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名校游览笔记 凤鸣锵锵 四川大学游览笔记 9787539482200

百年名校游览笔记 凤鸣锵锵 四川大学游览笔记 978753948220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党跃武 著
图书标签:
  • 四川大学
  • 高校游览
  • 校园文化
  • 历史建筑
  • 川大
  • 游览笔记
  • 百年名校
  • 凤鸣锵锵
  • 高等教育
  • 校园风光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枫林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湖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9482200
商品编码:3002098548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百年名校游览笔记 凤鸣锵锵 四川大学游览笔记

定价:38.00元

作者:党跃武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3948220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还记得当年那个想上名校的梦想吗?名校成为青年学子追寻梦想的文化驿站,更是精英才俊熔铸品德的科学圣殿。百年名校游览笔记系列丛书之《凤鸣锵锵.四川大学游览笔记》带你走进名校,领略这里的青砖红瓦、故人旧事和风物画景,重新找寻青春的记忆。

内容提要


《凤鸣锵锵 四川大学游览笔记》由四川大学档案馆馆长党跃武主编,全书以游客的视角系统地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史、自然和人文景观,通过对三大校区的介绍,让读者在如画的校园风景中,了解校园的历史文化及其背后的故事。全书不仅图文并茂,而且穿插了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故事,增强了可读性。本书是一本介绍川大的人文旅游读物。

目录


导言

望江校区

006 桓桓熊罴起西土 锵锵凤鸣叶东鲁

007 世纪藏珍,薪火永传|博物馆.自然博物馆

012 独占灵源上头|文理图书馆.泓文楼

021 此两年工作殿吾五十年之生命|校史展览馆.化学馆.物理馆

026 回不去的青春记忆|听荷池.达理楼

030 覆地翻天留正气|革命烈士纪念碑亭

034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银杏道.快活林.天使林

038 年轻就是我们的梦想|诚壹楼

041 刻成掌心的纹路|文华大道.培根路

047启夕秀于未振|启秀楼.鸿隽楼.工学图书馆

051行胜于言|健行楼.智行楼

054 敢为天下先|明德楼.正行楼.乐行楼

华西校区

062 扬马杜宇魂 中西合璧粲黉门

063 从历史之门进入华西坝|华西协合大学门楼

066 洋教授与现代科学|合德堂

070 血色中的奉献|育德堂

072 华西坝的心脏|怀德堂

078 关于爱的故事|懿德堂

080 城市的文化地标|钟楼

083 流亡的背影|万德堂

086 科学的殿堂|嘉德堂

089 欧风美雨中的金枝玉叶|女生院

093西部中国的历史温度|懋德堂

096 洋学堂的中国风|稚德堂

100 传教士在这里学四川话|志德堂

103 医学教育的伊甸园|启德堂

106 抗战催生的医学城堡|华西医院老楼

江安校区

112 褐拥紫茸迎晓日 酒翻红浪醉春风

113 穷览通表里,气色何苍苍|历史文化长廊.知识广场

116 此情可待成追忆|长桥.青春广场

121 幽流读书堂|明远湖.不高山

125 四川大学大事年表

编后记

作者介绍


党跃武,男,1967年出生,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毕业,理学硕士。从1991年4月至今,在四川大学任教,现任四川大学档案馆馆长兼校史办公室主任、公共理学院教授。

