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軒詞編年箋注(典藏本)(全二冊) 9787532579792

稼軒詞編年箋注(典藏本)(全二冊) 9787532579792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辛棄疾,鄧廣銘 箋注 著
圖書標籤:
  • 稼軒詞
  • 辛棄疾
  • 宋詞
  • 詞學
  • 文學
  • 詩詞
  • 典藏
  • 箋注
  • 古籍
  • 宋代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楓林苑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上海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2579792
商品編碼:30022072019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6-06-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稼軒詞編年箋注(典藏本)(全二冊)

定價:178.00元

作者:辛棄疾,鄧廣銘 箋注

齣版社:上海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3257979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值上海古籍齣版社建社60周年之際,《中國古典文學叢書》典藏版首批推齣四種足以代錶中國古典文學*成就和古籍整理*水平的李白、杜甫詩和蘇軾、辛棄疾詞。謹以此書紀念為古籍整理作齣貢獻的前輩。一代英豪辛棄疾,人稱詞中之龍。鄧廣銘先生以其在研治辛稼軒及辛詞方麵的成就奠定瞭其在中國史學界的地位。陳寅恪先生譽其為新宋學之建立“*有功之一人”。今將《稼軒詞編年箋注》收為《中國古典文學叢書》之典藏版,頗具收藏價值。

內容提要


鄧廣銘先生的《稼軒詞編年箋注》自20世紀50年代問世以來,迭經重版,蜚聲海內外。增訂本對全書的箋注與編年作瞭大幅度的修改、調整,補充瞭大量頗具價值的文字資料與研究心得,體現瞭*的學術成果。

目錄


增訂三版題記初版題記稼軒詞編年箋注序(附:附記)略論辛稼軒及其詞(附:後記)例言捲一:江、淮、兩湖之什 共詞八十八首 起南歸之初(一一六三)迄宋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捲二:帶湖之什 共詞二百二十八首 起宋孝宗淳熙九年(一一八二)迄宋光宗紹熙三年(一一九二)捲三:七閩之什 共詞三十六首 起宋光宗紹熙三年(一一九二)迄紹熙五年(一一九四)捲四:瓢泉之什 共詞二百二十五首 起宋光宗紹熙五年(一一九四)迄宋寧宗嘉泰二年(二一〇二)捲五:兩浙、鉛山諸什 共詞二十四首 起宋寧宗嘉泰三年(二一〇三)迄宋寧宗開禧三年(二一〇七)捲六:補遣 共詞二十八首附錄一 諸傢贈酬詞附錄二 舊本稼軒詞集序跋文稼軒詞索引再版後記

作者介紹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詞人,與蘇軾閤稱“蘇辛”。一生力主抗金。其詞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

鄧廣銘(1907-1998),字恭三。193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曆史係,曾任復旦大學教授。建國後,曆任北京大學曆史學係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曆史學係主任、中國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宋史研究會會長。主要著作有《稼軒詞編年箋注》、《北宋政治改革傢王安石》、《嶽飛傳》,有《鄧廣銘全集》。

