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由行(2014-2015)

上海自由行(2014-201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全球自由行》编辑部 著
图书标签:
  • 上海
  • 自由行
  • 旅游攻略
  • 旅行
  • 城市指南
  • 景点
  • 美食
  • 购物
  • 文化
  • 2014-2015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夜语笙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379651
商品编码:3001510301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上海自由行(2014-2015)

定价:48.00元

作者:《全球自由行》编辑部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6337965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22kg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全的上海自由行指南书。
  推荐!上海10大人气必游地!上海10大人气好味道!上海10大人气纪念品!
  贴心!超好玩41条自由行路线,上海5天4夜畅动!
  本书资讯均经实地考察核实!上海地理、气候、交通、节日信息、签证、出入境指南、实景照片、地址、电话、门票、地铁、公交线路全掌握!
  上海全878个超级火热景点大公开!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详尽地道的旅行指南。热门景点囊括外滩、新天地、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环球金融大厦、豫园、城隍庙、上海老街、静安寺、多伦路、鲁迅公园、人民广场、外滩源、老城厢、思南路、佘山、枫泾、七宝、朱家角,好吃好买大搜罗,涵盖南翔馒头店、绿波廊、小杨生煎、飞龙生煎、北万新、鲜得来、振鼎鸡、南路、淮海中路、徐家汇、东台路等热门地区,*好景不错过!一册在手,上海吃喝玩乐全囊括!

目录


LOOK上海
上海旅游TIPS
上海年度6大旅游热地!
搭地铁游上海
上海4天3夜畅动!
上海10大人气必去地!
上海10大人气好味道!
上海10大人气纪念品!

No.A 南路及人民广场周边热线自由行
热地1:南路 福州路
热线A
南路(南京路步行街)
观光电瓶车
百联世茂国际广场
上海市百货商店
泰康食品
茂昌眼镜公司
上海市食品商店
上海时装商店
燕云楼(南路店)
宝大祥青少年儿童购物中心
东亚饭店
永安百货
沈大成点心店
三阳南货店
真老大房
老凤祥银楼
张小泉剪刀
老庙黄金银楼
吴良材眼镜
蔡同德堂
上海置地广场
朵云轩
邵万生南货店
王开摄影公司
上海华联商厦
亨达利钟表
广场
宏伊国际广场
热线B
福州路文化街
来福士广场
天蟾逸夫舞台
舒蔡记生煎菜饭
上海音乐书店
王宝和
大众书局
老半斋
老正兴
上海书城
商务印书馆上海专卖店
振鼎鸡(福州路店)
艺术书坊
外文书店
上海古籍书店
上海外文图书公司旧书门市部
乔家栅
杏花楼
申报馆旧址
热地2:人民广场 吴江路
热线A
人民广场和人民公园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
沐恩堂
香港名店街
上海当代艺术馆
和平影都
迪美购物中心
上海博物馆
上海大剧院
上海美术馆(跑马总会旧址)
功德林
大光明电影院
黄河路美食休闲街
国际饭店
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
新世界城
热线B
“二大”会址
毛故居
凯司令
马莎百货
王家沙点心店
吴江路美食街
红宝石
小杨生煎
小南国(吴江路店)

No.B 外滩及浦东热线自由行
热地1:外滩 外滩源 苏州河
热线A
外滩
黄浦江
黄浦公园
人民英雄纪念塔
陈毅塑像
外滩观光隧道
外滩观光平台
气象信号塔
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大楼(亚细亚大楼)
东风饭店(上海总会大楼)
外滩号(有利大楼)
外滩号(日清大楼)
通商银行大楼
盘谷银行大楼(电报大楼)
轮船招商总局大楼(旗昌洋行大楼)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汇丰银行大楼)
海关大楼
交通银行大楼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华俄道胜银行大楼)
招商银行大楼(台湾银行大楼)
友邦大厦(字西林报大楼)
外滩号(麦加利银行大楼)
和平饭店
中国银行大楼
中国工商银行大楼(横滨正金银行大楼)
中国农业银行大楼(扬子保险大楼)
外贸大楼(怡和洋行大楼)
中国光大银行大楼(东方汇理银行大楼)
热线B
外白渡桥
上海大厦(百老汇大厦)
浦江饭店(礼查饭店)
外滩源
上海机关管理局(原英国领事馆)
新天安堂
真光大楼(浸信会大楼)
光陆大楼
基督教女青年会
中实大楼
年度专题:外滩背后
永年人寿保险公司
普益大楼
卜内门洋行大楼
五芳斋
热线C
苏州河
上海邮政博物馆
新亚大酒店
绿雅酒家
四行仓库
苏州河艺术园区
苏河艺术
莫干山路号艺术仓库
玉佛寺
伺乐坊
热地2:陆家嘴 世纪广场
热线A
滨江大道
上海国际会议中心
上海野生昆虫馆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上海海洋水族馆
世纪大道
陆家嘴中心绿地
正大广场
金茂大厦
环球金融中心
热线B
华润时代广场
等一八佰伴
世纪广场
上海科技馆
东方艺术中心
世纪公园
磁悬浮列车
磁浮列车科技展示厅