文摘








序言



《百年名校游览笔记:凤鸣锵锵——四川大学游览笔记》 引言:凤鸣九天,学府巍峨 巍巍峨峨的四川大学,坐落于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她不仅是中国西部地区最重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更是承载着百年历史底蕴、孕育了无数风华人物的文化殿堂。本书《百年名校游览笔记:凤鸣锵锵——四川大学游览笔记》并非一本枯燥的史书,也不是一份简单的导览手册,它是一次心灵的漫步,一次情感的流淌,一次对知识殿堂的虔诚探寻。 翻开这本书,你将跟随作者的脚步,穿越历史的长河,感受川大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你将漫步在百年老建筑的斑驳光影下,聆听古树参天的低语,体味岁月的沉淀;你将走进现代化的教学楼宇,触摸科技的脉搏,感受学术创新的活力。这趟旅程,不仅是对一所大学的物质形态的描绘,更是对其精神内核的深入挖掘,是对她百年办学历程中闪耀的智慧光芒和人文精神的礼赞。 “凤鸣锵锵”,不仅仅是一个书名,更是川大精神的象征。凤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吉祥、高贵与重生;“锵锵”之声,则寓意着响亮、嘹亮,是对知识的传播,是对真理的追求,是对未来的召唤。本书将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四川大学这只“凤凰”如何浴火重生,展翅高飞,在中国的教育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一章:溯源百年,风雨兼程 每一所伟大的大学,都有其波澜壮阔的开端。四川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6年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至今已逾百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她经历了无数次的合并、更名、调整,每一次变迁都伴随着时代的脉搏,每一次重生都凝聚着先贤的智慧。 本书将带你走进川大的历史长廊,从四川中西学堂的初创,到四川大学堂的成立,再到西南联合大学时期川大所承担的历史使命,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四川大学的独立发展和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成就。你将了解到,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川大师生如何挺身而出,用知识和热血书写爱国篇章;在和平发展时期,川大又如何坚持以人为本,以学术为基石,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 我们会细致地探访那些承载着历史印记的建筑,它们或许古朴典雅,或许庄严宏伟,每一块砖石,每一处雕刻,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尘封的往事。我们将聚焦那些为川大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先贤和学者,他们的名字或许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却如同不灭的星辰,照亮了川大前进的道路。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我们不仅能理解川大今日的辉煌,更能体会到这所大学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不屈的民族精神。 第二章:校园漫步,风情万种 四川大学拥有多个校区,每一个校区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景。本书将以游览笔记的形式,带领读者深入探访川大最富盛名的校区——望江校区。 望江楼下,文脉绵延: 望江校区,因其地处锦江之畔,拥有一座著名的古建筑——望江楼而得名。这座古楼,不仅仅是一个地标,更承载着川大深厚的文化积淀。我们将在这里驻足,感受这座古建筑的沧桑与宁静,想象古人在此读书、吟诗、会友的场景。 绿树成荫,花香满径: 漫步在望江校区的林荫大道上,你会发现这里绿树成荫,四季常青。高大的香樟、婆娑的银杏、娇艳的杜鹃,共同构成了川大独特的校园景观。我们将细致描绘这些植物的形态,它们是如何与校园建筑融为一体,又如何在不同的季节为校园增添色彩。或许,你会在某个午后,被一阵阵淡淡的花香所吸引,那可能是紫荆花悄然绽放,也可能是桂花暗香浮动。 古迹寻踪,人文气息: 除了望江楼,望江校区还散布着许多承载历史记忆的建筑和景点。我们将带你探访那些老建筑,如教学楼、图书馆、甚至是某些曾经的实验室,去感受它们所散发出的浓厚人文气息。或许,你会发现一座不起眼的纪念碑,它背后可能蕴藏着一段感人的故事;又或许,你会经过一处古老的庭院,那里可能曾是某位大师的办公场所。 湖光山色,静谧时光: 校园内的湖泊和池塘,为川大增添了几分灵动与诗意。我们将描绘湖水在阳光下的波光粼粼,以及岸边垂柳依依的静谧景象。在这些角落,你可以找到远离喧嚣的宁静,感受知识殿堂的安详与平和。 第三章:学府之魂,智慧之光 一所大学的灵魂,在于其学术氛围、创新精神以及对人才的培养。四川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在众多学科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学科特色,星光璀璨: 本书将重点介绍川大在若干优势学科上的发展和成就。例如,在医学领域,川大华西医院的声誉享誉海内外,我们将探寻其历史渊源和发展模式。在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社科领域,川大也培养了众多杰出学者,我们将提及一些代表性的研究方向和成果。在理工科方面,川大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同样贡献卓著。通过对不同学科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川大是如何在各个领域播撒智慧的种子,并结出累累硕果。 大师风采,薪火相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所大学的进步,离不开一代代大师的智慧引领和无私奉献。我们将聚焦那些在川大工作过的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他们的学术思想、治学精神和人格魅力,如同璀璨的明星,永远闪耀在川大的历史天空。我们会尽可能搜集和梳理他们的故事,力求让读者感受到这些大师的风采,并体会到他们对川大乃至中国学术界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创新前沿,锐意进取: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大学必须保持创新活力。本书将展示川大在科研创新方面的努力和成果。从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到前沿科技的研究,再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都体现了川大作为一所现代化大学的锐意进取。我们将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现川大学子和学者们是如何在各个领域进行探索和突破,为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四章:生活印记,青春飞扬 校园,不仅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青春的舞台,是无数美好回忆的发生地。本书也将捕捉川大校园生活中的点滴精彩,让读者感受到这里蓬勃的生命力。 学子风貌,朝气蓬勃: 我们将描绘川大学子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状态。清晨,在图书馆勤奋的身影;课间,在林间小道上的交流;傍晚,在操场上的挥洒汗水。这些生动的画面,将勾勒出川大学子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精神风貌。 社团活动,多姿多彩: 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是展现学子个性和兴趣的平台。我们将提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生社团,如文学社、艺术团、科技协会等,以及他们在校园内举办的各种活动,如讲座、演出、比赛等,这些都为川大校园生活增添了无限活力。 美食地图,舌尖上的川大: 对于很多读者来说,校园周边和内部的美食也是一段难忘的记忆。本书将分享一些在川大学子中广为流传的美食体验,从校园食堂的家常菜,到周边街巷的地道小吃,这些都构成了川大生活的一部分。 城市交融,古韵新风: 成都这座城市,以其独特的韵味和包容性,与四川大学紧密相连。本书也将从川大人的视角,审视这座城市带给他们的影响。无论是课余时间在宽窄巷子里的漫步,还是在春熙路上感受都市的繁华,亦或是品味成都的慢生活,都将是川大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结语:凤鸣依旧,未来可期 《百年名校游览笔记:凤鸣锵锵——四川大学游览笔记》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通过这本书,我们希望能够激发读者对四川大学的兴趣,引发大家对高等教育的思考,更希望能传递一种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精神。 四川大学,这只“凤凰”,在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更迎来了辉煌的曙光。它的“凤鸣”,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歌颂,更是对未来的憧憬。在新的时代,川大将继续秉承其优良传统,锐意创新,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愿这本书,能成为您了解四川大学的一扇窗口,一个引子,一份美好的纪念。愿您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感受到这所百年名校的独特魅力,更能从中汲取到知识的力量和精神的启迪。四川大学的故事,还在继续,“凤鸣”之声,将更加响亮,传向更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厚厚的册子,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光是那个书脊上的烫金字就透着一股子历史的厚重感。我是在一个初秋的午后,坐在图书馆靠窗的位置,才翻开这本《百年名校游览笔记》的。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种“游览笔记”类的书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总觉得无非是些到此一游的流水账,配上几张略显平庸的照片。可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了校园的亭台楼阁,而是像一位老学究,带着你穿梭于那些斑驳的红墙黛瓦之间,娓娓道来每一块青石板下埋藏的故事。那种感觉,就像是亲耳聆听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用他那带着岁月沉淀的嗓音,向你讲述那些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探索真理的先贤们。文字的功力极深,那种对历史细节的捕捉,对人文气息的渲染,让人仿佛能闻到老图书馆里樟脑球和旧纸张混合的味道。它不仅仅是记录了一次游览,更像是一场精神的洗礼,让人对“大学精神”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敬畏。

