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华经典指掌文库:黄帝内经 |
| 作者 | 姚春鹏注 |
| 定价 | 16.0元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ISBN | 9787101109436 |
| 出版日期 | 2015-06-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十八卷、各八十一篇,总共十八万字有余。《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早的医学典籍,其名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全书以黄帝和岐伯等人对话的形式写成,作者似乎就是黄帝和岐伯等人。其内容不仅限于医学,而与中国古代的哲学、天文、地理等学科密切相关,是一部关于医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著作。 本书注译者选择了能反映中医学术思想特点的篇章和段落加以注译,在“题解”部分,对篇中的名言加以提示,在注释时多引证诸子之言,以加深对《内经》思想的理解。古人讲做学问要懂得溯本求源,译文以直译为主,追求顺畅简洁的特点。北宋理学家程颐在《易传序》中说:“予所传者辞也,由辞以得其意,则在乎人焉。”望读者朋友能够借助注译这一津梁,进入中国医学养生文化这一智慧的殿堂。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现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现代电子设备的出现,使得很多人越来越依赖手机、电子阅读器,碎片式、被动式、不加思考式阅读倾向越来越严重。中华书局是传统文化出版重镇,肩负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和当代责任,有责任有义务呼吁民众重视经典阅读,回归纸质阅读从而感悟经典的魅力,更有责任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使阅读成为可能。为此,中华书局推出“中华经典指掌文库”。 “指掌”二字,出自《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孔子用手指着手掌,说明事情清楚容易。本文库取名“指掌”,其寓意一是本书之目的,希望给广大读者提供浅显易读的文本,二是本书之形制,即一指可翻的书,一掌可握的书。因此,本文库的**特点是方便实用,充分考虑当代读者的实际需求。合适的开本确保携带的方便,合适的分量确保阅读的轻松。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深得我心,那种古典与现代结合的韵味,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就感觉自己捧着的是一部真正有分量的经典。书页的纸质处理得非常到位,摸上去有一种温润的手感,而且油墨的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那些比较晦涩难懂的古文段落,也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对于我们这些业余研究者来说简直太重要了。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上的用心,每一页的留白都恰到好处,既不会显得过于拥挤,也不会因为空间过大而让人感觉疏离。当我翻阅它的时候,那种仪式感油然而生,仿佛真的穿越回了那个时代,与古人的智慧进行着无声的对话。而且,书脊的装订也非常牢固,看得出来是用心制作的,不用担心经常翻阅会导致散页。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每次把它从书架上取下来,都能带给我一种心旷神怡的愉悦感。我敢说,单从制作工艺上讲,它已经远远超出了同类书籍的水平,绝对是送礼自用的不二之选。
评分我最近在学习一些传统养生理论,但市面上的资料大多零散且碎片化,真正能系统梳理脉络的读物实在难寻。这次入手这本读物,最大的惊喜在于它构建了一个极为严谨的知识体系框架。作者(或者说编者)显然在整理和注释上下了极大的功夫,他们没有简单地堆砌原文,而是通过精妙的层次划分和逻辑梳理,将那些原本看起来像天书一样的古代论述,转化成了可以被现代思维所理解的结构。比如,对于某个复杂病机论述的注释部分,它不仅解释了字面意思,更深入剖析了其背后的哲学基础和临床意义,这种深度解读让我茅塞顿开。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中医,手里拿着一把手术刀,精准地为我们解剖了古代医学的精髓。我特别喜欢它对核心概念的提炼和对比分析,这极大地帮助我建立了对整个理论体系的全局观,而不是停留在零散的知识点上,这对于理解古代医学的系统性至关重要。
评分说实话,我对很多号称是“经典解读”的书籍都持保留态度,因为很多解读不是过度“现代化”到失去了原味,就是过于拘泥于字面而缺乏实用性。然而,这本书在这方面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它的文字风格非常沉稳、内敛,读起来没有那种浮夸的“惊人发现”,而是娓娓道来,充满了对古人智慧的敬畏与尊重。我发现它在处理一些存有争议的段落时,采取了一种非常审慎的态度,它会列举出不同的主流观点,然后进行客观的梳理,而不是武断地下结论。这种严谨的态度让这本书的可靠性大大提升。对我这种对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来说,这种不卑不亢、不激不躁的论述方式,才是真正体现“大家之作”风范的地方。它教会我的不只是医学知识,更是一种治学和研究的严谨态度。
评分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一直对古代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医学理论产生浓厚兴趣。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并非仅仅停留在医学理论的层面,而是在很多关键的论述旁,加入了精炼而富有洞察力的“背景注记”。这些注记很少占用篇幅,但信息密度极高,它会简要地介绍特定理论形成时的时代背景、主要的哲学流派影响,甚至是当时社会阶层对健康观念的差异。例如,在解读某些关于“情志”的章节时,它会侧面提及当时士大夫阶层的精神压力特点,这让原本抽象的理论瞬间变得立体而鲜活起来。阅读这些内容,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古代医者在特定历史环境下,是如何观察、思考和记录生命的。这极大地拓宽了我对传统医学的理解边界,不再仅仅视其为一套技能,而是一部活生生的古代社会文化史的缩影。这种跨学科的视角,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评分这套书的实用性体验出乎我的意料。我之前买过一些类似的古籍版本,由于排版和注释的缘故,我需要频繁地在原文、注释和工具书之间来回切换,阅读体验极其割裂,效率低下。但这本指掌文库的版本,它的设计理念显然是以“高效阅读”为核心的。所有的必要注释都被巧妙地安排在正文的侧边或下方,并且采用了一种相对柔和的字体,既不喧宾夺主,又能随时提供辅助信息。这使得我可以保持视线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完成对原文的理解和吸收。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对照参阅的篇章,这种整合性的排版设计简直是救星。我最近带着它进行了一次短途的学术交流,它的便携性也很好,随时可以拿出来翻阅和查证,极大地提升了我在现场讨论时的信心和反应速度,绝对是“随身携带的案头必备良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