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孙诒让全集:籀庼遗文(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下册)
定价:68.00元
作者: 孙诒让,许嘉璐,徐和雍,周立人 校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101095838
字数:
页码:64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孙诒让全集:籀庼遗文(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下册)》难读者莫如经、经说四篇。余前以未见皋文先生经说解为憾,一日得如皋冒鹤亭孝廉广生书,云武进金淮生运判武祥臧有先生手稿本,急属鹤亭驰书求睱录。金君得书,则自校写一本寄赠,得之惊喜奈日。余前补定经下篇句读,颇自矜为协获,不意张先生已先我得之矣。其解善谈名理,虽校雠未桌,不无望文生义之失,然固有精论,足补正余书之阙误者。金、冒雨君惠我不浅矣。既又从姻戚张文伯孝廉之纲许,睱得阳湖杨君保彝经说校注,亦闲有可取,因与张解并删简补录入册。凡余旧说与两家闻合者,皆改从之。盖深喜一得之愚与前贤冥符迢契,固不敢攘善也。其求书若渴,谦逊扬善,信古道也。
目录
辑校说明
同治三年 甲子(一八六四年)
扫叶山房刻本契丹国志跋
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帙存疑
书戴侗六书故後
同治四年 乙丑(一八六五年)
白虎通校补跋
同治五年 丙寅(一八六六年)
明肉府本玉篇跋
同治六年 丁卯(一八六七年)
方成珪雪斋传略
罗以智校本集韵跋
题日本刊本孝经郑注
题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题卢本白虎通
又题白虎通
同治七年 戊辰(一八六八年)
题明内府本广韵
题明本永嘉方氏古今韵会
举要小补
写本刘忠肃公遗稿校记
景写宋本刘攽汉官仪跋
九峰山志跋
题扬州汪氏摹刻宋本公羊何注
艺苑捃华叙
同治八年 己巳(一八年)
上田戴氏族谱叙
周懋宠慎江文徵手稿本题记
校集宋郑缉之永嘉郡记书後
温州建置沿革表引
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後记
同治九年 庚午(一八七O年)
复书爱日精庐藏书志後
趟氏胃綮录题识
钞本四灵诗後记
同治十年 辛未(一八七一年)
书永嘉张氏存愚录
金鹗求古录礼记补遗题识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笺迻
同治十一年 壬申(一八七二年
题元本广韵
景写宋本孔氏家语校记
题传钞江永律吕新义
题传钞宋翔凤校本陆子新语
题传钞卢校越绝书
与陈兰洲书六通
同治十二年 癸酉(一八七三年)
宋保谐声补逸书後
题易山斋周礼总义
召伯虎敦拓本跋
题苏时学墨子刊误
二刘文集跋
书景宋本集韵校勘记
校读汉魏六朝隋唐碑碣文字
同治十三年 甲戌(一八七四年)
会稽章氏隋书经籍志考证
史部钞本校记
钞本周官说跋
不系舟渔集钞本跋
齐天保造像拓本碑文跋
书平津馆本华氏中藏经後
书景写宋本邓析子後
光绪元年 乙亥(一八七五年)
蒙川遗稿跋
戴校墨子录本书後
书旧着广韵姓氏刊误稿本後
光绪二年 丙子(一八七六年)
写本曹松隐集题识
竹轩杂着跋
横塘集跋
汲古阁本孔氏家语题识
马氏集韵校勘记题记
津逮秘书本宋洪遵泉志题识
光绪三年 丁丑(一八七七年)
检校钞宋校本陆子新语题识
校读汉郭泰碑拓本题识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辑校说明
同治三年 甲子(一八六四年)
扫叶山房刻本契丹国志跋
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帙存疑
书戴侗六书故後
同治四年 乙丑(一八六五年)
白虎通校补跋
同治五年 丙寅(一八六六年)
明肉府本玉篇跋
同治六年 丁卯(一八六七年)
方成珪雪斋传略
罗以智校本集韵跋
题日本刊本孝经郑注
题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题卢本白虎通
又题白虎通
同治七年 戊辰(一八六八年)
题明内府本广韵
题明本永嘉方氏古今韵会
举要小补
写本刘忠肃公遗稿校记
景写宋本刘攽汉官仪跋
九峰山志跋
题扬州汪氏摹刻宋本公羊何注
艺苑捃华叙
同治八年 己巳(一八年)
上田戴氏族谱叙
周懋宠慎江文徵手稿本题记
校集宋郑缉之永嘉郡记书後
温州建置沿革表引
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後记
同治九年 庚午(一八七O年)
复书爱日精庐藏书志後
趟氏胃綮录题识
钞本四灵诗後记
同治十年 辛未(一八七一年)
书永嘉张氏存愚录
金鹗求古录礼记补遗题识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笺迻
同治十一年 壬申(一八七二年
题元本广韵
景写宋本孔氏家语校记
题传钞江永律吕新义
题传钞宋翔凤校本陆子新语
题传钞卢校越绝书
与陈兰洲书六通
同治十二年 癸酉(一八七三年)
宋保谐声补逸书後
题易山斋周礼总义
召伯虎敦拓本跋
题苏时学墨子刊误
二刘文集跋
书景宋本集韵校勘记
校读汉魏六朝隋唐碑碣文字
同治十三年 甲戌(一八七四年)
会稽章氏隋书经籍志考证