No.C 淮海中路及静安寺周边热线自由行
热地1:淮海中路
热线A
淮海中路
上海妇女用品商店
北万新(淮海店)
上海钟表商店
雁荡路
鲜得来(雁荡路店)
华亭伊势丹
渔阳里
上海香港三联书店
H&M
沧浪亭小吃店
上海书城(淮海店)
茂昌眼镜店(淮海中路店)
吴越人家面馆
上海淮海青少年用品有限公司
南昌路
林风眠故居
科学会堂
热线B
茂名南路休闲街
瑞福园
上海
淮海坊
红袖添香
金枝玉叶
永新百货
古今内衣
红房子西菜馆
保罗贝香(淮海中路店)
国泰电影院
老夜上海餐厅
锦江饭店
兰心大剧院
季风书园
索尼直营店
巴黎春天(淮海店)
百盛购物中心
陕西南路及新乐路.长乐路小店
丰子恺故居
东正大教堂
圆苑酒家
保罗酒家
热线C
东湖宾馆
新康花园
上方花园(沙发花园)
盛宣怀故居
上海图书馆
宋庆龄故居
诺曼底公寓
康平路
热地2:思南路 复兴中路
热线A
复兴公园
张学良故居
思南路
圣尼古拉斯教堂
孙中山故居
复兴中路
周公馆
德大西菜社
瑞金宾馆
永嘉花市
振鼎鸡(总店)
上海电影院
热线B
号桥
泰康路田子坊
绍兴路
上海昆剧院兰馨舞台
汉源书店
绍兴公园
老洋房花园饭店
步高里
尚街LOFT
……
No.C 淮海中路及静安寺周边热线自由行
No.D 新天地及豫园热线自由行
No.E 徐家汇及衡山路热线自由行
No.F 四川北路沿线热线自由行
No.G 上海周边热线自由行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上海自由行(2014-2015):一段关于发现、连接与蜕变的旅程 这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旅游指南,它更像是一封写给上海这座城市的深情告白,一个关于探索、体验和个人成长的记录。2014年至2015年间,我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深度,沉浸在这座充满活力的国际大都市之中。这段旅程,与其说是对地理空间的征服,不如说是对内心世界的拓展,是对生活本身的一次深刻体悟。 初识:陌生与好奇的交织 初抵上海,迎接我的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气息。这座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的海派文化、殖民时期的建筑风格,都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它又呈现出令人惊叹的活力和前瞻性。我的第一阶段,便是怀揣着孩童般的好奇心,漫步在那些著名的地标建筑之间。 外滩,无疑是这座城市的名片。黄浦江的风,吹拂着历史的尘埃,两岸的万国建筑博览群,仿佛诉说着一段段跌宕起伏的故事。我曾无数次地站在这里,感受着时间和空间的交错,从陆家嘴的摩天大楼到对岸的百年老洋房,这座城市的过去与未来在此完美地融合。我试图去理解,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这片土地如此多元,又如此和谐。 南京路步行街,是另一番景象。熙熙攘攘的人群,琳琅满目的商店,空气中弥漫着商业的繁华与市井的喧嚣。我在这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而是试图融入其中,去感受这座城市跳动的脉搏。那些闪烁的霓虹灯,那些此起彼伏的叫卖声,那些形形色色的人们,都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上海生活画卷。我曾花上一个下午,只是坐在路边的长椅上,观察着来来往往的人们,想象着他们各自的故事。 深入:挖掘隐藏的角落与故事 随着对城市轮廓的熟悉,我的脚步开始转向那些更加隐秘的角落。我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打卡,而是渴望去触碰这座城市更深层的情感和文化。 法租界,一片充满韵味的区域。梧桐树投下的斑驳光影,老洋房斑驳的墙壁,都散发着一种慵懒而优雅的气息。我喜欢在午后,一个人漫步在愚园路、武康路、淮海路,探访那些隐藏在花园深处的民国老建筑,想象着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们,他们的衣着、他们的谈吐、他们的喜怒哀乐。我曾走进一家老洋房改建的咖啡馆,点上一杯咖啡,静静地阅读,感受着时光在这里仿佛凝固了一般。 田子坊,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空间。曾经的石库门里弄,被改造成了各种创意小店、画廊和工作室。这里的每一条小巷,都藏着惊喜。我曾在这里,意外地发现了一位独立设计师的店铺,她的作品充满了东方韵味和现代设计感,与我心中的上海形象不谋而合。我也曾走进一家小小的画廊,与一位年轻的画家攀谈,听他讲述他的创作灵感和对这座城市的理解。 苏州河畔,也是我常去的地方。不同于黄浦江的壮丽,苏州河更显宁静和生活化。我曾沿着河岸散步,看着两岸的老仓库和新建筑交织,感受着这座城市在不断变化中,依然保留着一份沉静。我还曾坐上画舫,在苏州河上游览,从另一个角度欣赏这座城市。 