2992441008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时代

定价:14.80元

售价:11.1元,便宜3.7元,折扣74

作者:(美)查利·塞缪尔斯(Charlie Samuels)著;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3528019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科普作家吴国盛教授真诚推荐!
备受小科学迷热爱推崇的科普童书!新奇迷人的科学引导方式! ● 这是一套将抽象的科学常识与时间线轴完美融合的科普绘本,条理清晰严谨,展示了一种新奇的、迷人的、另类的自然科学教育方式。
● 精美绝伦的插画、珍贵的照片、创意的“分镜头”式页面展示,极具视觉冲击力,让小读者们在轻松与愉悦之中遨游科学的海洋,探索宇宙和世界的奥秘,思索人类的未来。
● 每本书系统介绍一个历史时间段,锻炼孩子的整体观和逻辑感。偏重系统化的科学知识解说,图文并茂,深度广度兼具。

内容提要

本套书分为七册,以时间为轴线,从公元前500年说起,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全方位立体式介绍了从古至今的七个典型时代的科学进步与发展,成就与智慧,是青少年们理解人类科学历程的一把钥匙。

目录

引言……………………………………………… 4
批电脑……………………………………… 6
DNA: 双螺旋… …………………………………… 10
激光……………………………………………… 14
半导体…………………………………………… 18
阿波罗计划……………………………………… 22
航天飞机………………………………………… 26
个人电脑………………………………………… 30
克隆羊…………………………………………… 34
全球变暖………………………………………… 38
万维网…………………………………………… 42
术语表…………………………………………… 46
相关阅读………………………………………… 47

作者介绍

查利·塞缪尔斯Charlie Samuels:的儿童科普作家,毕业于牛津大学。这位作家已出版了许多科普作品,版权已出售至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历史、文化和军事方面,他更是拥有无数的青少年读者。

