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人像摄影史/摄影观察丛书
定价:78.00元
作者:林路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51416405
字数:
页码:26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人像摄影史/摄影观察丛书》系统讲述了人像摄影自摄影术发明以来所经历的非凡历程,人像摄影作为主要的摄影门类,一直是摄影家喜爱拍摄的题材,《人像摄影史/摄影观察丛书》全面回顾了摄影史上具有突出成就的人像摄影家及其代表作品,并以史论的形式梳理了人像摄影的发展历程。
目录
序
章 照相机直面人像的初日子
1.早期摄影科技“导演”下的人像
2.作为摹本的人像对画家的冲击
3.画意摄影与唯美肖像的价值
4.人像摄影从唯美向写实的转型
第二章 进入20世纪的人像摄影
1.社会纪实类人像的独值
2.浪漫主义肖像的登峰造极
3.观念人像的萌芽与当代表现
4.与时尚风潮并行的人像摄影
5.照相馆人像——以中国为个案
第三章 性别认同与人像摄影的意义
1.男性话语权下的女性形象
2.被看与观看的角度区别
3.直面的人像与的心理
4.作为对话——女性摄影师的登场
第四章 当代人像摄影的几个分类
1.家庭伦理空间的人像摄影
2.社会学范畴的人像摄影
3.观念摄影与人像的挪用
4.摄影科技对人像的解构
第五章 自拍——人像摄影的独特空间
1.自拍,从肖像到身体的界定
2.人像自拍的心理窥秘
3.多元化的自拍表达可能
4.镜面折射留下的思考
第六章 当代人像摄影的经典个案
1.从儿女到丈夫的追踪:莎莱·曼恩
2.上海女人和女英雄:雷姆斯
3.诡异的人像双折画:莱塔
4.岁月的留痕变异:迪克斯特拉
5.老成的儿童世界:卢克斯
6.老去的男人和女人:坦尼逊
7.将镜头对准摄影家:索莫洛夫和兰辛安
《新肖像》的编译——写在后的话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林路,现为上海师范大学摄影专业教授,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1999年、2001年获得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评选的中国摄影国家奖:第四届、第五届中国摄影金像奖。
文摘
《人像摄影史/摄影观察丛书》:
现在,该轮到女性摄影师登场了!对于女性来说,摄影似乎更多地适合于表现一种幻想或是一种细腻的情感,而不是严谨逼真的写实,然而事实上,写实主义的表现方式在女性摄影师中却大有人在,当然其中也不可避免地糅入了女性特有的浪漫和幻想。早期写实主义摄影的代表人物是露西亚·莫霍利、弗洛伦斯·亨利、洛特·雅各比等。
露西亚·莫霍利(Lucia Moholy,1900—1989)是的匈牙利摄影家拉斯洛·莫霍利—纳吉的任妻子。她不仅是肖像、建筑与纪实摄影家,也是一位艺术史学家。由于丈夫拉斯洛·莫霍利—纳吉是包豪斯学院中有影响和有经验的摄影家,尤其是他的结构主义风格将画面的结构形式发挥的淋漓尽致。受其影响,在露西亚·莫霍利的写实主义摄影中,也透露出这样的风格特征。她在1926年至1927年间拍摄的肖像,即使在众多高手纷纷登场亮相的20世纪20年代的写实主义人像作品中,也是颇有建树,别具一格的。
……
序言
《光影的雕塑:肖像摄影的构图艺术》这本书,给我的视觉感受和思维方式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它并不是一本简单的技术教程,而是将构图上升到了一种艺术创作的层面。书中深入探讨了“留白”的艺术,如何在画面中巧妙地运用空白区域,来突出主体,引导观者的视线,并为画面注入呼吸感和空间感。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黄金分割”和“三分法”在人像构图中的实际应用案例,摄影师如何巧妙地将人物放置在画面的关键节点,让画面既有视觉平衡感,又不失动态美。此外,书中对“负空间”的运用也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如何利用物体背后的空间来衬托主体,创造出虚实相生的意境,从而赋予照片更深的层次感和故事性。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构图不仅仅是简单的排布,更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和情感的引导。
评分我最近翻阅了一本名为《身体的诗学:捕捉瞬间的身体语言》的摄影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人像摄影的认知。它不再局限于面部表情的捕捉,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动作,每一个姿态所能传递的情感信息。书中展示了大量的摄影作品,从舒展的肢体语言到紧绷的肌肉线条,从优雅的垂眸到力量的爆发,每一个身体的局部都成为了叙事的载体。我特别惊叹于作者对“手部表情”的解读,一双被紧握的手、一个轻柔的抚摸、一个充满力量的挥拳,都能传递出截然不同的情绪。书中还探讨了身体在特定环境下的互动,例如在拥挤的城市街道中,人们的身体如何互相避让又如何无意识地连接,这种对身体语言的细腻观察,让我对人像摄影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光影戏剧化”的解读。作者将光影视为肖像摄影的灵魂,通过一系列精心挑选的案例,展示了不同光线环境下,人物面部表情、轮廓乃至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逆光人像”的章节,书中展示了几幅在日落时分拍摄的肖像,发丝边缘被金色的光芒勾勒出清晰的轮廓,脸庞在光线的衬托下显得立体而富有层次,眼神中捕捉到的高光仿佛是生命中最闪耀的瞬间。此外,书中对“阴影的运用”也做了非常细致的阐述,如何利用阴影来隐藏一部分面部特征,从而引导观者的视线,营造出神秘感和故事性,例如一张在昏暗房间里拍摄的肖像,仅有一束光线打在人物的侧脸,其余部分隐没在黑暗中,留给观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评分《人脸的叙事:肖像摄影的语言》这本书,给我的阅读体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启发。它并非一本简单的摄影技巧指导书,而更像是一次关于“观看”的哲学探索。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解读了肖像摄影中“凝视”的力量。书中分析了不同眼神所承载的意义,从深邃的洞察到淡淡的忧伤,从无畏的挑战到温柔的倾诉,每一个眼神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我尤其被其中关于“静止中的动态”的论述所吸引,摄影师如何捕捉人物在某个瞬间的表情,那个表情背后所蕴含的情绪和思想,即使在照片定格的那一刻,依然能感受到一种内在的涌动。书中的案例涵盖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肖像作品,让我看到了人类情感表达的普适性与多样性。
评分作为一名对摄影怀有深厚兴趣的爱好者,我最近读完了一本名为《色彩的炼金术:从蒙娜丽莎的微笑到霓虹初上》的摄影集,这本书简直是视觉盛宴。书的编排方式非常巧妙,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或者地域来划分,而是以“色彩”为核心主线,探讨了不同色彩在人像摄影中的运用及其所能引发的情感共鸣。开篇几章就深入剖析了暖色调如何营造亲切、温暖的氛围,那些夕阳余晖下的肖像,人物的肌肤仿佛镀上了一层金光,眼神中流露出安详与满足。随后,作者又将目光转向了冷色调,如何用蓝、绿、紫等色彩塑造出疏离、神秘甚至略带忧郁的质感,一张在雨夜街头拍摄的女性肖像,脸颊上反射着霓虹灯的光芒,眼神中带着一丝迷茫,却又散发出迷人的魅力,让人忍不住去探究她背后的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