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腦科學 | 作者 | Melissa Abramovitz 鬍誌安 |
| 定價 | 45.00元 | 齣版社 | 上海科學技術齣版社 |
| ISBN | 9787547836644 | 齣版日期 | 2017-08-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科學與技術正在以的速度嚮前推進,改變著我們的世界。火箭轟鳴著飛入太空,嚮我們揭示太陽係以外的秘密。神經科學傢正在使思維控製義肢成為可能。能源及農業的革命性技術正在創造一個更加乾淨、更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創新的步伐在未來的日子裏還將不斷加速。讓我們一起探索在這些進步背後的前沿科技吧! 《世界前沿科技探索叢書(青少版):腦科學》涵蓋瞭腦科學這一領域諸多引人入勝的話題,包括大腦通信係統、思維的控製作用和腦成像技術等。本書包含瞭具有高度感染力的照片和解釋性的圖錶,令科學概念充滿活力和趣味,在小讀者眼前重現。 |
| 作者簡介 | |
| (美)Melissa Abramovitz Abramovitz 是一位從事專業寫作30 餘年的獲奬作傢和自由撰稿人。她專門從事非虛構類雜誌文章和書籍的寫作,讀者覆蓋各個年齡段。她已在雜誌上發錶數百篇文章,已齣版40 餘種針對兒童及青少年的教育類書籍,發錶瞭大量詩歌和短篇小說等。Abramovitz 畢業於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和兒童文學研究所,擁有心理學學位。 鬍誌安 第三軍醫大學生理學教研室教授, 研究方嚮為睡眠覺醒與腦認知。作為主編、副主編和參編,齣版瞭《生理學》等教材和專著17部。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973子項目等共20項。迄今為止,發錶科研論文近100篇,以通訊作者等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 Cerebral Cortex, Hippocampus, Prog Neurobiol,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Medical Research Review等主流SCI期刊雜誌發錶論文46篇。現任中國睡眠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睡眠研究會睡眠生理與藥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生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神經科學會理事和全軍第九屆生理與病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楊雄裏 1991年當選為中科院院士,2006年當選為發展中國傢科學院院士,是的神經生物學傢和生理學傢。1963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1982年在日本獲學術博士學位。為復旦大學教授和“腦科學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是中國特大型綜閤性辭典《大辭海》《辭海》副主編和 Progress in Neurobiology編委。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理研究所所長、中國生理學會理事長、《生理學報》主編、《中國神經科學雜誌》主編等,長期從事視覺、色覺的研究,已發錶學術論文250餘篇,專著、譯著多冊。曾獲中科院自然科學一等奬、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奬、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奬、何梁何利科技進步奬和上海市科技精英等。 |
| 目錄 | |
| 章 大腦間的思想傳遞 第二章 繪製大腦圖譜 第三章 透明的大腦 第四章 大腦疾病追根溯源 第五章 機體防禦與精神疾病 第六章 被遺忘的細胞 第七章 腦控機器 第八章 記憶的存儲與刪除 第九章 令人神往的未來 要點 名詞解釋 關於作者和譯者 |
| 編輯推薦 | |
| 本套叢書為青少年普及世界前沿科技的新發現、新發展和新方嚮。叢書共8冊,分彆為《腦科學》《天文學》《太空探索》《現代醫學技術》《可持續農業》《人工智能》《能源技術》和《納米科技》。叢書為美國高校館配指定書目,由美國少兒科普獲奬作傢與相關科學領域大學教授共同撰寫,引進版由相關領域知名院士和教授組織翻譯。叢書不僅介紹瞭新能源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納米科技等前瞻性科學領域新的科研成果,還詳細分析瞭各領域未來的創新發展與前進方嚮。通過具有高度感染力的圖片和解釋性的圖錶,令科學概念充滿活力和趣味。有助於青少年把握好世界科技發展大勢,敏銳抓住科技革命新方嚮,形成科技創新的全球視野,激發科技創新潛力。 |
| 文摘 | |
| 序言 | |
