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上海旅行完全指南(2014-2015全新全彩版)
定价:49.80元
作者: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4950669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赏玩:外滩、陆家嘴、豫园、新天地、外白渡桥、上海世博园
购物:南**路、人民广场周边、淮海中路、徐家汇、恒隆广场
*:豫园商城、文庙周末书市、福州路文化街、七浦路
散步:衡山路、思南路、愚园路、多伦路文化街、武康路、甜爱路
访问:静安寺、老城厢、外滩源、董家渡天主教堂、玉佛寺
内容提要
实力!旅游指南系列新品重磅出击!
!超过100个私房景点首度大公开!
32热门区域,超过1000张精美实景照片!
地道的上海自助旅行指南书!
目录
这里是上海
搭地铁玩上海
年度上海好玩TOP10
年度上海好吃TOP10
年度上海真好买TOP10
上海5天4夜畅动
上海路周边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指南最让我眼前一亮的地方,在于它对“城市漫步”主题的执着。它不是那种按区域划分的景点手册,而是设计了多条主题线路,比如“海派文学足迹之旅”、“三十年代的爵士乐与夜上海巡礼”等等。每条线路都配有详尽的历史背景介绍,让你边走边读,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代。我尤其喜欢“徐汇区浪漫建筑寻踪”那一条,作者用非常文学化的笔触描述了武康大楼的角楼线条,以及周边的花园洋房的幽静氛围,配上的插图也都是那种低饱和度的复古照片风格,很有韵味。虽然有些描述可能略显文艺腔,但我个人非常享受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它引导我去关注那些被游客大军忽略的细节——比如一扇老门上的黄铜把手,或者墙角爬满藤蔓的铁艺栏杆。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让你放慢脚步,去“阅读”这座城市本身。
评分从实用性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打包清单”部分做得相当到位,但也暴露出了时代局限性。它细致地罗列了从换季衣物到电子产品充电转换头的所有必需品,甚至针对上海多变的梅雨季给出了非常具体的衣物搭配建议——比如“必备一件轻薄防水冲锋衣,而非厚重雨衣”。这些贴心的小建议,让我省了不少心。然而,在关于“网络服务与App推荐”的那几页,就明显显得过时了。它推荐了一些现在看来已经边缘化的打车软件和本地生活服务应用,而对于如今人手必备的几个主流App只是一笔带过。这倒也能理解,毕竟指南的更新速度很难追上科技迭代的速度。不过,书中对于“如何办理临时上网卡”的流程介绍,倒是写得非常详尽,针对2014年左右的入境游客来说,无疑是极具价值的参考。
评分拿到这本“2014-2015全新全彩版”,我最期待的是它对于公共交通的更新程度,毕竟上海地铁网络变化太快了。坦白说,在这方面,它做得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地图印刷非常精美,色彩分明,但考虑到出版年份,一些新建的线路和站点的信息可能已经跟不上现阶段的实际运营情况了。不过,它在“慢行交通”方面的建议倒是给了我很多启发。书里有一篇长文详细介绍了上海的自行车道规划,并推荐了几条适合骑行穿梭老城区的路线,甚至提到了哪里可以租到靠谱的共享单车(当然,那时候共享单车还没这么普及,它推荐的是一些老牌自行车租赁点)。我当时就按照书上的指引,租了一辆老式淑女车,沿着苏州河边骑行,那种微风拂面、看着两岸新旧建筑交替的体验,是坐在地铁里完全无法体会的。这种注重“过程体验”而非“效率到达”的推荐思路,让整本书的调性一下子提升了。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旅行指南给我的感觉是“有温度”的,它不像某些官方出版物那样刻板和冰冷,更像是一位熟悉上海的、略带怀旧情怀的朋友为你精心准备的私房手札。它在信息量和情感表达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它没有过度强调外滩的灯光秀有多么震撼,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讨上海人如何看待这座城市——那种“既海派又内敛”的矛盾气质,被它描绘得淋漓尽致。在“购物攻略”部分,它也避开了大型百货公司,转而推荐了泰康路上的创意市集和福州路上的文具店。这本书的定位显然不是给那些走马观花的打卡游客准备的,它更青睐那些愿意花时间去感受城市肌理、愿意迷失在老弄堂里的小小探险家。尽管出版时间略久,但它所传达的“上海精神”是永恒的,所以我认为它依然具有很高的收藏和参考价值。
评分这本“满28包邮”的上海旅行指南,拿到手里的时候,首先给我的感觉是“厚实”。装帧设计走的是那种经典旅游手册的风格,封面色彩饱和度很高,一眼就能抓住眼球,那种橙黄和蓝色的撞色,让人联想到晴朗天气下的南京路步行街。我翻开目录,发现它的结构划分得非常细致,不仅仅是景点罗列,它似乎更侧重于“生活化”的体验。比如,它用一整个章节专门讲解了上海的“弄堂文化”和“老味道”,详细描述了石库门建筑的结构特点,甚至还附带了一些实用的上海话日常用语对照表,这可比那些只教你“你好”、“谢谢”的普通指南要实用多了。我特别欣赏它在美食部分的细致程度,它没有简单地推荐几家米其林餐厅,而是深入挖掘了本地人常去的“苍蝇馆子”和一些隐藏在老城区里的小吃摊,甚至标注了这些摊位一年中不同的“最佳赏味季节”。这种深入骨髓的本地化信息,对于我这种追求深度游的旅行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它成功地避开了那种浮光掠影的介绍,努力想把我这个外地人变成一个临时的“上海居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