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9787540339180

本草纲目 978754033918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 李时珍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药
  • 本草学
  • 药物学
  • 传统医学
  • 博物学
  • 李时珍
  • 明代
  • 古籍
  • 医学史
  • 药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枫林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崇文书局
ISBN:9787540339180
商品编码:3000944826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本草纲目

定价:26.80元

作者: 李时珍

出版社:崇文书局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540339180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函封,无论何时,打开这个函封,我们就能读出那些闪烁着智慧的文化密码。因此,了解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好的途径就是阅读国学经典。《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平装》共60本,精选了中华传统文明中内涵丰富、经久流传的国学经典,包括史学的经典,文学的经典,哲学的经典,设计精美,采取双色印刷,图文并茂,品种丰富。阅读这些日久常新的经典,会带给我们理性和高雅,敏锐与睿智,以及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乐趣。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本草纲目》是一部中华医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凝聚了李时珍及其前人的智慧与心血,详细记录了明朝时期所发现的药物,涵盖了矿物、植物、动物等多个类别。这部巨著的问世,不仅是中国古代医药学发展的里程碑,也为后世乃至世界医学研究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参考。 一、 撰写缘起与时代背景 《本草纲目》的成书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李时珍历经近三十载(约1552年至1578年),“饥嚼草根,渴饮露水”,深入民间,跋山涉水,实地考察,广泛搜集,反复辨析,才得以完成。他继承了古代本草学研究的优良传统,同时又敢于革新,纠正了前人书中存在的许多错误。 撰写《本草纲目》的时代,正值明朝中期,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文化交流也日渐频繁。在此背景下,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对认识和利用自然界药物的渴望也愈发强烈。然而,当时流传的本草书籍,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等,虽然功不可没,但或内容简略,或分类混乱,或记载失实,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实践需求。李时珍目睹这些问题,萌生了编纂一部更为详尽、准确、系统的本草巨著的宏愿。 二、 核心内容与结构体系 《本草纲目》全书共一六卷,五十二部,六十类,收录药物一八九二种,附图一千一百六十幅,新增药物三百七十四种,修订增补处方一千一百六十条。其结构之严谨,分类之科学,内容之丰富,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 1. 严谨的分类体系: 李时珍打破了以往本草按性味、功效等划分的传统,创造性地采用了“目、解、注、附方”的科学分类方法。 目(Class): 这是最大的分类单元,全书共分为六十类。他根据药物的来源和形态,将药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虫部”、“鱼部”、“兽部”、“禽部”、“器用部”等。这种分类方法,既考虑到了药物的自然属性,也方便了后人查找和研究。 解(Genus): 在每个“目”下,又细分为若干“解”,用于进一步区分同类药物。例如,“草部”下就有“百草”,又细分为“香草”、“辨识草”、“毒草”、“水草”等等。 注(Species): 每个“解”下则列出具体的药物名称,并进行详细的“注”。“注”的内容极为丰富,包括: 释名(Nomenclature): 解释药物的别名、俗名、来源地名等,有助于辨识。 集解(Collection of Explanations): 汇集历代本草学家对该药物的记载和论述,并加以考证和评论,纠正错误。 正误(Correction of Errors): 明确指出前人本草记载的错误之处,并给出正确的认识。 附方(Attached Prescriptions): 收集与该药物相关的临床验方,强调药物的实际应用价值。 辨疑(Discrimination of Doubts): 针对一些易混淆的药物,进行详细的鉴别说明。 气味(Property and Taste): 描述药物的性味(寒、热、温、凉;甘、酸、苦、辛、咸)。 主治(Indications): 详细列举药物的主要功效和适用的病症。 发明(Elucidation): 阐述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用法用量等,并提出独到的见解。 修治(Preparation and Processing): 介绍药物的炮制方法,以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 形态(Morphology): 详细描述药物的生长环境、外观形态,附有插图,便于识别。 采制(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讲述采集和加工药物的最佳时机和方法。 鉴别(Identification): 再次强调辨别真伪、优劣的方法。 (主)入(Pathways to Enter the Body): 说明药物主要作用于哪些经络和脏腑。 (禁)忌(Contraindications): 列举药物的禁忌人群或配伍禁忌。 附方(Attached Prescriptions): 在每味药的后面,都附有大量的临床验方,这些方剂多来自民间,经过李时珍的筛选和验证,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2. 科学的鉴别与考证: 李时珍在撰写过程中,极为重视药物的鉴别和考证。他深入田野,亲手采集、观察、试用;他翻阅大量古籍,考订辨析,去伪存真。例如,在辨别“人参”时,他详细描述了不同产地、不同形态的人参的特征,纠正了前人将山上野生的“土人参”误认为“人参”的错误。他对许多植物的名称、形态、产地都进行了细致的考证,为后人提供了准确的识别依据。 3. 广泛的实践应用: 《本草纲目》不仅是一部理论著作,更是一部实践指南。它所收录的药物,涵盖了当时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各种资源,从珍贵的药材到寻常的草根树叶,无不包含在内。书中附录的大量方剂,更是直接指导了临床用药。例如,他记载的“麻黄汤”治疗伤风感冒,“青蒿素”治疗疟疾等,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4. 跨学科的视野: 李时珍在整理本草学知识的同时,也广泛吸取了其他学科的成果。他在书中涉及到了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地理学、化学、天文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例如,他对植物的分类,已经具备了早期植物学的雏形;他对矿物的描述,也体现了当时的化学认识水平。这种跨学科的视野,使得《本草纲目》的内容更为丰富和深刻。 三、 历史价值与深远影响 《本草纲目》的问世,在中国医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历史价值和深远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 1. 奠定中医药学发展基础: 《本草纲目》以其系统、科学的内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本草学。它纠正了前人积累的错误,为后世本草学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的本草学家,如明代的《本草品汇精要》、清代的《本草纲目拾遗》等,都深受《本草纲目》的影响。 2. 推动中医药的实践应用: 书中详实的药物记载和丰富的临床方剂,直接指导了历代医生的临床实践。许多方剂流传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并为现代医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线索。例如,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已成为治疗疟疾的特效药,拯救了无数生命,这正是《本草纲目》价值的生动体现。 3. 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 《本草纲目》中对动植物、矿物的详细描述,对当时的博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精确的图谱和科学的分类方法,为后人研究自然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4. 影响世界医学: 《本草纲目》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它不仅是东方医学的瑰宝,也为西方医学的认识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灵感。许多西方学者通过研究《本草纲目》,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从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 5. 重要的文献价值: 《本草纲目》不仅是医学文献,也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它反映了明代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民俗等方方面面,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四、 结语 《本草纲目》是一部集大成的巨著,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界的认知和对生命的关怀。李时珍以其非凡的毅力、严谨的态度和卓越的智慧,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至今,《本草纲目》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激励着后人不断探索和发现,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它不仅仅是一部药学典籍,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类篇幅宏大的历史叙事题材是有些抗拒的,总担心会陷入枯燥的年代记述中。然而,这套书的叙事手法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化繁为简”。它没有采用那种平铺直叙的编年体,而是巧妙地以几条主线人物的命运交织为轴心,将那些看似无关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紧密咬合的叙事链条。读起来一点也不拖沓,反而充满了悬念和张力。最绝妙的是,作者在处理宏大叙事的同时,对于人物的内心挣扎和情感波动,刻画得极其真实可信,让你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无奈与抗争。我甚至发现,很多当下社会中的人性困境,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历史的影子,这使得它不仅仅是一部怀旧的作品,更具有跨越时代的警示意义。对于想要了解过去,又害怕枯燥的读者,强烈推荐尝试一下,保证你会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阅读体验。

