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益智编--中华智慧经典
定价:21.00元
作者:(明)孙能传著,王玉亮注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0-09-01
ISBN:978710107505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益智编》初刻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入《四库全书》存目,至清末藏刻已片板无存。光绪十七年(1891),孙氏子孙根据家藏本再次翻刻,并由学者俞樾题签。此次整理校译,即以光绪年间翻刻本为底本,参照其他版本,并对校于相关史书。
《益智编》全书四十一卷,按前后顺序分为帝王、宫掖、政事、职官、财赋、兵戎、刑狱、说词、人事、边塞、工作、杂俎等共计十二类。孙能传主要择取治国安邦、平叛定乱等经世实用的事例,列入各类之中。此次译著没有保留所有篇章,而是择选那些能代表作者思想的、有关治国安邦、平叛定乱的事例;如果相同事例有多个,则选取有代表性、易为读者认知的。
目录
卷一帝王类
定策
宋太祖之姊
吕端奉立宋真宗
翼储
解缙诗解父子怨
卷二帝王类二
宗藩
耿纯尽诛刘杨兄弟
沈景为河问王相
李迪墨笔搅清水
卷三宫掖类
后妃
李夫人不见汉武帝
文德皇后贺唐太宗得直臣
曹后临事有主张
卷六政事类三
弭盗
张敞治偷
韩褒以贼治贼
虞诩平朝歌贼
王敬则治偷
破妖妄
赵凤斧劈假佛牙
李泌谏新立白起庙
李德裕杜绝“圣水”
卷七职官类一
宰相
李沆忧及身后事
卷八职官类二
监司
周湛为案牍立号
守令
欧阳修不求赫赫之誉
孙莘老劝富人积福
守 官
晏子自称“社稷之臣”
李绛不进羡余
驭胥吏
黄盖不容奸欺下属
包拯为吏所卖
卷九财赋类一
理财
王导制练布单衣
钱钞
文彦博纳铁钱
卷十财赋类二
仓储
张咏以米易盐
王钦若先支湿米
周忱任民取粮以绝虏望
刘大夏与收市法
漕挽
裴行俭设假粮车
卷十一财赋类三
救荒
管仲平衡丰灾赋税
范仲淹增粮价
周忱智取四方米
捕蝗
姚崇坚持除蝗
卷十二兵戎类一
将帅
殷孝祖显仪仗致死
宋太祖善御大将
节镇
赵普削藩镇
卷十三兵戎类二
筹策
陈轸智破秦韩之盟
慎子智用三大夫
卷十四兵戎类三
料敌
陆抗将计就计
盛彦师设伏斩李密
李光弼料二将必降
邱福拒谏致败
卷十五兵戎类四
设间
郑桓公巧使反问计
田单救齐
陈问除范增
班超计破莎车
史思明计杀唐骁将
宋太祖杀林仁肇
曹玮杀靺鞨
种世衡除二王
岳飞废刘豫
卷十六兵戎类五
战略上
孙膑减灶胜庞涓
赵奢解阏与之围
韩信背水阵
李广上郡遭遇战
虞诩智胜羌兵
司马懿大败公孙渊
卷十七兵戎类六
战略下
王世充计败李密
檀道济唱筹量沙
李光弼计获敌马
李想雪夜入蔡州
周德威大败梁军
曹玮巧计胜敌
狄青追敌有节
卷十八兵戎类七
招抚
高仁厚降敌有方
攻取
耿弁取巨里
赵通火猴破敌
卷十九兵戎类八
守御
张特巧使缓兵之计
刘镝大败兀术
卷二十兵戎类九
定乱
段秀实大义责郭唏
王德用执法公正
于谦镇定平朝乱
詹荣平定大同兵乱
卷二十一兵戎类十
制叛逆
张浚谈笑制叛将
李泌单骑入陕州
徐氏巧计杀妫览
温峤巧施韬晦之计
卷二十二兵戎类十一
待降附
程昱不杀降
罗隐巧谏钱缪
安反侧
留侯封雍齿安人心
卷二十三兵戎类十二
镇人心
狄青巧用两字钱
刘裕巧解麾断沉水
卷二十四刑狱类一
刑 法
高柔献策
满宠考掠脱杨彪
张咏斩吏
李孝寿勘案
谳议
陈奉古判执盗误伤无辜者
卷二十五刑狱类二
折狱上
子产气听术
陆云察奸
何武断剑
张老诡书
高柔察冤
蜜中鼠矢
苻融洗冤
刘崇龟换刀辨
赵和判庄券
李勉雪冤
冯仪滴桐油于茶
张咏识割牛舌者
向敏中疑狱擒
卷二十六刑狱类三
折狱类下
老吏辨盗
卷二十七刑狱类四
迹盗
捕盗名官苏无名
杨武善用奇
卷二十八说词类一
奉使
晏子论橘枳
蔺相如完璧归赵
卷二十九说词类二
盟会
秦赵渑池之会
善说
触龙说赵太后
卷三十说词类三
善谏
陈子亢谏止
卷三十一说词类四
谐讽
优孟谏楚庄王葬马
优孟作孙叔敖歌
晏子数圉人之罪而谏景公
辩才
姬妾就刑
卷三十二人事类一
知 人
匡童不叛
卷三十三人事类二
料事
陶朱公长子重财
卷三十四人事类三
早慧
汉昭帝早慧
干办
李孚人邺
卷三十五人事类四
危疑
寇恂遣子弟随军
卷三十七边塞类一
安边
李允则守雄州
范纯仁三“粗”答神宗
刘大夏藏旧籍
卷三十八边塞类二
驭夷
傅介子刺楼兰王
班超火烧匈奴使
裴行俭平二蕃
郭子仪挺身说回纥
吕端善养李继迁母
种世衡冒雪守信
卷四十工作类二
河渠
苏公堤
郭守敬与通惠河
器仗
沈括分辨战车与民车
曾铣与战
卷四十一杂俎类
杂事
孙膑赛马
孝子认弟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讲,我一开始对这种篇幅宏大的史学著作是有些畏惧的,总觉得晦涩难懂,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去“啃”。然而,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却出乎意料地流畅和富有张力。作者在叙述重大历史事件时,并非采取流水账式的记录,而是善于抓住那些关键的转折点和富有戏剧性的细节。读起来就像是在听一位博学的老者娓娓道来,他不仅告诉你“发生了什么”,更深入地剖析了“为什么会这样”,以及“这对后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政治博弈的梳理,清晰得如同地图一般,让人很容易就理清了头绪,不会迷失在错综复杂的历史脉络中。这种叙事技巧,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原本只对历史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也能轻松领略到历史的波澜壮阔。它成功地将严肃的学术研究与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这实属不易。
