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國傢圖書館藏彝文典籍目錄(附圖錄)精
定價:280.00元
作者:國傢圖書館古籍館,楊懷珍著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10107415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1.38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國傢圖書館珍藏的古彝文典籍共有五百九十二冊,五百餘冊是馬學良、萬斯年先生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從雲南武定縣慕連鄉那安和卿土司傢,以及武定祿勸一帶彝區收集的。當時法、英、德、美等國的所謂“文化人”都對古彝文典籍垂涎三尺,妄圖以高價爭購。當深入彝區進行社會考察的馬學良先生獲悉那土司有齣售傢藏古彝文典籍之意,惟恐這批珍貴的彝文典籍流散國外。於是,一麵勸那土司深明大義,不要把彝文典籍售與外國人;一麵嚮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孟真(傅斯年)寫信,請求所裏購置。因所裏經費不濟,傅先生即轉告國立北平圖書館。圖書館為保留民族典籍的長遠之計,於1943年6月,派萬斯年先生前往徵購。萬斯年先生到武定和馬學良先生共同研究審訂,並認為那土司收藏的彝文典籍是研究彝族語言文字、社會曆史、文化教育以及民族關係的寶貴資料,確有特殊的學術價值。於是,決定與那土司交涉徵購彝文圖書事宜,從籌資付款到辦完圖書移交的手續,前後經過一年多的時間。五百零七冊彝文寫經,彝文捲子一軸,彝文刻經十五冊,漢文檔冊十二冊,彝文刻版十五塊,當時計價法幣二十萬元,那土司隻收九萬元,餘十一萬元作為嚮國傢捐贈,為此教育部嚮那土司頒發一等奬狀,以示褒奬。圖書館答應在整理齣版時贈予那土司新書,以存祖宗之物。其餘的數十冊是八十年代,先後從彝區采購補充館藏。
目錄
前言
哲學
政治法律
軍事
經濟
教育
文學
藝術
曆史地理
天文學
工業技術
氏族祭祖經
殯葬
供牲經
指路經
獻藥經
獻祭經
祈禱祝頌經
預測書
占蔔書
百解經
後記
彝文書名索引
漢文書名索引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受,已經超越瞭“閱讀”本身,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我常常在夜晚,點著燈,慢慢翻閱其中的圖錄部分,想象著當年抄寫這些文字的匠人的筆觸和心境。雖然我看不懂彝文,但那種綫條的韻律感和結構的美感,是共通的。它讓我重新審視瞭“目錄”這個概念,它絕非簡單的列錶,而是知識體係的骨架,是文明傳承的索引。它像一個沉默的嚮導,指引著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有興趣的人,去探尋那深藏在曆史角落裏的璀璨光芒。這本書的齣版,無疑是對保護和弘揚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次有力貢獻,功德無量。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厚重感和紙張的質感,一看就知道是下瞭功夫的。我本來對這種目錄類的書籍期待不高,總覺得會比較枯燥,但翻開之後,那種對知識的敬畏感油然而生。特彆是那些彩色圖版的印刷質量,簡直是藝術品級彆的,細節處理得非常到位,仿佛能透過紙張感受到那段曆史的溫度。雖然我不是專業的彝文研究者,但光是欣賞這些精美的插圖和版式設計,就已經值迴票價瞭。看得齣來,編纂者在整理和呈現這些古老文獻時,是傾注瞭極大的心血和熱情的,這種對文化傳承的尊重,是如今很多齣版物所缺乏的。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部微型的文物展覽圖冊,值得每一個熱愛文化和藝術的朋友仔細品味。
評分從收藏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它不僅具有極高的學術參考價值,其本身的齣版規格也決定瞭它在未來很可能成為稀缺的珍品。內頁的紙張選用,裝訂的牢固程度,都體現瞭齣版方對國傢級典籍的尊重。我關注到一個細節,就是對一些殘損典籍的描述,那種精確到“某頁墨跡洇散”的記錄,讓我感受到瞭編纂者對原作的細緻入微的觀察和忠實記錄,這比單純的“殘損”二字要深刻得多。對於那些緻力於地方文獻、民族文獻收藏的機構和個人來說,這本目錄本身就是一件極具分量的藏品,它記錄的不僅僅是書目,更是一種文化遺産的生命軌跡。
評分我最近一直在嘗試涉獵一些鮮為人知的民族文化領域,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雪中送炭。它提供瞭一個係統而清晰的入口,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窺見彝文典籍的概貌。我特彆欣賞它在條目編排上的邏輯性,雖然內容極其專業和龐雜,但檢索起來卻異常方便,這對於初學者來說至關重要。我試著對照著書目去查閱瞭一些綫上資料,發現很多細微的差彆和注腳,隻有在這本書裏纔能找到確切的齣處和描述。這種詳盡的考證工作,無疑為後來的研究者節省瞭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體現瞭圖書館學專業工作者的嚴謹態度。如果能配上更豐富的導讀或者背景介紹,那就更加完美瞭,但就其作為“目錄”的本職工作而言,已是無可挑剔的典範之作。
評分說實話,當我拿起這本沉甸甸的冊子時,第一反應是“這得花多少時間纔能看完啊?” 它的信息密度非常高,每一個條目背後都隱藏著一個民族的曆史記憶和哲學思想。我尤其著迷於那些關於天文、曆法和醫藥的記錄片段,即便無法完全解讀彝文,那些附帶的說明文字也足以勾勒齣一個古代文明的復雜脈絡。我甚至在想,這些典籍的修復和數字化工作本身就是一個浩大的工程,而這本目錄,無疑是這個工程的基石和指南。它讓我意識到,我們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漢文體係的框架內,這本書像是一扇窗,推開後,展現瞭一個更為廣闊和多元的知識宇宙,讓人心生敬畏,也更加渴望深入探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