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引力波: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奬獲奬LIGO團隊的“”故事
定價:69.00元
作者:珍娜·萊文(Janna Levin);鬍小銳,萬慧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0867699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一手的翔實資料,燒腦的科學知識,精彩的人性故事,堅毅的科學精神,生動呈現引力波長達14億光年的星際之旅。
李淼、張雙南、基普·索恩、曹軍威外物理學與天文學大咖陣容聯袂力薦。
“能夠穿越星際的,唯有引力波和愛”,《引力波》是一部關於引力波的編年史和科普大片,也是一個有情節、有聲音、有溫度的“”故事和一部劃時代的使命宣言。
引力波的發現,補全瞭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缺失的一塊拼圖”,是過去100年重要的宇宙學發現,LIGO項目組成員將是未來諾貝爾物理學奬的有力角逐者。內容提要
十幾億年前,在浩瀚宇宙的某個時空,兩個黑洞發生瞭碰撞。其中一個黑洞的質量是太陽的29倍,另一個是太陽的36倍,它們碰撞後閤並成一個大黑洞,質量達到太陽的60倍。黑洞碰撞是宇宙起源以來威力*的天文事件之一,釋放齣的能量超過1021個太陽。黑洞閤並時,無數能量以引力波的形式,不停地嚮外傳播,在時空中蕩起層層漣漪。
1916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一篇關於廣義相對論的論文中預言瞭引力波的存在。2015年9月,引力波經過長達14億光年的星際旅行來到瞭地球。
從伽利略用一架簡陋的望遠鏡觀察太陽開始,人類利用400多年來所拍攝的一係列靜止的太空照片,匯編成一部講述宇宙曆史的無聲電影。然而,所有望遠鏡都無法記錄黑洞碰撞的過程,人類能夠捕捉到的*綫索可能就是時空振蕩發齣的聲音。
半個世紀之前,一股記錄宇宙聲音的熱潮悄然掀起。為瞭“在相當於地球周長1000億倍的距離上測量齣比人的頭發絲直徑還要小的長度變化”,為瞭給宇宙曆史這部無聲電影配上一張原聲大碟,許多科研人員全身心地投入到引力波探測實驗當中。
2015年9月和2016年2月,激光乾涉引力波天文颱(LIGO)兩次成功探測到引力波,證實瞭100年前愛因斯坦的預言。十幾億年前,在浩瀚宇宙的某個時空,兩個黑洞發生瞭碰撞。其中一個黑洞的質量是太陽的29倍,另一個是太陽的36倍,它們碰撞後閤並成一個大黑洞,質量達到太陽的60倍。黑洞碰撞是宇宙起源以來威力*的天文事件之一,釋放齣的能量超過1021個太陽。黑洞閤並時,無數能量以引力波的形式,不停地嚮外傳播,在時空中蕩起層層漣漪。
1916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一篇關於廣義相對論的論文中預言瞭引力波的存在。2015年9月,引力波經過長達14億光年的星際旅行來到瞭地球。
從伽利略用一架簡陋的望遠鏡觀察太陽開始,人類利用400多年來所拍攝的一係列靜止的太空照片,匯編成一部講述宇宙曆史的無聲電影。然而,所有望遠鏡都無法記錄黑洞碰撞的過程,人類能夠捕捉到的*綫索可能就是時空振蕩發齣的聲音。
半個世紀之前,一股記錄宇宙聲音的熱潮悄然掀起。為瞭“在相當於地球周長1000億倍的距離上測量齣比人的頭發絲直徑還要小的長度變化”,為瞭給宇宙曆史這部無聲電影配上一張原聲大碟,許多科研人員全身心地投入到引力波探測實驗當中。
2015年9月和2016年2月,激光乾涉引力波天文颱(LIGO)兩次成功探測到引力波,證實瞭100年前愛因斯坦的預言。
在《引力波》一書中,作者珍娜?萊文再現瞭50多年來,LIGO科學閤作組織的科研人員在此過程中麵臨的睏難、經受的考驗和付齣的艱辛。引力波探測本來隻是一個有意思的思想實驗,但引起瞭雷納?韋斯、基普?索恩和羅納德?德雷弗的注意。為瞭把夢想變成現實,他們組建瞭一支規模達數百人的國際性研究團隊,建造瞭兩颱靈敏度非常高的巨型探測器。他們一直在跟時間賽跑,希望在愛因斯坦提齣引力波概念100周年紀念日到來之前,能聆聽到來自遙遠太空的“引力波藍調”。
珍娜?萊文在《引力波》一書中將這個精彩程度不亞於《星際穿越》的故事娓娓道來,以引人入勝的筆觸為我們描述瞭其間的驚奇、失望、成就、風險和人性。
《引力波》是一部關於引力波的編年史,有情節,有聲音,更有溫度。
目錄
推薦序
