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左传 译注
定价:49.00元
作者:(春秋)左丘明,王珑燕注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5024101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左传》是我国一部比较古老的编年体历史书。它以春秋时期鲁国的十二位君主的在位时间作为记事的线索,上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讫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记载了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史实,为我国*部记事详尽而系统的史书。它广泛地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活动,揭示了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批判了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虚伪,表彰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和具有爱国精神的人物,表现了作者褒贬美刺的鲜明态度和一些比较进步的思想,是我们今天研究这个时期的历史的重要文献。它记事详尽,叙述清晰,语言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概括能力,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典范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研究它对发展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化也有的参考价值。《左传译注》是儒家十三经之一,是*部叙事详细、体系完整的编年史,是先秦史学和文学*高成就的代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近期接触了一套关于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发展的编年史,这本书的叙事手法简直是一绝,它没有采用传统的“流派划分”来组织材料,而是以“时代精神对抒情方式的塑造”为主线。从《诗经》质朴的“赋比兴”到楚辞的浪漫瑰丽,再到汉乐府的民间气息,作者精妙地梳理了社会思潮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诗人的审美取向和表达技巧。书中特别强调了魏晋玄学兴起后,个体生命意识觉醒对诗歌的颠覆性影响,指出正是这种对“自我”的关注,才催生了后来唐代近体诗的格律化和意境的极致追求。这本书的选文极具代表性,每论及一个理论节点,都会引用三到五首最能体现该阶段特点的诗歌进行深入的个案分析,而不是泛泛而谈。对于想系统理解“诗言志”如何随着时代演进,逐渐发展为更复杂、更内省的艺术表达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为清晰且富有层次感的脉络图。它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叹服。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阅读一本关于魏晋风度的集册,里面的文字风格非常飘逸洒脱,仿佛能闻到竹林中清幽的酒香。这本书的选材角度非常独特,它没有过多纠缠于朝堂政变的表层叙事,而是深入挖掘了那一时期士大夫阶层在思想解放和个人情怀上的挣扎与追求。书中引用了大量未曾公开的私人信札和友人间的诗文往来,极大地还原了那个“名士”们率性而为的真实面貌。比如,对嵇康“非汤武而薄周孔”思想的探讨,不仅仅是哲学层面的分析,更结合了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揭示了他们高标独立背后的生存智慧与无奈。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颇具匠心,作者采用了一种跳跃式的叙事,像是在拼凑一幅破碎却又极具魅力的马赛克画卷,需要读者主动去构建联系,这种参与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乐趣。唯一的小遗憾是,有些过于冷僻的典故,注释略显单薄,需要时不时地停下来查阅其他工具书,但这或许也正是它旨在呈现“深度”的体现吧,它似乎在暗示,真正的理解需要读者付出额外的努力。
评分这部《史记》的精装本简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光是捧在手里,那沉甸甸的质感和考究的装帧就让人心生敬畏。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才把扉页和序言细细品味完。司马迁这位伟大的史学家,他用如椽巨笔勾勒出的历史风云,远比教科书上的枯燥描述要鲜活万倍。特别是关于项羽的描写,那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悲壮,与他最终的覆灭,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读来不禁扼腕叹息。书中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捕捉,简直达到了文学的巅峰。我尤其欣赏这次翻译者的注脚处理,既保持了古文的典雅韵味,又用现代的语言进行精准的阐释,使得即便是初涉史学的读者也能轻松领会其中深意,避免了晦涩难懂的陷阱。我发现自己常常读完一段,需要合上书本,在脑海中反复咀嚼那份历史的厚重感,那种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的奇妙体验,是任何快餐文化都无法替代的。全书的印刷质量也是一流的,纸张的选用既不反光又墨色均匀,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如此鸿篇巨制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细节考量。
评分最近看了一本关于先秦诸子百家思想流变的网络学术史论,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跨界整合”能力。作者没有把儒、道、法、墨等学派割裂开来讨论,而是试图构建一个动态的对话模型,展现他们在特定历史时期是如何相互影响、彼此渗透的。例如,书中将墨家的“兼爱非攻”与后世某些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进行了有趣的对照分析,指出其在实践层面上的共通与分歧。更令人称道的是,这本书大量运用了考古发现和出土文献作为佐证,比如对一些早期竹简文字的解读,让原本偏向理论的哲学讨论,增添了坚实的物证基础,极大地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语言非常平实流畅,作者刻意避免了过于学院派的术语堆砌,使得即便是对先秦思想不太熟悉的普通爱好者,也能跟上其思路,享受到逻辑推演的乐趣。它成功地将严肃的学术研究,转化成了一场引人入胜的思维探险。
评分我刚翻完一本探讨唐宋八大家散文艺术手法的专著,这本书的分析角度可谓是独辟蹊径,它着重于解析这些大家在遣词造句上如何运用“气势”与“韵味”的辩证统一。不同于传统的美文赏析,它引入了修辞学和音韵学的概念,去量化分析韩愈排比句的节奏感,以及柳宗元山水文章中那种“冷峻”氛围的营造机制。书中有一章专门对比了苏洵和苏辙父子在议论文章中“力”与“柔”的运用差异,分析得极为透彻。苏洵的文字如排山倒海,气势磅礴,但有时略显粗粝;而苏辙则更加圆润内敛,讲究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力。这种细致入微的解剖,让我对那些耳熟能详的名篇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看似信手拈来的佳句,背后蕴含着如此精妙的结构布局。这本书的图表制作非常清晰,用现代的图示来解构古代的篇章结构,使得抽象的文学理论变得直观易懂,对于想提高自己写作表达能力的进阶读者来说,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范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