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 外二种 [明] 陈继儒 等

小窗幽记 外二种 [明] 陈继儒 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 陈继儒 等 著
图书标签:
  • 明代文学
  • 散文集
  • 陈继儒
  • 小窗幽记
  • 游记
  • 随笔
  • 文学
  • 古典文学
  • 笔记
  • 文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读者科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ISBN:9787547035573
商品编码:3000442643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小窗幽记 外二种

定价:20.80元

作者: 陈继儒 等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47035573

字数:

页码:23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小窗幽记 外二种》被誉为处世格言书,历来为有识之士所青睐。书中几乎每一句话均可视为警世、醒世之名言,蕴含着博大深遂的人生哲理,极富人生真昧;于微言中总结了坎坷人生的诸般经验.如何免遭灾祸,如何规范行止;生活的方法,处世的良策,均有详尽论述。《小窗幽记 外二种》将其精华之语结合经典事例,对其涵盖的立德、修身、读书、为学、立业等人生话题作了精辟阐释和论述,堪称现代人的人生指南,为人处世的宝典。

目录


小窗幽记

卷一 集醒
卷二 集情
卷三 集峭
卷四 集灵
卷五 集素
卷六 集景
卷七 集韵
卷八 集奇
卷九 集绮
卷十 集豪
卷十一 集法
卷十二 集倩

幽梦影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幽梦续影

作者介绍


文摘


《小窗幽记 外二种》:
  卷一 集醒 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语出《搜神记》“狄希,中山人也,能造千日酒,饮之千日醉。”)。今世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无一人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而天下竟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酲,集醒。
  倚才高而玩世,背后须防射影之虫;饰厚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胆之镜(《西京杂记》载秦宫有方镜,人有邪心,照之见胆张心动)。怪小人之颠倒豪杰,不知惯颠倒方为小人;惜吾辈之受世折磨,不知惟折磨乃见吾辈。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澹泊(清静寡欲,不追名逐利)之守,须从秾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
  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莫过高,当原其可从。
  不近人情,举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梦境。遇嘿嘿(默默)不语之士,切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徒,应须防口。结缨整冠之态,勿以施之焦头烂额之时;绳趋尺步之规,勿以用之救死扶伤之日。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
  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过分谦虚,语出《论语·公治长》:“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为曲谨,多出机心。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
  彼无望德,此无示恩,穷交所以能长;望不胜奢,欲不胖餍,利交所以必忤。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两忘;仇因恩立,故使人知恩,不若恩仇之俱泯。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劳我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澹泊之士,必为秾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必为放肆者所忌。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好辩以招尤,不若切默(语言谨慎)以怡性;广交以延誉,不若索居以自全;厚费以多营,不若省事以守俭;逞能以受妒,不若韬精以示拙。费千金而结纳贤豪,孰若倾半瓢之粟以济饥饿;构千楹而招徕宾客,孰若葺数椽之茅以庇孤寒。
  恩不论多寡,当厄的壶浆(语出《左传·宣公二年》:晋灵辄饿于翳桑,赵盾见而赐以饮食。后灵辄为晋灵公甲士.灵公欲杀赵盾,灵辄倒戈相卫,赵盾得脱。),得死力之酬;怨不在浅深,伤心的杯羹,(语出《左传·宣公日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日‘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厦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
  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
  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遂与子家谋先。……弑灵公。”)召之祸。
  仕途虽赫奕,常思林下的风味,则权势之念白轻;世途虽纷华,常思泉下的光景,则利欲之心自淡。
  居盈满者,如水之将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处危急者,如木之将折未折,切忌再加一搦。了心自了事,犹根拔而草不生;逃世不逃名,似膻存而蚋还集。
  情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终不失性。才子安心草舍者,足登玉堂;佳人适意蓬门者,堪贮金屋。喜传语者,不可与语。好议事者,不可图事。甘人之语,多不论其是非;激人之语,多不顾其利害。
  ……