V
章 黑洞碰撞 6
第2章 宇宙的聲音 9
第3章 廣義相對論 23
第4章 引力波探測先驅 36
第5章 錯誤的宣言 47
第6章 “40米”實驗室 56
第7章 藍皮書與三巨頭 64
第8章 發現脈衝星 74
第9章 實驗室裏的開拓者 82
0章 漢福德天文颱 90
1章 臭鼬工廠 101
2章 霍金的賭局 114
3章 羅生門事件 122
4章 利文斯頓天文颱 131
5章 一群探索宇宙奧秘的人 143
6章 與時間賽跑
作者介紹
作者:(美國)珍娜·萊文(Janna Levin)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的物理學和天文學教授,布魯剋林藝術與科學中心“先鋒工廠”(Pioneer Works)的科學總監。
她一直緻力於黑洞、宇宙的額外維度、時空與引力波的研究,齣版過《宇宙溯源》(How the Universe Got Its Spots)、《圖靈機狂人夢》(A MadmanDreams of Turing Machines)等著作。
2011年3月,她發錶瞭TED演講《宇宙的聲音》(Thesound the universe makes)。2012年,她獲得古根海姆奬。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認為,那些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大科學發現,背後往往隱藏著無數動人的故事。引力波的探測,毫無疑問是21世紀最偉大的科學成就之一,它不僅僅是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又一次有力證明,更開啓瞭我們觀察宇宙的新窗口。這本書的名稱《滿28包郵 引力波: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奬獲奬LIGO團隊的“”故事》讓我眼前一亮。我被“LIGO團隊的故事”深深吸引,我渴望瞭解這個團隊是如何從零開始,一步一步走嚮成功的。他們中間是否有人經曆過職業生涯的低榖?他們是如何建立起如此龐大而又高效的國際閤作網絡的?那些在實驗室裏無數次失敗的經曆,那些關於數據分析的漫長而艱辛的過程,我想讀這本書,就是去感受那種堅持和信念的力量。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看到科學傢們作為普通人的另一麵,他們的傢庭生活,他們的愛好,他們是如何在巨大的壓力下保持對科學的熱情。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本關於“堅持”和“夢想”的勵誌讀物,它將引力波這個遙遠的概念,通過人的故事,拉近瞭與我的距離。
評分我最近對宇宙學和天體物理學産生瞭濃厚的興趣,特彆是關於黑洞和宇宙大爆炸的理論,總是讓我感到無比著迷。引力波,作為愛因斯坦預言的宇宙“時空漣漪”,更是為我對宇宙的認知打開瞭一個全新的維度。這本書的標題,直接點齣瞭引力波這一核心概念,並將其與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奬以及LIGO團隊緊密聯係起來,這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深入瞭解這一劃時代發現的絕佳機會。我非常想知道,LIGO究竟是何方神聖?它又是如何精確地捕捉到這些極其微弱的信號的?書中會不會詳細介紹LIGO探測器的工作原理?那些復雜的儀器設備,那些精密的算法,它們是如何協同工作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講述這個龐大科研項目背後的故事,關於那些曾經質疑過、懷疑過、甚至遭遇過重大挫摺的科學傢們,他們是如何在黑暗中摸索,在睏難中前行,最終迎來曙光。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科學研究的真實麵貌,不僅僅是成功的輝煌,也包括那些失敗的教訓、無眠的夜晚、以及團隊成員之間微妙的情感互動。這本書,對我而言,就像是一扇通往神秘宇宙奧秘的大門,而LIGO團隊的故事,則是開啓這扇門的鑰匙。
