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红楼梦
定价:57.60元
作者:(清)曹雪芹,(清)高鹗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807362104
字数:930000
页码:全两册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10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曹雪芹编著的《红楼梦(新经典珍藏上下)》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
《红楼梦(新经典珍藏上下)》120回,前80回是曹雪芹所作。后40回据说由高鹗续写。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叙述了贾家荣、宁二府父子、兄弟、妻妾、主仆之间在婚姻、道德、文化、教育、财产等方面错综复杂的人事纠葛和矛盾冲突,真实再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生活画卷:政治的黑暗、官场的腐败、世风的浇漓及人心的衰莠。全书就像一面透视镜似的,凝聚着当时社会的缩影。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原本以为我会把这本书当成一本“摆设”,偶尔翻翻以示自己有文化修养。结果呢,一头栽进去就出不来了。最让我震撼的是它的语言艺术,那种富有音乐性的白话文,读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很多句子,单独拎出来,都是可以入选语录的经典。比如对于贾府盛衰的描述,从一开始的“钟鸣鼎食之家”,到后来的“忽喇喇似大厦倾”,那种气势上的对比,无需华丽的辞藻堆砌,仅凭结构和用词的力量,就足以让人感到命运的无常。我特意花时间研究了书中那些诗词歌赋,它们不仅仅是点缀,更是人物性格和命运的预示,是结构精密的一环扣一环的伏笔。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将世俗的悲欢离合,提升到了一个近乎宗教和哲学的层面,探讨的是生命的意义和时间的洪流。每次读到秦可卿判词,都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宿命感。
评分说实话,拿到这书时,我对它抱持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毕竟名著的门槛总是有点高的。但这次下定决心要啃下来,毕竟工作之余也需要一些能沉淀心灵的东西。这版本的印刷质量倒是没话说,字迹清晰,装帧结实,适合反复翻阅。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让你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读出不同的滋味。年轻时看,或许只关注宝黛的爱情纠葛,觉得他们爱得热烈又令人心碎;可如今再读,却能更深切地体会到王熙凤的管理才能与悲剧命运,以及探春在封建体制下渴望改革却无能为力的无奈。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闲笔,诸如贾府的家务管理、奴仆等级制度,其实都是构建那个世界真实性的基石。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进行一次深度田野调查,发现新的社会结构和人情冷暖。它对“情”的探讨,是多维度的,有亲情、友情、爱情,更有对世间万物的怜悯之情,这份博大精深,远超一般小说范畴,称之为“奇书”毫不为过。
评分这本厚厚的精装书,光是拿在手里就沉甸甸的,翻开扉页,那古朴的装帧设计,仿佛带着读者穿越回了那个朱门绮户的时代。我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古籍,毕竟《红楼梦》的名头摆在那里,光是研究它的人就能写出好几本书。然而,初读之下,便被那细腻入微的笔触深深吸引。曹雪芹对人物心理的刻画简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林黛玉的敏感多思,薛宝钗的圆融周到,贾宝玉的痴顽叛逆,每一个角色都栩栩如生,绝非扁平的符号。特别是对大观园内女儿们日常生活的描绘,那些诗社雅集、丫鬟婆子的琐碎日常,读起来简直像在欣赏一幅流动的清明上河图,细节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我尤其喜欢作者对景物的描写,那“滴翠亭杨妃彩鹢捞月”的场景,读来仿佛能闻到月下荷塘的清香,感受到那份诗意的清冷。这本书不仅仅是爱情悲剧,更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清代贵族生活指南,从服饰饮食到建筑园林,无不体现出那个时代极致的审美情趣。读完第一遍,掩卷沉思,那份繁华落尽的苍凉感,久久不能散去。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厚度一度让我望而生畏,感觉像是在攀登一座文学高峰。但一旦开始阅读,那种被情节和人物牢牢抓住的感觉是其他任何读物都无法比拟的。我最欣赏的是它对“众生相”的刻画,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纯粹的坏人。即便是看似精明刻薄的王熙凤,在她强悍的外表下,也有着对贾母的孝顺和对宝玉的维护。即便是看似清高的林黛玉,她偶尔也会流露出小女儿的娇嗔和依赖。这种复杂性和真实性,使得每一个角色都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作者似乎对人性的幽微之处了如指掌,将欲望、嫉妒、爱慕、虚荣这些最基本的情感,编织成一张错综复杂的情感网络。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看待身边的人和事都有了一种更深一层的理解,懂得去探究表象之下的动机。这是一本需要用一生去品读的书,每一次重温,都会有新的感悟,它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人性永恒的主题。
评分这套书拿到手,我首先关注的是注释和校勘的详尽程度。毕竟《红楼梦》版本众多,流传过程中难免有讹误和缺失,一个好的版本对普通读者来说至关重要。幸运的是,这本的注释非常到位,对于那些生僻的典故、诗词的典出,甚至是书中一些特定的家具器皿名称,都有清晰的解释,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理解难度。阅读体验上,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初期的热闹繁华,中期的暗流涌动,到后期的樯橹灰飞烟灭,层次分明,张弛有度。它不像有些小说那样情节跌宕起伏,而是更像一曲缓缓展开的交响乐,每一个声部(人物线索)都独立存在,又和谐地汇聚成宏大的悲剧主题。尤其佩服作者对“梦”与“醒”的哲学思考,现实的荒诞与虚幻的真实交织,让人在享受故事的同时,也不断反思我们自身所处的环境是否也是一场大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