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四库全书词曲类:中原音韵
定价:52.00元
作者: 周德清
出版社:中国书店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4919141
字数:
页码:22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元周德清撰。爵成于泰定学矛分簿本不分卷帙。考其《中原音韵》起例以下,即列诸部字数。正语作词超佣以下,即列作词诸法。盖前为瀚书,后为附论,畛域显然。今据此厘爵二卷。其音鹊之例,以平声分为阴阳,以入声配隶三声,分为十九部。盖全为北曲而作。今录存其书,以备一家之学,而并论其源流得失。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收藏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版本选择也十分有讲究。它似乎汇集了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原音韵”的不同注本和校本,并且清晰地标注了不同版本的差异和取舍依据。这种版本学的考量,让这本书的价值链条更完整,更经得起推敲。我个人对校勘学的细节很感兴趣,能够看到不同年代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读同一份古籍的演变过程,这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观察。它让我意识到,即便是看起来固定的“音韵”知识,在历史长河中也是流动的、被不断修正和完善的。对于那些追求版本稀有性和学术严谨性的藏书家来说,这本书的综合性和权威性,使其成为一个非常值得投资和长期保存的品种。它代表了一种对文化源流的尊重和对知识体系建构的努力。
评分说实话,我对“四库全书”这个名头是抱有一定期待的,但拿到这本书后,我发现它在内容的现代性解读上,做得比我想象的还要出色。很多古籍的整理,要么是照搬原文,晦涩难懂,要么是过度白话化,失了原韵。这本书的编纂者似乎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他们在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历史文献基础上,对那些关键的、容易产生歧义的术语,提供了非常到位且精准的现代汉语解释,并且附带了大量的例证,这些例证往往选取自当时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杂剧本。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出身,但又对元代戏曲文学有强烈兴趣的普通读者来说,简直是莫大的福音。我不是为了写论文,我只是想更深层次地理解关汉卿、王实甫他们笔下的世界,而这本书无疑架起了一座通往那个辉煌时代的坚实桥梁。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给了我一种非常独特的沉浸感。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阅读材料,而是需要你静下心来,逐字逐句去体味的“慢阅读”佳品。记得有一次我尝试对照着书中的音韵表去朗读一段散曲,发现原本觉得拗口的句子,在按照书中所指的元音去发音后,竟然立刻变得流畅、悦耳起来,仿佛穿越时空听到了那个时代原汁原味的唱腔。这种“可操作性”的学术著作实在难得。虽然内容确实比较专业,对初次接触音韵学的朋友来说可能门槛稍高,但只要愿意投入时间,回报是巨大的。它让你不仅仅是“读”了那些文字,更是“听”到了文字背后的音乐和节奏。这种听觉上的复原和理解,是单纯看剧本无法替代的深度体验,它真正激活了文本的生命力。
评分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学术价值远超其价格本身,尤其对于研究元曲格律和词曲体制的学者来说,简直就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我之前翻阅过几本零散的元代韵书,总感觉不成体系,很多地方的解释都比较牵强附会。但在这套书中,编纂者显然下了大工夫,他们不仅梳理了历代的音韵流变,更着重于将元代中原地区的实际语音习惯与当时的曲牌、曲调进行对应分析。这种细致入微的考证,使得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音变规律变得豁然开朗。我尤其欣赏其中对“入声”在元代杂剧中处理方式的论述,这在很多通俗读物中是很少涉及的深度。光是为搞清楚一个曲牌的平仄要求,我可能就要查阅好几本参考书,而这本书将这些知识点系统地整合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研究效率。说实话,光是这些独到的见解和详实的考据,就足以让它成为案头必备的工具书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实在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封面设计很古典,那种雅致的字体和留白处理,让人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它蕴含的厚重历史感。我一直对古代的文学典籍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关于音韵、格律方面的专著,常常能从中发现许多现代人忽略的语言之美。这次特意找来这套书,就是想深入探究一下元代杂剧和散曲的语言特点。书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即便是那些繁复的注释和引文,也看得十分清楚,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可以想象,在静谧的午后,泡上一壶清茶,伴着这本厚重的典籍慢慢品读,那种感觉是多么令人沉醉。对于真正热爱传统文化,愿意花时间钻研古籍的同好来说,这套书的硬件条件绝对是顶级的享受。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都散发出一种低调的文化气息,让人心生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