評分最近,我對那些能夠改變我們看待世界方式的重大科學發現越來越感興趣,而引力波的探測,無疑是其中最令人振奮的事件之一。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而富有力量,書名《滿28包郵 引力波: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奬獲奬LIGO團隊的“”故事》更是直接抓住瞭我的注意力。我之所以選擇這本書,主要是齣於對“LIGO團隊的故事”的濃厚興趣。我總覺得,偉大的科學成就背後,一定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我渴望瞭解,這個緻力於探測引力波的團隊,他們是如何組織起來的?他們的成員來自世界各地,他們是如何剋服語言和文化的障礙,共同為同一個目標奮鬥的?在漫長的研究過程中,他們是否遇到過意想不到的挑戰,是否經曆過懷疑和迷茫?我想在這本書裏,看到那些科學傢們為瞭科學夢想而付齣的努力,看到他們之間的閤作與交流,看到他們是如何在挫摺中尋找希望,最終取得成功的。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瞭解引力波知識的途徑,更是一次與那些為人類科學進步做齣巨大貢獻的探索者們進行心靈對話的機會。
評分作為一個對宇宙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我總是對那些能夠觸及宇宙深層奧秘的科學探索項目感到由衷的敬畏。引力波的發現,無疑是近年來最激動人心的一項科學突破,它為我們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提供瞭全新的視角。這本書的標題,直接點齣瞭引力波這一主題,並將其與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奬和LIGO團隊聯係起來,這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為我解讀引力波的科學原理,讓我在不至於被復雜的數學公式淹沒的前提下,理解它的意義。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聚焦於LIGO團隊本身,去瞭解那些為這一偉大發現貢獻力量的科學傢們。他們是如何剋服技術上的重重睏難?他們在漫長的研究過程中是否經曆過絕望與希望的交織?團隊內部的協作與競爭是怎樣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以生動的故事,展現齣科學研究的艱辛與偉大,讓那些為人類知識邊界拓展做齣貢獻的英雄們,不再僅僅是新聞報道中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個體。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那種深邃的藍色背景,點綴著細碎的光點,仿佛真的描繪瞭宇宙中最神秘的漣漪。書名《滿28包郵 引力波: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奬獲奬LIGO團隊的“”故事》本身就帶著一種親切感,“滿28包郵”似乎預示著知識的普及和易得,而“引力波”和“諾貝爾物理學奬”則瞬間將我的思緒拉嚮瞭科學的殿堂。盡管我對於引力波的專業知識知之甚少,但“LIGO團隊的故事”這個副標題卻勾起瞭我極大的好奇心。我總是對那些默默奉獻、最終取得突破性成就的科學傢們的故事充滿敬意,他們是如何剋服重重睏難,如何堅持不懈地探索未知,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團隊協作,這些都是比枯燥的公式和理論本身更吸引我的地方。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LIGO團隊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他們發現引力波那一刻的激動與喜悅,去瞭解他們為瞭這一刻付齣瞭多少青春與汗水。我甚至可以想象,書中會不會有關於他們童年夢想的片段,關於他們求學經曆的插麯,以及在漫長的實驗過程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點滴,如何匯聚成瞭一股強大的驅動力。這本書,在我眼中,不僅僅是一本科普讀物,更是一部關於人類探索精神的贊歌,是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讓我有機會與那些偉大的頭腦進行一次心靈的交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