序言



《小窗幽记》外二种:风雅与哲思的古韵之旅 在浩瀚的中华古籍海洋中,总有一些书卷,如同沉睡的珍珠,静待有缘人轻轻拂去尘埃,便能焕发出璀璨的光芒。《小窗幽记》及其外二种,便是这样一套承载着明代文人雅趣与深邃哲思的经典著作。它以其精炼的文字、隽永的意境,勾勒出一幅幅雅致的生活图景,传递着超脱俗世的精神追求,是古代文人心灵栖居的理想之地。 卷首:风雅小窗,幽人寄怀 《小窗幽记》一书,由明代学者陈继儒(字眉公)所辑,是明代小品文的代表作之一。陈继儒,这位生于万历年间的学者,以其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超凡脱俗的文学才情,在当时名噪一时。他曾隐居于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区)的龙山,筑室曰“媚麓”,喜好游山玩水,与友人谈诗论文,生活过的逍遥自在,颇有陶渊明之风。 《小窗幽记》并非一部严谨的学术论著,也不是跌宕起伏的长篇小说,它更像是一本浓缩了人生智慧与生活美学的随身秘籍。全书分为若干篇,每篇之下又分若干则,内容包罗万象,从修身养性、待人接物,到品茗赏花、寄情山水,无不涉及。陈继儒以其独到的眼光,撷取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典故逸事,加以自己的感悟与阐释,化为一则则短小精悍、寓意深远的文字。 其文字风格,正如其名“小窗幽记”,透着一股子清雅与静谧。没有矫揉造作的辞藻,也没有故作高深的议论,只是娓娓道来,字字珠玑。读《小窗幽记》,仿佛推开了一扇雅致的小窗,窗外是风和日丽的庭院,窗内坐着一位安详幽默的长者,他向你娓娓道来人生的真谛,分享着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例如,书中关于“养生”的部分,并非是枯燥的医理,而是通过一些生活细节,讲述如何通过调养身心来获得健康。譬如:“不忧者,养气之神;不怒者,养血之神;不愁者,养筋之神;不恼者,养骨之神。此四者,足以延年。”寥寥数语,道出了精神调养的重要性,远胜过无数空洞的说教。 再如,关于“交友”,书中也充满了智慧:“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精辟地阐释了真挚友谊与表面交情的本质区别。 《小窗幽记》之所以能跨越数百年,至今仍被无数读者珍爱,在于它所传递的价值超越了时代。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外界的喧嚣所裹挟,而《小窗幽记》恰似一剂心灵的良药,引导我们放慢脚步,回归内心,体味生活中的细微美好,重拾那份久违的宁静与雅致。 外篇一:玄机妙理,豁然开朗 在《小窗幽记》之外,还有“外二种”作为其有益的补充,它们共同构成了这套书的独特魅力。其中一种,往往会收录一些与《小窗幽记》风格相近,但侧重点略有不同的内容。 比如,可能包含一些关于“处世之道”的论述。这些论述并非教人圆滑世故,而是强调一种通达的智慧。例如,在面对人生的不如意时,如何保持乐观的心态,如何以一种豁达的态度去化解矛盾,如何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些内容,往往会引用大量的历史典故和名人轶事,用生动的故事来阐释深刻的道理,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启迪。 又或者,会收录一些关于“闲情逸致”的篇章。在古代文人的生活里,品茶、赏花、听雨、观雪,都是不可或缺的乐趣。这些篇章,会细致地描绘这些场景,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展现古人如何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如何将生活过成一首诗,一幅画。读这样的文字,仿佛能闻到淡淡的茶香,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感受到清风拂面,让人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找到片刻的宁静与诗意。 这些外篇的内容,往往会更加注重一种“道”的体悟,与《小窗幽记》的“术”的层面形成互补。如果说《小窗幽记》教会我们如何在生活中“做”,那么外篇则更多地引导我们去“悟”,去体会人生的真谛,去达到精神的升华。 外篇二:智慧传承,薪火相传 另一外一种,则可能收录的是与《小窗幽记》作者陈继儒同时代或稍早、稍晚的文人雅士的精选语录或笔记。这些内容,同样秉持着高雅的品味和深刻的智慧,与《小窗幽记》在精神上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明代文人精神风貌的立体画卷。 例如,其中可能会包含一些关于“读书”的见解。古人对读书极为重视,认为读书是提升自我、明辨事理的重要途径。这些语录,可能会强调读书不仅要读“书本”,更要读“人生”,要从书中汲取智慧,并将之付诸实践。它们会引导读者去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地“读懂”一本书,如何让读书成为一种终身的修行。 又或者,会收录一些关于“艺术鉴赏”的片段。明代是艺术繁荣的时代,文人雅士对诗书画皆有极高的造诣。这些内容,可能会分享他们对山水画的理解,对书法艺术的感悟,对琴棋书画的品评。它们用充满艺术性的语言,描绘出那些令人心驰神往的艺术世界,让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这些外篇的内容,往往更能体现出古代文人社群的交流与传承。它们就像一个个珍贵的片段,拼凑出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图谱,让我们得以窥见他们的思想脉络,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人生与世界的独特看法。 超越时空的智慧结晶 《小窗幽记》外二种,虽然篇幅不长,但其内涵却极为丰富。它不仅是一部集合了古人智慧的读物,更是一扇通往古代文人心灵世界的窗口。通过阅读这套书,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以一种更加豁达、从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如何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凡的美,如何在高雅的志趣中获得精神的滋养。 在当今这个物质日益丰富,精神却可能愈发贫瘠的时代,重拾《小窗幽记》外二种,无疑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富足,不在于拥有多少物质,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丰盈。它教导我们,在喧嚣的世界里,依然可以保持一份清雅,一份超脱,一份对生活的热爱与敬畏。 这套书,如同古人留下的一份珍贵礼物,等待着每一个渴望在纷繁俗世中寻找到一隅清净、一段雅趣的读者,去细细品味,去慢慢感悟。它所蕴含的智慧,并非高高在上,而是融入在生活的点滴之中,只需我们用心去体察,便能收获一份意想不到的豁然开朗。

