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父母老去的勇气 | ||
| 定价 | 42.00 |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6月 | |
| 开本 | 32开 | |
| 作者 | 王思渔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111599579 | |
| 重量 | 211 | |
自 序
第壹章 身为子女,zui无法面对的是分离
1父母老去,似乎只是一瞬间的事
2不能承受的丧亲焦虑——哭了大半年的老师
3妈妈走了,可她的气味还在
4摆脱不了的拖延,是对母爱的深度渴望
第2章 50岁后,陪伴父母zui多的是疾病
5父母生病,是一种渴望爱的表现
6一个人生病,是一种危机与创伤
7生病的老人,心里会想些什么
8生一次病,父母就衰老一次
9陪父母,一起好好感谢疾病
第三章 *天天衰老的父母,zui难过的是什么
10像青春期少年一样,默默承认身体的变化
11梦到生命中zui重要的人,却已经不在了
12不明白自己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13年轻时能做很多事,现在却只有无力
第四章 父母的唠叨,你忽略了多少金子般的智慧
14反复述说不幸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15为何有些老人动不动就发脾气、哭泣
16唠叨是因为老人寂寞和孤独
17每个家都是个平衡体,唠叨的父母也很辛苦
18有一对从不唠叨的父母,也许并不是一件多好的事
19换上发展的眼光,旧唠叨里有新信息
第五章 年老的父母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活
20去养老院,很少有老人觉得是好事
21父母想再婚,你心里不愿意也要愿意
22父母可以和你有不一样的表达方式
23一个不跳广场舞的老人,也许还有其他爱好
24父母照顾下一代是因为爱,而不是义务
第六章 接受父母不是100分的事实
25为什么有些父母一辈子都在吵架
26禁止孩子哭泣和表达,父母害怕自己慌乱
27让父母道歉,也不太可能
28与年轻时的父母和解
第七章 学会和父母相处,zui大的孝顺是尊chong生命
29父母不够好,但你可以成为更好的人
30跌倒受伤的老人,我们凭什么骂他
31做老人也很不容易,什么也不做更累
32自发地欣赏白发和皱纹,帮助老人接受“老
第八章 生死对话,越早看透就越有力量
33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好父母
34不禁止父母谈论生死,与生死对话
35这个世界,zui大的能量是——爱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正值我父亲身体状况下滑,家中气氛有些压抑。这本书的书名就直击人心,“面对父母老去的勇气”,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共鸣。阅读的过程,更像是一场心灵的对话。作者的文字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像一位过来人,用过来人的智慧和经验,与你分享他走过的路,遇到的困惑,以及最终找到的解决之道。书里探讨了很多关于“代沟”和“理解”的议题,它提醒我们,父母的老去不仅仅是身体机能的衰退,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甚至情感需求,都可能与我们产生差异。而我们,作为子女,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努力去跨越这些差异。我特别喜欢作者提到的“换一种方式爱他们”,这是一种非常深刻的洞察。有时候,我们固执地认为我们爱父母的方式就是对他们最好的,但实际上,这可能是一种自我满足,而忽略了父母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书中有大量的篇幅探讨了如何倾听、如何陪伴,以及如何尊重父母的独立性,即使在他们年迈之时。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爱,是建立在理解和尊重之上的,是能够看到对方内在的那个“人”,而不是仅仅看到了他们的“老”。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更是一种心态上的转变,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不再惧怕。
评分我一直觉得,如何对待年迈的父母,是一个人内心成熟度的重要体现。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个非常棒的视角去审视这个问题。它不是那种强行灌输“孝道”的读物,而是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深刻的思考,让我们自己去领悟。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沟通”的重要性,但不是那种表面上的客套,而是深入到内心的交流。他提出了很多实用的方法,比如如何避免在对话中引发不必要的争执,如何用更温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如何倾听父母那些可能重复或琐碎的话语。我读到“拥抱不完美”那一部分时,深有体会。父母不可能永远是完美的,他们的身体会衰老,记忆会模糊,行为可能也会变得有些不可理喻。而我们,作为子女,也并非完美的。我们会有自己的生活压力,会有自己的情绪波动。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学会拥抱这种不完美,并且在不完美中找到爱与连接的方式。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照顾父母,更是关于如何与自己和解,如何接纳生命的无常。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觉得,即使面对父母的老去,我们依然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并且用一种更成熟、更智慧的方式去爱他们。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吸引人,深沉的蓝色调搭配一株初生的嫩芽,似乎预示着一种希望和蜕变。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温润而富有力量的文字所吸引。它没有那些鸡汤文的空洞口号,而是娓娓道来,用生活化的语言讲述了许多触动人心的故事。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那些面对亲人衰老的无措、愧疚,那些想要尽孝却又力不从心的迷茫,都被作者一一捕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接纳”的部分,作者强调了父母的老去是生命自然的进程,我们无法阻止,但可以学会与之共处。这种接纳不是消极的放弃,而是一种积极的理解和关怀,是放下自己内心的执念,去看见父母真实的需要。书中的一些小案例,比如如何与年迈父母沟通,如何处理他们可能出现的固执和重复,都给出了非常具体且可操作的建议。我感觉自己像是获得了一份宝贵的指南,让我在面对家庭责任时,不再那么焦虑和恐慌,而是多了一份从容和智慧。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如何“爱”父母,更像是一场关于自我成长和心灵洗礼的旅程,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亲情,也让我更加珍视当下。
评分从这本书中,我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感。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它能够穿透我内心的迷雾,直击那些我一直回避的,或者是不敢面对的情绪。关于“父母的老去”这个话题,我一直以来都感到一种莫名的压力和恐惧,仿佛这是生命中一个不可逾越的坎峰。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平和、自然的方式,引导我去理解和接纳这个过程。它没有回避父母可能出现的衰弱、疾病,甚至是一些让人痛苦的状况,但它更多地强调了,在这些挑战面前,我们能够拥有的“勇气”和“智慧”。我尤其喜欢作者提到的“放下控制欲”,这真的是说到了我的心坎里。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想要为父母安排好一切,为他们规划好未来,但实际上,他们的人生,他们最后的时光,应该由他们自己来定义。这本书教会我,真正的爱,不是占有,也不是控制,而是给予他们空间,让他们能够以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去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阅读这本书,就像进行了一次深度的自我疗愈,我感觉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也更加能够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非常独特,它不是一本简单的励志书,也不是一本纯粹的育儿(或者说“孝道”)指南,而更像是一本关于人生智慧和情感哲学的沉思录。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对父母老去的描绘,充满了人性的温暖和深刻的洞察。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放下”的探讨,很多时候,我们对父母的爱,被我们自己内心的焦虑、愧疚或者期望所扭曲。我们想要他们“健康”、“快乐”、“不给我们添麻烦”,但这种期望本身,就可能成为一种负担。这本书引导我去思考,如何放下这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学会“顺其自然”。它鼓励我们去关注父母当下最真实的需求,可能是陪伴,可能是倾诉,也可能是仅仅一个温暖的拥抱。书中的一些观点,比如“父母的晚年,是他们人生最后一场盛大的演出,而我们是他们最忠实的观众”,让我感触颇深。它提醒我们,即使在父母年迈,他们依然拥有自己的尊严和人生价值,我们应该做的,是支持他们,而不是试图去“拯救”或“控制”。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它让我重新找回了面对生活挑战的勇气,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爱”的真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