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得道的幸福:莊子審美體驗研究(人文學叢書 第二輯)
定價:35.00元
作者:王焱
齣版社:暨南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56680254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81kg
編輯推薦
王焱副的《得道的幸福——莊子審美體驗研究》對莊子審美體驗的發生基點、獲得途徑、呈現特質、依據等進行瞭係統研究,並對莊子審美體驗學說的外部效應,即其曆史與現實意義進行瞭盡可能廣泛的掃描式和深入的揭示。
內容提要
王焱副教授的《得道的幸福——莊子審美體驗研究》。以幸福問題作為莊學的價值取嚮在外尚不多見。本書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學術探索。作者以審美體驗為中心,以實現幸福為旨歸,對莊子體道的內在機製與外部效應進行全方位的考察。莊子的審美體驗即得道體驗,而得道正是莊子所認為的幸福。本書對莊子審美體驗的發生基點、獲得途徑、呈現特質、依據等進行瞭係統研究,並對莊子審美體驗學說的外部效應,即其曆史與現實意義進行瞭盡可能廣泛的掃描式和深入的揭示。古老的思想在《得道的幸福——莊子審美體驗研究》中變為現代美學話語,諸如,何為得道,為何得道,如何得道,都講得通俗易懂。得道即領會宇宙精神,達緻高境界。得道之人能享有“至樂”、“逍遙遊”、“與物為春”的生命體驗。得道是對本性的迴歸,是對自我與世界原初親密關聯的恢復。要達至體道之境,不僅需要運用高明的處世之方安頓生命,還需要有特彆的精神修煉術,使心靈免於無謂的痛苦,重返空明。莊子的審美體驗學說能為現代人提供謀求幸福的生命智慧,同時也蘊涵著自身的危機。我們相信,讀者不僅能從其中領會莊子的人文思想,同時可以體悟得道的幸福和謀幸福的門徑。
目錄
總序(欒棟) 序(李詠吟) 引 論 節 題解 一、何為莊子 二、何為審美體驗 第二節 研究意義 一、學術意義 二、現實意義章 審美體驗之發生基點 節 貴生 一、貴生之義 二、貴生之由 三、貴生之辨 四、貴生之策 第二節 安命 一、“命”的含義 二、安其性命之情 三、解脫生命痛苦 四、追求心靈自由第二章 審美體驗之獲得途徑 節 遊世 一、反對避世 二、反對人世 三、順人而不失己 第二節 虛的功夫 一、所虛之物 二、唯道集虛第三章 審美體驗之呈現特質 節 至樂 一、無樂 二、靜 三、自適 第二節 逍遙遊 一、逍遙 二、遊 三、精神自由 第三節 與物為春 一、與物化而不以心稽 二、萬物與我為一第四章 審美體驗之依據 節 本根之道 一、道乃産生萬物之根源 二、道乃萬物存在之根據 三、本根之道的特徵 第二節 自然之天 一、天即自然 二、天與人 三、天與道 第三節 反其性情而復其初 一、以真為美 二、人與世界的原初關聯第五章 審美體驗之意義揭示 節 中國藝術精神之魂 一、古代文人人格 二、藝術創作的心理前提 三、藝術作品中的情感體驗 四、古代文人的價值旨趣 第二節 對構築幸福人生的啓示及其局限 一、啓示 二、局限參考文獻 一、莊子注書類 二、莊子研究著作類 三、其他著作類 四、英文類 五、論文類及其他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評價三 說實話,我是一個對哲學理論研究本身不太感冒的人,總覺得那些概念太抽象,離我的生活太遙遠。但是,這本書卻讓我對“人文學叢書”這個分類有瞭新的認識。它並沒有賣弄那些晦澀的學術術語,而是將莊子深邃的思想,巧妙地轉化為一種可以被普通讀者理解和感悟的語言。作者在探討莊子“德”的觀念時,並沒有將其拔高到某種道德律令的高度,而是將其視為一種順應自然、與萬物和諧相處的內在德性。這種德性,體現在日常生活的細微之處,比如對待他人、對待自然,都有一種不強加、不乾涉的溫和力量。我尤其贊同作者提齣的“得道的幸福”這一核心觀點,它不是通過占有、控製來獲得的短暫快樂,而是一種源自內心深處的安寜與滿足,一種與宇宙同頻共振的喜悅。這種幸福,是物質財富無法比擬的,也是時間長河無法衝刷的。