体验:品味生活与文化的多重奏 我的自由行,不仅仅是视觉的探索,更是味觉、听觉和触觉的全方位体验。 上海的饮食文化,是这座城市多元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曾穿梭于弄堂深处,寻找那些不起眼却口碑极佳的小吃店,品尝地道的生煎、小笼包、葱油拌面。我也曾走进高档餐厅,体验融合菜的精致,感受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味蕾碰撞。我曾花一个周末,去拜访一些知名的上海本帮菜馆,从红烧肉的浓油赤酱,到腌笃鲜的鲜美清淡,我试图理解本帮菜的精髓,那种对食材本味的尊重,以及背后所蕴含的家庭温情。 除了美食,这座城市的文化生活也让我着迷。我曾走进上海大剧院,欣赏一场精彩的歌剧;我曾去上海博物馆,沉浸在中国古代艺术的海洋;我还曾去人民广场附近的艺术区,感受当代艺术的脉搏。我喜欢去一些独立的书店,在书架间流连,寻找那些关于上海的书籍,或者只是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沉浸在阅读的乐趣中。 我曾参加过一些社区活动,与当地居民交流,听他们讲述他们在这座城市生活的故事。我曾去逛过一些本地的菜市场,感受那份热闹和烟火气。我曾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找一家有露天座位的咖啡馆,看着街上来往的行人,感受这座城市慵懒而美好的时光。 连接:与人、与城市的情感互动 在这段旅程中,我最珍视的,是与这座城市建立的连接。这种连接,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情感的。 我曾认识一些在上海生活多年的朋友,他们分享着自己在这座城市的经历和感悟,他们的故事为我对上海的理解增添了更加丰富的维度。我曾遇到过一些热情好客的当地居民,他们乐于解答我的疑问,推荐我一些不为人知的去处,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暖。 每一次的互动,都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这座城市。它不再是一个冰冷的符号,而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有着自己的呼吸和脉搏。我开始能够区分不同区域的街区风格,能够辨别不同年代的建筑特点,能够品味出不同菜肴的细微差别。我开始能够在这个城市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蜕变:在探索中认识自我 这段自由行的经历,对我而言,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认知之旅。 在陌生的环境中,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每一次的迷路,每一次的意外,都成为了我成长的契机。我学会了更加敏锐地观察,更加深入地思考,更加勇敢地去尝试。 上海这座城市,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潜力。它的包容性,它的活力,它的多元,都给了我无限的启发。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开始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 2014-2015年,这段在上海自由行的时光,是我生命中一段宝贵的时光。它让我看到了世界的广阔,体验了生活的多彩,也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了自己。这本书,并非定格于某个时点,而是记录了我与上海共同成长的过程,是关于发现、连接与蜕变的故事。它是一本关于上海的书,但更是关于我在上海的,一段关于生活的,真实的记录。它包含了我在行走中留下的足迹,在思考中沉淀的感悟,以及在感受中萌生的,对生活最真挚的热爱。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欣赏这本书的一点,是它对“美食”的定义跳脱了米其林星级和网红排队店的俗套。作者似乎有一套自己的“上海味道”筛选标准,那就是“时间沉淀下来的味道”。对于小吃,它会告诉你去哪个老字号的哪个窗口排队,才能买到当天最新鲜出炉的生煎包,并附带了最佳食用姿势(比如先咬破一个小口吸汤汁)。对于正餐,它推荐的往往是那些在同一条街上开了几十年,店面可能略显陈旧,但味道从未走样的本帮菜馆。这些推荐的背后,都蕴含着一种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尊重。书里有一段话尤其触动我:“最好的上海味道,藏在那些你本想路过,但最终停下脚步的小馆子里。”我按照书里的提示,去了一家专做“响油鳝糊”的小店,那浓郁的酱汁、滑嫩的鳝丝,入口即化的口感,让我瞬间理解了作者所说的“时间的味道”究竟是什么。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旅行指南,不如说是一份邀请函,邀请你慢下来,去品尝这座城市的心跳。