评分

我通常不太关注书籍的排版细节,但对于这一版,我必须点个赞。它的字体选择非常巧妙,既保持了古典的端庄感,又兼顾了长时间阅读的舒适度。行距和页边距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使得书页看起来疏朗有致,完全没有拥挤感。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关键概念或者人名首次出现时,使用了某种低调却有效的标注方式,帮助读者快速建立起复杂的知识网络,这对于初次接触这类题材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友好。我发现,很多信息点并非直接灌输给你,而是以一种“引而不发”的方式呈现,鼓励读者主动去联想、去探索,这无疑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主动性和乐趣。总的来说,从装帧到内文的编排,看得出出版方在制作过程中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它尊重了文本的价值,也尊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评分

从主题深度来看,这本书远超我预期的复杂性。它并非简单地讲述一个历史故事或记录一些知识,而是深入探讨了权力结构、伦理道德边界,以及个体在命运洪流中的选择与抗争。书中塑造的几位核心人物,没有绝对的善恶之分,每个人都有其光辉和局限性,他们的决策往往充满了两难的困境,这使得读者在评价他们时,不得不反复权衡。我甚至在某个人物的命运转折点上,反思了自己过往的一些处事方式,这种能引发深刻自我审视的阅读体验是极其宝贵的。它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人性的幽微与复杂,让你在合书时,感觉自己对世界和人心的理解又深进了一层。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因为每一次重读,在不同的年龄和阅历下,都会有全新的感悟,每一次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层次和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鲜明,带着一种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韵味。阅读初期,我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适应那种特有的句式结构和词汇选择,甚至需要偶尔查阅一些注释,但这绝不是负担,反而成了一种探索的乐趣。每当适应之后,那种文字带来的冲击力是无可比拟的,它不像现代白话文那样直白,而是更注重音韵和节奏感,读起来仿佛自带背景音乐,抑扬顿挫,极富感染力。那些用来描摹自然景物的段落,简直是诗歌散文的完美结合,光是想象画面就已经心旷神怡。我注意到,作者似乎对某种特定的哲学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将其不动声色地融入到故事情节的推进和人物的对话之中,使得整个故事的底蕴更加深厚。这是一本需要你放下手机、关掉其他干扰,全神贯注地去“听”作者说话的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到其文字艺术的精髓所在。

评分

这本新近购入的精装版文学经典,着实让我眼前一亮。从翻开扉页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那种沉静而厚重的气质所吸引。装帧设计极其考究,纸张的质感温润细腻,即便是指尖轻触,也能感受到制作者的匠心独运。内容上,它似乎深挖了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与人物群像,那些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的场景,仿佛能让人穿越时空,亲临其境。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环境细节的捕捉,无论是市井间的喧嚣,还是深宅大院里的幽静,都描摹得入木三分,让人不得不驻足细品。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因为一个精妙的比喻或是一句振聋发聩的哲思而停下来,合上书本,沉思良久。这本书无疑是那种需要慢读、细品的佳作,它不提供快餐式的娱乐,而是提供一场精神上的深度漫游,让人在字里行间构建起一个复杂而又迷人的世界观。对于那些追求阅读深度和文本美感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次不容错过的宝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