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貞觀政要
定價:28.00元
作者:駢驊,駢宇騫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101064476
字數:
頁碼:26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81kg
編輯推薦
本書共十捲四十章,每章多以故事、軼文為引子,生動有趣,概括集中,記敘與評介言簡意賅,清晰明瞭。書中廣泛引用瞭哲理教義較深的格言名句,因此這部著作既有史實,又有很強的政論色彩;既是唐太宗“貞觀之治”的曆史記錄,又蘊含著豐富的治國安民的政治觀點和成功的施政經驗。所以該書是一部特色,對人富有啓發的曆史著作。書中列舉的那些在思想上、認識上、決策上有重要實踐意義和藉鑒價值的史事,既顯示貞觀年問的政治麵貌,又可激發後人的思索與追求,因此受到曆代帝王的重視,成瞭後世“朝野上下”、“入世為人必讀”的教科書。
內容提要
是唐代史學傢吳兢撰寫的一部政論性的史書,它以記言為主,記錄瞭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與臣下魏徵、王珪、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關於施政問題的對話以及一些大臣的諫議和勸諫奏疏等。此外也記載瞭一些當時實行的政治、經濟上的重大措施。
書中所總結的以民生為本、以德治國等治國理念;誠心納諫、仁心仁政等領導方法和決策藝術;任人唯賢、德纔兼備等人纔選拔藝術;天下為傢、戒奢戒貪、善始善終等修養藝術等等,至今都值得各級、管理者藉鑒。閱讀此書,我們仿佛穿越瞭曆史時空的隧道,迴到瞭威嚴壯闊的唐朝皇宮,親眼目睹著太宗凝神沉思的錶情,親耳聆聽著房玄齡、杜如晦、魏徵、李靖等賢臣的肝膽諫言,肅然産生齣一種由衷的敬意。“為政之要,唯在得人”,字裏行間透露著一股“人纔可貴”的無聲信息,在今天讀來仍有著重要的藉鑒意義。
目錄
捲一
君道
政體第二
捲二
任賢第三
求諫第四
納諫第五
附:直諫
捲三
君臣鑒戒第六
擇官第七
封建第八
捲四
太子諸王定分第九
尊敬師傅第十
教戒太子諸王第十一
規諫太子第十二
捲五
仁義第十三
忠義第十四
孝友第十五
公平第十六
誠信第十七
捲六
儉約第十八
謙讓第十九
仁惻第二十..
慎所好第二十一
慎言語第二十二
杜讒邪第二十三
悔過第二十四
奢縱第二十五
貪鄙第二十六
捲七
崇儒學第二十七
文史第二十八
禮樂第二十九
捲八
務農第三十
刑法第三十一
赦令第三十二
貢賦第三十三
辯興亡第三十四
捲九
徵伐第三十五
安邊第三十六
捲十
行幸第三十七
畋獵第三十八
災祥第三十九
慎終第四十
作者介紹
吳兢(670—749),汴州浚儀(今河南開封)人。武周時入史館,修國史,遷右拾遺內供奉。唐中宗時,改右補闕,纍遷起居郎,水部郎中。唐玄宗時,為諫議大夫,修文館學士,衛尉少卿兼修國史,太子左庶子,也曾任颱、洪、饒、蘄等州刺史,加銀青光祿大夫,遷相州,封長垣縣子,後改鄴郡太守,迴京又任恒王傅。
文摘
君道
貞觀初年,唐太宗對他身邊的人說:“做國君的原則,必須以百姓的存活為先。如果以損害百姓的利益來奉養自身,那就好像割自己大腿上的肉來填飽肚子,雖然肚子是填飽瞭,但人也就死瞭。如果要想安定天下,必須首先端正自身,世上沒有身子端正瞭而影子不正的情況,也沒有上麵的治理好瞭而下邊的發生的事。我常想,能損傷自身的並不是身外的東西,都是由於自身的貪欲纔釀成禍患。如果一味貪戀關味,沉溺於音樂,欲望越多,所受的損害也就越大,既妨礙國傢政事,又擾害百姓。如果再說齣一些不閤事理的話來,就更會弄得民心渙散,怨言四起,自然就眾叛親離。每當我想到這些,就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放縱和懈怠。”
諫議大夫魏徵迴答說:“古代聖明的君主都是先就近從自身入手,纔能遠而推及到一切事物。從前楚莊王聘用詹何,嚮他徵詢治理國傢的要領。詹何用修養自身品德來迴答。楚莊王又問他治理國傢用什麼方法?詹何說:‘從未聽說國君清正而國傢會發生的。’陛下所明白的道理,完全符閤古代聖賢的意思。”貞觀二年(628),唐太宗問魏徵說:“什麼叫做聖明君主?什麼叫做昏暗君主?”
魏徵答道:“君主之所以能聖明,是因為能夠兼聽各方麵的不同意見;君主所以會昏暗,是因為偏聽偏信。《詩經》中說:‘古人說過這樣的話,要嚮割草柴的人徵求意見。’過去唐堯、虞舜治理天下,廣開四方門路,招納賢纔,廣開視聽,瞭解各方麵的情況,聽取各方麵的意見。因而聖明的君主能無所不知,所以像共工、鯀這樣的壞人不能濛蔽他;花言巧語的奸佞小人也不能迷惑他。秦二世卻不是這樣,他深居宮中,隔絕賢臣,疏遠百姓,偏信趙高,直到天下大亂、百姓叛離,他還不知道。梁武帝偏信硃異,到侯景興兵作亂舉兵圍攻都城,他競渾然不知。隋煬帝偏信虞世基,到各路反隋兵馬攻掠城邑時,他還不知道。由此可見,君主如能廣泛聽取各方意見,采納臣予忠言,那麼,權臣就不能濛上蔽下,百姓的意見也就能傳遞給國君瞭。”
太宗很贊賞魏徵的這番話。
貞觀十年(636),唐太宗問身邊的大臣們說:“在帝王的事業中,創業與守業哪件事比較艱難?”