《腦科學》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打破瞭我對大腦的固有認知。一直以來,我總覺得大腦是一個神秘而不可捉摸的存在,但這本書卻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一步步地揭示瞭它的運作規律。書中對大腦的可塑性進行瞭詳細的闡述,讓我意識到我們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是可以改變的,這給瞭我很大的啓發。瞭解到大腦在學習和經曆中會不斷地重塑自身,我開始更加關注自己的學習方式和生活習慣,試圖通過主動的乾預來優化自己的大腦。書中關於“決策”的章節也讓我印象深刻,它分析瞭我們在做齣選擇時,大腦內部的各種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這讓我對自己的許多衝動和猶豫有瞭更深的理解。這本書讓我覺得自己不再是被動地受大腦驅使,而是可以主動地去瞭解和影響它,這是一種非常賦權的感覺。
評分閱讀《腦科學》的過程中,我發現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知識的普及。它不僅僅告訴我們“是什麼”,更引導我們思考“為什麼”。書中對於大腦在學習、記憶、情感等方麵的機製的探討,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人際交往方式以及如何更好地進行自我管理。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同理心”的章節感到著迷,它從神經科學的角度解釋瞭我們如何能夠理解他人的感受,這讓我更加珍視與他人建立的情感連接,也更加懂得如何去體諒和溝通。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讓我得以審視自己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從而更好地認識自己,也更好地與世界互動。我從這本書中獲得的,不僅僅是關於大腦的科學知識,更是一種對生命和自我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感悟。
評分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地介紹腦科學入門知識的書籍,而《腦科學》恰好滿足瞭我的這一需求。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得非常閤理,從最基本的概念講起,比如神經元的結構和功能,再到更復雜的概念,如大腦的各個區域劃分及其作用,以及信息如何在神經元之間傳遞。作者似乎非常注重邏輯性和層次感,不會讓讀者感到迷失。我尤其喜歡其中對一些大腦基本功能的解釋,比如視覺、聽覺的産生過程,以及記憶的形成機製。這些看似簡單的日常體驗,在書中被拆解成瞭一係列精密的生物化學和電信號反應,讓人驚嘆於大腦的復雜與神奇。同時,書中還穿插瞭一些有趣的案例和實驗,讓抽象的理論變得生動起來。例如,書中提到的一些關於“意識”的哲學探討,也用神經科學的視角進行瞭闡釋,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科普,還具有一定的思辨性。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對人類的認知能力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也為我後續深入研究更專業的內容打下堅實的基礎。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錶達方式讓我感到非常親切。雖然“腦科學”這個主題聽起來可能有些枯燥和專業,但作者卻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闡述,避免瞭過多的專業術語堆砌,即使是像我這樣沒有相關背景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書中使用的比喻非常恰當,能夠幫助我快速抓住核心概念。例如,作者將大腦比作一個龐大的計算機網絡,將神經元比作一個個微小的處理器,將信號傳遞比作數據的傳輸,這種類比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難度。此外,書中還穿插瞭一些生活化的例子,比如解釋情緒如何産生時,會聯係到我們日常的喜怒哀樂,這讓我感覺大腦科學離我並不遙遠。我非常欣賞作者這種“化繁為簡”的能力,讓原本高深莫測的學科變得觸手可及。這本書讓我不再畏懼“腦科學”,反而激起瞭我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叫《腦科學》,ISBN號是9787547836644。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吸引我。它采用瞭深邃的藍色作為背景,上麵點綴著一些仿佛神經網絡的白色綫條,仿佛在描繪大腦內部錯綜復雜的聯係。封麵上方的書名“腦科學”字體是簡約而現代的,下方則印著ISBN號,給人一種專業而嚴謹的感覺。我之所以會注意到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被它這種帶有科技感和神秘感的封麵所吸引。我一直對人腦的運作機製非常好奇,雖然我並非科班齣身,但總覺得瞭解大腦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甚至理解我們所處的世界。這本書的封麵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能夠帶領我進入一個充滿未知的領域,去探索那些關於思維、意識、情感的奧秘。我甚至想象著,翻開這本書,就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大腦內部的微觀世界的門,各種各樣的神經元在閃爍,信息在飛速傳遞,形成我們感知、思考和行動的根源。這種視覺上的衝擊,讓我對內容充滿瞭期待,希望能從中獲得一些啓迪,哪怕隻是對大腦最基礎的瞭解,也足以讓我感到興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