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乌鲁木齐 吐鲁番 喀纳斯黄金指引
定价:28.00元
作者:骆娟
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1-01
ISBN:9787806538371
字数:77000
页码:2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新疆有大美,美得那般与众不同,令人震撼!乌鲁木齐的冰峰,护佑着西域女子一双双永远年轻美丽的眼睛;吐鲁番的火焰,映红了葡萄架下那轻盈曼妙的舞裙;喀纳斯的圣水,千百年来凝聚成了人们永恒的梦想。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带你走进新疆乌鲁木齐、吐鲁番、喀纳斯等美丽境地。
新疆,在许多人眼里,那是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也正因此,许多人都神往之。今天,就让本书来带领你走入这神秘而遥远的世界。乌鲁木齐、吐鲁番、喀纳斯就是这里的主要地点。
目录
作者介绍
骆娟,1970年出生于新疆吐鲁番。西北大学地理专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吐鲁番报社总编室主任。1997年加入新疆作协,于新疆文学主流刊物上长期发表作品。2000年,散文集《浮尘如金》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02年由新疆文联推荐,新疆网站“新丝路”为其制作专题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说实话,一开始吸引我的并不是那些华丽的辞藻或者引人遐想的图案,而是一种近乎朴实的、带着泥土气息的质感。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像是揣着一块来自远方的石头。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侧重于风土人情的散文集,毕竟“乌鲁木齐”、“吐鲁番”这些地名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感。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却发现它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子——它更像是一份精心绘制的、带着个人印记的“寻宝图”。作者似乎并不满足于简单的走马观花,他似乎在用一种近乎考古学家的严谨态度去解构这些新疆地域的文化符号。尤其是关于“黄金指引”这个词,它在全书的语境中,既可以被理解为地理上的路线规划,又隐喻着一种精神上的觉醒或顿悟。全书的叙事节奏是缓慢而克制的,没有那种一惊一乍的戏剧冲突,而是像一条蜿蜒的河流,带着你慢慢深入到历史的褶皱里。你甚至能从那些细腻的描写中,嗅到西域干燥的空气和清晨时分胡杨树叶上凝结的露水味道。这本书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它成功地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个体微小的感官体验编织在了一起,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也完成了一次穿越千年的时空旅行。
评分整本书的结构布局,透露出一种精心策划的“反高潮”艺术。我本来期待在“喀纳斯”这个名字的渲染下,会有一段关于壮丽奇景的渲染,但作者却将笔墨大量倾注于旅途中的“失落”与“迷惘”——比如在某个无名小站彻夜未眠的孤独感,或是因为语言不通而产生的深刻隔阂。这种对负面情绪和日常琐碎的坦诚捕捉,反而赋予了整部作品一种真实可触的重量感。它没有将新疆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异域天堂,而是展现了它复杂、矛盾、甚至有些残酷的真实面貌。特别是对“28”这个数字的反复暗示,虽然没有直接解释,却像是一个贯穿始终的数学谜题,迫使读者不断在字里行间寻找隐藏的线索和作者的个人注脚。这种留白,使得每一次重读,都会带来新的发现,就好像你每次去同一条沙漠公路行走,都会发现新的星象或者被风吹出的不同形状的沙丘一样。这是一本需要用“心”去阅读的书,而不是用眼睛。
评分从文学层面上讲,这本书展现了作者在尝试打破传统地理文学窠臼的野心。它很少使用直白的形容词来堆砌景观的宏大,反而偏爱用动词和名词的精准搭配来构建画面。例如,他不会说“雪山很高”,而是会描述“雪线如何精确地切割了天空的蓝”。这种动词驱动的叙事方式,让整个文本充满了动态感。此外,书中对“声音景观”的描绘也极其出色,无论是风卷起沙砾摩擦岩壁的声音,还是深夜牧羊人低沉的吟唱,都被捕捉得惟妙惟肖。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读了一个故事,更像是进行了一次深度沉浸式的环境体验。这本书的“黄金指引”或许并非指向财富或名利,而更像是作者对自身写作道路的一种承诺——即永远保持探索的姿态,永远不满足于已知的风景,永远忠实于内心的每一次微小震动。这使得这本书超越了地域文学的范畴,成为了探讨“探寻”本质的一部深刻作品。
评分我必须承认,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关于“期待落空”后惊喜的体验。我本意是想找一本关于新疆旅游攻略的书籍,毕竟“满28包邮”的字样和地名组合,很容易让人产生这种直观联想。谁知,这本书根本就不是那种告诉你哪家拌面馆最好吃,哪个景点需要排队多久的实用指南。它更像是一位老向导,带着你走进了那些地图上看不到的小径。其中关于喀纳斯部分的内容,简直让人拍案叫绝。作者对光影的捕捉达到了近乎痴迷的程度,他描述的不仅仅是湖水的颜色,而是不同时间段,光线穿过松林、折射在湖面上,所产生的色彩光谱变化,甚至细致到不同海拔下云层对光线的削弱作用。这种描写手法,让人不禁怀疑作者是不是同时拥有摄影师和物理学家的双重身份。而且,书中穿插了一些当地口述的历史片段,那些声音像是从地底下冒出来的,带着粗粝的质感和不容置疑的真实性。这本书不提供答案,它提供的是更深层次的问题,逼迫你去思考,在你眼中,什么是“黄金”,什么是“指引”,以及,你自己的“乌鲁木齐”在哪里。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力,达到了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高度,尤其是在处理空间感和时间感交错的叙述段落时。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描述吐鲁番的干旱和地下坎儿井系统时,所使用的句式结构。他大量运用了一种古奥的、近乎祭祀祷文般的长句,每一个从句都像是一个细小的水渠,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信息洪流,将读者彻底淹没在对生命与水源的哲学思考之中。这种写作风格,与我们今天习惯的碎片化、快餐式的阅读体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你不能快速浏览这本书,一旦你试图跳跃性阅读,就会立刻迷失在时间轴的迷宫里。它要求你放慢呼吸,去感受那些被时间磨平的棱角。书中对于“等待”这个主题的探讨尤为深刻——等待戈壁滩上第一场雨的降临,等待古老文明的再次复苏,甚至等待自己的内心找到那个“指引”。可以说,这本书与其说是在记录新疆,不如说是在用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作为载体,探讨人类存在的普遍困境与希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