評分評價八 這本書最讓我欣賞的地方,在於它展現齣瞭一種“不露痕跡”的學術功底。作者在論述莊子的審美體驗時,仿佛是信手拈來,毫不費力。但細細品味,卻能發現其中蘊含的深厚的學養。他能夠自如地穿梭於《莊子》原文、曆代注解以及現代的哲學理論之間,並將它們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在探討莊子“天地之美”時,作者不僅僅描寫瞭宏大的山川景物,也關注到那些被忽視的細微之處,比如“蜣螂之足,蠓(méng)之與,皆有以成其形”。這種對生命萬物平等的尊重和欣賞,正是莊子審美觀的核心所在。我感覺自己在閱讀中,也潛移默化地培養起對世界的更深的體悟和更廣闊的視野。
評分評價九 我是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尤其喜歡那些能夠觸及心靈、啓迪智慧的書籍。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這一需求。作者並沒有把莊子簡單地塑造成一位“避世隱士”,而是將其視為一位深刻的生命哲學傢,一位具有超凡洞察力的思想傢。在探討莊子“神遇”的觀念時,作者將其與現代社會人際關係中的“隔閡”和“誤解”進行對照,讓人不禁思考,我們是否在追求效率和速度的同時,丟失瞭與他人、與世界建立真正連接的能力?莊子“得意忘言”、“心通萬物”的境界,在書中得到瞭非常生動的詮釋,它提醒我們,真正的理解和溝通,往往超越瞭語言的藩籬。
評分評價六 我一直認為,真正的經典,不應該僅僅是擺放在書架上的裝飾品,而應該具有活化的力量,能夠與我們當下的生活發生共鳴。這本書無疑做到瞭這一點。作者在對莊子“物化”境界的解讀中,並沒有將其視為一種逃避現實的消極態度,而是看作一種在極端壓力下,保持精神自由和內心安穩的生存智慧。想想我們現代人,每天被各種信息和壓力裹挾,如何纔能不被“物化”所吞噬?莊子提供的“不為物役”的視角,在書中得到瞭非常有啓發性的闡釋。作者並非照搬莊子的原話,而是將其思想的核心精神,巧妙地“翻譯”成現代人能夠理解和接受的語言。
評分評價四 這本書帶給我的驚喜,還在於它在論證莊子審美體驗時,所援引的大量生動形象的例子。作者不僅僅是堆砌古籍中的文本,而是深入挖掘瞭莊子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場景氛圍,甚至是對自然景象的描摹,來佐證自己的觀點。比如,在探討“無用之用”時,作者描繪瞭南郭子綦的“倚樹而坐,窺軒冕,欲知其所自來”,以及匠人鋸大木的“神遊”狀態,這些場景在我腦海中立刻鮮活起來,讓我真切地感受到莊子哲學中那種“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韻味。這種通過具象化來闡釋抽象概念的方法,對於我這樣不太擅長抽象思維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感覺我不是在讀一本學術專著,而是在和莊子一起,漫步在山水之間,感受生命的律動。
評分評價五 作為一本“人文學叢書”,這本書在學術的嚴謹性和文學的感染力之間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作者在解讀莊子思想時,顯然做瞭大量的文獻研究,但這些研究並沒有成為阻礙閱讀的門檻,反而為他的論述提供瞭堅實的基礎。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莊子》原文時,往往會配以自己的精煉解讀,使得古老的文字煥發齣新的生命力。尤其是在討論“養生主”時,作者將莊子關於“順其自然”、“遊刃有餘”的觀點,與現代社會人們普遍存在的亞健康狀態進行對比,發人深省。他沒有簡單地批判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而是引導讀者去反思,去尋找內心的寜靜和身體的平衡。這種切入點非常巧妙,也讓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大大提升。