用户评价

评分

读罢此书,我有一种被带入了一个极其清幽、远离尘嚣的精神世界的奇妙体验。书中描绘的那些场景,无论是竹影摇曳的庭院,还是月色下的空山,都像是经过了精心提纯的意象,它们不是简单的写实,而是作者内心深处对“雅”的极致追求的物化。文字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那种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不像是在宣讲,更像是在耳边低语,将那些哲理与情趣,不着痕迹地渗透进读者的心底。读到那些关于园林布置、案头清供的记述时,我甚至能闻到空气中似乎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茶韵,让人不禁放下手中的俗务,去审视自己生活中的“真趣”所在。它提供了一种对抗现代生活浮躁的良药,让人学会在琐碎中寻找那份独属于文人的静谧与超脱。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它所蕴含的那种“不合时宜”的坚持。在如今这个追求效率和快速反馈的时代,这种慢节奏、重细节的文字,显得尤为珍贵。它不像许多当代读物那样,急于给出结论或提供明确的指导,而是引导读者自己去体会、去感悟。我发现,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领悟。年少时读,或许只觉得文字华丽,意境朦胧;而如今再翻阅,便能品出其中对世事人情的洞察与淡然。那些看似闲笔的叙述,实则暗藏着对人生起伏的深刻理解,只是一层薄纱轻轻覆盖,需要用心去揭开。这是一种需要时间去消化的书,它的价值在于沉淀,而非即时的冲击力。

评分

这部书的装帧设计,首先就给我一种扑面而来的古朴之感,那种微微泛黄的纸张,带着时光沉淀下来的气息,让人忍不住想轻轻翻阅。内页的排版也颇为讲究,字里行间留有的空白,使得阅读过程丝毫不觉拥挤,反而有种疏朗的意境。我尤其喜欢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扉页上的题字,那种带着洒脱劲儿的笔触,仿佛能将人一下子拉回到那个文人墨客吟诗作赋的年代。书中的插图,虽然是摹印的古画,但线条的遒劲和意境的深远,与文字内容相得益彰,它们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对文字意境的延伸和注解。拿在手里,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质感,这绝非寻常的印刷品可比拟,它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让人在把玩之间,就能感受到制作者的匠心独运和对经典的敬畏。

评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本书像是一本被精心整理过的“生活美学手册”,但它高明之处在于,它从不直接“教”你如何生活,而是通过展示一种高雅的生活范本,让你心悦诚服地去模仿和向往。书中对器物、花卉、乃至四季更迭的观察,细致入微,透露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比如对一盆兰花摆放位置的斟酌,对窗外光线角度的把玩,无不体现出一种将日常琐事提升到审美层面的能力。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周围的环境,思考如何通过微小的调整,来优化自己的精神居所。这种由内而外的审美熏陶,远比任何生硬的教条来得有效和持久。

评分

整体阅读体验下来,我感受到的更多是一种“共鸣”而非“学习”。作者的情感表达是如此的真挚而含蓄,它描绘的那些情绪——或微醺的喜悦,或对往昔的追忆,或对自然万物的眷恋——都像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曾经体验过,却不曾完美表达的情感。这种“不言自明”的沟通方式,构建了一种跨越时空的默契。它不是一本需要赶进度的书,而是可以随时翻开,随意停驻的“精神茶室”。在任何感到心神不宁的时刻,抽出它来,指尖触碰到粗粝的纸张,眼前浮现那些清丽的文字,便能迅速找到一个可以安放思绪的角落。它让我体会到,真正的精神富足,是与外界的喧嚣保持距离,而与内心的澄澈相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