评分从文学鉴赏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中收录的那些古代诗词和骈文选段,简直是语言艺术的巅峰展示。它们的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意境深远,充满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浪漫与哲思。我常常在午后安静的时光里,挑选几篇来朗读,感受那种韵律之美。那些对自然景物的描摹,如“云卷云舒”、“风动竹影”,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令人心醉的画面。更妙的是,作者在编排这些段落时,似乎有意地将不同流派、不同情感基调的作品穿插在一起,使得阅读体验富有层次感和对比性。这种精心的编排,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情感对话,让人在品味文字的同时,也与那些遥远而高贵的灵魂进行着无声的交流。这本书的文学价值,足以让它在任何文学选集中占据一席之地。
评分这本书里收录的那些关于“修身齐家”的论述,真是给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启发。我一直以为古代的伦理道德教条都是刻板且难以融入现代生活的,但这本书里的智慧却展现出惊人的穿透力。它不是空泛的说教,而是充满了极具操作性的生活哲学。比如书中对于“慎独”的探讨,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独处时的行为和心境。作者没有简单地要求我们做到完美,而是细腻地描绘了一个人如何通过对自身微小欲望的约束,最终达到内心平静的过程。这种由内而外的自我管理,放在今天快节奏、信息爆炸的环境中,简直就是一剂良药。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方法应用到日常的规划中,比如更专注地处理手头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社交干扰,结果发现效率和精神的富足感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这说明真正的智慧是超越时代的,它直指人性的本质,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成为一个“人”。
评分这本《古籍珍藏本:XXX》(假设是另一本古代典籍)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倾注的心血。封面采用了传统的绢布材质,触感温润而有分量,配上烫金的书名,在灯光下流淌出一种低调的华贵感。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既保护了视力,又营造出一种穿越时空的历史氛围。特别是对于古籍的影印质量,简直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那些繁复的笔画和细微的墨迹痕迹,都被清晰地保留了下来,仿佛能嗅到纸张上残留的墨香。阅读时,那种翻阅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让人不禁放慢速度,细细品味每一个字句背后的时代风云。对于一个痴迷于传统文化和精美印刷品的收藏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可以触摸和感受的文化遗产。这种对手工技艺和传统审美的坚持,在如今这个追求快速复制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对于一个热衷于探究古代科学与技术发展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中关于古代天文学和数学的记录,简直是一座宝库。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浑仪、圭表的描述部分,那些图文并茂的注解,清晰地展示了古人如何仅凭肉眼和简单的工具,就能对宇宙的运行规律进行如此精确的观测和推算。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笨办法也能出真知”的道理。更令人惊叹的是,书中还保留了许多失传已久的度量衡的换算标准,对于研究古代工程、水利乃至农业技术的学者来说,这些数据具有不可估量的参考价值。相比于现代科学的精密仪器,古人的智慧更多体现在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逻辑推理上。这本书不仅仅是记录了这些成就,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那个时代先贤们那种朴素而强大的探索精神的由衷敬佩。这部分内容,绝对值得所有对科技史感兴趣的人反复研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