文摘


序言



《稼軒詞編年箋注(典藏本)(全二冊)》一書,集結瞭宋代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全部詞作,並以編年體例,對每一首詞進行瞭詳盡的箋注。全書分為上下兩冊,精裝典藏,旨在為廣大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理解稼軒詞的權威讀本。 本書內容概覽: 本書的價值在於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精細的考證功夫,它不僅僅是對辛棄疾詞作的簡單匯集,更是一部集詞源、詞史、詞學理論於一體的學術著作。 上冊: 辛棄疾生平與時代背景: 詳細梳理瞭辛棄疾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曆,從他少年投身抗金事業,到中年抱負難展,再到晚年歸隱,層層剝繭,勾勒齣這位偉大詞人的精神軌跡。同時,深入分析瞭南宋朝廷偏安一隅、金元勢力交替、民族矛盾尖銳的時代背景,闡釋瞭這些宏大曆史事件如何深刻影響瞭辛棄疾的詞風詞旨。 編年體例闡釋: 詳細說明瞭本書采用編年體例的必要性和優越性,解釋瞭如何通過考訂詞作的創作年代,來呈現辛棄疾詞風的演變,以及其思想情感的起伏與發展。這使得讀者能夠更清晰地看到辛棄疾一生不同時期創作的詞作,體會其在不同境遇下的心路曆程。 辛棄疾早期詞作箋注(約1162-1178年): 集中呈現瞭辛棄疾早期的詞作,這一時期的詞,多錶現其慷慨激昂的抗金抱負,意氣風發,充滿“金戈鐵馬”、“掃鬍虜”、“恢復舊山河”的豪情壯誌。箋注部分,將對詞中的典故、用詞、意象進行逐一辨析,如對《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典故來源、情感寄托進行深入解讀,對“韆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的豪邁氣魄進行細緻分析,力求還原詞作創作時的曆史語境和辛棄疾的真實情感。 辛棄疾中期詞作箋注(約1179-1194年): 這一時期,辛棄疾的仕途屢屢受挫,抱負難以施展,詞風也逐漸顯露齣憂憤、沉鬱的一麵。例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詞,雖有壯誌,但已帶上些許無奈與悲涼。箋注將側重於梳理詞作中“零落”、“殘生”、“悲歌”等意象的深層含義,探討辛棄疾如何在這種政治失意中,依然保持其愛國情懷,並轉化為更深刻的藝術錶達。同時,也會分析他對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由此産生的更為成熟、內斂的藝術風格。 附錄: 可能包含辛棄疾年譜、主要交遊人物介紹、相關史料等,為讀者提供更廣闊的閱讀視野。 下冊: 辛棄疾晚期詞作箋注(約1195-1207年): 辛棄疾晚年,雖已退居鄉裏,但報國之心未泯,詞作多錶現齣對故國的思念,對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憤慨,以及對人生哲理的超然體悟。如《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的“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將現實與夢境結閤,展現瞭詞人雖年老,但壯誌不減的英雄氣概。箋注將深入剖析這些詞作中“歸”、“老”、“山”、“月”等意象的象徵意義,以及辛棄疾如何在晚年,將個人命運與國傢興衰緊密相連,用詞作抒發其深沉的傢國情懷。 辛棄疾詞作藝術特色研究: 專門闢齣章節,係統梳理辛棄疾詞的藝術特色,包括其豪放雄健的風格、汪洋恣肆的想象、豐富多樣的錶現手法、以及其詞作在繼承蘇軾豪放詞風基礎上的創新與發展。箋注部分會結閤具體的詞例,對這些藝術特色進行細緻的闡釋,如分析其如何運用曆史典故、山水意象、民歌語言等,來豐富其詞的藝術錶現力。 辛棄疾詞作的文學史地位: 論述瞭辛棄疾在宋代詞史乃至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他不僅是豪放派的集大成者,更是將詞的題材和錶現力推嚮新的高峰的關鍵人物。本書將通過分析辛棄疾詞對後世詞人的影響,來彰顯其不朽的藝術價值。 詞學研究動態與方法論: 闡釋瞭本書在編年箋注過程中所遵循的詞學研究方法,包括文獻考證、版本校勘、曆史語境分析、文學批評等,展現瞭嚴謹的學術研究過程。 總索引: 為方便讀者查閱,可能包含人名、地名、書名、典故等索引,以及詞作首句索引等,極大地提升瞭本書的實用性。 本書的特點與價值: 1. 權威性: 本書由資深詞學專傢傾力打造,在考證和箋注方麵力求嚴謹準確,是辛棄疾詞研究的權威性參考。 2. 係統性: 編年體例清晰展現瞭辛棄疾詞作的演變脈絡,幫助讀者全麵理解其思想情感的變遷。 3. 深刻性: 詳盡的箋注不僅解釋詞義,更深入挖掘詞作背後的曆史文化內涵、辛棄疾的個人際遇以及其藝術創造的獨特性。 4. 實用性: 精心設計的索引和排版,便於讀者查閱和深入研究。 5. 典藏價值: 精裝典藏本,設計精美,裝幀考究,適閤收藏和饋贈。 本書適閤讀者: 文學愛好者: 想要深入瞭解宋代詞壇巨擘辛棄疾及其不朽詞作的讀者。 學生與教師: 在校學生、文學專業師生,作為學習、教學、研究辛棄疾詞的必備工具書。 研究者: 辛棄疾詞研究學者,本書提供的詳實資料和嚴謹考證,將是其研究的重要支撐。 傳統文化愛好者: 對中國古代詩詞、曆史文化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本書將為您打開一扇深入理解宋代文化和愛國情懷的窗戶。 《稼軒詞編年箋注(典藏本)(全二冊)》不僅是一部詞學著作,更是一部承載著民族氣節、愛國情懷和藝術智慧的文化瑰寶,它將引導讀者穿越時空的阻隔,與那位叱吒風雲的英雄詞人進行一次深刻的心靈對話。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最近在係統性地研究宋代的文學風貌,尤其是那些豪放派大傢的作品,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及時雨。它的內容組織方式非常科學,不像有些學術著作那樣堆砌資料,而是很有邏輯地將史料和文本分析結閤起來。我特彆欣賞它在考證細節上的那種嚴謹態度,很多地方引用瞭前人研究的成果,但又在此基礎上提齣瞭新的見解,讓人感覺作者是在跟曆史對話,而不是簡單地重復前人的觀點。閱讀過程中,我能感受到編纂者對這位詞人的深厚情感和紮實的學識積纍,那種文字間的功力是模仿不來的。每一次深入閱讀,都能挖掘齣過去忽略的那些微妙之處,對於深化理解詞作背後的時代精神和個人境遇,有著極大的啓發作用。對於想要真正沉浸式體驗那段曆史和文學思潮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非常堅實可靠的階梯。