文摘


序言



《瀚海孤帆:中世纪西欧的知识传承与社会变迁》 一、 引言:迷雾中的灯塔 本书旨在深入剖析中世纪(约公元5世纪至15世纪)西欧在“黑暗时代”表象下所进行的知识的艰难维系、重构与缓慢传播过程。我们常常将中世纪视为古典文明衰落、理性蒙尘的时期,然而,正是这漫长的千年,为现代欧洲文明的兴起奠定了至关重要的思想与制度基础。本书将聚焦于知识在修道院、宫廷、以及新兴大学中的生命轨迹,探讨其如何抵抗战争、瘟疫与信仰冲突的侵蚀,并最终在文艺复兴的曙光来临前,完成一场深刻的“隐秘的启蒙”。 二、 知识的庇护所:修道院的知识守护者 在西罗马帝国崩溃后,世俗政权力量的衰微使得教会,特别是本笃会(Benedictine Order)所建立的修道院体系,成为了西方文化最后的堡垒。 2.1 手抄本的炼金术:抄写室的秘密 本书将详细考察修道院中的“抄写室”(Scriptorium)——这个看似沉寂的空间,实则是中世纪欧洲知识生产与再生的核心车间。我们不只是简单地描述抄写员如何复制文本,而是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动机、技术和挑战: 文本的选择与过滤: 为什么某些古典文本得以保存,而另一些失传?修道院长老的选择标准是基于神学上的相关性、实用价值,还是仅仅因为抄写员的偏好?我们将分析现存手稿的“家族谱系”,追踪关键文本(如欧几里得、亚里士多德的片段拉丁文译本)的流传路径。 抄写的技术与错误积累: 详细阐述羊皮纸的准备、墨水的配制、以及抄写过程中的系统性错误——这些错误是如何在代际传递中逐渐扭曲原始意义,并催生了新的注释和变体。 插图的意义: 装饰性边饰(Illuminations)不仅仅是艺术装饰,它们是对文本内容的视觉阐释、记忆辅助,甚至是神学隐喻的载体。本书将解读这些图像,揭示修道院对异教知识的“驯化”过程。 2.2 圣徒传记与历史编纂:实用知识的建构 修道院的核心任务是服务于信仰,因此,对圣徒生平(Hagiography)的记录构成了其史学的主体。我们将考察这些文本如何融合了神迹、道德说教与地方历史,为中世纪社会提供了精神榜样和身份认同的叙事。同时,对历法、农耕记录、以及地方领主契约的抄录,揭示了修道院在地方治理和经济管理中扮演的实用角色。 三、 思想的转折点:从卡洛林文艺复兴到经院哲学兴起 中世纪并非铁板一块,知识的复兴经历了几次重要的加速期。 3.1 卡洛林王朝的“复兴”:对古典遗产的重估 查理曼大帝时期对文化复兴的推动,并非是为了恢复古典人文主义,而是为了确保教会礼仪的统一性和行政管理的效率。本书将分析阿尔昆(Alcuin of York)等学者如何通过“七艺”(Quadrivium和Trivium)的规范化教育,重建了基础的阅读和逻辑能力。重点讨论了文本的“标准化”运动,以及对清晰拉丁语的追求,为后来的学术发展铺平了道路。 3.2 伊斯兰世界的桥梁:翻译运动的冲击 11世纪至13世纪,随着欧洲的缓慢扩张和贸易往来的恢复,特别是在西班牙和西西里,欧洲学者开始接触到由阿拉伯学者保存和发展的古希腊哲学、医学和科学著作。 托莱多翻译中心: 本书将详细考察翻译家群体的工作,特别是格拉蒂安(Gratian)和詹姆斯·阿夫里斯塔(James of Al-Farabi,化名)等人的努力。他们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托勒密的天文学和盖伦的医学引入拉丁世界。 知识的冲突与整合: 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对基督教神学构成了巨大的挑战。我们将分析诸如圣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如何通过区分“信仰的真理”与“理性的真理”,巧妙地将亚里士多德的理性体系融入了基督教的世界观中,实现了知识的“大综合”。 四、 知识的“城市化”:大学的诞生与学科分化 12世纪后期,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业的活跃,修道院的封闭式教育模式开始被更开放、更具专业化的机构所取代——大学。 4.1 早期大学的结构与自治 博洛尼亚(侧重法律)和巴黎(侧重神学)的大学并非政府设立,而是“行会”(Universitas)的产物,由师生联合组成,以争取自治权和学术自由。本书将分析其早期的组织章程、入学标准以及与城市主教或国王的权力斗争。 4.2 “七艺”到专业领域的确立 大学教育的深化标志着知识领域的专业化。我们将追溯“三艺”(语法、修辞、逻辑)如何成为进入高等学位(法学、医学、神学)的预科。特别关注逻辑学(Dialectic)在中世纪学术中的极端重要性,它不仅是一种推理工具,更是一种检验信仰、构建论证的强大方法论。 4.3 校园文化与知识的口头传播 大学的知识传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口头讲授(Lectio)和辩论(Disputatio)。本书将重建一个中世纪讲座的场景,探讨手稿的稀缺性如何迫使教授进行高度结构化和充满激情的阐述,以及学生们如何在课堂外的咖啡馆或酒馆中,通过争论来巩固和传播新知识。 五、 实用知识的领域:法律、医学与技术 知识并非仅局限于神学和哲学殿堂。中世纪的进步也体现在对日常世界规律的探索和应用上。 5.1 罗马法与教会法的复兴 查士丁尼法典的重新发现及其在博洛尼亚的注释,为西欧提供了一套统一的、基于理性的法律框架,极大地促进了世俗政权的稳定和商业契约的规范化。同时,教会法(Canon Law)在教会内部形成了一个复杂且影响深远的法律体系,它规范了婚姻、继承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5.2 医学的实践与理论 中世纪的医学受到盖伦理论的深刻影响,但实践层面并未停滞。本书将分析萨莱诺医学院(Schola Medica Salernitana)的角色,它是欧洲最早的、带有一定世俗性质的医学中心。我们将讨论草药学、外科手术(尽管受教会限制)的发展,以及对瘟疫等灾难的初步认识。 六、 结论:未被驯服的理性火花 《瀚海孤帆》试图证明,中世纪并非知识的荒漠,而是知识的“地下水系”。正是修道院的默默坚守、翻译运动的剧烈冲击、以及大学的制度创新,共同确保了古典理性之火没有熄灭。这场知识的接力赛,穿越了混乱与信仰的重重壁垒,最终在15世纪汇入文艺复兴的洪流,驱动了近代世界的诞生。本书是关于坚持、适应与传承的故事,它揭示了文明的韧性,远超我们想象的坚固。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窗户,又像是为我解开了一个个生活中的谜团。其中有几个章节,讨论了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带来的冲击,这部分内容让我既感到振奋,也夹杂着一丝担忧。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宣扬“AI取代一切”,而是更深入地分析了那些在数字时代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技能,比如创造力、批判性思维、情商等等。这让我意识到,与其盲目地恐惧被取代,不如积极地去培养和发展这些属于人类独有的能力。书中还提到了“终身学习”的概念,并且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学习方法和资源推荐,这一点对我来说尤为重要。我一直觉得,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停止学习就等于被淘汰。而这本书则为我指明了方向,让我知道该如何有效地学习,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行业需求。读完这些章节,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改变,而是有能力去主动拥抱和引领改变。