评分

拿到书后,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里面究竟记录了哪些地方的见闻,毕竟“凤鸣锵锵”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昂扬向上的气势。翻开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精妙的手绘插图,线条流畅而又不失细节的精准,将建筑的结构美和周围环境的意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我特别喜欢其中一幅描绘着老校门的照片,光影的处理极其到位,仿佛能让人感受到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雕花门楣上的那种温度。但最让我震撼的,还是作者对于校园文化脉络的梳理。他没有停留在表面的光鲜亮丽,而是深入挖掘了那些低调的学术传统和不为人知的轶闻趣事。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看笔记,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深度访谈。作者的文笔灵动多变,时而慷慨激昂,抒发对教育理想的赞美;时而又陷入沉思,探讨现代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坚守。这种丰富的层次感,让阅读体验充满了惊喜和回味。

评分

我之所以对这本书印象深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所蕴含的那种对“传承”的深刻理解。这不是一本简单的旅游指南,它更像是一部关于“精神遗产”的编年史。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情感,他不仅仅记录了建筑的物理形态,更重要的是捕捉到了潜藏在校园文化深处的那些无形的力量——那些历经百年而不衰的学术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在阅读过程中,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这些百年学府那种发自内心的敬意和热忱。他用一种近乎虔诚的姿态,描绘了这些知识殿堂如何在一个个时代洪流中屹立不倒,不断自我革新。读完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心中的感觉,不是对某个景点的留恋,而是对那些扎根于土地、支撑起民族未来的知识脊梁,油然而生的一种崇敬之情。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并推荐给所有对教育和历史有兴趣的人的佳作。

评分

坦白讲,我平时很少阅读这类题材的作品,总觉得有些严肃有余,趣味不足。但这本《百年名校游览笔记》却是个例外。它拥有着学者般的严谨,却丝毫没有学究气的沉闷。作者似乎拥有一种魔力,能将看似枯燥的校史和建筑信息,转化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比如,书中对某个标志性雕塑的解读,并非仅仅停留在艺术层面,而是挖掘了其背后所代表的校风传承和价值取向。文字中不时穿插着一些幽默风趣的自嘲和对当下现象的敏锐洞察,让整个阅读过程轻松愉快,毫无压力。这种将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完美结合的平衡感,是很多同类书籍难以企及的。它更像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朋友,带着你轻松地逛校园,同时还不忘在你耳边悄悄分享那些只有“内部人士”才知道的精彩内幕。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沉浸感”。我是一个对历史和建筑有偏爱的人,但由于地理限制,很多著名的学府都只能望洋兴叹。然而,这本书却像一台精密的时光机,把我瞬间带到了那些我梦寐以求的校园深处。作者的叙事手法非常高明,他不是生硬地介绍“这里是XX楼,建于哪一年”,而是将这些信息巧妙地融入到个人的观察和感悟之中。比如,他描述某栋教学楼时,会先从它外墙上那被无数次风雨侵蚀的痕迹写起,然后引出当年在这里求学的某位大师如何克服艰辛,完成了某项开创性的研究。这种将“物”与“人”、“历史”与“精神”紧密捆绑的叙事策略,极大地增强了文字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读到那些关于学术探索的片段,我的内心总会燃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想要重新拿起书本,去追寻那些未竟的知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