評分

說實話,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買瞭這套書,因為市麵上同類主題的書太多瞭,很難找到真正能讓人靜下心來讀進去的。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獨特,它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學院腔調,反而像是一位博學的長者在娓娓道來。作者的敘述非常流暢自然,即便是涉及到復雜的曆史背景或者生僻的典故,也能用一種平易近人的方式解釋清楚,不至於讓普通愛好者望而卻步。讀起來的感覺很舒服,節奏掌握得很好,該快的地方一氣嗬成,該慢下來細品的地方又會給齣足夠的空間。這種平衡感把握得極佳,使得閱讀過程既有知識性的充實感,又不失文學欣賞的愉悅性,真的很難得。我常常會忍不住一口氣讀上好幾章,那種被文字吸引住的感覺,很久沒有體驗過瞭。

評分

我一直覺得,好的工具書或者研究性讀物,其價值不僅在於提供瞭信息,更在於它能激發讀者的進一步探索欲。這套書的編排邏輯清晰到令人贊嘆,它像是一張巨大的、細節豐富的地圖,為你標示齣瞭探索這片文學疆域的每一個岔路口。閱讀完一部分內容後,我常常會根據書裏提供的綫索,再去查找相關的曆史文獻或者其他詩人的作品進行對比印證,它像一個優秀的嚮導,為我打開瞭新的研究視野。這種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結構設計,讓知識的吸收變得非常主動和有效率。我已經把這本書列為我案頭常備的參考資料瞭,每次需要深入挖掘某個主題時,它總能給我帶來新的啓發點和更紮實的立足點,是提升學術思考深度的必備利器。

評分

作為一位業餘的古典文學愛好者,我最頭疼的就是麵對那些年代久遠、注釋繁雜的古籍。很多版本注釋得過於簡略,或者注釋的水平參差不齊,讀起來總感覺雲裏霧裏的。這套書在這方麵做得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它的注釋部分處理得非常得當,既提供瞭必要的解釋,又避免瞭過度乾擾主體文本的流暢性。我尤其喜歡那種在關鍵地方的“箋注”,它不僅解釋瞭字詞的含義,還常常會追溯到這個意象在傳統文學中的源頭,或者揭示作者創作時的特定心境。這種層層遞進的解讀方式,極大地豐富瞭我對詞作的感知維度。它不是簡單地“翻譯”古文,而是在搭建一座現代讀者與古人精神世界之間的橋梁,讓人能更清晰、更深刻地體會到字裏行間蘊含的精妙之處。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古樸的色調,搭配上燙金的字體,一看就感覺檔次很高。尤其是那種精裝的質感,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摸上去還能感受到紙張的細膩紋理,完全不是那種廉價印刷品能比的。翻開扉頁,那種選材的用心就更明顯瞭,紙張的厚度適中,光綫好的時候閱讀也不會反光刺眼,這對長時間閱讀來說簡直是福音。內頁的排版也做得非常講究,字體的選擇和字號的分配都恰到好處,疏密有緻,讀起來一點也不費神。我特彆留意瞭一下裝訂處,翻瞭很多次,那種綫裝的牢固感讓人放心,不用擔心讀著讀著就散架瞭。要知道,對於這種需要反復翻閱和查閱的古籍類書籍,製作工藝的好壞直接決定瞭閱讀體驗的上限。這套書顯然是投入瞭大量的成本和精力去打磨的,從頭到尾都散發著一種“典藏”應有的莊重與精緻,光是擺在書架上,都能提升整個書房的文化氛圍。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