评分

我必须要说,这本书真的是一本“宝藏”。它以一种非常独特且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剖析了数字时代对我们社会结构、人际关系乃至于我们思维方式的深远影响。最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数字时代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网络欺凌、信息茧房、沉迷虚拟世界等等,而是用一种平和但坚定的语气,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了应对之策。特别是关于“数字素养”的探讨,让我受益匪浅。书中详细列举了我们在数字世界中需要具备的各种素养,从识别虚假信息的能力,到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再到理性参与网络讨论的技巧,都讲解得淋漓尽致。这让我意识到,不仅仅是技术本身,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理解和运用技术。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脱胎换骨,对数字时代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有信心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那种简洁而又富有科技感的排版,让我一眼就觉得它与众不同。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很好,翻阅起来很舒服。我最喜欢的是其中一个章节,探讨了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何才能不被海量的数据淹没,而是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比如曾经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现在只需要简单的几个关键词就能找到无数相关内容,这种变化带来的冲击力,以及我们自身应该如何调整心态和学习方式,都描述得非常到位。我特别认同作者提出的“主动筛选”和“深度阅读”的观点,这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学习,更是关于如何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保持清醒和独立思考能力。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碎片化阅读的弊端,以及如何通过系统性的学习来构建知识体系,这些对于我这样常常沉迷于短视频和零散信息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读完这一章,我感觉自己仿佛找到了在信息海洋中航行的罗盘,不再感到焦虑和迷茫,而是充满了探索的动力。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本书的期望并不高,以为会是一本充斥着技术术语和枯燥理论的读物。但读了几章之后,我完全改观了。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灵活,时而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循循善诱;时而又像一个充满激情的探索者,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描绘着未来的图景。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数字身份”的探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自己的姓名、职业、家庭,但在数字世界里,我们的身份变得更加复杂和多维。我们可能在社交媒体上拥有一个虚拟形象,在游戏世界里扮演一个角色,甚至在各种平台上留下无数的数字足迹。作者深入分析了这些数字身份的构建、管理以及它们对我们现实生活可能产生的影响。比如,我们在网上发表的言论,点赞的帖子,都会成为我们数字身份的一部分,并可能在未来被用来“画像”和“预测”。这种对个人隐私和数字权益的关注,是我之前很少在其他书籍中看到的。读到这里,我开始更加谨慎地对待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也更加重视保护自己的数字隐私。

评分

这本《数字时代》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局限于泛泛而谈的科技发展,而是将视角深入到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之中。我尤其对作者描述的“数字鸿沟”这一部分印象深刻。书中通过几个非常贴近生活的案例,展现了不同群体在数字技术面前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比如,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智能手机上的各种APP操作就像天书一样难以理解,他们可能因此在享受科技便利方面被远远甩在后面。而书中并没有止步于指出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比如如何设计更人性化的界面,如何提供更有效的培训和支持。这让我深刻反思,科技的进步应该是普惠的,而不是加剧社会不平等的。此外,书中对“算法”的解读也让我耳目一新。过去我总觉得算法就是一种冰冷的计算,但作者却将其拟人化,描述了它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消费习惯、信息获取,甚至是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这种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我对身边的数字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警惕那些看不见的“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