评分

这本书在实用性和文化深度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这一点非常难得。很多工具书为了追求实用性,内容就会变得干巴巴,而纯粹的文化散文又缺乏可操作性。这本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将深度的人文解读巧妙地嵌入到了实用的出行建议中。举个例子,当它介绍上海博物馆时,不仅仅列出了开放时间和镇馆之宝,还会针对性地推荐最佳参观动线,比如“如果你只有一小时,请直奔二楼的青铜器展厅,那是理解江南文化脉络的关键”。在“交通指南”那一章,作者甚至细致到分析了早高峰地铁不同线路的人流密度和换乘的便捷性,这种程度的细致,简直让人怀疑作者是不是在上海生活了数十年。我特别欣赏它对于“预约制”景点的处理方式,它清晰地标注了哪些需要提前多久在哪个平台进行预约,避免了读者兴冲冲赶到现场却吃了闭门羹的尴尬。这种将“高阶玩家”的经验平民化的做法,让初次踏足上海的游客也能享受到如同本地人般的便捷体验。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太讨喜了,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封面,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安心的感觉。我尤其喜欢它在色彩搭配上的克制与巧妙,没有那种廉价的艳俗感,而是用了一些非常耐看的莫兰迪色系来区分不同的区域介绍,比如去老城厢的时候用了那种沉稳的灰蓝,而介绍新天地或者淮海路的购物区时,又点缀了低调的复古金。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看得出是用心了,字迹清晰,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最让我惊喜的是地图部分的制作,不同于很多攻略书那种把所有信息堆在一起的混乱,它把交通线路图、景点分布图和美食地图做了清晰的区分,而且每张地图都标注了精确的比例尺和可以用来参考的参照物,这对于在上海这种高密度城市中穿梭的游客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记得有一次在南京东路附近迷失了方向,拿出这本书,对照着那个手绘风格的街区图,很快就找到了我想去的百年老店。那种“一切尽在掌握”的踏实感,是光看手机导航APP无法替代的。这本书的细节处理,远超出了一个普通旅游指南的范畴,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在你口袋里悄悄耳语,告诉你如何优雅地避开那些旅游陷阱,如何发现那些隐藏在街角里的惊喜。

评分

我必须承认,在入手这本书之前,我对上海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些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和熙熙攘攘的商业中心。然而,这本书让我彻底颠覆了这种刻板印象。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描绘那些“慢生活”的角落,那些被现代都市发展逐渐边缘化的旧时光。比如,对于“田子坊”的介绍,它没有简单地推荐那些热门的文创小店,而是花了好几页篇幅去描述如何从侧面的小巷子进去,去观察晾晒的衣物、老人们在弄堂口下象棋的场景,甚至连空气中弥漫的煤球味和葱油饼的香气,都被作者捕捉并记录了下来。这种对市井烟火气的细腻捕捉,是很多官方旅游指南所不屑于描写的。通过作者的文字,我仿佛能听到黄浦江边驳船的汽笛声,感受到旧式弄堂里湿热的空气。这种“活着的历史”的代入感,是任何高清照片都无法传达的。它让我们明白,上海的魅力,并非只存在于光鲜亮丽的橱窗里,而是在那些被时间温柔抚摸过的砖瓦之间。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组织逻辑清晰到令人佩服,它似乎是为“时间有限但又想深度体验”的人量身定制的。它没有采取那种粗暴的时间表式安排,而是根据不同的主题和地理位置,划分出了若干条“主题漫步路线”。比如“海派文化溯源之旅”,它串联起了武康路的历史保护建筑、上海图书馆的老馆区,以及某个鲜为人知的私人艺术画廊,每到一个点,作者都会用非常精炼的笔触介绍其历史背景和值得注意的细节,让你感觉每一步都走在上海的脉搏之上。更厉害的是,它对不同时段的安排也考虑得非常周全。下午三点去哪个咖啡馆能享受到最佳的光线,晚上七点去哪个滨江步道能看到最美的灯光秀,这些“时间窗口”的提示非常精准。我按照书里推荐的“寻味法租界”路线走了一下午,从一家做着老式点心的铺子,到一家藏在弄堂深处的私房菜馆,每一种味道都带着浓厚的年代感,那种味蕾上的记忆冲击,比在任何连锁餐厅里吃到的东西都要深刻。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它教你怎么“看”上海,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去哪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