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四书五经入门
定价:35.0元
作者:季风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6990361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四书五经》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治国、修身的传世著作。
——季羡林
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朱熹
阅读《四书五经》,既可修身养性,又可增智广识,还可立德励志。
——郭沫若
《四书五经》代表着儒家经典的精华,它不仅阐述了儒学的道统和精神,而且启示我们做人处事的原则。
——南怀瑾
内容提要
本书是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核心载体,是中华民族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经典中蕴含了华夏先哲的智慧,记述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本书内容涉及历史、哲学、文学等诸多方面。四书五经自南宋定名后一直延续至今,影响极为深远。阅读本书,既可修身养性,又可增智广识,还可立德励志。本书在参考多个版本的基础上,对四书五经进行精编精选,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扫除了字、词、句等阅读障碍。原汁原味的再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以及人物的情感、精神风貌。对于文章中难以理解的部分,更做出了详细解释,让人一目了然。阅读本书,通晓古今智慧,塑造完整人格,丰富美好情感,同时改进我们的生活态度、工作态度和思维方式,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目录
作者介绍
季风,主要从事国学类的研究与创作。先后出版过《北大国学课》《功臣的非正常死亡》《轻松学国学》等图书,深受读者喜爱。《北大国学课》自2013年3月出版以来,连续加印十余次,名列全国历史类畅销榜前五名,新世界出版社2013年畅销榜第3名,2013年度全国畅销的历史读物之一, 2014年畅销的国学类图书。
文摘
序言
前 言
历史是面明镜,能让人于曾经的过往中感知到未来的方向,从而坚定信念、坚定前行的脚步。为此,我们本着良好的愿望,撷取了历史中美的几朵花汇入《四书五经入门》这本书,呈现给读者。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这四本儒家经典书籍的合称,“五书”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这六部儒家经典书籍的合称。在了解儒家的这些书籍之前,还是有必要对儒家的学说做个初步的介绍。
儒家学说,简称儒学,它的核心内容是儒家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它的表现形式是一些道德行为准则。在政治学上,主张仁政、行王道,通过礼来理顺君臣、官民和各种社会关系;在伦理学上,以“仁”为核心,强调通过提高自身修养来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在历史学上,注重编修历史,并于记叙中体现微言大义;在经济学上,主张重义轻利、重官轻商、重本抑末;在教育学上,格外强调道德培养的重要性,并把“仁”作为高道德准则……儒家学说的创立者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其中的孔子被尊为一代宗师。后来的各代中虽各有发展,但都以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为核心。
“四书五经”基本上都是由孔子与他的弟子及传袭者编纂完成,所体现的都是孔子所尊创的儒家思想。孔子所生活的年代,礼崩乐坏,诸侯纷争,社会动荡不安。孔子的心性中,有心怀天下的抱负,而且他在年少时,就对国家治理的各种问题发表见解,进行思考。他也曾希望通过仕途之路来为国效力,但始终于仕途上不得志,只做了些小官。后来,因鲁国发生内乱,他不得不逃往齐国。到了47岁时,他退出了官场开始修著《诗经》《尚书》《礼礼》《乐》,并率领众多弟子走遍各国宣扬自己的儒家思想。到了68岁时,他才结束周游列国的行动。所以说,孔子的一生,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些经历,也成就了孔子思想的迸发。由此,我们也就知道了“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业前行的阶梯,“天人合一”思想的精髓,“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超脱……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得益于孔子,我们还能领略到纯真的生活之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一种心灵之美。“桃枝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何尝不是一种情感之美!
到了汉代,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儒家学说被推到了无比尊崇的地位,进而成为了历朝历代统治天下的思想基础。它对中国的影响全面而深远,可以说已成为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元代延佑年间(1314——1320),随着恢复科举考试,并把出题范围限制在朱注“四书”之内后,“四书五经”便成为了全社会的书本。明、清沿袭以“四书”内容限题并推出“八股文”考试制度后,“四书”就由儒学的重要经典,一跃变成了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书,成了全国统一的标准的小学教科书。这些书,也就由官府普及到民间,以它的精神力量,影响和改变着社会。
时空以沧海桑田的变幻寂寞着历史的过往,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谁曾料到,曾几何时,古老的神州大地上,读书人奉为圭臬的圣贤之书,会因种种原因而湮没于风尘之中近乎无闻。如今,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回首过去,需要我们回味昔日的精神家园。这也就让我们有了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我们的《四书五经入门》也就应时而生。
