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唐宋詞格律(外二種)
定價:48.00元
作者:龍榆生
齣版社:上海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32584567
字數:304000
頁碼:388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龍榆生與夏承燾、唐圭璋並稱20世紀的詞學三大傢。三位詞學大師各有側重,夏承燾先生主要做專題研究,做瞭很多重要詞人的年譜;唐圭璋先生側重於詞學方麵的文獻整理,主編瞭《全宋詞》、《全金元詞》;龍榆生先生則主要是從事詞學評論。詞學研究界一般認為現代詞學學科的建立,龍榆生貢獻*。這與他詞學史、韻文史、詞麯概論性質的專著有關,也與他《唐宋名傢詞選》、《近三百年名傢詞選》受眾頗大有關,更與他曾主編《詞學季刊》和《同聲月刊》兩大雜誌有關。所以,龍榆生全集的整理,實際上是一個梳理現代意義上的詞學學科建立的過程。從專著到詞選,再到詞學題跋,比較全麵地呈現齣20世紀詞學發展的一個走嚮和輪廓。
內容提要
收龍榆生專著(或講義)三種。《詞學十講》是1962年在上海戲劇學院所撰講義,副標題為“倚聲學”。《唐宋詞格律》,原名《唐宋詞定格》,為1962年在上海戲劇學院所撰講義。《詞史要略》是一部殘稿,撰作時間不詳,有完整的目錄,應該是龍榆生計劃撰寫的一部詞史,隻寫到第二章,今據手稿整理。
目錄
作者介紹
龍榆生(1902-1966),名沐勛,晚年以字行,號忍寒。1902年4月26日齣生於江西萬載,1966年11月18日病逝於上海,曾任暨南大學、中山大學、中央大學、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龍榆生的詞學成就與夏承燾、唐圭璋並稱,是20世紀負盛名的詞學大師之一。主編過《詞學季刊》。編著有《風雨龍吟室詞》、《唐宋名傢詞選》、《近三百年名傢詞選》等。他和商務印書館閤作,也編選瞭很多普及性讀物及中學國文補充讀本,參與瞭所謂“民國老課本”的構建。
文摘
序言
真正讓我感到驚喜的是書裏對於“韻腳”的細緻考證。在學習詩詞時,韻腳的運用常常是令我頭疼的部分,因為涉及到古代的音韻學,現代人要完全掌握確實不易。這本書並沒有迴避這個難題,反而以一種非常務實的態度來處理。它不僅清晰地標示瞭哪些詞牌需要用哪些韻部,還巧妙地引用瞭不同曆史時期的韻書作為參照,讓你明白格律並非一成不變的鐵律,而是隨著時代流變而演進的。我記得有一段專門討論瞭宋代詞人在用韻上的“寬容”與“創新”,這讓我對蘇軾、辛棄疾那些“不守規矩”卻氣勢恢宏的作品有瞭新的理解。原來,那些看似“齣格”的地方,往往是作者在特定情感錶達下,對既有規則做齣的審慎突破,而非隨意的亂來。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很好的框架,讓我們既能尊重古法,又能欣賞到詞人個體創造力的光芒,平衡得恰到好處。
評分那些“外二種”的內容,簡直是為我這種半吊子愛好者量身定做的“彩蛋”。其中一種詳細介紹瞭宋詞在文學史上的流變,從婉約到豪放的轉嚮,不僅僅是詞風的改變,更摺射齣社會思潮的巨大波動。這本書沒有將詞的創作孤立地看待,而是將其置於唐宋理學、市民文化興起的大背景下進行剖析,讀起來層次感非常豐富。它會告訴你,為什麼某一階段的詞人會偏愛詠物,為什麼邊塞題材在宋詞中也占據瞭一席之地。這種宏觀的視野,讓我對這些傳世之作有瞭更深厚的共情。另一個“外二種”似乎是關於宋詞的鑒賞技巧,它沒有直接給齣標準答案,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如何判斷一首詞的優劣,如何品味其中的意境和章法,這種啓發式的教學方法,讓我覺得我在和一位博學的老師麵對麵交流,而不是單方麵接收知識。
評分這本《唐宋詞格律(外二種)》的封麵設計很有古典韻味,淡雅的米黃色底色,配上蒼勁有力的書法字體,一下子就把人拉迴瞭那個詩詞鼎盛的時代。我剛拿到手的時候,立刻就被它那種沉靜的書捲氣吸引瞭。雖然我不是專業的文學研究者,但對宋詞的喜愛由來已久,總覺得那些婉約或豪放的詞句背後,藏著一套嚴謹的法度。這本書的裝幀和用紙質感都很不錯,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翻閱起來是一種享受。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序言裏流露齣的那種對傳統文化深深的敬意,那種不是一味地復述規則,而是試圖去理解格律之美、音韻之妙的探索精神。尤其是目錄的編排,清晰地劃分瞭格律解析、詞譜示例,還有那“外二種”的內容,讓人充滿期待,感覺不僅僅是學格律,更是對那個時代文學精神的一次全麵巡禮。這本書顯然是下瞭大功夫的,不是那種快餐式的普及讀物,而是希望能讓讀者真正沉浸進去,去體悟那些音節的錯落與平仄的跌宕。
評分我第一次仔細研讀這本書中關於“詞牌”的介紹時,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至今難忘。以前讀詞,常常是憑著感覺去念,念得順口就覺得好,但總覺得少瞭點什麼,像看沒有配樂的電影。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把那些看似冰冷的格律規則,用非常生動的筆觸給描繪瞭齣來。比如解析某一特定詞牌的句式結構時,作者不僅列齣瞭平仄的要求,還穿插瞭不同大傢使用該詞牌時如何變奏、如何齣新,這種對比的寫法,瞬間讓那些抽象的符號活瞭起來。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粘”“對”的講解,原本以為是死闆的對仗,讀完後纔明白,這其實是古人對音樂節奏感的一種精妙把握,是為瞭在誦讀時達到一種和諧的律動。書中的圖錶製作得極為精良,那種橫嚮對比、縱嚮梳理的錶格,能把復雜的格律結構一目瞭然地呈現齣來,即便是初學者也能很快抓住要領,不會感到晦澀難懂,這比那些隻有文字堆砌的舊教材要友好太多瞭。
評分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格律的工具書,更像是一部宋詞藝術的“百科全書”和“入門指南”的完美結閤體。它的學術深度足夠讓研究者信服,但它的語言風格和編排邏輯又足夠親切,讓普通愛好者也能毫無障礙地進入宋詞的殿堂。裝幀考究,內容紮實,講解細膩入微,將原本枯燥的格律知識,轉化成瞭一場場音韻的盛宴。它教會瞭我如何“聽”詞,如何辨析詞句中的呼吸與停頓,讓我對那些韆古絕唱有瞭全新的敬畏。我強烈推薦給所有熱愛宋詞、渴望瞭解其背後精妙構造的讀者,這本書絕對能讓你對宋詞的理解提升到一個全新的維度,物超所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