序言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範例。作者顯然對史料進行瞭極其精密的梳理和篩選,沒有將所有史料一股腦地傾倒給讀者,而是采取瞭一種主題驅動式的敘事方式。全書的脈絡清晰得如同工整的棋盤,每一章節都聚焦於一個核心的治國方略或關鍵事件,比如“用人與諫言”、“錢糧與民生”、“禮儀與法製”等,彼此之間既有邏輯上的承接,又保持瞭相對的獨立性。這種模塊化的組織方式,對於現代人碎片化的閱讀習慣非常友好。我可以隨時拿起任一章節進行深入研讀,而不必擔心遺漏瞭整體的上下文。更妙的是,在關鍵的轉摺點,作者會插入一些簡短的“小結”或者“對比分析”,幫助讀者快速消化前文的信息量,並為接下來的內容做好鋪墊。這種精心雕琢的節奏感,使得閱讀體驗一氣嗬成,即便內容嚴肅深刻,也絲毫不會讓人感到疲憊或迷失方嚮。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在“讀”史,不如說更像是在“聽”一位智者在耳邊低語,娓娓道來那段波瀾壯闊的太宗朝政事。我首先被它那種敘事上的穿透力所震撼,作者似乎並非隻是簡單地記錄史實,而是深入到瞭決策者的內心世界,將那些錯綜復雜的政治考量、君臣之間的微妙互動,描繪得淋灕盡緻。比如,關於“兼聽則明”的論述,書中並非隻是羅列瞭幾段對話,而是通過詳細的環境渲染和心理側寫,讓我清晰地看到瞭李世民是如何從一開始的猶豫到最終采納魏徵的諍諫,那份君王的胸襟和智慧,躍然紙上。再比如,對於邊疆用兵策略的分析,作者的視角非常宏大,既顧及到瞭當時的軍事形勢,又深入挖掘瞭背後的經濟和民生支撐,讓人對那個時代的戰略眼光肅然起敬。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成功地避免瞭枯燥的說教,而是將深刻的政治哲學融入到生動具體的故事場景之中,使得我們這些後世的讀者,能真切地感受到曆史的脈搏,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對事件的錶層認知上。
評分這本《滿28包郵 貞觀政要》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古典的墨色調配上燙金的字體,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剛拿到手的時候,沉甸甸的質感,感覺就知道這本書的分量不一般。我特彆留意瞭一下紙張的選擇,那種略帶米黃色的銅版紙,手感溫潤,而且印刷的清晰度極高,即便是那些繁復的古代文字,看起來也毫不費力,這對於長時間閱讀來說,簡直是福音。內頁的排版也做得十分考究,留白恰到好處,不會讓人覺得擁擠,閱讀起來非常舒適。我甚至花瞭點時間研究瞭一下它的裝訂工藝,綫裝的細節處理得非常紮實,翻閱時沒有那種廉價書籍容易散架的擔憂。而且,這本書的開本大小也非常適中,無論是放在書架上展示,還是日常攜帶,都顯得恰如其分。總的來說,光是作為一件收藏品擺在那裏,它就已經值迴票價瞭,看得齣齣版方在實體書製作上投入瞭極大的心血,這比那些粗製濫造的版本要強太多瞭,讓人愛不釋手,每次翻開它,都像是在進行一場視覺上的儀式。
評分如果說《貞觀政要》是對古代治國理政智慧的深度挖掘,那麼這本書的現代價值就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罕見的“反思性”視角。它不僅僅是關於唐朝的故事,更是關於“如何治理”的永恒探討。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知止”和“警惕驕奢淫逸”的論述。在曆史的經驗中,盛極而衰往往是難以避免的宿命,而這本書卻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每一個時代上位者容易犯的錯誤。它沒有停留在“事後諸葛亮”的層麵去批判,而是深入剖析瞭那些誘惑是如何一步步侵蝕決策層的判斷力的。對於我們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節奏極快的社會,如何保持清醒的頭腦、如何構建有效的內部監督機製,這本書提供瞭一套經過曆史長期檢驗的原則。我從中得到的啓發是:真正的智慧,不在於創造齣前所未有的新事物,而在於如何以謙卑和敬畏之心,去維護那些曆經時間考驗的基石原則。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思維框架被某種程度上重塑瞭,變得更加注重長遠、審慎和平衡。
評分我特彆欣賞這本書在處理曆史人物性格復雜性上所展現齣的細膩筆觸。很多曆史著作往往將君王塑造成一個臉譜化的完美形象,或者是一個一無是處的昏君,但在這本書裏,即便是像唐太宗這樣被後世推崇備至的明君,也展現齣瞭他作為普通人的局限性和掙紮。書中對李世民早期創業時的那種果敢與權謀,以及在盛世之初,麵對權力巔峰時産生的警惕與自律,做瞭非常精妙的對比。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章,描寫瞭貞觀初年,他如何處理那些功高震主的宿將,那種既要安撫功臣的功績,又要時刻保持皇權至高無上的平衡術,讀起來讓人心驚膽戰,深切體會到“伴君如伴虎”的含義。這種不迴避人性弱點和政治睏境的寫作手法,反而讓人物形象更加立體、真實可信。它讓我明白瞭,一個偉大的時代,從來都不是依靠一兩個聖人憑空創造的,而是無數次在艱難抉擇中,在人性與理性之間反復權衡的結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