評分評價十 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作者以一種極為溫和而堅定的筆觸,引導讀者去重新審視我們對“幸福”的定義。我們常常以為幸福來自於物質的豐裕、地位的顯赫,但莊子告訴我們,真正的幸福,源於內心的自由和與道的契閤。在書中,我看到瞭作者對莊子“乘天地之正,禦六氣之辯,遊無窮之上者”的精彩解讀,這是一種何等灑脫、何等博大的生命姿態!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場心靈的“長途旅行”,迴過頭來,發現自己對生活有瞭新的理解,對未來有瞭新的期待。它不是一本讓你瞬間“開悟”的書,而是一本能夠陪伴你,在人生旅途中不斷沉澱、不斷升華的書。
評分評價二 我之所以會被這本書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標題中“審美體驗”這個詞。在我看來,很多對莊子哲學的解讀,往往側重於其“道”的形而上層麵,或者其“無為”的政治哲學含義,而忽視瞭其中蘊含的豐富的情感和精神享受。這本書恰恰填補瞭這一空白。作者對莊子“美”的理解,並非局限於世俗的“好看”或“悅目”,而是上升到瞭對生命本質、宇宙規律的一種深刻洞察。那種“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何嘗不是一種極緻的審美體驗?我讀到關於“齊物論”的章節時,更是被深深震撼。作者通過對“鼓盆而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等故事的細膩剖析,揭示瞭莊子看待生死、物我關係的獨特視角。這種視角,不是冷酷的虛無,而是一種對生命有限性的坦然接受,以及在有限中發現無限可能的智慧。這種智慧,本身就是一種深沉而獨特的美。
評分評價一 初次翻開這本《滿28包郵 得道的幸福:莊子審美體驗研究》,我懷著一種既好奇又略帶忐忑的心情。好奇的是,如何在現代社會語境下,重新審視和解讀莊子這位兩韆多年前的先哲?他的“道”與“美”,在物質極大豐富、信息爆炸的當下,是否還能觸動我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角落?忐忑則在於,過往的閱讀經驗告訴我,很多關於古典哲學的解讀,要麼過於艱澀晦澀,將思想禁錮在象牙塔裏;要麼過於淺白,流於泛泛而談,未能觸及精髓。然而,這本書從一開始就展現齣瞭它獨特的魅力。作者並沒有急於拋齣宏大的理論體係,而是以一種非常生活化的筆觸,緩緩展開。像是鄰傢老者,娓娓道來,將莊子的思想融入到對自然風光、人生況味的點滴敘述中。我尤其喜歡其中對“逍遙遊”的闡釋,不同於以往我理解的“無所事事”,作者將其解讀為一種精神上的自由,一種超越功利、不為外物所役的超然境界。讀到此處,我仿佛看到自己內心深處那被現實瑣事壓抑已久的翅膀,在作者的文字中重新舒展。
評分評價七 我對於“滿28包郵”這個標簽,起初並沒有抱太高的期待,總覺得價格親民的書,內容上可能有所欠缺。然而,當我深入閱讀這本書後,我發現自己的擔憂完全是多餘的。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思想廣度,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作者對於莊子“心齋”的解讀,尤其讓我印象深刻。他沒有將“心齋”理解為一種刻意的精神訓練,而是將其視為一種開放、包容、不設防的胸懷。就像一塊乾淨的畫布,能夠接納萬物,卻不為任何痕跡所染。這種境界,對於我這樣常常被雜念睏擾的人來說,簡直是一種精神上的解脫。我感覺自己被引領著,去學習如何放下不必要的執著,去擁抱更廣闊的內心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