本书着意于志于了解和学习传统国学的读者。在创作思路上,首先考虑的是让广大读者领略到“四书五经”每篇中的精华。让读者首先了解到,“四书五经”中,比方说《尚书》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它有哪些内容,它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其次,针对每部书的重要思想、突出的观点以及它的社会影响有侧重地进行分析讲解。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帮助读者快速了解书本,并对书本的内容产生兴趣,从而为今后深入了解、研究书本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还希望,通过本书让即使对传统国学一窍不通的读者也能找到登堂入室的钥匙,从而让更多的人关注和重视传统国学。
需要指出的是,抛去儒家学说的博大精深不说,单就我们的选取来说,所涉猎的范围也是相当有限的。我们希望通过本书,如同创造一种捷径,引领着广大读者进入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去与先哲圣贤对话,去感受国学的魅力,进而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从而在弘扬和传播传统国学方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关于“季风”这个名字,我个人将其解读为一种地域性和气候的隐喻,它可能暗示着一种强劲的、席卷而来的文化冲击或思想潮流。如果这本书的作者或编者有意为之,我推测这本书在内容上可能采取了一种相对“激进”或“批判性”的解读视角,而非传统的温和阐释。我非常好奇,他们是如何处理这些经典中可能与现代价值观产生冲突的部分?例如,在探讨古代的社会等级制度或对女性的定位时,作者是否勇于提出自己的现代反思,还是仅仅停留在历史事实的复述上?我期待看到的是一种富有洞察力的对话,而不是简单的“遵古法”。一个成功的当代“入门”读物,必须要有勇气去直面经典的复杂性和局限性,并引导读者思考“古为今用”的真正内涵。如果它能提供多角度的、甚至带有学术争鸣意味的讨论,那无疑能极大提升这本书的深度和价值,让读者在吸收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批判性思考,而不是盲目地接受。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文化爱好者的角度出发,一本关于“四书五经”的入门读物,最重要的是能否激发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层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它不应该成为终点,而应该成为一个引人入胜的起点。我希望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能不时地抛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钩子”,比如提及某个典故背后的历史趣闻,或者某个思想流派的演变过程,从而将读者从对“四书五经”本身的解读,延伸到对整个先秦思想史乃至后世影响的兴趣。例如,在讲到某个概念时,能顺带提及道家或法家对此的不同看法,形成一种参照系。如果这本书能成功地建立起一座桥梁,让读者不仅理解了“是什么”,还能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会是这样”,并激励读者去阅读原著的更深层次的文本,那么这本书的使命就真正达成了。它应该像一扇门,而不是一堵墙,让人愿意推开它,去探索背后的广阔天地。
评分我个人的阅读习惯更偏向于系统性和逻辑性极强的结构。因此,我非常关注任何一本书在构建知识体系时的逻辑顺序。对于“四书五经”这样一个庞大的知识群,如何将其高效地组织起来,是衡量其入门水平的关键指标。我希望这本书不是简单地按照《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传统顺序机械排列,而是能够基于主题进行重构。比如,第一部分集中讲解“修身”的哲学(可能侧重《大学》《中庸》),第二部分探讨“治国平天下”的实践路径(可能侧重《孟子》的部分政治论述),第三部分则聚焦于个体的情感与道德实践(可能侧重《论语》中的人伦关系)。通过这种主题式的梳理,读者可以更清晰地建立起儒家思想的内在关联,避免陷入对单个篇章的孤立理解。如果这本书能像搭积木一样,将原本零散的智慧碎片重新组合成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那么它对初学者来说,将是无价的学习地图。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信息——“北京时代华文书局”,让我联想到市面上许多专注于文化普及和大众教育的出版机构,他们通常在书籍的装帧设计和排版易读性上做得比较用心。我设想,如果我拿到了这本实体书,首先映入眼帘的应该是它的视觉呈现。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刻板的教科书,而是能带有一种现代审美的书籍。比如,封面设计是否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气息?内页的字体选择是否清晰舒适,阅读起来不会产生视觉疲劳?更进一步,对于“四书五经”这种需要频繁查阅和对比的经典,书中是否配备了清晰的目录结构、索引系统,甚至有手绘的图表来梳理复杂的概念关系,比如“性善论”的论证脉络或者“礼”的不同层级。这种“工具性”的完善程度,对于入门者来说至关重要。如果这本书在形式上能做到精致且实用,它就能自然而然地成为我书架上一个经常被取阅的对象,而不是束之高阁的装饰品。好的内容需要好的载体来承载,尤其是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书籍的物理体验往往决定了读者是否愿意投入足够的时间去啃读那些需要慢读的内容。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和作者信息给我一种它可能是一本非常扎实的基础读物的感觉,但很遗憾,我手头暂时没有这本书,所以无法从阅读体验出发进行评价。不过,我可以基于我对同类书籍的了解和对这个主题的兴趣,想象一下如果我读了这本关于“四书五经”的入门书,可能会产生的几种不同维度的感受。首先,如果这本书真的能做到“入门”的级别,我期待它能用一种极其平易近人的方式,将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儒家经典核心思想剥开,呈现在现代读者面前。我希望作者不仅仅是做简单的翻译或者原文摘录,而是能够结合当下的社会情境和年轻人的困惑,去阐释这些古老智慧的现实意义。比如,如何用《论语》中的“仁”来指导职场人际关系,或者如何从《孟子》中汲取面对挫折时的精神力量。一个优秀的入门书,应该像一位耐心又不失幽默感的老师,引导我们跨过晦涩的文言文的门槛,直接触及思想的精髓,而不是在繁琐的注释中迷失方向。我尤其关注的是,它在选取材料时是否具有平衡性,是否能全面地展现“四书五经”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和价值体系。如果这本书能成功地完成“引路人”的角色,那么它就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的宝藏,因为它关乎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更是安身立命的哲学基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