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心理测量(万千心理)
定价:56.00元
作者:(美)麦坚泰(McIntire,S.A.),(美)米勒(Mille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2-01
ISBN:978750196776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7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通俗的学术书籍,它用十分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非常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方位的心理测量学,这对于一个想要在较短时间内了解心理测量学的心理学专业学生来说,抑或是对心理测量学感兴趣的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或心理学爱好者来说,都是难得的入门读本。 全书共分15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为什么心理测验很重要、如何进行计算机化测试、测验使用者如何解释测验分数、测验真的能预测未来行为吗、如何知道一个测验是有效的预施测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目录
第Ⅰ部分 心理测试概览
章 什么是心理测验
为什么你应该关心心理测验
什么是心理测验
心理测量的历史
当今的心理测量
心理测验的定义性特征
心理测验的假设
测验的分类方法
心理评估、心理测验、测量和调查
查找测验信息
本章总结
第二章 为什么心理测验很重要
心理测试的重要性
使用心理测验者及其使用理由
心理测验的社会和法律牵连
本章总结
第三章 使用心理测验的正确或错误方式
心理测试的道德标准
心理测验的适当使用
测试特殊人群
本章总结
第四章 如何进行计算机化测试
计算机化测试
计算机化自适应测试
基于网络的评估
对将来的启示
本章总结
第Ⅱ部分 心理测量学原理
第五章 测验使用者如何解释测验分数
测量水平
解释测验分数的程序
标准分数
常模的作用
本章总结
第六章 什么是信度
什么是信度
信度的三种类型
经典测量理论
信度系数
使用计算机软件来计算信度
解释信度系数
影响信度的因素
概化理论
本章总结
第七章 什么是效度,什么是内容效度
效度证据的不同来源
各种效度策略的恰当使用
内容效度
表面效度
本章总结
第八章 测验真的能预测未来行为吗
什么是效标关联效度
证明效标关联效度的方法
选择效标
效标测量了假设测量的东西吗
计算和评价效度系数
使用效度信息做出预测
测验效度化的道德问题
本章总结
第九章 什么是构想效度
构想效度
收集构想效度的证据
因素分析
本章总结
第Ⅲ部分 构建并初步施测调查和心理测验
第十章 如何构建、施测和使用调查的数据
什么是调查
知识的获取和科学的方法
调查研究方法
调查的信度和效度
本章总结
第十一章 如何编制一个测验
为什么要编制一个新测验
界定测验的全域、对象和目的
编制测验计划
编写测验项目
撰写有效的项目
为新测验编写指导语
本章总结
第十二章 如何知道一个测验是有效的预施测
定量的项目分析
定性的项目分析
修改测验
进行效度研究
构想常模并确定临界值
本章总结
第Ⅳ部分 测验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第十三章 测验是如何应用于教育领域的
教育领域的决策
教育者作为测验使用者
心理测验在教育领域中的使用
常模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以及真实性评估
本章总结
第十四章 测验是如何应用于临床和咨询领域的
心理评估的模型
用于诊断和干预的测验
神经心理学测验
用于临床障碍的专门测验
本章总结
第十五章 测验是如何应用于组织领域的
雇用测验简史
雇用前测验
绩效评估
本章总结
附录A:评判心理测验的准则
附录B:评估的道德标准
附录C:教育领域中的测验公平性条例
附录D:皮尔逊相关的临界值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对心理学研究中的数据分析部分感到困惑,很多时候读文献,看到那些统计图表和复杂的公式,就觉得头大。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我在这一方面的“救星”。它在讲解心理测量原理的同时,非常注重实际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的介绍。我特别喜欢它关于统计软件应用的部分,它并没有仅仅列出操作步骤,而是更侧重于讲解为什么需要进行这样的分析,以及分析结果的实际意义。比如,在讲解因子分析时,书中不仅给出了如何使用SPSS进行分析的图示,更重要的是解释了因子分析背后的逻辑,以及如何从分析结果中提取出有意义的心理结构。这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那些复杂的统计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揭示隐藏在大量数据背后的规律。而且,书中还讨论了多种统计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让我知道在不同的情境下应该选择哪种工具。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解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我的信心,让我觉得心理测量的数据分析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
评分这本书的书写风格非常有特点,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又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思考和经验。我能感受到作者并不是简单地复述教科书上的内容,而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总结。在介绍一些心理测量的经典理论时,他会穿插一些历史典故和发展脉络,让我对这些理论的产生背景和演变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在讲到心理测量的历史发展时,书中提到了达尔文和高尔顿等人的贡献,以及早期智力测验的争议,这些都让枯燥的历史变得有趣起来。而且,在讲解一些复杂概念时,作者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语言,将深奥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测量误差”的讨论,作者用了一个非常贴切的生活化例子,让我瞬间就理解了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影响。这种“接地气”的写作方式,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丝毫不会感到枯燥,反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充满了惊喜和启发。我一直对心理学中那些看似“虚无缥缈”的特质如何被量化感到好奇,而这本书恰恰解答了我多年的疑惑。它并非只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大量鲜活的案例,将抽象的心理测量概念变得生动形象。例如,在介绍人格测量时,书中引用了一个关于“外向性”和“内向性”的经典实验,详细描述了如何设计问卷、如何进行施测,以及最后如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个过程让我深深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严谨和魅力。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深入探讨了不同测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劣,比如自陈量表、投射测验、行为观察等等,并给出了很多实用的选择和建议。我之前以为心理测量只是做做问卷,但读完这本书才发现,原来里面有这么多的学问和技巧。它不仅仅是关于“测量”本身,更是关于如何通过测量来深入理解个体差异,如何为教育、临床、企业招聘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这本书的逻辑非常清晰,循序渐进,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在不感到吃力的情况下,逐渐掌握心理测量的核心要义。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让我觉得物超所值。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性的教材,更是一本可以指导实际操作的工具书。在书中,我看到了很多关于如何设计和评估心理测量工具的详细指南。比如,在关于动机测量的那一部分,书中详细列举了不同动机维度的测量方法,并给出了几种经典的量表。它还讨论了如何在实际应用中选择最适合的测量工具,以及如何根据具体情境对量表进行改编或优化。我尤其看重的是书中关于“伦理道德”的讨论,它强调了在心理测量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原则,比如知情同意、保密性等等,这对于任何从事心理学研究或应用的人来说都至关重要。这本书让我明白,心理测量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操作,更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和科学的实践。我感觉这本书能帮助我更好地进行自己的研究项目,也能让我更专业地理解和运用他人的测量结果。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说实话,一开始并没有特别吸引我。那种比较朴素的风格,可能更偏向于学术一些,但又不像纯粹的学术书籍那样有压迫感。当我翻开目录的时候,我注意到它涵盖的范围非常广,从基本的心理测量原理,到各种具体的测量工具的应用,再到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几乎是将心理测量学的整个链条都梳理了一遍。我尤其对其中关于信度和效度分析的部分印象深刻。作者用了很多图表和案例来解释这些抽象的概念,让我这个之前对统计学有点畏惧的读者都能逐渐理解。特别是关于效度的一些分类,比如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等等,书中都给出了清晰的界定和实际的测量示例,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一个测量工具的好坏,不仅仅在于它能测量到什么,更在于它测量的是否“对”以及测量的“程度”。而且,它还提到了很多关于量表编制的注意事项,比如题项的设计、预试、以及如何进行项目分析等等,这些都是在实际操作中非常宝贵的经验。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和完整的心理测量知识框架,感觉就像是一个资深心理学家在手把手教你如何进行科学的心理测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