史部钞本校记
钞本周官说跋
不系舟渔集钞本跋
齐天保造像拓本碑文跋
书平津馆本华氏中藏经後
书景写宋本邓析子後
光绪元年 乙亥(一八七五年)
蒙川遗稿跋
戴校墨子录本书後
书旧着广韵姓氏刊误稿本後
光绪二年 丙子(一八七六年)
写本曹松隐集题识
竹轩杂着跋
横塘集跋
汲古阁本孔氏家语题识
马氏集韵校勘记题记
津逮秘书本宋洪遵泉志题识
光绪三年 丁丑(一八七七年)
检校钞宋校本陆子新语题识
校读汉郭泰碑拓本题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没得说,中华书局的出品一向让人放心,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摸上去很舒服,那种泛着微微黄的色泽,一看就是适合长期阅读和珍藏的。我尤其喜欢它竖排版的字体选择,古朴典雅,读起来有一种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的感觉。这种精心的排版,不光是为了复古,更是为了更好地呈现原汁原味的经典韵味。每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力量,让人不由自主地慢下来,去细细品味文字间的深意。对于研究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来说,这样的实体书简直是精神食粮,比电子版多了太多仪式感和厚重感。光是摆在书架上,它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彰显着主人对传统文献的敬重。希望这样的用心能够一直延续下去,让更多人愿意拿起纸质书,沉浸在文字的海洋里。
评分从收藏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在这个信息爆炸、知识快速迭代的时代,能够拥有一套权威、完整的古代文献汇编,无疑是对个人知识体系的一种重要巩固。它代表着一种对“经典”的坚守。我将它放在最容易拿到的地方,时不时就会翻看其中的某一页,不是为了读完,而是为了重温那种学术的严谨感。而且,中华书局的版本,往往意味着更高的准确性和更可靠的权威性,这对于未来做任何相关研究或写作时,都能提供一个坚实可靠的底本支撑。可以说,它不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长期的知识投资,其精神价值远超物质成本。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以往我读过的任何文集都有所不同,它自带一种沉静的学术气息,让你在阅读时不得不提高自己的专注度。初读可能有些吃力,毕竟是精研的古文,但正是这种“挑战”,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我常常需要对照着工具书,一点点地揣摩字词的准确含义,这种主动探索的过程,反而让知识点记得更牢固。更棒的是,一些地方的注释和校勘做得非常到位,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让普通读者也能跟着学者的思路走进去。这套书并非高高在上拒人千里之外,而是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着现代读者与古代的智慧。它鼓励你动脑,鼓励你求证,这才是真正的学术启蒙。
评分拿到这套书,最让人惊喜的就是它内容的丰富度和考据的严谨性。虽然我不是专业的学者,但能感觉到编纂者在整理这些遗文时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内容涉及的领域非常广阔,从经学义理到诗词歌赋,再到一些生活中的札记,勾勒出一个鲜活、多面的知识分子形象。我尤其关注其中一些关于地方文献整理的部分,那份对细节的执着和对史实的尊重,真的让人肃然起敬。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深度的田野考察,不断有新的发现和理解被点亮。它不仅仅是文献的汇编,更是一部生动的学术史,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士人的学问风骨和思想脉络。这种深度和广度,不是随便什么通俗读物能比拟的,它需要读者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消化,但回报绝对是丰厚的。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套书的“时间感”。当你阅读其中一些篇章时,仿佛能听到百年前那位学者在案前沉思的声音,感受到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它不像现代快餐式的阅读材料,读完即忘,这套书的内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会随着你人生的阅历增长而呈现出新的意义。或许少年时读到的是字面意思,中年时读到的是处世哲学,老年时读到的则是生命智慧。这种跨越时间的对话,是任何电子媒介都难以给予的深度体验。每一次重读,都能从中汲取到不同的营养,它像一位沉默而睿智的长者,静静地陪伴着你成长和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